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中产业合作新模式探索

2022-04-19文园园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国马来西亚一带一路

文园园

摘 要:“一带一路“建设中产业合作新模式的探索具有时代意义,也具有实际意义。中马“两国双园”项目已经推进了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基于中马“两国双园”产业合作的现状、遇到的难题,提出两国未来产业合作建议,即应当在风险规避、企业跨国经营能力提升、政策落地和国际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继续努力,充分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产业合作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9-0139-03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于2013年提出,贯穿亚欧非大陆,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也为全球均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平台。在我国与他国的国际合作中,东盟具有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的重要地区,我国近年来也积极推进与东盟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区域产业集群。“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中,产业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并發挥着积极引导作用。其中,中马“两国双园”项目成为产业合作的新模式,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产业合作标杆。这源于中国与马来西亚深厚的贸易关系积淀,也源于世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求。本文以中马“两国双园”项目为例,立足“两国双园”产业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难题,希望为项目的未来发展提出科学建议,对于丰富国际产业合作相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贾莉(2021)指出,中国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应当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建设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主要从政府、园区开发公司和民营企业三个主体进行模式探讨[1]。刘佳骏(2021)选取了43个代表性指标,构建了中国海外合作产业园区高质量评价体系,并对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2]。

翟崑、潘强(2016)在“两国双园”项目建设前期就指出了中马产业合作的重要意义,以及需要克服的问题[3]。林德顺、廖博闻(2018)分析了“两国双园”模式的现状,指出项目的机遇与挑战,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项目的总体情况[4]。毛薇、林千子(2021)将“两国双园”产业合作模式与新加坡模式进行全面对比,指出了“两国双园”项目未来发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5]。

中马“两国双园”项目已经进入到升级阶段,之前的文献或者阐述了项目的现状,或者没有提及相关内容。因此,本文从产业合作的现状入手,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对于促进项目升级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二、中马“两国双园”产业合作的现状

“一带一路”建设中,“两国双园”产业合作模式比较突出,从合作现状来看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产业合作实现共赢

“两国双园”指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一个设立在中国,一个设立在马来西亚。中马钦州产业园方面,经济指标比较亮眼。2020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超过12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9亿元。总体来看,园区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出稳定增长趋势。马中关丹产业园方面,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关丹港毗邻关丹产业园,马来西亚东海岸地区第一大港。在原有港口基础上,不断开辟新港区,新深水港码头建成之后整个港区总吞吐能力可达5 200万吨。同时,关丹产业园的钢铁及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工业等产业也成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两个产业园区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充分说明中国与马来西亚在“两国双园”合作中实现了双赢。

(二)重大项目取得突破

钦州产业园内,2020年多个项目推进并落地,例如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项目、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等。重大项目的推进,既完善了园区的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也为园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关丹产业园内,110万吨/年焦化工程项目迎难而上,面对各项难题也持续推进,力求打造精品工程,该项目成功入选2020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2021年,关丹产业园再获中企175亿元投资,用于“焦电铝—锰”循环经济项目。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带来巨额销售收入,而且可以为马来西亚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以及关丹港吞吐量的提升。

(三)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随着“两国双园”项目的推进,中马两国企业发展获得更多机遇,两个园区在招商引资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钦州产业园内,2020年园区共签订投资、意向或框架合作协议61个,签订投资协议59个,招商引资合同投资额517.8亿元,新签工业项目合同投资额 54.03亿元。同时,园区管委会投资建设马来西亚中小企业集聚区,以便推进跨境产业链建设与完善。关丹产业园内,主要通过政策导向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例如,延长为投资者设立的优惠措施,设立投资者协调中心,拓展商品输华渠道,通过网络平台让企业参展增加产品销量等。随着两个产业园区相应设施的完善以及各项利好政策的落实,“两国双园”项目的招商引资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并逐步迈上新台阶。

(四)产业合作已经步入升级阶段

目前来看,中马“两国双园”已经进入自贸新时代,这也说明“两国双园”的产业合作进入了升级阶段。现阶段,“两国双园”项目的合作机制不断深化,这在政策与统筹发展方面具有良好体现;产能合作规划不断升级,表现在钦州产业园支持马来西亚优势产品贸易方面;金融创新试点改革也实现新升级,资本可以在两个产业园之间自由流动和自由兑换。未来,升级版建设主要围绕“1+2+3”特色产业体系,即现代服务业为引导,两大支柱产业为加工贸易和东盟特色产品,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得以培育。相信随着产业合作升级的推进,“两国双园”项目一定可以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与成绩,从而带动中马两国贸易额的提升,并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三、中马“两国双园”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一带一路”建設中,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中体现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中马“两国双园”发展中也有一定体现。虽然“两国双园”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合作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难题。

(一)一些风险难以避免

有些风险是国际产业合作中难以避免的风险,只能降低风险,很难完全消除。第一,政治风险。虽然中马一直维持友好的外交关系,并且马来西亚各自内部不存在大规模的冲突,但是国家内部总有一些敌对势力和情绪,容易引发政治风险。第二,经济风险。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任何国家自身均存在经济不确定性,虽然我国经济复苏整体情况良好,但是马来西亚的相关情况我们无法充分把握,这就为“两国双园”项目的发展带来一定风险。第三,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习惯,如果相应的文化差异扩大化则容易引发文化冲突。如果相应风险未能妥善解决,则会为中马“两国双园”项目带来风险和阻碍。因此,相应风险把控在过去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企业跨国经营能力有限

中马“两国双园”项目发展中,需要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两国企业入驻产业园区,企业也成为推动园区发展的主体之一。但是,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参差不齐,容易影响项目发展进度。第一,有些企业缺乏国际化治理能力。无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马来西亚的企业都可能存在这一问题,在入驻产业园区后,由于内部制度、治理能力等不能与国际化发展需求相匹配,导致企业未能发挥主体作用,甚至形成一定阻碍。第二,有些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理念。一些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两国双园”项目的发展理念不匹配,导致企业发展中一意孤行,既浪费资源,也不利于企业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良好的跨国经营能力是判断企业能否成功“走出去”的重要标准。

(三)政策落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在中马“两国双园”项目推进过程中,中马两国各自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钦州产业园和关丹产业园的建设与完善,但是政策效果有待考量。第一,政策的具体落实涉及多方主体。在两个产业园区内,一项政策的落实既涉及园区管委会等部门,也涉及具体的执行部门,特别是在园区内项目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有些政策的具体落实过程比较复杂,导致政策被打折扣,违背政策初衷。第二,政策有时不能马上产生效果。在“两国双园”项目推进过程中,有时需要相应政策的支持,以便保证项目建设的推进。但是政策制定需要时间,落实同样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政策落地后就存在滞后性,政策效果缺乏及时性。因此,政策出台的初衷是好的,但能否落地产生效果还需要相应机制保障。

(四)高端国际化人才缺乏

中马“两国双园”项目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支撑,但目前来看人才需求与供给存在不匹配问题。第一,专业型高素质人才缺乏。两个产业园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据每个产业园的产业集群,配备相应专业型人才,例如新能源、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同时,相应人才需要具备国际化思路与技能,而现实中这样的专业型国际化人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第二,高端国际化人才交流平台需要完善。现有高端人才中,可能只是专注于自身领域,人才之间的交流学习机会比较少,导致人才单一化发展,综合技能水平有待提升。这种情况下,“两国双园”项目发展中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自然会影响项目的发展效果。

四、“一带一路”建设中中马“两国双园”产业合作建议

基于上述中马“两国双园”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笔者提出以下产业合作建议。

(一)规避风险,推进产业合作进程

中马“两国双园”项目要想顺利推进,需多措并举,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相关风险。第一,加强分析与预测,降低相应风险的损害程度。产业园内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对政治风险及经济风险等进行提前分析与预测,以便在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科学措施。第二,借助政策支持和引导,规避相关风险。不断加强政策的引导作用,尽可能降低风险对“两国双园”相应项目建设的影响程度,借助政策支持规避相关风险。第三,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避免文化冲突。虽然中马两国有深厚的合作基础,但是仍需加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国可以通过在马来西亚设立大学分校、园区内举办文化交流会等形式,加强中马两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文化交流,避免因文化冲突带来的风险。

(二)持续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

第一,企业管理人员要具备国际化经营理念。中马“两国双园”产业合作的推进,需要企业发挥重要主体作用,因此企业自身能力提升必不可少。无论是中国还是马来西亚的企业,相应管理人员都应培养国际化思维,构建国际化经营理念。第二,持续提升企业国际化治理能力。入驻园区的企业要从企业战略、组织体制和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来提升自身国际化治理能力,从而提升自身在产业合作中的竞争力。第三,从制度、文化等方面辅助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的提升。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制度,以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同时从文化层面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为企业发展构建良好的氛围。这样,企业才能在“两国双园”项目推进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切实保证政策落地

政策是保障,也是中马“两国双园”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第一,指定园区内专门的部门负责政策落实工作。近年来,中马两国为了保证“两国双园”项目的积极推进,在税收、金融等方面均出台了诸多政策和措施。接下来,应当由园区内相关部门负责政策的落地工作,避免政策形同虚设,切实保证政策落实到位。既不能在落实过程中打折扣,也不能“做减法”。第二,建立监督机制,保证政策及时落地。政策如果不能及时落实,则会失去实际意义,也无法实现政策的初衷。因此,需要通过监督机制的建立,定期对政策落地的及时性进行检查,避免中间环节时间过长,导致政策时滞性问题发生。中国与马来西亚均需要意识到政策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政策在“两国双园”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四)培养高端国际化人才

第一,打造国际化人才合作与交流平台。目前来看,两个园区的管委会共同参与建设了海外人才合作站,这是值得推崇的人才输送模式。未来一段时间,中马两国均需要提供更多的国际化人才交流平台,双方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一些懂技术、懂专业知识,又懂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高端人才,要加强引进和培养。第二,通过高校培养、机构输送等方式,为园区输送高端国际化人才。根据“两国双园”建设的进度要求,以及人才需求变化,即使调整人才战略,借助校企合作、机构合作等方式,为“两国双园”项目建设输送真正需要的高端国际化人才。

结语

“一带一路”建设中,产业合作模式形式多样,其中中马“两国双园”项目较为典型。良好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产业合作的顺利推进,而且对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从“两国双园”产业合作现状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方面均实现了突破,也表明产业合作已经进入升级阶段。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难题,这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中会遇到的问题,也是中马“两国双园”项目中需要改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风险、企业经营能力、政策落地和人才稀缺方面。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提出了“两国双园”在下一阶段的合作建议。借此,希望不断提升中马两国产业合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贾莉.“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国际合作园区发展模式探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發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2021.

[2]  刘佳骏.中国海外合作产业园区高质量建设评价体系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21,(3):59-67.

[3]  翟崑,潘强.中马“两国双园”:“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探索和重要实践[J].阅读,2016,(22):10-13.

[4]  林德顺,廖博闻.“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马“两国双园”模式:现状、机遇与挑战[J].亚非研究,2018,(1):263-284.

[5]  毛薇,林千子.中马“两国双园”产业合作研究——与新加坡模式的对比[J].经济论坛,2021,(4):74-80.

猜你喜欢

中国马来西亚一带一路
看你一眼就会笑
有你在可真好呀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北京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