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背景下社区型共享办公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2022-04-19欧长贵帅玉颖OuChangguiShuaiYuyi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2期
关键词:办公空间社区

■欧长贵,帅玉颖 Ou Changgui & Shuai Yuying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6)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现在国务院工作文件中,“双创”浪潮风靡,众创空间、联合办公空间等“新型共享办公空间”迅猛发展。疫情让出现已久的线上办公真正融入上班族的生活,集体办公场所不再依赖固定的蜂巢式卡座,有网便可随时工作,办公与生活空间联系更紧密,这样混合多样的办公体验点燃了上班族们向往更美好、灵活自主的办公场景。疫情常态防护下,通勤综合成本与过程安全性成为关注点之一,办公场所从在CBD商务办公区聚集趋向于多元中心社区化发展,建立联系是疫情后重返办公室的主要动力,办公的交往协作意义突显。另一方面,CBD商务办公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引力中心,在市场存量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办公空间亟需变化以适应更灵活自主、功能复合、物理促进高效协作的办公需求,让城市商务办公空间重焕活力。共享办公空间应从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出发,在办公与体验需求基础上进行空间设计,才能提升幸福感,助益集体办公高效协作。

1 共享办公概念与发展现状

1.1 共享办公发展现状与用户特征

共享办公出现便经历爆发式增长,从最初为创业初期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高性价比的办公服务,延伸至为大型企业、传统行业提供定制办公服务,共享办公空间发展标准更精细化,对用户需求定位更加准确,更精准地用空间赋能高效办公[1]。市场方面,受2020年初疫情影响,共享经济增速回落,办公楼整体租赁市场受到波及,加之行业前期粗放扩张,发展水平参差,共享办公行业洗牌分化加剧。客户需求方面,信息技术发展与居家办公体验使得办公场所边界越趋模糊,同时拔高了人们对办公体验感的期待,对灵活性、环境健康的关注达到空前高度。

共享经济与“双创”浪潮带动了创意产业的活跃载体“创客”阶层[2]的兴起,年轻一代是当下“创客”阶层主力军,他们能娴熟地使用电子工具进行多线任务操作,重视社交媒体的自由度、工作地点的灵活性、工作的状态。从对北京光华SOHO和望京SOHO共享办公用户实地访问发现,相较于高薪,与自身兴趣相投更受年轻人青睐,他们乐于分享知识、交流经验,“共享”是使用共同办公场所的本质核心。共享办公空间为“创客”提供专业办公服务,不仅可以分享物理空间、物质资源,还可共享技术、专业服务、创新社群等智力资源,降低创新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创新经济正向循环[3]。

■图1 办公融入生活圈

■图2 可灵活组合家具

■图3 办公空间里的小剧场

■图4 光华SOHO社区中心交流空间

1.2 共享办公空间区位分布特征

共享办公空间聚集效应明显,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和强二线城市的商务中心,且各地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二线城市成熟商务区服务配套完善、人才智力资源集中、生活便捷程度高、创业创新人才相对聚集,便于企业与个人之间的接触交流[4],因此更易产生共享办公空间,例如北京望京SOHO、优客工场、wework等。

移动办公的发展模糊了生活与工作的边界,上班族密切关注通勤综合成本,人们不断探索混合生活和办公的实践方式。办公场所不再局限于单一、高密度、封闭的办公楼中,办公与娱乐、交流与协作以更自然的形式连结。共享办公场所呈社区化发展趋势[5],探索生活服务、工作一体的混合空间模式,与城市公共空间发生联系,用足够的绿化环境与非正式活动空间吸引用户群体,不断提高办公空间及周边环境的舒适性与便利性(图1)。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来看,CBD商务办公区是城市经济活力中心,共享办公空间改造可承担盘活城市存量商务空间任务,借力城市已有资源,赋予功能相对单一、不匹配年轻用户需求的老旧办公楼更多可能性,延伸区域副中心形成多元生活舒适圈[6]。

2 共享办公行为需求与心理需求

2.1 办公基本需求

2.1.1 自主灵活的办公区:

办公活动可分为独立处理、小组自由研讨、团队协同任务三种,不同活动模式对空间私密性、自主性要求程度均不同。共享办公空间工位和组团设置,需平衡独立工作隐私性和团队任务复合性需求,灵活可变适应用户个性需求,使办公环境对生产效率和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图2)。动线设计上固定办公与弹性办公区域的错位与连接关系,以可共享服务节点为中心形成组团,促进交往与协作。

2.1.2 研发协作专用区域

共享办公用户以智力活动为主,研发协作活动中信息资源交往频繁,正式与非正式沟通、在线与直接交流呈现高频且不定期的特点。与传统行业相反,对制造生产的空间需求最大化精简,研发协作活动被扩大,根据工作内容不同需要提供可多样组合的专属协作空间,模糊空间专属边界,可将非时刻使用的物质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促进知识融合经验共享[7]。

2.1.3 社区交互中心

共享办公空间是一个小型办公社区交往空间,其社区中心意在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鼓励不同知识背景的人交往互动,促进社区集体协作,形成地方性知识网络[8]。采用复合性设计策略,平面布置考虑弹性变化,融合多种功能,如SOHO3Q中的大堂中庭,可承载小剧场、展演培训、洽谈等多种形式活动,用户根据需求动态调整家具即可满足复合功能,是共享办公空间设计的重点(图3-图4)。

2.2 情感体验需求

2.2.1 恰当的互动共享边界

人们进入空间便对场所产生环境知觉,个人知觉认知直接影响空间行为,外显的行为暗示着适宜的空间尺度与社交边界。环境心理学将人对边界感调整分为三个方面——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感,当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拥挤或不安时,都会迫使行为做出调整,因此利用墙体、家具、绿植等围合尺度适宜、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空间,有利于创客们在放松舒适的情景下工作社交,促进创新活动高效进行[9]。

2.2.2 氛围营造趣味体验

构建充满活力的办公氛围能够激励产业发展,调动人的情绪,满足创客心理需求,空间中的软装陈设、装置艺术、导视系统、色彩与材质搭配,能够在烘托场景氛围之余大大提升空间体验感和满足感[10]。让人们投身工作时的幸福感更高,办公室不再是工作的目的地,而是一场创意的发现之旅。

2.3 环境需求

传统办公建筑依赖暖通空调抗菌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户外连通平台、增加绿植等手段应对上班族们健康、安全的办公环境需求。如今单纯依赖设备升级不再能满足使用者对办公空间利于身心健康的要求。智能化是新办公空间的趋势,对共享办公行为数据、办公空间环境质量检测数据等资料的收集,能够使用户更快地适应新的行为习惯,让行为模式与建筑环境建立积极联系,促成更健康的办公空间环境[11]。集合设计建筑室内、外空间,例如增加露台、中庭等“中间空间”可以优化室内空气,提供多样化办公空间选择,强化公共空间体验,改善综合环境。

3 共享办公空间的设计策略

办公空间为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人们相聚、合作、建立联系提供场所,在共享办公社群中,灵活便利性、资源共享、交往中的体验感、社群意义等被突显,在设计层面应考虑以下原则:

3.1 单元模块灵活可变

提供多种不同形式、不同尺度、灵活可变的办公单元组团模块,提供多种类型个人、多人的基本办公单元模块,避免单一模块化,鼓励用户根据自己活动内容需求调整空间布置。动线组织上采用“办公+活动”,围绕公共交往共享空间展开,缩小个人办公领域,团体空间紧凑布局,以共享服务为节点,促进办公组团间的“邂逅”。

■图5 色彩划分空间连续的墙体

■图6 交通空间结合休闲使用功能

■图7 首层向城市空间开放图

■图8 首层融入城市公园

3.2 融入引导体验

空间环境促进创意型工作激发灵感,因此让共享办公用户产生社群文化认同、归属感,提升办公体验对行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色彩、质感、肌理、绿植、装置艺术、导视系统等视觉印象,结合共享办公用户行为方式、心理偏好等因素,选择划分空间的界面和材料[12]。借助地面与顶棚增加引导性设计界面,人们行走路径融入探索体验感,增加趣味性。空间尺度与细节上充分考虑人文关怀,选择温暖柔软的材料,活泼的色彩搭配,促使大脑兴奋激发创新力,提供交互分享与展示界面,营造社群交往氛围(图5)。

3.3 丰富空间层次

避免因复合功能生硬叠加而最终沦为消极空间,通过架空、抬高、错层、材质镂空、吹拔等方式柔化空间边界,让用户感受到空间可视、可达、可利用,使个人或团队间的空间领域独立而不封闭。边界划分兼顾个人空间私密安全的情感需求,个人空间迷你化,交通辅助空间除组织流线外赋予使用功能,将大通铺式办公空间化解为多个灵而巧、小而精的空间组团,弹性过渡半私密空间,外部相对开放,更贴近人们的社交习惯,营造社交氛围(图6)。

3.4 社区尺度的舒适生活圈

将共享办公空间首层融入城市15~20分钟舒适生活圈,不仅向用户个人与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向周边开放服务,提供更平等包容的交往机会。功能上首层与社区生活服务合作,如众创空间、学习中心、咖啡馆、健身房、共享厨房等等,分时段分别服务于办公人群和社区,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空间上由同层空间互通扩大为垂直向开放交互,建筑表皮向社区开放,首层与袖珍公园、城市客厅连接,或根据共享办公社区主题打造临街界面,使得办公社群更好地融入为区域中更多人提供服务。首层大堂成为街景一大特色,办公空间设计贴近本土,本身成为社区活跃中心,将传统密集匆忙的CBD区改造成多元化、多功能用途的城市客厅(图7-图8)。建筑边界向城市公共空间过渡,带动周边环境整体活跃气氛,形成区域创新社区氛围,对调节用户工作状态,保持脑力活动持久高效有着积极作用。

4 结语

疫情后,混合办公体验让人们对办公模式与环境有了新的思考与期待,为了更符合新的行为习惯,办公空间设计应围绕人的行为需求与情感体验展开。结合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提出单元模块灵活、融入引导体验、丰富空间层次、舒适生活圈四个方面的共享办公设计策略。希望为共享办公空间,存量办公场所改造提供新思路,营造能够激发高效工作的物理空间,提升办公体验的幸福感,促进协作共享共赢,带动社区经济氛围,激活城市办公区活力。

猜你喜欢

办公空间社区
AKTION MENSCH总部办公空间
社区大作战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