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

2022-04-18黄志红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融合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黄志红

摘  要: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就要优化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环节,促使信息技术以更有效的方式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在各个教学阶段引入信息技术,以此激发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吸收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与数学综合素养,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融合;应用

引言: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不但可以构建创新型数学教学模式,而且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价值

将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无论是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还是数学教育改革来说,都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和价值。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的都是口头讲解加板书的教学形式,缺乏趣味元素,不但使数学课堂丧失生机和活力,也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积极性。而融入信息技术就可以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信息化教学手段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全面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其次,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数学知识体系和学习理解能力还不够完善的小学生来说,消化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对数学课程产生抵触情绪。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在利用信息技术时的不足之处

1.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多样性不足

部分老师具有多年的教育经验,但对信息技术方面的了解较缺乏,对该技术的利用率不高,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只会利用多媒体进行PPT及课件的播放,使得学生在教学前期有一定的新鲜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教学后期逐渐感到厌倦,兴致缺缺,使得其注意力集中性不足,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具有一定差距。也有部分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对板书的应用较多,对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程度偏低,学生感受不到信息技术带来的课堂变化,使得课堂教学质量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还有部分数学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对微课视频的利用较多,忽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课堂完全交给视频,加之小学生的自控力不强,使得信息技術教学失去其作用,对教学成效造成不良影响。

2.对数学学科特征的重视程度不高

部分老师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却忽略了数学学科的特征,仅是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在教学手段中融入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未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仍是单纯地依赖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传授,使得教学效果与理想效果具有一定差距。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

1.课前微课预习,初步融合数学与信息技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就不能仅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而是要利用学生学习数学的各个环节,比如课前时间、课后时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前预习时间,在正式学习数学知识之前,结合数学课程内容,明确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推送优质的网课教学资源,寻找网络资源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的课前学习中。以《时、分、秒》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时、分、秒”的资料,将资料整合制作成为“小明的一个小时”的微课视频。微课视频展示:小明分别以5秒、5分钟、1小时为单位,完成捡垃圾、吃苹果、写作业等活动。设置微课预习问题:(1)小明为什么不利用5秒钟的时间写作业、吃苹果,而是要捡垃圾呢?(2)5秒与5分钟之间有什么不同吗?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1小时与1分钟呢?微课预习环节,学生利用家长手机、使用电脑观看教师推送的微课视频资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发现视频中小明的活动过程是按照不同的时间发展的,小明的不同行为都对应着不同的时间,得出结论:微课中的知识点是关于“时间”的,是小时、分钟与秒钟。思考之后,学生利用家长手机,在班级微信群中发布答案:(1)5秒钟时间太短,也就够捡垃圾使用,小明不能够在5秒钟内吃完苹果;(2)写作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教师以视频的形式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的课前预习,将“时、分、秒”通过具体的时间与时间段展示出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与运用。

2.直观呈现数学动画,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数学教学行为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还需要加大二者的整合力度,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让学生发现信息成果中的数学问题,就像是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样,以此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非计算类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利用3D动画技术绘制“土拨鼠的一天”,让学生观察土拨鼠在一天24小时中的行为及其使用的时间,认识“2个30分钟就是1小时”“60秒就是1分钟”等时间概念,更透彻地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再以《时、分、秒》的教学为例。考虑到学生已经完成预习,对“时、分、秒”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仍旧无法透彻理解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差异,因此展示动画,让学生观看动画,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发现了生活中熟悉的时间现象,思考的过程中得到如下结论:(1)土拨鼠午休一小时,钟表上的秒针动作最大,走动了好多圈,时针的动作最小,仅仅挪动了一个大格子,一个大格子代表1个小时=60分钟=3600秒钟。(2)土拨鼠吃东西花费10分钟,他家墙上钟表的分针走了10小格,1小格代表1分钟。由于构建了关于时间的虚拟空间,促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其中,能够充分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展示的视频与电子钟表则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一边看,一边学,一边思考”,最终对“时、分、秒”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进一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徐孟宇.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63):75.

[2]庄冰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2):88.

[3]覃耐敦.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8):21.

猜你喜欢

融合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