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制造一个火到脱销的“冰墩墩”

2022-04-20文/林

初中生世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广州美术学院后浪吉祥物

文/林 洁

“冰墩墩”火了,憨态可掬的它,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独特的冰雪浪漫。

作为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的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的曹雪教授讲述了“冰墩墩”的出炉过程:历时10 个月,修改了1000多次,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冰墩墩”才与大家见面。

“熊猫”和“冰糖葫芦”起了化学反应

为什么选择熊猫?曹雪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能跟所有人沟通,这多半是基于旧元素的新组合。冰糖葫芦那层薄薄的糖衣启发了曹雪,“熊猫和冰壳都不是新元素,但是把二者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化学反应”。

2018 年8 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面向全球征集吉祥物,共收到全球38 个国家的5816 件设计方案。2019 年1 月,10 余名国内外专家受邀参加吉祥物设计方案初评、复评评审会议,最终评选出10个入选设计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0个方案中,有3个来自曹雪带领的团队。2019年9月,这只从盛夏的广州走进奥林匹克史册的“冰雪熊猫”正式亮相。

曹雪是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后来他才知道,当北京冬奥组委宣讲团来广州美术学院宣讲吉祥物设计时,距离截稿日只剩下19天。他们迅速组建了一个14人的团队,完成了15 套方案送到北京。曹雪很感慨,“冰墩墩”出炉前,大家几乎没有假日,每天反复修改讨论,画了上万幅手稿。

一只“冰雪熊猫”为何诞生在南国广州?曹雪表示,广州的孩子没见过冰雪,没有相关体验,能否胜任冬奥会这样一个主题内容的设计,冬奥组委是要打个问号的。但是,恰巧是没有见过冰雪的孩子,反倒可能对冰雪和冰雪运动有着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能会创造奇迹。

“未来感”创造了无限可能性

“对一个设计师而言,眼光、想法、观点和观念,不能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传统、保守和老套。”曹雪时刻提醒自己,作为这个团队里最年长的一员,要给自己以“未来感”。设计,只有未来时,没有过去时,“冰墩墩”巧妙构思的背后,充满了无限可能性。

谈到可能性,曹雪认为,一个人在生活中要善于用自己的双眼去洞察一切,你所见所闻的一切会作为一个信息点或知识点,让头脑丰盈起来。

在“冰墩墩”主形象发布后,广州美术学院迅速成立了冬奥文化视觉中心,围绕着“冰墩墩”继续创作的各种运动姿态,几乎都是在这个中心产出的。

曹雪指出,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叫后浪,能否成为后浪取决于青年自己的努力,在这努力的过程中,不要畏惧失败。用年轻的头脑,创造一些其他设计师所未曾想到的东西。

“冰墩墩”大火,始料未及

曹雪认为,“设计”干的事情就是四两拨千斤。汉字的“设计”二字很精妙,它是言字旁,而不是提手旁的“技”。“言”代表着观点和表达,要妙,要巧思。

曹雪指出,设计师要想到,项目是为谁所做的设计。根据历届奥运会经验,吉祥物的目标消费者是9 岁左右的孩子。所以,“冰墩墩”从一开始就牢牢锁定9 岁的孩子,可见设计它的目标性非常明确。

历届奥运会都有吉祥物,它作为亲善大使去跟全世界的人沟通,传播文化。同时,它还有一个商业目的,就是要靠衍生品所赚的钱,来继续支持办奥运会。

“所以,吉祥物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它的商业性。”曹雪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其设计方案里包含了文化性和艺术性,最关键在于商业性的敏感度更高。

“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幸运,能赶上这样的盛事。”曹雪说,“冰墩墩”深受大家喜爱,但是会这么火,确实是他和团队都始料未及的。他希望可以把这些经验总结归纳出来,把它用在以后的设计教育中。

猜你喜欢

广州美术学院后浪吉祥物
岭南画学之路
——教学文献展
中国“后浪”
吉祥物来啦!
李燕婷、邓灵康作品
后浪与前浪
后浪与前浪
完形填空一则
RIDING THE WAVE
吉祥物等
吕学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