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学五定律指导下的智慧图书馆研究

2022-04-20郭倩玲

中文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定律智慧

赵 英 郭倩玲

(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29)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它的使命和初心,在人们谈论、探讨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牢记阮冈纳赞1931年在其著作《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提出“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这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尽管“五定律”的提出到现在已经历经了90多年,但它还是图书馆学领域中最具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其分类方法、精神实质和内涵对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和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前在学术界对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一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其最早是由芬兰学者Aittola M等于2003年提出的,认为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是一个软件解决方案,将其定位为一种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通过感知和地图引导帮助用户从图书馆找到书籍或其他材料[1]。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5G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对“智慧”的认知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依赖上述技术而出现的智慧图书馆概念,从技术上来讲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最高形态。论文将以“图书馆学五定律”这个初心出发,以五定律分类为线索,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服务理念,以全新的视角诠释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地位、服务内容和发展方向。

一、图书馆学五定律

《图书馆学五定律》(The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是阮冈纳赞于1931年撰写的一本享誉世界的图书馆学名著,其中提出的图书馆学五个定律被国际图书馆界誉为“我们职业最简明的表述”“图书馆工作的最高准则”[2]。“书是为了用的”指明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是图书馆服务于社会的最高形式;“每个读者有其书”说明了图书馆的公共属性和每位读者所具有的平等权利;“每本书有其读者”要求图书馆和馆员为读者选购优质图书,并进行图书的推荐和推广;“节省读者的时间”意味着要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图书获取途径和使用空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阐明了图书馆是不断发展的,并且需要多个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共享和联合,最终实现一个有机的图书馆联合体,也是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 IFLA)所提到的愿景目标:图书馆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近些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五定律的外在表现和外延都发生的变化,如知识的载体扩展到多媒体,信息的传播从借阅扩展到网络等,为此多个适应时代发展的定律被提出,如网络五定律、知识五定律等[3]。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图书馆的知识载体、传播途径、收藏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变化,但作为图书馆领域中的经典理论,其内涵、框架和分类方式对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智慧图书馆

到目前为止,尽管“智慧图书馆”一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它的根源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兴起,其内涵和外延一直处于发展当中,其发展本身并没有一个终点,它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最终形态。在国内,“智慧图书馆”的定义由严栋[7]于2010年提出,主要借鉴了IBM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三个要素: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以物联网为核心,为图书馆提供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平台。随后,多名学者从感知、要素、人文、哲学等不同的视角对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展开了持续的讨论[2]。从智慧图书馆发展的角度来看,王世伟[8,9]提出的观点全面诠释了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依托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实现,具有泛在、互联、高效、便利的特征,追求绿色发展、数字惠民,支持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品质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很难用一个或多个技术来定义智慧图书馆,它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未来的形态。

三、五定律指导下的智慧图书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对五定律中的主体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内涵的扩展。“书”本身就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代表着现代图书馆中可被用户获取的各类资源,是组织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的集合。“读者”则泛指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从图书馆检索、取得物质信息的用户。在信息社会里,“书”的理解应是“物化的信息”,“图书馆”的理解是“信息管理中心”,也就是美国图书馆学家切尼克所说的,图书馆是为利用而组织起来的信息集合[3]。

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带来的概念拓展并不影响五定律的普适性,在网络环境下五定律对图书馆的管理仍有重要指导意义,且其目标的实现会变得更加容易、更加有效。智慧图书馆作为传统图书馆的继承与发展,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没有改变,所以阮冈纳赞五定律作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指导思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而且智慧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弘扬阮氏五定律的精神实质[4]。五定律与智慧图书馆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五定律和智慧图书馆的对应关系

1.书是为了用的

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不是收藏和保存图书,而是使图书得到充分的利用,让读者获取知识并应用于实践,这也是图书馆的初心和使命。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领域发展的努力方向和终极目标。但智慧图书馆建设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好地获取知识、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推进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这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终极目标,即知识传播和智慧应用,并充分体现了“书是为了用的”这条定律的真谛[5]。

2.每个读者有其书

这条定律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公共属性,它能够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个平等获取知识的权力。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图书馆和“书”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实体图书馆走向虚拟的智慧图书馆。而“书”的表现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如传统的纸版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网站信息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源的种类还会不断增加。未来的智慧图书馆将是以互联网的开发和共享为基础,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共享资源和服务,进一步丰富图书馆的资源体系。在智慧图书馆的环境中,读者不仅能够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还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服务,如最新的学科前沿分析报告、最新的图书推荐、图书馆座位信息等,实现“所想即所得”的智慧服务。

3.每本书有其读者

如果图书馆的藏书没有读者阅读,就无从体现它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这就需要图书馆的资源应该处于活跃状态,而不是束之高阁。未来的智慧图书馆应该能够有效地对图书馆馆藏和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估,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供更加贴近读者的知识服务。进一步应用现代新技术进行阅读推广和资源推荐,让图书馆的知识和资源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并赋予新的生命力。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能够使用户通过参与和交流,进一步补充图书馆馆藏。目前,高校图书馆用于采购资源的经费支出中,约有70%~80%用于采购电子资源,所以建设电子资源使用情况的评估和优化平台就显得非常重要。该平台不仅能够为学校的资源采购提供决策支持,而且能够让这些优质资源更加贴近读者,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6]。

4.节省读者的时间

节省读者时间,提升学习效率也是图书馆追求的重要目标。随着20世纪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图书馆管理已经从手工跨越到信息化管理平台阶段。特别是Web发现工具的广泛采用,使得读者获取图书、期刊、电子资源和位置服务的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有效实现了内容的导航和管理。依赖新兴技术,以用户为中心的搜索和发现应用包括机器学习增强的搜索、自动文本处理工具、推荐系统和虚拟助手等。同时,连接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和虚拟知识空间,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智慧服务和应用。依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网关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图书馆能够快速获取和生成读者需要的各种数据和报告信息,如学科排名和学科报告、ESI竞争力分析等。同时,在充分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构建不同用户画像模型,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智慧服务。

5.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阮冈纳赞指出,我们无法完全预料图书馆这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发展还将经历哪些阶段,也无法预言图书馆传播知识这一重要功能是否能通过印刷图书以外的手段来实现。但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从图书馆这个有机体中分化出来了,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作为全球性知识传播工具的图书馆的基本原则将一定会贯穿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一个有机体,图书馆的生态建设至关重要。它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图书馆的管理者、图书馆馆员、读者等一起参与这个生态的建设,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图书馆。这也正是国际图联的愿景中提到的:建立一个强大、联合的图书馆界,助力信息互通的文明参与型社会。国际图联的目标是,在世界舞台上代表图书馆,并加强会员协会、机构和个人提供图书馆和信息服务,进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CALIS)理中心于2018年12月4~5日举办了“从共建共享走向融合开放”大型学术研讨会,会议以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建设理念与发展战略出发,深入探讨支持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为主题,尤其是CALIS“新型图书馆联盟”“产业融合联盟”“开发者联盟”战略的实施,这必将促进图书馆“新生态”“新业态”的成型,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快速发展。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生态”建设对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

6.智慧图书馆框架体系

基于上述分析,在五定律指导下的智慧图书馆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图书馆框架体系

有效的知识传播和智慧应用才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终极目标,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知识的共享得益于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能够让更多读者平等、方便地获取知识和服务;知识的优化和资源建设服务体现了智慧图书馆的内在价值;新技术和平台的应用为智慧图书馆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可行性;智慧图书馆的生态和联合体建设是整个智慧图书馆的基础和有机体,新技术和各类平台的建设都需要依赖这个有机体才能生长和壮大。

结语

以智慧图书馆为代表的新技术、新理念的诞生,符合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新需求,并丰富了阮氏五定律的思想内涵和外延,进一步促进了阮氏五定律在当代图书馆的发展和实现。阮氏五定律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一个有机的生长体,代表着图书馆的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对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以阮氏五定律为指导,结合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智慧图书馆分类方法和框架体系,以全新的视角诠释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对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研究、评价和实践应用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定律智慧
倒霉定律
耐人寻味的定律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智慧派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食堂定律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