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安全问题不能成为“房间里的大象”

2022-04-21杨智淋

廉政瞭望 2022年5期
关键词:粮库贪腐大象

本刊全媒体记者杨智淋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叫作“房间里的大象”,大意就是明明房间里有一头大象,却被房间里的人选择性地忽视掉了。这种集体性的沉默很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就像大象如果在房间里横冲直撞,受伤的当然是身处房间中的所有人,没有例外。

其实,这种认知上的问题在许多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记者近日在多地采访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时,就发现一些类似的现象。

不同于金融、工程建设等容易出现大额贪腐问题的领域,粮食行业的单次腐败金额在很多时候显得微不足道。收购环节每斤多收一两分钱,运输、储存等环节多报一点损耗,看起来都不大,也不引人注目,但考虑到粮食动辄成百上千吨的购销规模,以及长年累月的连续作案,其贪腐规模同样不可小觑。

同时,粮食行业封闭运行的特征十分明显,有的基层粮库“一把手”长期任职一二十年,父亲是总经理,女儿是会计。有的粮库总共就十来个人,有亲属关系的就有七八人。

这些问题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这里面固然有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但正如一些办案人员分析,总的来说是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认知上的问题。

由于粮食经济附加值不高,有些地方并没有把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粮食相较于其他食品,不易发生霉变和质量问题,有的行业监管部门就满足于以走马观花式的检查替代监管。

普通老百姓平时买粮不成问题,市场供应都很充足,并没有粮食紧缺的担忧。然而,任何小问题放大到14亿人的层面,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情,点上的细微疏漏都可能诱发面上的系统风险。如果所有人都不能从思想意识的深处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房间里的大象”可能就不只是社会心理学上的一种理论概念,更可能演变成社会现实。

确保粮食安全,就要有底线思维。在这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除了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优化粮食品种布局、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等要求外,还专门提出要节约粮食,这无疑是对全社会提出的整体要求。

因此,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无论是政府部门、行业从业者还是普通公民,每个主体都不是旁观者和局外人。只有每个人认识到位、行动到位,切实担起责任来,端牢中国碗、装好中国粮,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和现实的支撑。

猜你喜欢

粮库贪腐大象
魏晋时期的清廉与贪腐
粮库竣工
粮库里的机器人
智能化粮库现场见闻
大象无形
认真的大象
我为抗日政府管粮库
大象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村官贪腐背后的权利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