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控技术

2022-04-18莫荣艳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4期
关键词:防控技术诊断

莫荣艳

摘要:猪圆环病毒病是由于猪受到圆环病毒的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毒病,本病的发生可以造成猪群出现生长发育不良、体质消瘦、皮肤苍白以及严重的呼吸道症状,甚至可以導致病猪出现死亡。本病毒主要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破坏,使得本病发生后给其他病原感染创造了机会。所以,本病不仅能够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能够给养殖场造成长期的威胁。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对本病的防控。本文通过对猪圆环病毒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对诊断、防控技术的归纳总结,旨在可以供广大养猪场进行参考。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病;诊断;防控技术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有各种疾病能够对养殖造成严重的威胁,圆环病毒就是其中一种,其感染后对免疫系统形成全面的破坏,造成被感染猪的免疫抑制情况,导致其他病原继发感染。目前在养殖场虽然对本病有足够的关注,但对本病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有效的防控措施。导致本病在养殖场多发,后果严重。

1 病原简介

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为圆环病毒,其属于圆环病毒科,结构呈圆形,直径约17 nm,其基因组为单股负链环状DNA,长1,758~2,001 bp[1]。病毒没有囊膜,呈20面体对称,是当前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本病毒具有4种基因型,分别是PCV1—PCV4。其中PCV1不具有致病性。PCV4是在我国发现的一种病毒型,其流行情况和致病性现在尚未研究清楚。PCV2和PCV3是目前常见的两种致病性的基因型,前者引起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后者引起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猪繁殖障碍以及新生仔猪的先天性震颤等疾病。本病毒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甚至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酸、氯仿以及高温等。通常在56℃的环境温度中可以长期存活,在70℃的环境温度中,病毒存活时间可以达到甚至是超过15min。常见的消毒剂对本病的消毒效果不好。

2 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在病猪的呼吸系统以及淋巴结中均带有本病毒,可以随着鼻液和粪便将病毒排出体外,这样所排出的病原就会对周围的环境形成污染,导致环境中有大量病毒的存在,对健康动物形成威胁。本病的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传播和经过空气传播。猪群接触到病原时多呈现隐性。此外,如果病原感染处于妊娠阶段的母猪,可以经过垂直传播的方式将病原传递给胎儿,引起胎儿的感染和发病。一些鸟类和鼠类等也可以携带本病毒,造成病毒的传播。如果种公猪被感染,其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可以通过公母交配或者人工授精的方式而感染母猪。本病的易感动物为猪,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对本病具有易感性,而且猪对本病非常敏感,很容易就会感染发病。当仔猪处于哺乳阶段时,基本不会感染本病,而当猪生长发育到4~8周龄时,易感性最高,大多数仔猪在断奶后的1~2周龄时出现发病,所以本病多发生于保育猪[2]。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养猪场,如通风环境不良、饲养密度大以及不同日龄的猪进行混合饲养的情况时都会诱发本病的发生或者加重病情。在大多养殖场,本病的发病率可以达到40%,死亡率可以达到50%。

3 临床症状

猪在感染猪圆环病毒后,根据所感染的基因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不同。临床症状有先天性震颤、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与肾病综合征以及母猪繁殖障碍。

3.1 先天性震颤

先天性震颤是初生仔猪出现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不断地颤抖,不能正常站立和吸食乳汁。尤其是在1周龄以内的仔猪颤抖严重,经过2周的时间,仔猪大多会恢复健康,也有部分仔猪不能恢复健康。这类仔猪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管理,很容易出现饿死或者被母猪压死的情况。本型的母猪常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本型发病多为散发,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通常可以达到甚至超过80%。

3.2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本型病原多是对断奶仔猪形成威胁,通常发病猪是在断奶后至2月龄之间的阶段,有时发病急的仔猪在断奶后1周以内就出现发病。病猪主要表现为被毛失去光泽、皮肤苍白,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和喷嚏等。发病严重时,表现为呼吸不畅和呼吸加快的情况,此时病猪呈现出腹式呼吸,体温升高。发病猪的病死率在30%左右。发病后没有出现死亡的病猪会变为僵猪,生长发育不良,饲料的转化率下降等。

3.3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本型多见于处于育肥期和中期的猪。病猪表现为皮肤颜色潮红,而后在皮肤上形成圆形的病灶,中间形成结痂,颜色为黑色或者红色。出现这些病变的皮肤多见于耳部和胸腹部。发病猪生长发育变缓,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和嗜睡等。发病严重的病猪还会出现跛行等。本病的发病率约为5%左右,通常可以自行康复。

3.4母猪繁殖障碍

本型多发生于母猪,导致母猪出现一系列的繁殖障碍的情况。如母猪断奶后不发情,或者母猪发情,但不能够配种受孕。母猪还表现为被毛粗乱、出现泪斑,皮肤变的粗糙。当处于妊娠期的母猪在感染本型病毒后,常常会出现流产或早产等症状。有的时候母猪会出现木乃伊胎儿。

4 病理变化

不同型的病毒感染后有不同的临床症状,也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

4.1 先天性震颤

剖检病猪,可见肾脏出现病变均一的情况,在肾脏表面常有大量出血点。腹腔后淋巴结表现为充血和肿大的病变。

4.2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剖检可见淋巴结出现水肿,尤其见于腹股沟浅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发病严重的病猪可见淋巴结出血。对淋巴结进行镜检,可见淋巴细胞减少并出现肉芽肿类型的炎症。严重时可见与淋巴滤泡结构受到破坏导致淋巴细胞衰竭死亡,被组织细胞替代。如果病猪出现腹泻情况,多见于肠道内出现肉芽肿性肠炎。

4.3 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对病猪进行剖检,可见肾脏病变明显,尤其见于肾脏的充血和肿胀。对于急性感染的病猪,可见有纤维素性的间质性肾小球炎症以及肾小球出现硬化情况。在肾小管和肾间质中有病毒的炎性浸润现象。

5 诊断方法

本病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技术进行确诊,通过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在实验室应用的技术常见的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5.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本方法是诊断本病的常规方法,具体是无菌采集病死猪的血液制成血清后应用现成的试剂盒操作,而后将最后结果置于酶标仪中观察,观察其在630nm波长下的光吸收度,如果OD值在0.4 以上,则判定结果为阳性,如果OD值在0.2~0.4之间,常将结果判定为可疑,如果结果处于0.2以下,结果判定为阴性。

5.2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其具有简便和快速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方法是将病料中的病毒进行扩增检测,根据结果中是否具有特异性条带来诊断本病。在诊断时,将采集的病死猪的病变器官经过反复冻融和研磨后提取核酸进行PCR扩增,最后应用琼脂糖电泳观察结果。当阳性对照有条带而阴性对照没有条带时可以判定结果有效。依次也可以对本病确诊。

6 防控措施

6.1 预防措施

本病通常是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进行预防,目前应用较多的疫苗有全病毒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嵌合型疫苗以及各类新型疫苗。这些疫苗在接种时采用的免疫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即母猪免疫和仔猪免疫。母猪免疫是应用疫苗接种母猪,使得母猪产生免疫力,通过将母源抗体传递给仔猪的方式保护仔猪免受感染。仔猪免疫是直接给仔猪进行接种,诱导仔猪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所以饲养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接种适合的疫苗免疫。

在疫苗接种的基础上,要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病原的感染。通常是在养殖过程中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尤其是在保育阶段的猪,不能将不同日龄的猪混群饲养[3]。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互相接触而使得感染率上升。养殖场要避免从场外引种,尤其是严禁从疫区内引种。如果确实需要引种,必须对引进的猪进行严格的检疫,确定没有携带特定病原后方可引种,当引进猪进入养殖场后,要对其进行隔离观察,通常经过30d的观察后,没有发现其出现异常情况,经过再次检疫,确定健康后可以混群饲养。由于本病可以通过鸟类和鼠类进行传播,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对野鸟和鼠类予以清除。可以避免病原的传播。在养殖过程中,要对猪舍内常打扫,及时将舍内的有害物质清理,尤其是猪舍内的粪便等。猪舍要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将舍内的有害气体排出,但要注意通风不能影响猪舍内正常的温度,猪舍内应当保持有适宜的温度和濕度,减少猪群受到温度和湿度等的刺激而引起应激。猪场内应当制定出科学的消毒计划,定期对猪舍内外进行消毒,消毒要严格,避免出现死角。消毒液要定期进行更替使用,防止长期应用同一种消毒液的消毒效果不理想。如果养殖场出现病猪,一定要及时将病猪隔离诊断,并对病猪原来的猪舍内的物品和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常使用的消毒液有烧碱、过氧乙酸等。如果病猪死亡,一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原扩散。

6.2 治疗措施

本病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对发病猪通常是通过应用相应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还应用抗生素来预防病猪出现继发感染,而后本病会自然痊愈。应用中草药方剂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使用的药物有黄芪、连翘、党参、金银花、板蓝根、甘草和茵陈等。煎汁给病猪灌服,具有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杏,孔丽岑.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控[J].养殖与饲料,2021,20(11):97-99.

[2]赵翠山.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1(9):165-166.

[3]许国龙.猪圆环病毒病的特点及防控策略[J].中国动物保健,2021,23(7):2+4.

猜你喜欢

防控技术诊断
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