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2022-04-20崔秀兰石红英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溶栓入院静脉

崔秀兰,石红英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1门诊部,2综合办公室,河南 商丘 476100)

急性脑卒中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后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出汗、应激性溃疡及体温、呼吸频率改变等。目前,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会受溶栓时间窗的严格限制,如果错过最佳时间窗,将严重影响抢救效果[1]。相关研究[2]指出,我国急性脑卒中患者自发病、自入院、自影像学检查到开始溶栓时间均长于发达国家,建议将急性脑卒中患者自入院到开始溶栓时间控制于60 min内。现阶段,我国临床上关于标准化急救模式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溶栓时间窗的报道相对较少。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标准化急救模式对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3]中相关诊断标准;握拳或面部表情存在明显不对称现象;患者家属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有静脉溶栓禁忌症;有癫痫病史;临床资料欠缺。按急救护理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各92例。参照组男49例,女43例;年龄54~83岁,平均(67.39±10.13)岁;合并疾病类型:高血压46例,高脂血症25例,糖尿病19例,其他2例;有吸烟史48例,有饮酒史43例。研究组男51例,女41例;年龄53~85岁,平均 (67.27±9.30)岁;合并疾病类型:高血压48例,高脂血症22例,糖尿病18例,其他4例;有吸烟史50例,有饮酒史4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标准化急救模式进行干预,包括病情评估、急救处理、治疗及转运等环节,具体如下:①通过先分诊再挂号模式对患者病情开展快速评估,若发病时间<4.5 h需迅速将其分诊到抢救室进行抢救,同时立刻通知卒中单元做好一切准备,此过程需于5 min内完成。②专科护士持续监测患者病情,确保呼吸畅通,并将床头抬高30°后行血压、血氧饱和度检查及心电监护,及时在肘正中静脉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并快速完成血常规、血型鉴定、血液生化及凝血功能等一系列检查,此过程需于患者入院15 min内全部完成,并保证在入院30 min内行CT检查。③一旦CT检查结果提示急性脑卒中且排除颅内出血、早期大面积梗死等情况,先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并指导其签署静脉溶栓治疗同意书,然后立刻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同时护士还需为患者取药、核对及配置药物后严格遵医嘱用药,此过程需于患者入院1 h内完成。④静脉溶栓治疗期间需加强病情监测与用药护理,每隔15 min监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将血压控制于185/100 mm Hg以内,监测其呼吸频率、脉搏、意识和瞳孔变化等,每隔30 min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一旦出现相关并发症,立即给予针对性护理。⑤溶栓治疗完成后需与卒中单元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对患者持续监测。参与护士应有≥5年的急救经验、中级以上职称。所有患者一旦确诊,立即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先治疗后付费,全程无需等待。

1.3 观察指标①急救相关指标: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入院到开始溶栓时间。②并发症:脑疝、呼吸道阻塞、神经功能后遗症等。③预后情况:致残率、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相关指标研究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及入院到开始溶栓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急救相关指标比较(±s,min)

表1 两组的急救相关指标比较(±s,min)

?

2.2 并发症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n(%)]

2.3 预后情况研究组致残率、死亡率均低于参照组 (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预后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具有起病急骤、进展快及病死率高等特点,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临床通常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从而恢复患者脑部血供,防止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现象,促进其大脑功能恢复。相关研究[4]指出,急性脑卒中患者自入院到溶栓时间每增加1 min,其大脑内将会有190万个神经元、12 000 m有髓神经纤维及14 000万个神经突触坏死。因此,尽可能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自入院到溶栓时间对其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入院到开始溶栓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提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模式进行干预可有效缩短其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为:常规急救模式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各环节衔接不理想等问题,常会出现重复工作,延误了治疗时机;而标准化急救模式可有效规范护理流程,减少了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一些不必要的操作,同时对各环节操作时间加以限制,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重复操作或疏漏现象的发生[5]。另外,在标准化急救护理的各环节中明确护理内容,可让护理人员了解具体工作内容,在出现问题时知晓如何处理,从而可有效增加急救的目的性,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6]。同时,本研究中将急诊抢救室作为患者静脉溶栓地点,患者被确诊后可立即接受溶栓治疗,无需对患者进行转运与交接,保证其可在入院1 h内接受溶栓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致残率、死亡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提示标准化急救模式通过严格限制各环节的操作时间,让护理人员更主动地提升自我操作技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标准化急救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溶栓入院静脉
重视下肢穿通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治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穿静脉血流动力学对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影响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