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04-18万鹏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开腹根治术胃癌

万鹏

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云南楚雄 675000

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伴有上腹部疼痛、食欲缺乏以及消瘦等症状表现,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1]。据研究表明,早期GC 患者的癌细胞仅限于胃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此时的病灶范围通常较小,且淋巴结也处于未转移的状态中,对此,临床可于该阶段及早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切除病灶, 以此控制肿瘤的扩散,促进病情的转归[2]。 在以往的手术方案中,临床多以开腹手术为主, 通过传统胃癌根治术的实施达到肿瘤切除的目的,但此类手术造成的创伤性通常较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及预后[3]。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普及,临床已将该技术应用到了胃癌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在此, 该文纳入了2017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93 例早期GC 患者,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该院收治的93 例早期胃癌(G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腹胃癌根治术,46 例)与观察组(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47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21 例;年龄38~75 岁,平均(59.54±5.62)岁;其中Ⅰ期15 例、Ⅱ期17 例、ⅢA 期14 例;平均肿瘤直径(2.87±0.76)cm。 观察组中男28 例、女19 例;年龄39~76 岁,平均(59.62±5.73)岁;其中Ⅰ期14 例、Ⅱ期18 例、ⅢA 期15 例;平均肿瘤直径(2.91±0.80)cm。 两组GC 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确诊,且诊断为早期胃癌;②具有手术指征;③患者及家属均充分知情,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肠胃道疾病者;②手术不耐受者;③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取平卧位,全麻后,取上腹部正中入路作切口,自胸骨剑突下切开,直至脐部以下3 cm 处,仔细探查胃癌病灶,并对其病灶与边缘组织的关系进行观察,随后将供胃动静脉进行结扎,分离并切除大网膜, 将原发肿瘤连同受累浸润的组织一并切除,随后进行腹腔冲洗,完毕后依次关闭腹腔。

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取平卧位,全麻后, 于脐孔处进行穿刺并建立气腹, 随后置入腹腔镜,于患者左侧腋前线肋缘下5 cm 处做主操作孔,将腹腔镜通过观察孔置入后, 对患者腹腔内肿瘤及其周围情况进行探查,明确后,通过操作孔将其原发肿瘤连同受累浸润的组织一并切除, 同时需注意控制瘤体切缘距瘤体的距离在2 cm 以内,随后进行腹腔冲洗,完毕后依次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所用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以及术后疼痛程度,其中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定,共0~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明显[4]。

②术后恢复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③术后并发症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吻合口瘘、肠梗阻、胃潴留、感染等。

④生活质量。 采用消化系统疾病生存质量指数表(GLQI)对患者在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共144 分,包括生理功能、主观症状、社会活动以及心理情绪,分数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 评分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淋巴结清扫数(枚)术后VAS评分(分)对照组(n=46)观察组(n=47)t 值P 值232.81±43.76 192.46±42.08 4.533 0.001 247.58±89.46 156.83±45.96 6.172 0.001 13.26±6.75 11.38±4.19 1.617 0.109 4.75±0.86 3.26±0.74 8.962 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排气时间、 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dicators bet 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dicators bet 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别 排气时间(h) 进食时间(d) 住院时间(d)组对照组(n=46)观察组(n=47)t 值P 值5.37±1.72 3.85±1.56 4.466 0.001 6.24±1.63 5.28±1.74 2.745 0.007 14.35±1.26 11.17±1.14 12.768 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在出院时的GLQ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GLQI 评分对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GLQ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points]

表4 两组患者GLQI 评分对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GLQ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 points]

组别 生理功能 主观症状 社会活动 心理情绪对照组(n=46)观察组(n=47)t 值P 值14.21±4.38 16.73±4.56 2.717 0.008 57.64±4.02 65.07±4.52 8.370 0.001 10.06±1.63 12.05±1.72 5.725 0.001 14.49±1.86 15.37±1.92 2.244 0.027

3 讨论

外科手术一直是GC 疾病的最佳治疗方式,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早将肿瘤病灶切除,以此降低肿瘤的扩散风险,促进病情的转归,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6]。 早期GC 主要是指癌细胞浸润至胃部器官组织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等部位, 但尚未出现扩散及转移现象的阶段, 可分为浅表型、 隆起型与凹陷型三类,可有效实现肿瘤组织的完整性切除,是手术实施的最佳时机,对其后续病情的控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7-8]。 常规的手术方案多以开腹手术为主, 虽可获得确切的治疗效果,但其造成的手术创伤通常较大,术后恢复效果往往较为缓慢,且伴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风险,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9-10]。

腹腔镜作为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微创技术, 将其应用于GC 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可在进行常规切除操作的同时,有效减少患者的受创面积,缩短其治疗时间,不仅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不适感, 且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风险, 对其康复及预后效果的改善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1-21]。 并且在张海军等[3]的研究中通过A、B 两组的对比实验可得出该次研究的数据均存在考证意义,数据如下;A 组患者手术时间(182.3±50.4)min 短于B 组的(221.7±53.6)min, 术中出血量(164.5±52.5)mL 少于B 组的(253.6±68.9)mL(P<0.05);术后,A 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01±0.04)h、(9.28±0.26)d, 均短于B 组的(4.21±1.26)h、(11.40±0.52)d (P<0.05);A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1/35)低于B 组的20.0%(7/35)(P<0.05),在此,该文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在早期GC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 间 (192.46±42.08)min 明 显 短 于 对 照 组 手 术 时 间(232.81±43.76)min (P <0.05), 且 观 察 组 术 中 出 血 量(156.83±45.96)mL 及术后VAS 评分(3.26±0.74)分也明显小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247.58±89.46)mL 及术后VAS评分(4.75±0.86)分(P<0.05),但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排气时间 (3.85±1.56)h、 进食时间 (5.28±1.74)d 以及住院时间(11.17±1.14)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在出院时的消化系统疾病生存质量指数表评分(GLQ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相较于开腹胃癌根治术而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早期GC 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对其预后效果的提升具有更为积极的应用价值。 但据部分研究表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操作间隙较为狭小,因此其淋巴结的清扫难度通常较大, 需注意速度及适应证的严格把控,以此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性,且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开腹根治术胃癌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研究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