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研究

2022-04-19霍楷周春丽

创意设计源 2022年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中国

霍楷 周春丽

摘 要 通过现状剖析、逻辑推理、资料总结、文献综述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的现状及问题。针对问题成因,提出运用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解决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受限等问题。面向国家需求的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形成,能够提升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中国美育教育的宏观稳定协调发展,为建设具有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美育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

引用本文格式 霍楷,周春丽.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研究[J].创意设计源,2022(1):47-52.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Model of Mixed Education in Aesthetic Education in Poor Areas of China

HUO Kai, ZHOU Chunli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logical reasoning, data summary,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poor areas of China are analyzed in depth. To addres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the mixed education ecological mode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imited aesthetic education in poor areas of China. The formation of a mixed education ecological mode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for national needs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poor areas of China, promote the macro-stabl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forward-looking and sustainable aesthetic education.

Key words: China; poor areas; mixed education in aesthetic education; ecological model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0 年度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基于目标和成果导向的立体混合式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0MSB29)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现状

美育着眼于学生的审美教育、情操教育以及心灵教育,是真正体现“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应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以及从学校到社会多方教育力量的共同实施[1]。美育教育的实施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可在培养人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中,从道德和智慧层面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渗透,是促进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但在中国贫困地区,受地域环境、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美育教育的发展不容乐观,甚至成为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阻碍。因此,对贫困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教育大环境而言,摆脱贫困桎梏,发展美育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习近平主席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写下的《摆脱贫困》一书,就特别提到贫困地区教育的“马太效应”,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要走出“穷”与“愚”的循环怪圈[2]。因此,国家针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逐渐受到了重视。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美育教育论文数量的逐年上升,验证了中国对美育教育越来越重视的客观事实(见图 1)。

(二)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美育教育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是目前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3个方面:(1)美育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中国的贫困地区与发达城市相比,存在师资力量悬殊、教育资源欠缺、教学设施简陋等问题,为保证基础教育的正常进行,缩减美育教育所需资源成为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规划中的必然选择。(2)培育模式单一。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发展步伐使得美育教育披上了形式化的“外衣”,学校管理层不得不将专业课程放到首位,美育教育模式难以合理规划。(3)培育效果不明显。在美育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和培育模式单一的双重背景下,实现贫困地区全面教育举步维艰,美育教育师资力量的缺失、应试教育的冲击等问题逐渐成为贫困地区教育教学两极分化和教育成效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基于此,用现代化的方式,从根本上解除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的桎梏是促进中国教育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美育是集理論和实践于一体的复合型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3]。美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观,是在基础教育视域下超脱形式美育与实质美育,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观的教育。美育可以运用形象化的手段,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在中国贫困地区发展美育教育不仅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还可以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之外,带给学生更加丰富多元的心灵体验,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审美智慧、升华学生精神境界、健全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总而言之,在中国贫困地区发展美育教育,对健全贫困地区学生的人格,使其全面均衡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理论的提出

(一)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理论

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理论是针对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现状提出的改善措施,分为主体混合、模式混合和成效混合。主体混合主要依托美育教育的相关政策,以学校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为主要对象,采取高校帮扶为主,教师帮扶为辅的方式,从美育资源、美育模式等方面着手对贫困地区美育教育教学资源欠缺、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模式混合主要采取线上互联网教育、地区特色创新教育、国际资源共享等途径对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模式统筹规划,量身打造其发展路径,解决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培育模式单一、发展区域受限等问题;成效混合主要以树立美育理念为基础,以提升贫困地区政府工作者、学校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美育教育理念为主要目的,营造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环境氛围,以培养优质美育教育人才为导向,解决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生态环境恶劣、培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二)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意义

从宏观层面来说,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意义在于稳定美育教育的生态系统,拓展美育教育的主体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美育在中国取得了巨大发展,但距德育的成效还有一定距离。加强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实施,促进美育教育研究是实现美育与德育在国家政策基础上协同发展的基本前提。以美育混合教育的生态模式对中国贫困地区美育进行扶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感受艺术美、自然美和生活美。从宏观层面聚焦美育教育的走向,通过学校间的协同合作,打造美育混合教育的良性循环生态体系,使之和谐稳定发展,拓宽美育教育的发展格局,取两者之长协同并进,形成美育教育环境保護屏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大环境基础。

从中观层面来说,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意义在于特色化区域的美育教育,构建美育教育特色子系统。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特征突出,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特色。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推广,可依据地域性差异,将其独有的特色针对性放大,与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理念及具体性措施相结合,“局部特色发展,整体协调统一”的战略是促进各地美育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尊重各区域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美育教育为主体的综合发展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立足区域特色形成的美育教育在其生态系统中具有特色化、稳定化的特征,利于形成区域美育教育品牌化效应。以区域美育教育为基本单元,以区域同一性和国家相关政策为媒介,依托当代科技手段进行特色交流与主体文化创新,以美育促进德育,以德育彰显美育,最终达到两者互相成就、互为彰显的状态。促进区域特色化美育与教育混合子系统及其他子系统的交叉融合,助推美育混合教育生态系统的成功构建。

从微观层面来说,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意义在于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片面发展是相互矛盾的,要成长为“完整的人”,就需要美与崇高的统一,即自由与道德的统一。恩格斯指出,“全面发展的人”就是一个能够理解整个生产系统的人[4]。而美育教育是美育与教育的综合体现,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追求美、信仰美和理解美的特点。美育中的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是中国道德教育中“仁、义、礼、智、信”的彰显,具有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可从学生心理、思维、人格发展方面良性引导,培养其和谐、全面的人格。推行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可在有效提升教育感染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备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幸福感,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此外,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各地的区域特色,促进美育教育形成因地制宜、因象而化、因人而新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和立场,具备更加丰富多元的能力,培育出更多符合国家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三、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主体混合

(一)依据美育教育政策开展主体混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要“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2015 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不仅是一种审美教育,还是一种情操与心灵上的教育[6]。2019 年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7]对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相关指导。上述美育相关政策体现了国家对美育的重视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总体规划的部署在不断加强。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不仅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更是在前期教育扶贫基础上进一步总结问题、诊断问题、分析局势、预估变因、展望未来的一年。“扶贫先扶智”是教育扶贫的基础[8],“智”既是对思想观念、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的扶持,也是对中国贫困地区美育的帮扶。对美育的帮扶应以国家政策为先锋,以省、市及地区政府的配合为媒介,以提升贫困地区美育教育水平为主要目的,实现国家政府层面与受教育主体的有效混合。前期教育扶贫工作中,政府主导的教育扶贫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因此,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对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混合教育模式的有效推行是完整实现美育混合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实现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政治基础。

(二)一流高校帮扶与联合教学

采取美育混合教育方式对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进行扶持,以构建高校命运共同体为导向,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一流高校与贫困地区精准美育帮扶是提高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外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是我们抵御历史突发变革的重要手段,向内构建高校命运共同体则是促进自身不断发展,保障国家稳步前行以及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一流高校具有强劲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教学资源,可依据贫困地区美育教育问题进行针对性扶持,从教学资源帮扶、教学体系模式帮扶,教学经验与成果共享帮扶等方面出发,将贫困地区学校发展目标与一流高校发展目标融为一体,将学校发展融入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中,融入国家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中,建立一流高校与贫困地区学校之间“共建共享共赢、互利互成互安”的发展新机制,资源扶持与联合教学同时进行,多层级对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现状进行改善的同时,促进一流高校自身软实力的发展,聚焦联合教学经验,开展总结式教育研究,为国家教育精准脱贫提供科学依据。贫困地区学校则在资源帮扶与联合教学过程中借鉴一流高校美育教育的经验,开展渐进式教育教学研究,促进自身美育教育发展。高校联动、协同并进、互利共赢,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系统奠定客观基础。

(三)一流大学教师支教与联合

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区域竞争,究其根源是人才的竞争,得到人才资源就是得到了发展的先机。美育教育相关人才的匮乏是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受限的重要原因,受经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贫困地区高校美育教育相关人才大量流失,形成人才难以引进、美育教育受限的恶性循环局面。缓和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现状,应在国家政策主导、一流高校帮扶与联合教学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采取“外引内培”的人才发掘模式,大幅提升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力度,增加人才引进的福利,加强人才培养的指标,以此奠定美育教育师资力量的基础。同时,建立贫困地区高校与一流高校互利共赢机制,以高校教师为主体,鼓励一流大学教师支教,鼓励一流大学教师在贫困地区进行美育教育成果凝练,鼓励一流高校教师根据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现状提出发展建议,同时将支教成效作为一流高校教师评聘考核的优选条件,将其在贫困地区的研究成果纳入晋升考量范围,提升一流高校支教教师在美育教育共同体中的归属感与成就感,确保支教联合的内生动力与外生活力,最终实现帮扶主体、帮扶对象与其他对象间的线性共赢。(见图 2)

四、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模式混合

(一)线上美育课堂教育

为满足科技发展视域下人们对线上课程的需求,网易公开课、慕课等线上教学平台应运而生,以免费学习和线上学习等方式推进美育的发展和国民艺术素养的提升。在构建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过程中,依托线上教学开展美育教育十分必要。立足中国美育教育的整体需求,以引入优质线上美育慕课及翻转课堂、促进精品资源共享课向贫困地区倾斜、鼓励贫困地区教师参加美育线上课程等方式,对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相关问题统筹规划。首先,鼓励线上教育采用數学、图形学、符号学等理论方法。针对中国贫困地区的美育教育绘制规划图,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着重构建美育体系,潜移默化地促进贫困地区美育教育形成正面效应。其次,精准分析贫困地区美育教育,因地制宜促进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的发展,深入剖析学生审美特点、审美兴趣和审美领域,合理进行课程排布。从学生特征中提取差异点进行课程完善,从而提升线上教育平台的普适性与完整性,促进线上教育平台的多向性发展。最后,开发“线上互动,线下交流”的一体式教学模式。将线上互动与线下交流有效融合,线上平台或相关学校根据预约线下交流的人数分派教师,以互动的方式提升课堂成效,拓展美育教育扶持广度、加深美育教育的实际效力,达到巩固线上美育教育成效的最终目的。

(二)区域特色美育教育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区域文化特色显著,且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与文化艺术价值。然而,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之下,中国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经济压力迫使大多数传统手工艺人外出务工谋生,传统手工艺无人继承,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族文化资源的浪费,这与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发展受限的原因有一定相似性。立足贫困地区美育教育与民族文化特色发展现状,可构建形成民族文化与区域特色美育教育协同发展、互相促进的局面。首先,区域化构建特色文化数据库。采用计算机模拟匹配的方式对各民族特色进行合理分类,选取代表性文化精心打造,为后续文化传承与美育教育的合理融合奠定文化基础。其次,形成区域化特色文化课程。以区域特色民族文化中独特的审美元素及文化意向为突破点,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语言及审美特征激发学生审美潜力,使得原始纯美的意象有组织、有计划地进入美育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最后,多元化打造美育教育特色文化品牌。提升贫困地区民族文化自信,形成品牌化贫困地区民族美育教育特色圈,使其在促进地方美育教育发展的同时,有效解救日渐消亡的传统文化。深化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增加地方美育教育特色与活力,使其在美育混合教育生态系统中具备特色化竞争力。

(三)国际资源学习与共享

中国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在线上美育课堂与线下区域特色美育教育开发的基础上,应立足于全球美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美育教育模式,促进国内外美育教育资源共享,掌握国内外美育教育现状是发展中国特色美育教育的外在保障,对中国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1)有助于在构建贫困地区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过程中探寻成功经验,同时合理预估贫困地区特色美育教育的国际影响力。(2)有利于实现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与国际资源的有效融合,创新美育教育发展模式,拓宽美育教育发展视野,为贫困地区美育教育带来更多可能性。(3)形成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立足区域特色,借助国家平台,化短板为长处,带动形成中国特色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提升中国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国际地位与竞争力。(见图 3)

五、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成效混合

(一)树立美育理念

聚焦中国贫困地区推行的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美育理念是基础亦是成果,树立范围广、理念新、创新强、特色化、稳定性好的区域美育教育理念和美育特色区域教育品牌理念至关重要。以现有的一流高校和国际美育教育理念为基础,立足目前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观念,促进两者互动融合、协同进步,用一流高校和国际美育教育理念对贫困地区美育发展进行引导,可激发贫困地区美育理念的创新与重塑。引导贫困地区从审美教育角度发掘区域民族文化,将民族特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当中,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巩固并提升审美基础素质,使其特色化发展,形成区域特色化教育品牌理念。同时借助互联网时代特色,融合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实现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美育教育的互动,形成特色化与普适性并存的美育理念。

(二)环境美育营造

环境美育的营造主要关注对美育产生影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社会环境中的美育教育空间为突破点,促进自然环境、美育环境的营造是促进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空间是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场所,隶属于社会环境范畴。结合校园环境进行美育教育,以受教育主体为媒介,向外界层级化传播美育教育理念,从而实现自然美育环境的完善与升华。首先,校园环境往往是影响师生精神世界、气质秉性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陶冶情操,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使校园师生成为传播美育教育理念的单元体,由点及面对社会环境中的其他空间进行美育传播。其次,通过美育环境的营造可让师生深刻体验生活环境之美,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的情感,完成自我塑造的同时加深对社会其他空间个体的美育影响程度。最后,可在美育环境形成的同时,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贫困地区师生美育形成过程中积淀的幸福值转化为对祖国美好河山深沉的爱,鼓励贫困地区师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激发贫困地区高校师生的爱国情怀,自愿投入贫困地区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建设中,实现社会美育环境营造到自然美育环境营造的有效过渡,最终达到中国贫困地区美育“自治”的最终目的。

(三)美育成果导向

为确保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构建,应坚持以美育教育人才培养成效为导向。主要包括:(1)美育教育指标是否达成。针对贫困地区推进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以地域化美育教育指标为基础,对其全程合理划分,以阶段化成果为依据,对下一阶段任务指标实时调整,使美育教育指标始终吻合区域美育教育的发展现状,同时在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教育指标是否达成是教育成效与下一阶段任务是否启动的衡量标准,是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成效的重要体现与数据见证。(2)特色美育教育品牌是否建立。在贫困地区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推进的过程中,以区域民族文化为审美导向,激发贫困地区高校师生情感,培育其良性审美认知及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形成区域特色美育教育品牌。美育教育品牌应在区域民族文化或地方文化的大背景下发展。特色美育教育品牌是否建立是衡量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在区域范围内运行成效的标杆,是确定区域美育教育是否进一步推广发展的标准。(3)区域特色资源是否有效开发与推广。美育教育指标的达成与特色美育教育品牌的建立是在贫困地区推进美育教育生态模式的基础,而有效开发与推广区域特色资源是在前两者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为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带来更多发展的可能,同时可以提升区域文化魅力与影响力,为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六、结语

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可通过艺术手法促进人们对美的深刻感知,并使之与教育融合,提升人们感知美、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升华社会的整体审美认知,其主要包含主体混合、模式混合和成效混合三种模式。主体混合以国家政策、一流高校帮扶与联合教学、一流教师支教与联合为依托,解决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混合教育师资力量欠缺、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模式混合以线上美育课堂教育、区域特色美育教育、国际资源学习共享为方法,解决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美育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成效混合则以美育理念树立、美育环境营造、美育成果导向为途径,有效解决中国贫困地区美育教育理念薄弱、培育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促进了美育教育从理念到实践层面的有效过渡与升华,促使贫困地区美育教育和谐发展、特色发展。美育混合教育生态模式对提升中国整体美育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完美践行并形成中国特色美育教育生态系统,促进其多向发展,培育符合国家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参考文献

[1] 周福盛,黄一帆.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价值、困境与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2(1):105-114.

[2]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173.

[3] 张迪.美育视域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改革研究 [J].江苏高教,2021(11):86-89.

[4]李俏.论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J].新西部,2019(2):2-3.

[5]教育部官方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节选[J].教育科学论坛, 2017(20):1.

[6]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中国德育,2015(23):6-11.

[7]教育部. 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 OL]. (2019-04 -11) [ 2 0 2 1 - 0 1 - 0 3 ]. h t t p ://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1_377509.html.

[8]张鸿儒, 常亚慧. 教育帮扶: 资源下乡与机会竞争[J]. 当代教育科学,2020(5):60-65.

霍楷,周春丽

东北大学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中国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河北继续加大贫困地区招生力度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刘延东:为贫困地区孩子开启健康成长实现梦想的幸福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