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下的住宅空间置换设计
——解析第十五届谷雨杯设计竞赛获奖方案

2022-04-22

建筑与预算 2022年3期
关键词:住宅竞赛空间

张 玮

(武汉城市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2019年,新冠疫情的发生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世界各国为应对疫情采取了禁足、数字监控等史无前例的强制性措施[1]。疫情影响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如居家办公、线上教育、购物及娱乐社交的虚拟化技术被极速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建筑专业人士也开始思考后疫情时代下建筑的“抗疫设计”[2]。各类专业杂志都陆续推出了防疫的专题,很多国内外竞赛的主题也与防疫相关。

2021年第十五届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的大赛以“空间折叠:疫情下的城市生活空间”为主题展开,立足于疫情冲击下的城市生活现状解读与应对策略。武汉城市学院的薛文涛、钱谷一、李伟国、刘学齐同学合作参与了此次竞赛,有幸获奖。文章对此次竞赛方案中的设计过程及设计概念予以总结(图1)。

图1 《空间置换》效果图

1 竞赛概况

竞赛以“空间折叠:疫情下的城市生活空间”为题,旨在探讨未来类似疫情可能会常态化的背景下,结合数字技术,如何重构公共空间与私属空间的逻辑体系,如何营造在隔离时能够维系人们生活的多样性、可变性、复合性、不确定性的复杂空间体系。空间折叠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场地或建筑,也可以是多点构成的空间系统。

竞赛要求选择真实场地,立足于对实际地形的调查研究,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此外,还要求建筑形态及建构形式的数字化,鼓励运用VR虚拟现实生成软件在BIM环境中一键发布可漫游、可交互的虚拟场景执行程序。

2 建筑类型和基地选择

题目里并没有规定建筑的类型,只要求是真实场地,所以他们最开始从选择建筑类型入手。疫情肆虐的时候,人口聚集的地方:海鲜市场、医院、学校、餐厅、老人院等都成了传播的温床。于是,他们首先把这些容易传播疫情的空间作为选择的对象。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一些新闻让他们的选择发生了变化。居家隔离期间,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因为隔离导致精神失常甚至自杀的事件。家本来是满足日常功能的庇护所,也是我们维系情感的场所。当疫情来临,人们不得不远离户外,居家隔离,原本生活的多样性遭到了破坏。长期的居家隔离强化了庇护所功能的同时,增进了亲情,也产生了新的问题。隔离期间一家人长时间住在一起,也可能产生很多的摩擦和矛盾[3]。他们就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建筑设计缓解隔离期间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保证多个成员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时尽量相对分离,有个人的私密空间以及活动空间,以保证每一个人的正常生活[4]。于是,他们最后决定选择做住宅类建筑,希望打破传统的住宅模式,通过空间折叠设计出能满足日常生活以及疫情期间需求的居住空间。

类型定下来之后,就是具体的选址与调研。他们在对多个实际场地进行调研之后,选择了湖北省武汉市粮道街和民主路之间的武昌区粮道街道民主路社区。这是一个老城区社区,看似非常普通。但是这个社区具备较好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南临民主路,东临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周边配套设施较齐全,小学、中学、医院、菜场等都在15min便民生活圈内。社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临近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辛亥革命纪念馆、黄鹤楼公园等。

场地为长方形布局,内部交通状况良好,道路两边绿化较丰富,社区内建筑是武汉常见的传统红砖建筑,坡屋顶错落有致。经过多次调研发现,现有的老旧社区存在较多问题:(1)社区整体杂乱无序,楼道和走廊堆放很多杂物,户内生活空间狭小逼仄,设施破损,品质陈旧,卫生环境较差。(2)区域内开放活动空间较少,公共服务设施几乎没有,只有居委会和警务室。(3)私密性较差,在楼道就可以窥见房间内部的情况。(4)管道外露,私搭乱建严重,安全隐患多。

3 设计概念的确定及推敲

通过对现有问题的总结和分析,他们归纳出最主要的两个矛盾:①疫情的发生带来生活的不便,几乎所有的行为都需要在家庭这个单元内完成。长时间在一个空间内的隔离又会让人心理压抑,还有可能加剧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②疫情期间,人们的公共交往空间被压缩到最小,社区原本不多的交往空间又被闲置。

针对第一个问题,他们开始设想,有没有一种空间能在非疫情时期能够满足家庭成员交流和交往的需求,在隔离期间又能尽量相对分离,保证私密性。在迹·建筑事务所(华黎)设计的四分院中,让四合院实现了从“合”到“分”的转变[5]。受四分院的启发,他们引入模块化的空间,并对模块化体块进行抽拉来实现空间上的折叠,为疫情期间人们的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抽拉的原型来自火柴盒,他们通过模拟火柴盒的运作原理来完成建筑功能上的抽拉。

第一步,他们需要确定住宅的户型模块。考虑到地块特有的历史意义,他们从长方形的场地出发,将住宅楼栋设计成与社区原本楼栋体量大小基本相当的长方体,作为基本的构造单元,并保留了坡屋顶的建筑形式,希望建筑能更好地融入原有的城市环境,回到传统的场景中,延续场地的历史记忆。

第二步是确定户型。对社区现有的户型调研和总结之后发现,场地内的户型以二居室和三居室为主。于是他们选择将主要的户型做成二居室和三居室,加上少量的四居室。

第三步是确定抽拉的方式。他们希望通过将部分建筑体块套上类似于火柴盒的外壳,没有发生疫情的时候,建筑体块和外壳是重合在一起的,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使用需求。当疫情来临,将部分建筑体块通过滑轨移出,抽拉出来之后会多出一个由外壳包裹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作为隔离期间的家庭成员的活动空间来使用,这样每一户都可以在隔离时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需求。

第四步是需要确定的用建筑的哪些体块来进行抽拉。首先,他们认为抽拉的体块尽可能是模块化的,这样比较利于安装和建造;其次,考虑到住宅内的厨房卫生间等功能房间需要设置管道等,餐厅和厨房的联系又比较紧密,如果抽拉这些体块的话管道的设置等会变得非常复杂,所以最后他们将抽拉的体块锁定在了卧室。卧室的构造相对简单,而且之后卧室和由外壳包裹的活动相邻,也比较利于使用。将两个卧室作为抽拉的模块。这样抽拉的体块大小比较适当,抽拉出来之后,外壳包裹的空间也比较适合作为活动空间使用。

第五步是确定抽拉的形式。他们尝试了各种抽拉的形式:水平方向的抽拉和垂直方向的抽拉以及水平与垂直方向抽拉的组合。把体块进行垂直抽拉,外壳包裹形成的活动空间需要楼梯或者坡道才能和卧室相连,交通体系会变得很复杂难以处理。最后确定以两个卧室作为单元模块进行水平抽拉(图2)。

图2 户型体块移动模组

针对第二个问题,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交往空间的营造。如何满足社交,塑造生动的交往空间。社区本身的开放活动空间就很稀缺,他们注意到如果想要在疫情期间能把体块抽拉出来,就得空出来一些空间。这些空间正好可以在非疫情期间可以结合交通空间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公共空间使用。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抽拉之后有些房间会因为抽拉的盒子变成黑房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尝试着把住宅建筑改成局部两层。住宅变成局部两层后,不但可以改善采光条件增加采光面积,住宅与住宅之间的外部空间增高了,能更好地满足各种类型的室外活动。这样,非疫情期间,模块化的建筑体块收缩在外壳里,空出来的公共空间保证了居民在非疫情期间的室外活动需求;疫情隔离期间,将盒子抽拉出来之后,变成每户室内的空间,保证了居民在疫情隔离期间的室内活动需求。至此,公共活动空间和私密活动空间的转换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接下来他们开始完善外部的垂直交通,设计了两条能通往上层住宅的路线。还把各层的住宅由平屋顶改成坡屋顶,将部分住宅的坡屋顶还和室外的交通空间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加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可以供人们交谈,也可以种植绿化,结合坡屋顶的开放空间还可以作为小型的社区舞台(图3)。

图3 体块演变过程

4 结语

这个设计针对原场地的居住特征和绿化及公共活动空间较少等实际问题,通过抽拉操作完成了城市公共空间与私属空间的重构,不仅提供了一个能满足日常使用,也能满足疫情隔离期间使用的住宅空间。虽然建筑设计中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技术和可行性方面也显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学生们能在设计的过程中认真调研,敏锐地发现场地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去分析这些问题,并尝试着用灵活的设计为住户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空间。相信经过这次设计,能让学生开始学着思考建筑的本质,负责任地解决建筑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些都将影响学生今后的设计观的形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住宅竞赛空间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Jaffa住宅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