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劳动异化视角的工业设计价值的新思考

2022-04-20学,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设计

刘 学, 金 彦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一、引 言

劳动异化的概念由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指的是在资本主义语境下,将剩余价值作为经营利润,把劳动转化为商品,将出卖劳动力的工人作为资本家的奴隶,视工人为只会劳动的机器[1]。劳动原是人的本质活动,可异化后的劳动成为了劳动者的对立面,不得不与人的本质相分离,“劳动”成为压抑人性、束缚人的自由发展的令人厌恶的事情[2]。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了机器排斥工人的思想,指出机器从发明伊始,就帮助资本在扩大固有剥削领域的同时也提高了剥削程度[3]。时代发展到今天,虽然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机械工程的进步为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资本的不合理使用,却让本应该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工具已然成为了限制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枷锁。

现在网络流行语中时常可以看到有网民戏称打工群体为“打工人”或“工具人”,用调侃的语气说出“我是个没有思想只会工作的机器”。虽然是戏称,但也的确折射出了劳动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价值认同的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是在中国当下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整体上对经济活动投入过多的关注,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广大劳动者的工作感受,造成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值降低,致使劳动者的灵魂流离失所。我们党的初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里的人民主要指的是社会最广大的普通劳动者,因为最普遍的、基层的社会劳动者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是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群体,他们乐业、安居、健康、喜乐,才能体现出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状态。

二、工业设计的价值思考

1.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曾说过,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并强调人的劳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和根本标志,恩格斯也曾明确指出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4]。劳动属于人的自觉自由的活动,而劳动异化使本该自由快乐的劳动变成了自我压抑和折磨,久而久之会造成人性的扭曲,劳动也丧失了它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他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5]。

因此,工业设计应勇担社会责任,发挥专业职能,将设计目光更多地投向劳动者群体,更关注他们的需求与感受。

2.工业设计的宗旨和初心

2015年,世界设计组织将工业设计重新定义为:工业设计将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为建立更好的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商业网络的机会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工业设计通过对社会、经济、环境及伦理等方面问题的应对设计,旨在为人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6]。从新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设计不再是单纯对技术功能的应用,也不再是简单地只追求经济效益的手段。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服务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综合体[7],只为使用者和劳动者双方的利益而对产品的外形、功能、使用价值以及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劳动条件、劳动系统等进行优选设计。

工业设计的宗旨同党和国家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相一致,是致力于以劳动者为中心而展开的设计服务,也因此,工业设计多次被纳入到国家发展的重要工作中,被写入国家的发展规划。从“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要发展专业的工业设计”到“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到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以及 “十三五”规划的 “支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对于工业设计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其价值意义的关注及要求始终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相一致。

三、工业设计价值创新的五个维度

为了塑造劳动者价值认同和共识,工业设计在新时代的发展应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全新的研究和分析。

1.以劳动者为核心的人、劳动工具、劳动环境的系统优化设计

在劳动过程中,应致力打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环境系统的协调融合,并不断地对这一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始终坚持以劳动者为设计的核心,正向塑造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避免劳动异化的产生。劳动工具的设计与使用应服务于劳动者工作需要,劳动环境的规划布置也是为了给劳动者提供更良好的氛围和空间,应体现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保障劳动者的生理安全需求,匹配其使用习惯,加大人机友好交互和人文关怀。工业设计在这其中可以参与去做的事情就是设计好物,以及用这些好物构建的环境给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劳动体验和安全保障,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

在2020年于武汉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北京珞石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他们开发的新一代柔性协作机器人xMate,如图1所示。

图1 柔性协作机器人xMate(图片来源:https://www.rokae.com/portal/product/prod1.html)

柔性协作机器人xMate除了作为医疗器械直接给医护工作人员带来工作上的便利外,更重要的是这种依靠物联网技术联动医护工作者、医疗器械和医疗环境,打造的智慧医疗空间设计是相较于传统医疗系统的突破式优化改变。xMate支持手机和电脑端的5G影像传输,拓宽了传统医疗工作的空间,在保护医疗工作者生命安全的同时,可做到跨区域人力物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医护人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享有空间自由度,可以随时应对突发状况,云医疗资源的共享也是切实造福社会的一件益事。在病毒集中的医患环境中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交叉感染,用科技助力医护人员全力抗疫,将医护工作者的牺牲降低到零。xMate机器人本身有七个自由度可以调控,各关节处也均配置力位传感器,力图达到和人类手臂相同力度,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复现医生的操作方位和按压力度,确保远程操控的精准性。智慧医疗空间将是后疫情时代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劳动空间中人文关爱的浸润设计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导致劳动过程中产生精细分工并使机器介入到生产线中。这一过程看似减轻了劳动者的体力输出并降低了工作难度,其实是迫使工作流程中劳动者必须配合不知疲倦的机器展开工作[8]。此时的劳动者已经被物化成为机器的一部分,且简单机械的劳动限制了劳动者的创造输出能力,人被绑定在固定角色中抑制了人的全面发展。重复没有创造性的工作也让劳动者没有成就感,限制了人能力外延,无形中降低了劳动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劳动者将工作仅仅视为谋生的手段,泯灭了创造性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期盼[9]。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在满足了生理、安全等低级需要后,会自发地追求爱、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10]。关注劳动者的心理需求,对调动其劳动积极性、促进其素质的提升以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推进作用。无论是在流水线上因重复枯燥乏味的工作而变得麻木的工人,还是从事专业性、针对性较强工作的劳动者,当他们在从事工作时,劳动空间从整体的分布规划到环境色彩的运用、办公设备和辅助相关产品的人机交互方式,以及对工作流程化的设计等,都该为他们倾注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和考量。例如,色彩会使人产生心理联想,因此医院等卫生空间大多选用蓝绿色,旨在安抚人们紧张的情绪,而工厂流水线上也多采用红黄等鲜艳的警示色以提醒工人小心操作。劳动空间的合理规划不仅可以愉悦、舒适工作者的身心,且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因工作产生的疲劳或甚至失误。被冠以工业设计之父之名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设计师雷蒙德·罗维希望宇航员能在太空舱中感到舒适、方便,且尽可能地减少孤独感,为此他提出了一套航天工业设计办法,给宇航员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为阿波罗登月成功做出了一定贡献,受到了宇航员的感谢[11]。劳动空间里的人文关爱可以从劳动工具、公共设施、空间规划、空间指示、环境色彩等角度展开考量。通过设计改良可以帮助劳动者提升工作中的幸福指数,促进工作进程更高效有序,让劳动空间发挥最大的效力,帮助人们在损耗最小的情况下完成工作目标。例如,工作中长久站立无法得到休息容易使人产生职业病,为此瑞士设计团队Noonee本着让使用者可以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坐下的想法推出了ChairlessChair(隐形椅子,如图2所示)。

图2 ChairlessChair隐形椅子(图片来源:https://www.noonee.com/en/)

ChairlessChair的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由铝和碳纤维材料构成的骨架式可穿戴设备,能使人穿戴舒适且不影响行走,只要按下支撑器的按钮就可以弯膝坐下成为一把座椅。需要长期久站的劳动者或是在劳动空间中时常要发生位置转移而又无法保证转移地点有座椅的劳动者,甚至是在工作中时常要屈膝的劳动者均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此设备,且体验感十分良好;此设计还避免了在有限空间内因堆放过多座椅而造成障碍的问题。ChairlessChair作为可穿戴设备,可以匹配不同身高、穿不同种类鞋子的使用者,且穿戴方便可以独立完成。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师可以结合劳动者需求尝试更多的人性化、智能化设计方案,造福广大劳动者。

3.创新科技在劳动空间中的迭代更新和应用

除了劳动异化带来的劳动者心理麻木和片面发展问题,劳动者心中普遍还存在一个隐忧,即随着人工智能和虚拟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智能机器人在各种场合大显身手,自助化机器运用遍地开花,人们总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被机器替代。因此设计师应该通过合理的设计让人们明白,机器只能够替代程序所赋予的直接劳动,但是创造的核心以及赋予人工智能以“意识”的永远只能是人[12]。要把主动权交付到劳动者手中,让他们成为科技成果的分享者和参与者,帮助他们借助科技发展的力量,实现自主创新,积极改变陈旧的劳动形式,实现劳动产业品质和自我素养的进一步升级。将科学技术成果作为自己的助力,运用到工作中,拉近工作者和时代发展的距离,让他们成为时代前进的推动者[13]。

以大润发超市的外卖轨道系统的引入为例,其是大润发公司在线上外卖购物方式普及后为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一次新尝试。在外卖轨道运用之前,由于平台提供全超市规模的线上购物,员工需要在整个超市范围内来回跑动以完成货品的拿取,且还要求他们必须牢记每个货品、货架的位置,每个员工工作非常辛苦,效率也低下。外卖轨道系统的引入大大改进了员工的工作模式,即在超市上空设置可以传送外卖包裹的轨道装置,提前用程序将线上的产品按品类明确分区,通过轨道传送到需要的区域内,利用各片区工作人员对管理片区内商品的熟悉度分拣好各自区域内线上下单的商品,分装好后统一至打包处再由超市专门的外卖配送员进行配送,如图3所示。

图3 大润发超市的外卖轨道系统

外卖轨道的运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最主要的是凸显了劳动者在人机协作形式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让劳动者近距离接触到了配售协作新形式并成为该方式的受益人。轨道系统在传动过程中也做好了充分的保护措施,安全灵巧又方便,对在实体门店选购商品的顾客来说,头顶上忙碌穿梭的购物袋也是一种无言的宣传。

再以智能自助结账的机器运用为例,其大大减轻了人流量巨大时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如图4所示。虽然这些机器在外观形态、人机交互上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但是与抑制人全面发展的劳动异化不同,机器的迭代更新及其应用鼓励人们接受时代的改变,能够挖掘劳动者自身的主观创造力,激发个人潜能,拓展他们自身的生活空间,从而与时代并肩同行[14]。

图4 自助收银系统

4.更普惠地面向更大多数劳动者群体的服务设计

面对需要被特别关爱的特殊劳动者群体,例如残障人士,除了为他们做好通用无障碍设计以帮助他们更好、更便利地生活,让产品作为工具辅助特殊群体、打造平等的就业环境和机会是设计师的又一项职责。中德融创工厂是我国第一家残障人士公益性工厂,其为包括心智和肢体残疾、视听存在障碍等残障人士打造了一片爱心就业净土。在其园区的半自动化工业环境中,明亮开敞的工作空间让劳动者心境舒畅;艳丽、高饱和度色彩的用具带有良好指向性,能起到醒目的辅助提示作用,能有效指示操作;厂区还设置有专业的智能工作站和可视化辅助控制,还运用鲜亮的颜色进行区域划分,还结合培训和指导匹配员工们的特长,灵活地调整生产线,如图5所示。

图5 中德融创工厂宣传微视频截图(图片来源:https://weibo.com/inclusionfactory?is_all=1)

相关人员表示,选用残障人士进入企业工作不仅保障了生产力的需要也体现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工厂阶段性地调整员工的工作内容以避免他们进行重复劳动,在工作流程中也注意他们其它技能的培养和发展,鼓励他们向外就业。各种举措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残障人士和社会间的壁垒,让残障人士通过劳动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且顺畅地走向、走进了社会。

5.塑造劳动者价值认同、文化自信的精神文明设计

正向塑造劳动者的价值认同,加强其文化自信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让劳动者体会到个人和社会的双重责任。坚定劳动者的文化信念,全面提高其文化素养,增加其对本职工作的认同和归属感,也有助于劳动者所在的企业扩大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在促进企业高品质发展的同时,达成全员共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15]。而工业设计师可以从CI(企业文化识别系统)到VI(企业形象识别)到BI(企业活动识别)再到MI(企业理念识别)整个系统中做精神文明设计。对于国家而言,树立文化自信,工业设计师同样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向心力,打造特色文化名片,而将传统文化注入到产品设计中,不是简单地将中国元素形式化地叠加,更多的应该是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合理地融合并加以体现[16]。

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是公认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在企业形象系统中,它的logo设计颇显匠心,正向看,可以看成是“米”字的拼音,旋转180度以后是一个少了一点的汉字“心”,体现出公司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旨在让用户省心一点;米兔作为小米的吉祥物,头戴雷锋帽,脖系红领巾是鲜明的中国特色形象,传达出了公司希望成为时代红领巾、发扬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制度层面,公司采用扁平化组织结构,主张自由平等的伙伴式工作方式,大大降低了工作中的沟通成本;还提出员工持股和全员投资计划,加强员工的责任和使命感;强调员工、用户、公司共同进步的理念,打造米粉文化,是让员工先爱上公司成为公司产品的推广者,在辐射周围的同时可以和用户之间产生情感共鸣[17],从而形成粉丝用户的诉求也是员工们的诉求的局面,以小米为荣的粉丝情节在让员工有强烈归属感的同时,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企业现存的问题和不足。小米注重员工创新意识的激发且鼓励员工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总之,提升劳动者的价值认同,加强劳动者意识形态的塑造,劳动者将散发出无限的潜能。

五、结 语

劳动是人的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展示,人们应该通过劳动激发潜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工业设计要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回归设计的本质,要规避短视行为,勇于肩负历史使命和承担社会责任,将人文关怀和创新科技合理运用到以劳动者为核心的劳动系统中,帮助更多的劳动者借助设计的力量走向工作岗位。要用设计尽可能地激发更多的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积极地工作,感受劳动中的美好以及相应而来的成就感,与时代共成长;以塑造正向积极的劳动者价值认同,提升文化自信的精神文明设计为终极目标,形成良好的社会劳动意识和劳动价值共识,在更大的系统范围内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引导全民正向意识的提升,以工业设计之手把社会的服务者塑造成时代发展的创造者。

猜你喜欢

劳动者劳动设计
致敬劳动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致敬最美劳动者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热爱劳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