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发电企业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业务分析

2022-04-20王晓海徐静静胡永锋刘广宇王佑天

综合智慧能源 2022年3期
关键词:发电能源服务

王晓海,徐静静,胡永锋,刘广宇,王佑天

(1.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2.华电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0 引言

随着我国能源转型的提速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能源生产和用户之间深度耦合,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2020 年9 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伟大宣言,并且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为2021 年我国8 大重点任务之一,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1-3]。这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

2021 年3 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我国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确定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4]。以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快速兴起,催生能源发展不断涌现新模式新业态,综合能源服务这一新模式应运而生[5-6]。

在此新形势下,发电企业从生产型向综合能源服务型转型发展成为不可逆的全球性趋势。

1 发展背景

1.1 综合能源服务内涵

2016 年10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有序放开配电业务管理办法》。文中第十二条提出“综合能源服务”的概念[7],这是国内首次正式提出综合能源服务。

目前,国内外尚无综合能源服务的统一定义。当前业内认同度较高的说法是:综合能源服务是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背景下,通过不同类型能源的互补耦合,达到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的跨界交换,为用户提供高效智能的多能供应和相关用能增值服务的新型能源服务方式[8]。综合能源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综合能源系统结构示意Fig.1 Structure of a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综合能源服务具有2层含义:一是综合能源,即涵盖不同类型的能源,包括电、气、热、冷等;二是综合服务,即包括工程建设服务、金融服务和运行维护服务[9]。

综合能源服务需要资金、资源和技术3 要素支撑。综合能源服务不单销售能源商品,还销售能源服务,服务附着于综合能源商品,并促进能源商品的出售。

1.2 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类型

综合能源服务包括能源规划、设计、生产、输送、储存、消费、运行维护全环节,因此综合能源服务根据环节可以划分为多种服务类型。

目前综合能源服务的类型主要包括多能源综合供应服务模式、分布式能源并网型微电网服务模式、设备销售及运维服务模式、能效管控及用能解决方案服务模式、方案咨询及工程服务模式和“互联网+”能源服务模式等6种模式[10-12]。

这6种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类型及模式各有侧重点,每种服务类型内容见表1。

表1 综合能源服务类型Table 1 Types of integrated energy services

1.3 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

随着新业务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不同能源品种单独规划、单独设计、单独运行的传统模式,对应的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目前,主要的商业模式包括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建造-运营-移交(BOT)模式、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公共部门-私营企业合作(PPP)模式、设计-建造-融资-运营(DBFO)模式和建设-出售-运营(BSO)模式6 种方式[13-15]。典型的商业模式和对应案例见表2。

表2 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及案例Table 2 Business models of integrated energy services

2 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现状和趋势

2.1 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综合能源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有意向转型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企业主要有电网企业、发电集团、地方能源国企和大型能源民企等。电力企业陆续成立集团层面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迅速进军综合能源服务市场,为用户提供能源产品、能源交易和能效管理等差异化定制化服务。

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网企业2017年便正式进入综合能源服务领域。2020 年,国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更名为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与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通过建立资本纽带关系,形成“效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按照“股权对等、管控分开、人账合一、利润共享”的原则,聚焦于综合能效服务、多能供应服务、清洁能源服务、新兴用能服务、智慧用能服务和能源交易服务6大板块,共同开拓综合能源服务市场[16-17]。

各大发电集团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进行了诸多布局,纷纷抢占综合能源服务市场。2019 年6 月华电集团正式发布《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行动计划》,标志着其迈出打造“清洁友好、多能联供、智慧高效”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实质性步伐。华电集团将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进、引领提升”3 个阶段逐步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布局,积极构建“互联网+”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支撑能力。国家电投集团将智慧能源投资权下放到综合智慧能源科技公司,围绕智慧城镇、产业园区、能源基地、集群楼宇4 大类型中的典型场景提供一站式综合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18]。

地方能源企业把握市场机遇,积极拓展用户侧服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京能集团为例,2019年4月,京能集团成立综合能源服务分公司,开展分布式能源、节能服务、运维服务等业务。目前京能集团首个综合能源服务系统已经落地青岛,为园区用户提供集配电网、供冷、供热、光伏发电、储能为一体的典型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

以新奥集团为代表的大型能源民企以城市民用、园区、公建、交通和工商业用户为终端客户,为客户量身定制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新奥集团规划的泛能网项目着眼于工商业园区、用能企业、集群楼宇等不同类型的用户,形成了以城市燃气、园区能源、交通能源和分布式能源为主要业务的能源分销体系。

2.2 综合能源服务存在问题分析

国内综合能源服务整体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综合能源服务面临体制机制不完善、行业之间存在壁垒、盈利能力不足、多技术综合协同驱动性差、商业模式缺乏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正处在试点示范阶段,国家尚未针对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对综合能源服务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二是行业之间存在壁垒。当前各类服务商和企业之间尚未有效地统筹和整合资源,各类能源子系统在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层面仍相互独立,存在体制壁垒。企业在开展供电、热、气、水等多种业务时,从规划设计、相关业务资质许可的办理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都要付出巨大的协调成本。

三是综合服务盈利点不明显,现有项目离利润化综合能源服务还有差距。目前国内已实施的综合能源业务盈利界限还未明确清晰;同时,服务盈利点上还未见明显效益。

四是技术涉及面广泛且差异性大,多技术综合协同驱动存在挑战。综合能源服务涉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差异性大;同时能源数字化、用户需求数据的收集和价值挖掘尚处于起步阶段,系统综合建模、优化规划、分析计算和运行控制等技术领域及多技术综合协同驱动存在挑战。

五是商业模式缺乏创新。目前,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缺乏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业务之间基本是物理叠加,融合的有机性较差,商业模式具有同质性,有待进一步创新。

2.3 发展趋势

综合能源服务主要面向用户开展,随着能源技术创新、能源系统形态升级而不断演化,其将按照近期能源自身互联、中期能源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互相促进、远期能源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几个阶段向前推进[19],见表3。

表3 综合能源服务发展趋势Table 3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grated energy services

3 发电企业开展综合能源业务战略分析

3.1 竞争优势

3.1.1 市场优势

发电企业作为大型的能源供应商,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有着良好的全国性品牌优势。凭借多年的能源供应经验,已经具有成熟的热电供应和热力市场,具有天然的能源供给(供热、供电)市场渠道优势和区位优势。

3.1.2 资源优势

发电企业具备天然的资源优势,拥有火电、水电、风电、光伏、燃气分布式等多种类型的发电资源。立足企业发电、燃料供给方面的资源优势,借增量配网的契机,综合能源服务机会明显。

此外,发电企业运营能源供应服务多年,拥有涉及水、电、气、热、冷全方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能源服务领域,可以快速地切入市场并提供专业的服务。建立与市场竞争和业务拓展相适应的人才选拔、使用、激励和开发机制,必将有效激发员工活力,为业务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

3.1.3 技术优势

发电企业在工程技术板块投资、建设和运营项目众多,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发电企业可依托技术研发、规划设计、产品制造、工程建设和运维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及继往丰富业绩优势,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建设和实施。

3.2 竞争劣势

3.2.1 市场劣势

在市场拓展方面,发电企业缺乏用户侧电、热、冷、气、水等相关数据,在用户侧综合能源服务方面存在劣势。同时,面对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缺乏容错保障机制,导致创新力不够。目前还是习惯于统购统销模式,面对新兴的模式,缺乏直接面对客户的手段和经验。

3.2.2 管理劣势

发电企业之前主营业务是运营发电资源,提供相应的能源产品。在刚涉入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缺乏与其对应的实施主体,职责划分不明晰。同时针对具体综合能源项目决策周期较长,营销手段相对匮乏。

3.3 发展机遇

3.3.1 政策机遇

国家明确将综合能源服务纳入“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配售电放开、新能源激励、能源一体化建设、储能、节能等支持政策相继出台,并从多能互补、“互联网+”智慧能源、增量配电、微电网、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领域建设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鼓励先行先试。这标志着综合能源服务“快进键”已经开启,将成为市场营销的“主战场”。部分综合能源服务政策见表4[20-22]。

表4 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政策Table 4 Development policy of integrated energy service

3.3.2 市场机遇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形势下,高耗能工业园区节能改造、多元化用户的需求订制和地方政府园区围绕电源点、热源点、气源点进行合理产业集聚规划等带动了相应能源项目发展,综合能源服务行业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期。

2020—2025年,我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电力市场潜力将从(0.5~0.6)万亿元增长到(0.8~1.2)万亿元;2035 年步入成熟期,市场潜力将在(1.3~1.8)万亿元之间[23-25]。

3.3.3 技术进步

随着能源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迅速发展,并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新一代客户存在交互需求旺盛、服务需求多元的特点。基于技术条件和客户市场的成熟,可为客户提供节能咨询、电费金融等能源增值服务。

3.4 面临挑战

3.4.1 行业竞争

一方面需要面对电力企业同行在综合能源服务交集业务上的竞争;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售电公司、配售一体化公司、天然气、石化企业、设备供应商会成为新的综合能源竞争主体,这些公司会有不同层面的竞争优势。

3.4.2 市场环境

市场盈利能力的不确定及增长缓慢。目前已实施的综合能源业务,受制于技术、资金的约束,大多聚焦于分布式能源、设备节能改造等方面。分布式能源方面燃气价格高、燃机等核心装备尚未完全国产化导致前期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燃气价格稍稍走高,就会使得分布式综合能源项目的回收期延长较多。在初期发展过程中,经济补贴是重要措施,更多的是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和具体政策。

3.5 战略开展分析

根据上文中对发电企业在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发展机遇和存在挑战(SWOT)进行的全方位分析,明确了发电企业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状况。因此,本文提出了发电企业在综合能源服务业务领域的应对策略。

3.5.1 新机会下的应对策略

3.5.1.1 SO战略

(1)抓住政府园区的供能需求机遇,结合所在区域电厂的能源供给优势,发挥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资、运营及建设能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合作,占领市场。(2)以发电综合利用及交付运营能力的优势,进行核心拓展。(3)抓住信息化技术进步的机遇,发挥发电企业技术领先优势,开展同轴多元化综合业务拓展。

3.5.1.2 WO战略

(1)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提升,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技术标准创新工作。(2)抓住与传统能源企业的互补机遇,获取电力用户数据,并实现面向终端用户供给能力的提升。(3)抓住地方政府和用户的需求、合理解读并利用国家政策,积极稳步开展商业模式创新。

3.5.2 新挑战下的应对策略

3.5.2.1 ST战略

(1)进行市场、技术及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综合能源服务核心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2)利用区域能源供给优势,优先落地盈利性较好的项目,应对竞争。(3)加强对外宣传,争取政策和示范项目支持,降低成本。

3.5.2.2 WT战略

(1)加强组织领导,在用人、机制、技术和资源上予以支持。(2)加强市场调研和试点工作。(3)加强股权及商业模式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

4 基于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的业务分析

4.1 积极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供应服务

根据国家对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发展规划,以区域能源供给和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积极发展围绕用户定制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供应项目。根据多元客户的用能特点,充分利用天然气分布式、光伏+、生物质、地热和储能等多能供应形式,建设运营电、热、气、水等供能网络,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模块化、可定制的能源服务组合。在商业综合体、医院和酒店等,开展分布式供能与用户侧储能相结合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在产业园区,开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增量配网、智能热网一体化绿色园区建设,提高系统平衡能力,提高用户用能体验。在乡村建设中,就地利用分布式光伏、垃圾、秸秆、养殖业废弃物,选取“能源+生态”的开发模式,带动乡村振兴建设。

4.2 积极开展“售能+服务”业务,争取用能客户

能源销售服务是发电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与用户开展交易的基础。发电企业应组建跨专业、多层级、多内容的售能公司及营销队伍,制定科学有效的市场营销方案,开展多样化和新颖化的服务业务。以基本电力、热力等销售模式为主,以附加增值服务模式为辅,围绕用户能效改善、能效诊断、节能优化、能源托管、设备运维等服务,实现个性化、清洁化、智慧化和综合化的服务业务。两种经营模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升发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学校和医院等场景,开展用户用能管理、账单推送、能效分析等增值服务。针对高耗能的工业企业、产业聚集区和数据中心等场景,开展潜热深度利用、能效监测、节能项目方案设计、技能改造和运行维护等服务业务,降低用户能源成本,并提高用能品质。

4.3 稳妥发展电源侧储能业务

发电企业应该把握“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机会,聚焦清洁能源消纳和电力辅助服务,加强与国内龙头储能厂商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跟进储能政策研究,积极推进电源侧储能业务建设。在西北、内蒙等大型新能源并网基地,积极推进配套储能建设,建设大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实现错峰上网,提高新能源并网友好性和发电预测精度。在辅助服务方面,依托现有电厂需求,跟踪储能技术发展,积极开展储能调频调峰和辅助服务实践。

4.4 积极探索以“绿氢制取”为重点的氢能产业

发电企业拥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绿氢的生产和应用是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有效途径。在我国三北地区和东部地区依托丰富的风电可再生资源建设制氢站,适时开展生物质制氢、太阳能水解制氢系统的集成开发和示范工作。在氢制备方面,重点研究电解水制氢技术、变压吸附技术、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核心装置和CO2电化学转化技术。

在氢应用方面,重点开展燃料电池在能源、交通、通信和军事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开展应急、备用电源以及加氢站建设及运营。

4.5 积极提供装备和工程技术服务

根据用户需求帮助用户开展能源工程方案咨询、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信息化建设和系统改造等工程性服务,结合设备供应和后期运维,提供涵盖技术、人才和资金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综合能源服务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力。

4.6 积极探索新商业模式

目前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竞争激烈,发电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场景有选择、有分工地开展和实施商业模式创新和应用。

在产业园区场景中,对这类园区进行综合能源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不同负荷的时间变化特性。同时,园区往往是绿色能源示范基地,通常配置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为此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往往需要增加蓄能系统配置容量。在供能充足时,将多余的电、冷、热能储存起来,在用能高峰时释放,以满足用能需求。在这类场景中建议采用EPC,BOT及PPP 3种运营模式。

在工业企业场景中,能耗占比大,高耗能设备多。工业企业是中国能源消费大户,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

在这类场景中可通过BOT,BSO 等模式承建用户能源站,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屋顶分布式光伏、热电联产等项目,并与用户签订后期购售电委托协议,以综合手段以实现盈利。采用BOT,BSO 模式可以有效缓解用户的资金压力,同时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屋顶光伏、热电联产、节能改造等项目,按约定分成,可保证项目收益。

在集群楼宇场景中,人员密度大,对冷、热、电有较高的品质需求,用电价格较高,用能需求稳定,支付能力较强。

大部分集群楼宇在设计、建设时未充分考虑能源最佳利用,而是更多的从功能性方面去考虑。因此集群楼宇是电力企业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重要开拓对象。在这类典型场景中,建议以EMC 模式实施节能改造、签署合同能源管理合同,或建设屋顶光伏+储电+充电桩等方式,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

5 结束语

(1)本文从综合能源服务的类型和商业模式入手,分析了综合能源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当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阐明了综合能源服务将按照近期能源自身互联阶段、中期能源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互相促进阶段、远期深度融合,提供一体化集成式服务的发展阶段向前推进。

(2)根据新形势下的要求,对发电企业在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发展机遇和存在挑战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提出了在新机会下的SO,WO 战略和新挑战下的ST,WT 战略。建议发电企业合理解读并利用国家政策,积极稳步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发挥技术领先和储备优势,进行同轴多元化综合业务拓展,加强市场、技术及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综合能源服务核心竞争力。

(3)根据新形势下发电企业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发电企业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商重点开展的6项业务,分别为积极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供应服务、积极开展“售能+服务”业务、稳妥发展电源侧储能业务、积极探索以“绿氢制取”为重点的氢能产业、积极提供装备和工程技术服务和积极探索新商业模式。

猜你喜欢

发电能源服务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发电”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找只老鼠来发电
服务与咨询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