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溯本源承启创新

2022-04-21丁佳青

上海工艺美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视觉艺术陶艺艺术节

丁佳青

两年一度,又是窑火缤纷、陶彩迷人的季节,来自世界各国的陶艺家带着他们弥漫余温的心爱之器又一次来到上海。2021年11月27日,主题为“柴烧·溯源·承启”的“第四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燒艺术节暨国际陶瓷柴烧作品展”在上海清控人居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作为第四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清控人居联合承办,上海市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协办,并得到清华大学等40余所国内外高校和陶瓷研究所的学术支持。

开幕式上,上海市文创办副主任刘波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毛增印,清控人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晞,国际陶艺学会理事、中国区代表万里雅,参展代表陶瓷艺术家胡孝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清控人居美术馆馆长林乐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遊宇教授致辞,随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院长吴俊宣布“第四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暨国际陶瓷柴烧作品展”开幕。

经专家评委严肃、公平、公正的评审,从来自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柴烧艺术家的近210件套原创柴烧作品中,最终评选出金奖2名、银奖5名、铜奖10名、优秀奖30名、传承奖36名。

当日下午还进行了“第四届上海国际柴烧艺术节专家论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越窑秘色瓷研究所所长闻长庆以“柴烧秘色窑”,韩国著名陶艺家、圆光大学博士生导师郑东薰教授以“中国柴烧与世界陶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汉光瓷倡导者、上海国际柴烧艺术届总策划李遊宇教授以“弘扬东方美学,发扬柴烧艺术”,清华美院博士生导师李正安以“酷乐与柴烧”,上海美术学院陶艺工作室主任陈光辉以“环保背景下的柴烧价值”等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讲以及艺术分享。随后,与会专家、艺术家进行了有关柴烧艺术的自由发言和讨论。

第四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丰富的活动为海内外陶瓷艺术家提供一个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交流平台。希望通过艺术节庆交流的方式,追溯本源,让柴烧这种与人类相伴久远的传统技艺

重新得以发掘、保护和推广。中国是一个陶艺大国,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民间制陶技艺何其之多,时代的快进键却让很多传统技艺变成了需要抢救的非遗项目。今天的中国,已经走过了解决温饱全民奔小康的时代,城市发展的节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经进入到一个可以支撑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唤醒、回归、消费的蓬勃时代,城市有责任助力乡村振兴,这就是国际柴烧艺术节“溯源”这一关键词的价值意义。主办方希望通过国际柴烧陶瓷艺术节这一沟通交流的平台,不仅可以让世界艺术得以交融互鉴,也可以让更多濒临灭绝的“人间国宝”重新焕发时代光彩。这是身处城市的陶瓷艺术家们的责任,也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这一盛会的初衷。

交流互鉴是为了更好地“承启”。一所大学有一所大学的使命,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之所以选择以柴烧陶瓷艺术为切口,首先是得益于上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联通世界的天然优势,同时上海也是连接中国大地每一根信息经脉的交流之巅。由上海发起组织世界陶艺与中国的交流平台,以世界多元文化、视野、奇技、思维启迪每一个参与者,尤其对于一所大学的陶瓷艺术专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还把产、学、研、销整合成一条生态链,这是这一盛会最具可持续性的价值所在。在这个国际交流的平台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陶瓷艺术家参与到传统柴烧艺术文化与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中来;也看到了中国传统柴烧工艺与当代国际陶瓷文化思想的相互碰撞,世界多元文化、视野、奇技、思维启迪着每一个参与者,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柴烧艺术及工艺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视觉艺术陶艺艺术节
陈科磊、路畅、吕金鸿、于孟祺作品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爱“拼”有奇迹
加拿大担任今年北京艺术节主宾国 派百人艺术团
书封与现代艺术
澳大利亚瀑布音乐艺术节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