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岩溶地质条件下厂房地基基础设计

2022-04-20刘泽坤

煤炭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岩层风化溶洞

刘泽坤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64)

因地下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岩溶地质在我国各地区广泛分布,其地质条件复杂、且无规律,但由于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避开岩溶发育地区进行建设非常困难,因此,当必须在岩溶发育场地新建建筑物时,应视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慎重对待,存在地下暗河、伏流的场地,不宜建设。

文献[1]对岩溶地质条件下地基基础设计提出了指导意见;文献[2]结合湖北省的地质特点和工程经验,制定了湖北省岩溶发育地区进行地基基础设计的相关条文;但由于岩溶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实际设计中每个具体工程的情况都有较大差异,如何安全合理地进行复杂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基础设计是个难题[3]。本文拟结合具体工程,就该工程的岩溶地质特点和地基基础设计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供类似工程参考。

1 工程概况

1.1 基本情况

咸宁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工程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1万m2,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5.6万m2,其中8栋多层厂房建筑面积约15万m2,其他附属配套设施的建筑面积约6000m2。1#、2#厂房建筑层数为三层,建筑高度19.05m,平面尺寸120m×42m,典型柱网为9m×9m;3#—6#厂房建筑层数为四层,建筑高度23.55m,平面尺寸120m×42m,典型柱网为9m×9m;7#、8#厂房建筑层数为四层,建筑高度23.80m,平面尺寸108m×48m,典型柱网为9m×9m。整个厂区东西长约366m,南北长约326m,呈北边略短,南边略长的梯形形状,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自然地形最低标高35.65m,最高标高45.65m,东南向与西北向最大高差约10m。

工程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所有建筑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

1.2 地质情况

1.2.1 场区岩土地层分布

根据地勘报告,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根据钻孔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分为:

第①层杂填土:松散,稍湿,主要为粘性土夹少量砾石及建筑垃圾,经由近期人工堆填而成,堆填时间0~5a,欠夯实。局部分布,最薄处为0.50m,最厚处为12.50m,平均厚度为4.75m。

第②层粉质黏土:可塑,稍湿,粘粒为主,粉粒次之,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土质较软。局部分布,最薄处0.70m,最厚处7.00m,平均厚度2.95m。

第③-1层含砾粉质黏土:硬塑,稍湿,粘粒为主,粉粒次之,含少量白色高岭土团块及砾石,砾石约占20%,粒径2~30mm,个别30~50mm,呈次棱角状,土质较硬,粘性较好。局部分布,最薄处0.60m,最厚处12.50m,平均厚度5.25m。

第③-2层含砾粉质黏土:可塑,稍湿,粘粒为主,粉粒次之,含少量砾石(约占20%),粒径2~30mm,个别30~50mm,呈次棱角状,土质较软。局部分布,最薄处0.50m,最厚处6.20m,平均厚度2.46m。

第③-3层含砾粉质黏土:软塑,湿,粘粒为主,粉粒次之,含砾石(约占20%),粒径2~30mm,个别30~50mm,呈次棱角状,土质软。局部分布,最薄处0.90m,最厚处9.30m,平均厚度2.66m。

第④-1层中风化粉砂岩:粉砂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破碎~较破碎,多呈块状夹短柱状。局部分布,勘察揭露深度范围内,最大揭露厚度为12.80m。

第④-2层中风化砾岩:砾状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胶结较差,岩石较破碎~较完整,芯多呈柱状、块状。全场分布,勘察揭露深度范围内,最大揭露厚度为8.80m,未揭穿该层。

1.2.2 场地不良工程地质作用

岩溶:该场地隐伏基岩第④-2层中风化砾岩中,见溶隙、溶洞等,本次勘察219个钻孔中揭露第④-2层中风化砾岩钻孔167个,其中有34个钻孔发现溶洞,见洞隙率为15.5%,最大洞高3.0m,充填类型全充填、半充填、无充填均有,充填物为可软塑状含砾粉质黏土。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及钻孔见洞隙率,初步判定该场地岩溶中等发育[4-6]。

填土:该场地局部分布有第①层杂填土,最厚处达12.5m,主要由粘性土及少量建筑垃圾经人工近期堆填而成,土质松散,自然密实程度差,为欠固结土,物理力学性质极不稳定[7]。

地基不均匀:该场地自然土层类型简单,但各土层水平及垂直分布不均匀,岩土层的层面一般坡度大于10°,属不均匀地基土[8]。该建筑场地基岩为白垩—第三系粉砂岩、砾岩,沉积厚度较大,受古地理和岩溶溶蚀双重作用影响,岩层面凸凹不平,垂直起伏较大,其层面坡度一般大于10°。

场地各主要地层设计参数见表1。

表1 地层设计参数

2 基础选型

根据地勘报告可知,整个厂区大部分区域地层分布为第①层杂填土+第④-1层中风化粉砂岩或第④-2层中风化砾岩,杂填土厚度不均,最薄处为0.50m,最厚处为12.50m,且不能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因此该厂区建筑物除局部区域岩层埋深较浅可采用天然地基外,大部分区域均无法采用天然地基;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厂区大部分区域桩侧为杂填土,无阻力,桩端承载力因管桩桩径不大也很小,单桩承载力很小不经济,且桩端需进入中风化岩层,施工也较为困难,综合分析比较,决定该厂区建筑物基础形式大部分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优点一是桩径较大,可以充分利用桩端中风化岩层的承载力,经济性好,二是现场钻孔施工,遇到不良地质情况时,可及时处理,且施工工艺成熟,桩端能够进入中风化岩层,三是在岩溶发育地区,采用大直径嵌岩桩,安全系数高。

根据上部结构计算结果,标准组合下该厂区大部分厂房的柱底轴力约为4600kN,最大值约为8600kN;经试算,如采用900mm直径钻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为第④-1层中风化粉砂岩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约为1200kN,桩端持力层为第④-2层中风化砾岩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约为1800kN,厂房大部分柱下桩数为4~5根,个别柱下桩数达到6~9根,整个厂区建筑物桩基根数达到2000多根,地基基础造价过高,经济性较差。

经研究分析,认为地勘报告中对该场地中风化岩层的桩端阻力特征值取值偏小,可适当提高;为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由业主方邀请当地相关方面专家,组织召开了地勘报告研究方案会,经过会议讨论,形成处理方案如下:①该厂区所有建筑物均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②岩层距离地面3m以内采用柱下独立基础;③场地先进行3根试桩,根据试桩结果由勘察单位调整岩层桩端阻力特征值。

会后在厂区选取三个典型区域进行试桩,试验桩在加载至极限状态下均未破环,桩基沉降值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勘察单位根据试桩结果将第④-1层中风化粉砂岩的桩端阻力特征值调整为2500kPa,将第④-2层中风化砾岩的桩端阻力特征值调整为6000kPa,以此作为该场地桩基承载力设计依据。

3 基础设计

3.1 桩基础设计

根据地勘报告研究方案会处理方案,并基于施工及经济性考虑,该工程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0.9m,因厂区大部分区域桩侧为杂填土,桩基无侧阻力,另外,因为该场地岩溶中等发育,为提高安全储备,设计中也不计入桩基嵌岩段的侧阻力,只计入桩端阻力,经计算,当桩端持力层为第④-1层中风化粉砂岩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500kN,当桩端持力层为第④-2层中风化砾岩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3500kN。

在岩溶中等发育场地的嵌岩端承型桩,为增加桩基安全度,规范要求桩端全断面进入岩层表面深度不小于2m[9,10];当岩层表面存在溶洞(槽)或串珠状溶洞(槽)时,桩端嵌入溶洞(槽)底部完整岩石的深度不小于0.5m,且桩身入岩深度总和不小于2m[2];因此该工程桩基要求桩端进入中风化岩层按不小于2m考虑[11]。另在岩溶发育场地,岩溶分布无规律,前期详勘无法准确查明桩端以下岩溶的空间分布,对端承型桩基而言存在安全隐患,规范规定在岩溶发育区采用嵌岩桩时应逐桩进行施工勘察,钻孔进入桩端以下完整岩石的深度不应小于5m,并检查施工勘察钻孔柱状图,保证桩端以下5m内为完整岩石无岩溶发育,并以此作为该桩基终孔依据[2]。

该厂区根据桩基布置图完成施工勘察后,检查施工勘察钻孔柱状图发现,厂区大部分区域内第④-2层中风化砾岩与第④-1层中风化粉砂岩并没有明显的垂直分界面,上下互层,层层交叠,且厚度不一,与详勘报告不一致,施工勘察结果如图1所示;经与勘察单位沟通,为保证桩基安全,岩层上下互层区域桩端阻力特征值均按第④-1层中风化粉砂岩取值,并对该区域桩基承载力进行调整;另根据施工勘察结果,对桩端以下5m内存在溶洞的桩基桩长进行调整,要求桩端嵌入溶洞(槽)底部完整岩石的深度不小于0.5m,且桩身入岩深度总和不小于2m[12]。

图1 施工勘察钻孔柱状图

3.2 独立基础设计

根据地勘报告研究方案会处理方案,并基于施工及经济性考虑,岩层距离地面3m以内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持力层为第④-1层中风化粉砂岩或第④-2层中风化砾岩,计算基底面积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地勘报告取值;经验算,厂房大部分柱下独立基础平面尺寸1.8m×1.8m即可。

由于建筑底层结构柱截面尺寸为900mm×900mm,基础底面尺寸小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独立基础为刚性基础,根据规范[13]要求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基础受剪切承载力,由于岩石地基基底反力较大,计算得出基础高度特别大,显然不合理,且由于需满足基础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基础配筋会非常大,于是将基础平面尺寸调整为2.2m×2.2m,基础仅满足受冲切验算即可,并调整基础高度保证基础宽高比不大于1[14],经验算,独立基础高度700mm时即可满足规范要求[15]。

4 施工问题处理

4.1 桩基护壁方式

因为旋挖钻机成孔机械化程度高、成孔速度快、质量好,该厂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技术,当地层分布为“含砾粉质黏土+中风化岩层”时,由于含砾粉质黏土呈硬塑状态,无地下水,无须担心塌孔,可采用干成孔技术;当地层分布为“杂填土+中风化岩层”时,由于杂填土松散,堆填时间短,欠夯实,含水丰富,拟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技术;但在旋挖钻机施工过程中,发现厂区局部区域内杂填土层中夹有淤泥,且地下水含量丰富,在钻进过程中,孔壁容易坍塌,尤其在岩土交界线处,土质松散,钻孔后加速了地下水在岩土分界线处的流动,分界线上部土体在水流冲刷和浸泡下极易坍塌引起孔壁大面积坍塌。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该工程对塌孔严重的桩位采用振动锤沉入钢护筒的护壁方式,通过钢护筒穿越易塌孔土层,当塌孔部位位于岩土交界处时,钢护筒下到基岩面以下300~500mm,钢护筒采用12mm厚钢板制作,并保证其内径大于钻头直径100mm。

4.2 溶洞处理

常用的溶洞处理方法有填充黏土和片石法、灌注低标号混凝土法、钢护筒跟进法等,根据施工勘察,该场地大部分溶洞洞高在3.0m以内,充填类型全充填、半充填、无充填均有,充填物为可软塑状含砾粉质黏土,为满足工程进度,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初步确定该工程桩侧溶洞采用灌注低标号混凝土法进行处理。

当施工勘察发现桩基平面范围内存在溶洞时,在钻孔揭穿溶洞顶板时,下导管到溶洞底,灌注C15混凝土,并在灌注过程中向孔内投入毛石,将毛石混凝土灌注至溶洞顶板上2m,待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再进行钻孔施工[16]。当相邻桩基均发现溶洞时,建议采用跳桩施工方法,待前桩桩芯混凝土灌注后再施工相邻桩基[17,18]。

4.3 基底岩面凹凸不平

该厂区独立基础施工开挖后,发现由于岩溶溶蚀作用的影响,基底中风化岩层表面凸凹不平,且局部岩面有溶蚀形成的溶沟;针对这种现象,为保证基础安全,对基底岩面采用素混凝土垫层调平的措施进行处理;岩面凸起部分采用素混凝土垫层调平,凸起高度控制在300mm左右,当凸起超过300mm时,将凸起部分凿平;岩面凹陷部分清空里面杂土、碎石,采用素混凝土垫层回填;如遇溶沟,继续下挖1~2m,挖至岩层也采用素混凝土垫层回填,如挖不到岩层,也采用素混凝土回填,并且根据基础面积范围内溶沟的占比,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相应折减,重新验算基底面积,基底岩面调平处理做法如图2所示[19]。

图2 基底岩面调平处理做法

5 结 论

1)当场地内存在不同的地层分布时,基础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型式。

2)岩溶发育区采用嵌岩桩时应逐桩进行施工勘察,钻孔进入桩端以下完整岩石的深度不应小于5m,并应检查施工勘察钻孔柱状图,保证桩端以下5m内为完整岩石无岩溶发育,并以此作为该桩基终孔依据。

3)注意岩石地基上独立基础的受剪切承载力验算,如不满足,建议调整基底面积,基础高度满足受冲切验算,且宽高比不大于1。

4)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对塌孔严重的桩位采用振动锤沉入钢护筒的护壁措施,钢护筒穿越易塌孔土层,当塌孔部位位于岩土交界处时,钢护筒下到基岩面以下300~500mm。

5)桩基施工过程中如遇溶洞,可采用灌注低标号混凝土法进行处理,待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再进行钻孔施工。当相邻桩基均发现溶洞时,建议采用跳桩施工方法,待前桩桩芯混凝土灌注后再施工相邻桩基。

6)基底中风化岩层表面凸凹不平,且局部有溶蚀形成的溶沟时,对基底岩面采用素混凝土垫层调平的措施进行处理。

猜你喜欢

岩层风化溶洞
采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中风化岩层垂直边坡开挖支护稳定性分析
“串层锚杆”加固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出发吧,去溶洞
地下溶洞大营救
王者之翼
岩层洞桩法车站站内爆破技术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
土壤来之不易
地下的世界 秘境溶洞
泥水盾构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的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