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初步研究

2022-04-19阿茹罕布仁吉日嘎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体系构建

阿茹罕 布仁吉日嘎拉

摘 要: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为契机,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研究,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保障生态文明安全建设给予重要的支撑。本文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为例,从解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入手,根据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客观情况,分析探索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初步思路。

关键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呼伦贝尔市

中图分类号:P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2)03-0010-04

自然资源不只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1],也是推进生态保护、城市服务、社会治理的根本载体。海外相关研究人员对于自然资源可否持续利用,将其划定成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类资源[2]。根据自然资源的原本属性,如可枯竭性、可循环利用性等,也可对自然资源进行分别归类[3,4]。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海拔落差大、气候差异大、地理要素复杂,全面查清分布期间的自然资源情况并非易事。当下,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管理系统分布于不同的负责单位,各个单位于其职责范畴之中对自然资源实施管理及把控,始终存在体制障碍,自然资源管理很难真正实现。

2018年3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正式提出组建自然资源部,就土地、水、林、草等资源的調查责任予以统筹,交由自然资源部开展一系列的调查、监测以及评价工作[5,6]。2020年1月,自然资源部出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7],创新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从“摸清家底”掌握基础数据,逐步向常态化、精准化、专题化监测转换[8],切实处理自然资源调查数出多门、管理实现困难的情况,全域科学管控自然资源。

为保障国家对内蒙古提出的建设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大兴安岭绿色林海、推动边疆地区集中集聚集约高质量发展[9]等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全面查清和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内蒙古自然资源基本情况。但是,内蒙古东西跨度大,自然条件、地理格局、自然资源禀赋、土地利用特点等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本文以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级市——呼伦贝尔市为例进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试验分析,为内蒙古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解读

1.1 自然资源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它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和享用的物质与空间[10]。自然资源包括陆地和海洋,地上和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具体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和海洋等七大类[11]。

1.2 调查监测工作内容

自然资源调查是为获取和搭建“底图、底线、底版”,为系统性地建立国土空间管控奠定较好的基础[12];自然资源监测则为对自然资源禀赋的认知,是可以更好地践行管控、监管以及保护恢复。结合多个层面的数据搜集和处理机制,详细观测、登记、分析、评估特定周期和区域之中的自然资源现状,从而反映出地区自然资源的变化过程和各方面要素彼此的关联性,展示资源演化的形式以及发展态势[13]。

自然资源调查主要包含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两类。这之中,前者主要就自然资源的边界、面积等共性方面特点开展调查,后者则主要表示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生态功能等特定需求进行的专业方面的调查工作[14]。根据管理目标,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高度融合,一同反映出自然资源的现状。自然资源调查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国土“三调”成果,在国土“三调”底图的基础上可以确定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数量特征。本文将自然资源与国土“三调”分类进行了对比归类,如表1所示。

自然资源监测在基础和专项两方面调查构成的自然资源本底数据的前提下,监测自然资源自身的改变及人类活动导致的被动变化,促使“早发现、早制止、严打击”监管目标的达成[15]。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是实现自然资源监测的关键,结合监测的尺度范畴、服务目标,可以分成常规、专题以及应急三类监测模式。常规监测:以每年12月的最后一天为时点,对全国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定期开展的全覆盖动态遥感监测,主要监测土地利用在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的年变化情况[16];专题监测:对某一区域、某一类型自然资源的特征指标进行动态监测,掌握其数量、质量等的变化情况。内容包括:地理国情监测、地下水监测、海域海岛资源监测、生态状况监测等;应急监测:国家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生态安全事件等)引起自然资源变化而进行的紧急监测,第一时间为决策和管理提供资料和数据支撑[17]。

1.3 数据库建设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是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底版、一套数据、一个平台”的重要内容,是空间管控信息平台的基础数据支撑[18]。将自然资源调查成果与国土“三调”结合起来,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利用3D可视化技术,叠加通过自然资源调查获得的各类资源信息层,形成地表覆盖层;再叠加各类规划管理界线和权属界线形成管理层,如图1所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可直观反映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变化特征,实现对各类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

1.4 分析评价

收集整合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建立整体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对调查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为科学的决策以及管控给予重要参照[14]。

根据各类自然资源的汇总统计结果,针对国家、地区或专题,从数量、质量、结构、生态功能等多角度入手,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开发利用保护以及协调响应情况[19],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内容,系统分析自然资源对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民生保障等工作的影响和关联性。并且开展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区域规划等方向的分析评价研究,构建分门别类的评价体系,为实现对各类自然资源的动态感知、精准认知、全域管控、整体谋划提供数据保障。

2 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

2.1 自然资源情况简介

(1)土地资源。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东部,土地面积为2346.20万公顷,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1%。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丰厚,耕地、草地、林地、湿地等自然资源均具有代表性,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占土地面积的48.32%;草地面积列第二位,占28.19%;其余依次为湿地、耕地、水域、其他土地等,占比分别为10.55%、9.15%、1.60%、1.34%。

(2)矿产资源。当地已探明的矿产达到四十多种,矿点则达到370多处。其中已然明确矿点57处,主要包含铁、铜、铅、锌、钼、金、银、铼、铍、铟、镉等等。探明的煤炭储备为东三省总规模的1.8倍左右。

(3)水资源。呼伦贝尔河流众多、水资源充沛,水域面积48.32万公顷。水资源总量为286.6亿立方米,达到国内总量的一个百分点左右,是自治区总量的73%[2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万立方米,远大于全球水平,是国人人均水平的4.66倍左右。

(4)草原资源。呼伦贝尔草原位置处于大兴安岭西部,由东至西规律性分布,跨越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21]。该草原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是多年生的草本植株,草地植物资源总量达到上千种,隶属于100科450属。

(5)森林资源。境内的大兴安岭地处蒙古高原以及松辽平原之间,是呼伦贝尔市森林资源的核心构成。该市坐拥13.42万平方千米的林地资源,达到其境内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森林覆盖率超过49%,活立木的总量达到9.5亿立方米,主要树种有白桦、山杨以及蒙古栎等。

2.2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

为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管理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状况,在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以专项调查监测数据为补充,综合林业、草业、水资源等部门数据,构建综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体系包括4个控制层、11个准则层、60项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Ⅰ-Ⅲ类水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自然资源连通度、自然资源聚合度、单位面积生态功能变化率等指标基础数据获取困难,无法进行调查监测评价。因此,在全国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需结合呼伦贝尔市的实际情况设置备选指标,建立“比选指标+备选指标”的指标体系。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水资源评价导则》《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及《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试行)》等标准,除耕地、林地、草地、水资源、水域及湿地等主要自然资源数量调查外,呼伦贝尔市草地资源、林地资源还包括森林蓄积量、水资源总量、牧草亩均产量等资源质量方面的数据。因此,从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资源数量、资源质量、生态状况等三个方面,如图2所示。资源数量包括湿地、耕地、种植园地面积及各土地利用现状地类的人均面积等数量指标;资源质量包括耕地质量等级、森林单位蓄积量、森林结构、草地生物量、草种数量等指标;生态状况包括重要生态因子、湿地植物群落面积、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等指标。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拟从三方面反映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单指标时间序列分析评价,对耕地、林地、草地等重要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序列分析,评价指标变化情况;单指标空间序列分析评价,选择需时空变化重点关注的用地类型(城镇用地、村庄及湿地等)评价分析空间变化规律、特征,并作致因分析;多指标测算評价分析,在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调查、收集、统计工作的基础上,选取关键性、代表性指标,建立一套指标合理性阈值测算标准,通过指标现状与合理性阈值对比分析,分别从自然资源基本状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协同协调、自然资源响应等四个方面对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状况进行评价,从而为地区自然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3 相关建议

(1)加强顶层部署,增加多部门合作。自然资源涉及国土、林草、农业、水利等多个部门数据,仅靠地方自然资源部门很难收集到十分全面的数据。因此,建议通过顶层部署,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不仅有利于数据收集,还有利于促进各部门数据格式的统一。

(2)建立并完善自然资源监测体系。自然资源监测展现的是资源演变轨迹和变化趋势,其目的是为各级资源主管部门和政府提供宏观和微观的资源现状数据和动态变化数据。目前,自治区尚未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监测指标体系及权威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平台。应加快推进自治区自然资源监测系列相关工作,充分利用先进技术(遥感、无人机、定位系统等)对土地、水、矿产、草原、森林进行监测,使各类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做到科学合理;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自然资源监测水平,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和依据,提升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服务水平。

(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资源合理利用及保护意识。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科普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资源保护等相关知识,使人们充分了解自治区土地、水、草原、森林、湿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功能、效益及价值,逐步提高全民资源保护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意识,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到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当中;进一步加强对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深入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方针,提高人们的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 结语

自然资源不单单为生态系统的构成,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前提、空间承载以及核心要素,支撑各个行业建设和发展。当下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加剧以及生态退化等情况愈演愈烈,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更新的阶层,切实强调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创建美丽中国。本文通过解读自然资源相关政策方案,结合呼伦贝尔市具体现状,分析探索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初步思路,对之后一系列的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Haggett P.. Geography: A global synthesis[M]. England Edinburgh Gat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3〕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自然资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4〕Price,Catherine M . Judith A. Rees. Natural Resources: Alloc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J].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1987,21(01): 151.

〔5〕国务院机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J].中国民政,2018,35(06):17-19.

〔6〕张维宸.组建“自然资源部”的来龙去脉[N].中国矿业报,2018-03-17(3).

〔7〕陈根良,郭双仁,全思湘,等.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J].测绘通报,2021,67(06):139-142.

〔8〕徐志红.关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必要性可行性的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20,18(11):34-36.

〔9〕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39(03):6-7.

〔10〕黄景孟,周豹,石先滨.湖北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标准化现状及对策[J].资源环境与工程,2020, 34(04):642-645.

〔11〕李潇泠.浅析自然资源新形势下的国土调查技术[J].智能城市,2020,6(17):51-52.

〔12〕石吉金,张琪,羅世兴.国有自然资源报告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土地,2019,32(02):33-36.

〔13〕楚亮,董士玲,付丽莉,等.市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探索——以徐州市为例[J].中国地质调查,2021,8(03):106-112.

〔14〕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的通知[J].自然资源通讯,2020,20(02):13-22.

〔15〕叶远智,张朝忙,邓轶,等.我国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监测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测绘通报,2019,65(10):23-29.

〔16〕崔巍.对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的辨析和认识[J].现代测绘,2019,42(04):17-22.

〔17〕魏嘉磊.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及确权工作初探[J].南方农业,2020,14(15):169-171.

〔18〕黄升平,徐宏涛,庞洁,等.基于三调的自然资源调查成果整合汇总方法——以云南省为例[J].地矿测绘,2020,36(04):38-40.

〔19〕曹秋华,高安国.江苏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刍议[J].能源技术与管理,2020,45(05):29-32.

〔20〕维多利亚.中俄乡村旅游发展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21〕白云涛.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及对亚欧大陆桥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5(20):16-19.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体系构建
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市1958-2004年夏季降水量变化的研究
挑战极寒
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方法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浅析越南经济发展展望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