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兴旺背景下欠发达非贫困地区农村发展路径探索
——以山西省洪洞县刘家垣镇为例

2022-04-21王霞曹阳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兴旺欠发达贫困地区

王霞,曹阳军

(1.太原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2.洪洞县刘家垣镇镇政府,山西洪洞 041699)

1 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动态

1.1 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关系

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对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方面,很多学者在脱贫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衔接和关系上进行了研究。刘明月,汪三贵(2020)指出产业扶贫和产业兴旺本质上存在协同一致性,但由于产业扶贫很多项目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因而产业扶贫和产业兴旺的衔接上存在着困难。指出未来产业兴旺规划要优化顶层设计,注重长效可持续的发展。曹立等(2020)对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了分析,从主体维度、时间维度、目标维度进行了分析,指出构建产业体系、培训人才队伍、建设文明乡风、培育生态农业、完善乡村治理的路径。高强(2020)从政策操作层面的衔接指出了政策衔接框架,并从政策调整、政策加强、政策转化、政策新设四个方面指出了政策衔接路径。

1.2 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

刘晓雯(2020)研究了乡村振兴以农民为主体的内生动力激发路径,认为关键是主体的增权赋能。王文月(2020)指出产业兴旺需要高新科技技术作为支撑。苏小庆(2020)认为乡村振兴应该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并从现实背景、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进行了层层剖析。

1.3 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研究

朱罗敬等(2019)通过调研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指出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路径的三重逻辑并提出了建议。姜小兰(2019)分析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着集体经济不强,资金不足、缺乏主体参与、人口流失严重的困局,对此指出了突破思路。李洪斌(2020)对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

在综合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动态后发现,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扶贫的衔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路径和方法目前来看已经基本成型,需要把现有的研究成果能够应用到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乡村发展上来,欠发达地区乡村虽然存在着一些诸如经济指标偏低、产业群较少等这样的共性特征,但不同的地区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因而需要因地制宜的应用目前乡村振兴的研究成果,另一类是非贫困地区,对于这类地区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研究,此类地区既有欠发达地区的特征,又具有自身一些特殊的情况。选择山西省洪洞县刘家垣镇这个中部欠发达非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汲取各方面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适合该地发展的一些独特的路径和方法。

2 山西省洪洞县刘家垣镇概况和特征

2.1 基本概况

刘家垣镇位于洪洞县西北部吕梁山麓,距县城25 km。东与堤村乡为邻,西与山头乡相连,北与汾西县为界,东南与辛村乡相接。赵克公路、石三公路贯穿全境,是洪洞县通往蒲县的交通要冲。全镇总面积106 km2,辖16个行政村,人口28 700余人,耕地面积约4 600 hm2。

该镇的地理位置属于丘陵地区,全镇大部分村庄交通不紧邻公路,只有乡村道路可以到达,全镇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有规模的企业,各村的绝大部分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外出务工,由于人口流失比较严重,不少村里的公办学校因没有学生而停止办学。

2.2 特征对比分析

2.2.1 与贫困地区农村对比分析

从地理位置来看,欠发达地区非贫困农村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对来说有一定的优势的,以及土地的分布,人均的土地面积都比贫困农村更优越一些。受教育程度来看,由于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历来信息渠道是相对发达的。因而受教育程度要高于贫困地区。随之,农民的思想意识是比较活跃,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方面的思想。随着农业的全面机械化的普及以及城市工业大量用工需求,欠发达非贫困地区的农民多数选择外出务工,因而目前多数村庄青壮年劳力几乎全部外出,空心村问题较为严重。贫困村由于得到了脱贫扶贫更多的政策扶植,以及国家对于贫困村“造血”能力的产业扶持。贫困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未来需要的是衔接和进一步的可持续化发展。欠发达非贫困农村由于没有相关的扶贫产业的支持,乡村振兴的基础更有薄弱,只有一些零散的养殖户和经济类种植业,既没有规模,更不具有可持续性。

2.2.2 与发达地区农村对比分析

发达地区农村由于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城镇的产业链很容易延伸到农村,进而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发展思路。欠发达地区农村由于所处地区产业群较少,因而外部环境不具有优势。三种类型的农村地区对比(如表1)。

表1 三种类型的农村地区对比

3 欠发达非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兴旺面临的困境

3.1 农民主体回乡意愿不强,内生力不足

欠发达非贫困地区的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在调研中,多数青壮年在对未来的规划中,奋斗目标就是在城市立足,在城市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创业打算。以该镇的A村为例,有好几户家庭都是学了厨艺之后,外出经营饭店。由于目前该镇没有具有规模的产业群,因而农民在外地务工有了基础后,未来的规划就是离开村庄,谋求在城市的长足发展。

3.2 人口流失严重,公共设施难以开展

由于“空心村”问题较为严重,人口在1 000人左右的村庄的学校都没有学生就读,因而学校也被迫空置停办。国家投入到村庄的一些基础的设置器材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该镇的多数村庄没有公共交通,难点就是配套公共交通车辆由于村庄人数少而难以盈利。打造生态美丽宜居的乡村,集中供暖、厕所改造等设施都需要有较大人群居住作为先决条件。

3.3 难以吸引龙头企业,产业兴旺困难

龙头企业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的力量,强调要以政府扶植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欠发达地区由于产业群较少,合适的龙头企业本来就不足。以洪洞县为例,当地的龙头企业原来多是以煤炭起家,如今转行到房地产,洗煤厂等行业。这些行业都不是以农业作为支撑点,难以担当乡村振兴战略龙头企业。

3.4 高素质人才难以长留,人力资源匮乏

人才是跟随产业而流动的,随着该镇各村基本都有大学生村官,但难以发挥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原因是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多数是从大学直接进入农村,自己的社会历练不足,也难以有承担重担的能力。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村官只是把进入农村作为未来职业规划的一个跳板,并没有长久发展之意。因而期满以后多数会选择继续深造或者进一步参加选拔考试。本质上来讲,高素质人才难以长留的原因在于没有合适的平台,没有相对比较丰富的外部环境。

4 欠发达非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兴旺的出路

4.1 确定乡村振兴在欠发达非贫困地区的思路

针对欠发达非贫困地区存在的困境,其核心问题是农民的“人、家分离”,制定该地区的总体发展思路。由于该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已经较高,且已经通过农民之间自发的协议流转的形成了一部分的土地集中管理。因而确定产业引进并非要以农业为主,可以在吸取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一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体上规划产业兴旺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注重产业的可持续性和发展前景,还要注重生态保护。政府可以联合高校学者、当地的知名企业以及村民代表进行统筹讨论。由于欠发达非贫困地区目前的产业几乎是相当于空白,不可以贪图一步走向繁荣,应先从点到面。选出一个中心村开展试点,逐步达到遍地开花的结果。

4.2 基层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落地政策

国家层面制定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比较宏观的,指出了一个总体的大方向,到了基层落实的时候,往往找不到明确的规定。例如,战略中提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然而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往往只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大部分不具有可持续性且规模小,零星分布。第三产业更是几乎没有。基层政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者,必须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该区域发展的落地政策。

基层政府制定的政策必须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明确吸引龙头企业的流程,企业征地的一些规范、流程等。制定的落地政策必须像一本指引一样考虑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各种事项。并且要大力宣传该政策,不仅仅是对外宣传,作为吸引龙头企业的一种资源,也要对内即村镇各级干部,然后下达给村民,让落地政策成为人人心中的一把准则。

4.3 选择适合的产业兴旺发展模式

乡村政策的重点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的主力军是企业。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的背后反应的是农业现代化解放出来的大量劳动力的问题。各省对于龙头企业都有认证,并且也有相应的退出机制。然而,单纯依靠龙头企业是不够的,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龙头地区本身就比较匮乏。合作社方式的实践也在一些地方获得了成功,通过土地的集中,进行创办自己的集体企业。针对欠发达地区目前农村内生力不足,归乡意愿不强等特点,合作社模式目前不适合该地区的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适合欠发达非贫困地区吸引企业发展的模式应该是寻找一种村镇集体、农村、企业共同认可的产业,建立一套有效的吸引企业投资的招商模式。前面提到基层政府可以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当地企业等调研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然后针对该产业展开招标式的引资。

4.4 激发乡村振兴主体农民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通过产业兴旺的发展,吸引农民返乡,从而实现人家统一是最终的目标,根据调研刘家垣镇各村情况,目前村庄中的年轻人结婚时都会把自己的新房购置在县城,然而由于县城并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孩子在县城居住上学。要想激发农村回乡就业的内生动力,持续可观的收入是首要的条件。除此之外,创办的企业可以吸引农民以土地或者资金入股,让农民在企业中有参与感。

此外,要增加农民的话语权,成立农民代表组织,参与产业兴旺中的建设,要体现农民是主体的地位。

4.5 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要想长足发展,必须要有人才的保障。一方面是当地农民的回乡参与,另一方面是吸引人才流入乡村。这部分人才包括大学生回乡就业和吸引有成就的人才回乡投资加盟。对于大学生回乡就业,能够长久的留人的方式,就是提供好的平台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随着产业兴旺的发展,在乡村企业相对成熟的时候,一定要参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用严格的企业制度来进行管理,避免一些裙带关系的影响。乡村企业也可以和一些对口学校专业签订校企合作关系,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另外是吸引在大城市打工创业大批的同乡人,新冠肺炎以来全球经济形势的下滑,很多大城市的同乡在工作中受到了挑战,但他们有比较宽广的视野,有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这部分人回乡加盟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因而必须有一套切实有效的人才策略,唯有如此,人力资源才能得到长足的保障。

猜你喜欢

兴旺欠发达贫困地区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推动产业兴旺 撬动乡村振兴
财政部安排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欠发达地区大学生人才招揽政策评析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