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釉上书法形式研究

2022-04-19吴仕超

陶瓷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釉上彩器型陶瓷

吴仕超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403)

0 前言

陶瓷书法主要分为陶瓷和书法两大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发展不断与陶瓷相融合的产物。他们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陶瓷书法是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兴的艺术形式,它是以陶瓷为载体以书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门艺术。陶瓷和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时间的推移下,不断融合和发展,产生了大量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

1 陶瓷釉上书法的发展脉络

陶瓷釉上书法属于陶瓷装饰的一种,它脱胎于釉上彩,是近现代以来陶瓷装饰的重要形式之一。釉上彩主要分为低温釉上彩和高温釉上彩两种。低温釉上彩是指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各种彩料进行绘画后,再入窑600℃—900℃之间二次烧成。高温釉上彩是一次性高温烧成,在坯体上釉后再在釉上进行绘画经1200℃—1300℃烧成[1]。我国从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至釉上彩瓷的出现有几千年的历史进程,它的工艺发展较为缓慢,釉上彩最早可以追溯至宋代北方白地釉上低温红绿彩,宋代磁州窑部分瓷器上也以诗词祝福语等作为装饰,笔力遒劲洒脱有着独特的装饰风格。而后吸收元代景德镇红绿彩,至明代釉上彩的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陶说》中曾记载釉上彩瓷从明开始盛行,“陶器彩画盛于明,其大半取样于锦缎。写生仿古,十之三四[2]。”釉上彩的发展使陶瓷书法逐渐成熟,同时明清统治者对陶瓷的喜爱促进了陶瓷书法的发展。

早期陶瓷釉上书法的内容存在形式是以书画结合的方式所存在的。清乾隆皇帝爱好诗词与瓷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陶瓷釉上书法的发展。乾隆时期的黄地青花跃龙捧寿纹颈中部饰篆体“寿”字。造型新颖俊秀,纹饰富有新意,蕴含祝寿之意。清朝时期官窑生产了书画结合的瓷器外,民间的一些陶瓷艺术家也为陶瓷釉上书法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2 釉上书法与传统书法的异同

陶瓷书法与传统书法都是以汉字为主体进行再创作的艺术。从历史层面来看,陶瓷书法脱胎于传统书法,故作品上依然是由正文、题识和款印三部分组成,与传统书法较为相似。以平面为主的陶瓷书法表现形式大多与传统书法相似,部分以和书画结合的形式出现,如题诗作为书画的补充形式而存在,传统瓷字的格局及配画题诗的位置经营也与传统书画相似。

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传统书法的书写材料为笔墨,书写的载体也较为丰富,早期人们会在动物的骨壳上刻画符号,也会在洞穴中刻画标记记录重要事物。古时大多数在纸,丝绸,竹简上书写。部分文人墨客也会在光滑的石壁上题写诗词。同是在古代书法的表现形式也有以刻刀为工具书写墓志铭,摩崖刻石等。

从书体来看,陶瓷书法与传统书法相同,有证书、隶书、草书、篆书、行书的区别。从书体的表现形式来看,陶瓷书法更加立体,传统书法一般以卷轴、书简的形式存在。陶瓷书法可以琢器为主体,在上面书写烧成后所呈现的效果更加立体独居韵味。

3 陶瓷釉上书法的材料及技法

3.1 陶瓷釉上书法材料的使用

关于陶瓷颜料陶说中曾记载:“调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油便渲染,胶便拓刷,清水便堆填也[2]。”陶瓷釉上书法的颜料主要可分为油料和水料两种,油料和水料一样可以任意勾勒,以料为墨在已经罩透明釉烧成的瓷器上书写文字。油料在使用前一般呈粉状,需要加入桃胶、乳香油进行磨料。使用时加入樟脑油稀释,可以用这种油料调节和稀释颜料的浓度。水料主要通过添加水和桃胶调和以此达到创作需要的浓度,可以根据添加水量多少的变化做出浓淡深浅的效果。

3.2 书写材料与技法变化的关系

以矿物材料为笔,以陶瓷材料为载体,打破了传统的书法形式。书写材料的变化使技法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已经烧成的陶瓷表面相对光滑与传统的书写材料宣纸、竹简、丝帛有所不同。在已经上釉烧成的瓷胎上书写文字较纸上书写浓淡干枯的效果变化少,陶瓷书法所呈现的最终效果与创作者对料性的把握有密切的联系。陶瓷书法创作时运笔的改变使技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蔡邕曾提出书写时需要考虑一个字的各种写法,到创作时,必须在连续书写的过程中将它们一气呵成地表现出来,否则就有摆布和拼凑的感觉。在陶瓷上书写时它的势产生的变化,技法的变化,使画面效果也与传统书法不同,有不同的形式与意境之美。

4 陶瓷书法的形式变化

4.1 平面

陶瓷书法的型制多与传统书法型制相似,部分以书画结合的形式出现。例如珠山八友的作品艳影凌风画面绘花鸟,左上方行书题有丙子冬月,抚南沙老人笔意,为先生雅署等字样。部分以纯文字出现,例如有条幅,横批,斗方,中堂,屏条,楹联,扇面。条幅又叫竖幅是书法作品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主要呈纵势,上下伸展,在视觉上较为修长,在内容处理上一般是句首不空格,文本不分段落,句子不添加任何的标点符号,整幅字一气呵成。它的比例为三比一或者四比一。横批又叫横幅,它的主要特点是横长于高,书写和悬挂时取横势。中堂是指四尺或六尺竖直书写的作品,高和宽的比例一般为二比一,中堂和条幅一样取纵势,可以表现较多的文字内容,气势也较为宏伟。

中堂作为书画的型制是由“帧画”演化而来的,新型制在唐代以前就出现了,但是直到明代才被广泛使用。屏条又叫“一堂”流行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一般悬挂在中堂的两侧,或单独挂在厅堂的正面或墙上,常见的为四条,最多的由十二条组成[3]。与传统书法不同的是陶瓷釉上书法可以根据环境、空间等进行改变,创作者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陶瓷的底色、样式及型制。在完成作品时,对作品的局部可以进行修改和再创作。艺术家时常根据自己想要的效果添加底色,在作品烧成后颜色若有变化与构想不符时,可以继续在已经烧成的作品表面施加颜色,入窑二次烧成,直到到达满意的效果。

4.2 立体

陶瓷书法在陶瓷制品器型的配合上,在色彩的运用以及书写的技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许多美丽动人的表现形式。陶瓷釉上书法最早是以题款的形式存在的,它与陶瓷画不可分割。为了使画面更加完整,陶瓷艺术家常常在画面的布白处题写诗词。与平面有所区别立体的变化更加丰富,器型不同书体发生变化,章法和整体布局上会产生较大的改变。

明清时期圆器常以楷书作为主要的装饰字体,器型较为丰富例如壶、瓶、镶器、帽筒、笔筒、罐等。壶以及瓶上的装饰字体主要在器型的腹部,常以金彩勾描开光内题诗词,例如粉彩黄开光御题诗轿瓶(图1)腹部以金彩勾描椭圆形开光,内题诗“静历黄图紫塞,饱参秋卉春葩。贮就常看不谢,簪处便宜半斜。岂虑勾蜂引蝶,只疑渑露蒸霞。文殊昨示妙谛,纷雨优钵罗花。[4]”除单面开光的形式外,部分瓶类文字装饰与绘画间隔分布别有韵味。例如霁蓝釉描金花卉诗句瓶(图2),两面绘荷花和梅花,另两面分别以楷书和篆书题诗两首。一首用篆书题写:“天上春阳回来回,早传消息到庭梅。暗香和雪寻常放,嫩萼侵寒三两开。每傍阶前照清浅,更于月下重徘徊。一枝风物资清供,调鼎还看济世才。[5]”另一首则用楷书书写:“秋水盈盈漾远空,芙蓉寂寞碧波中。难将冷艳供群赏,且趁寒晖放晚丛。绿盖光沉擎玉露,霓裳彩褪老金风。爱看三五疏星似,漫忆繁华十里红。[5]”楷书与篆书的使用突破了字体的单一形式使画面更加丰满,同时诗文是对两幅画的解释说明,画与诗交相辉映使作品更加完整。

图1 粉彩黄开光御题诗轿瓶

图2 霁蓝釉描金花卉诗句瓶

直筒器型的书法装饰以满饰为主,如仿汝窑题诗笔筒(图3),笔筒侧面书写诗句同时落款唐英制。唐英使用行书对笔筒进行装饰,布白均匀,字体疏密变化错落有致,行笔流畅,点画秀丽。圆形帽筒与笔筒的器型装饰手法相似部分满饰,部分则以书画结合的方式存在。帽筒的功能,传说是晚清时候,当官的人放置官帽用。民国沿袭了这一习惯,作为陈设品,放置在厅堂香案上。方形帽筒并不多见,从器型做工来讲方形帽筒难度更大。陶瓷釉上书法受器型的影响书写位置随器型不断变化,上大下小的器型书法装饰位置一般在上半部分的中间,器型表面弧度小更加利于书写。上小下大的器型则装饰在器物的颈部和下部分,直筒器型则以满饰为主。

图3 仿汝窑题诗笔筒

5 结语

书法与陶瓷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优秀成果,陶瓷书法不仅丰富了艺术形式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的人文情怀。在中国恢弘的历史潮流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陶瓷与书法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釉上陶瓷书法从作为款式而存在,到与书画结合形式存在再到现如今以单独的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大众视野,它是一代又一代的匠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它具有新的时代意义与内涵。这些陶瓷书法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它不仅体现着人们的艺术文化情怀,同时也是作为考证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瑰宝中我们可以见证时代的繁荣与昌盛。

从釉上书法的出现至当代,陶瓷书法发展迅速,陶瓷书法的形式也逐渐丰富。现代陶艺家们时常以陶瓷书法为寄托表现自己对时代以及生活的情怀。陶瓷书法将陶瓷与书法相融合使得书法不仅仅存在于少数艺术家的生活中,同时也使得书法更加的大众化,在茶杯,茶碗,盘子,酒杯,镶器,以及寺庙祭祀所用的香炉中都有较多陶瓷书法作品。陶瓷书法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

猜你喜欢

釉上彩器型陶瓷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王延天作品精选
汪洋作品精选
汪 洲作品精选
卞哲甫作品精选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