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2022-04-16江苏省兴化市新垛中心校徐鹏程

中学数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位线预学微课

⦿江苏省兴化市新垛中心校 徐鹏程

1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能够为当下的课堂带来更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更是对其的创新与发展.如何才能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可以获得更优质的发展?这些都需要一线教师结合实践,不断深入探索.笔者以“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为例,谈一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浅显认知.

2 组织课前预学,丰富学习感知

为了落实预学工作,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各种预学素材.当前最基本的素材就是微课视频,因为其具有目标明确、短小精悍等典型特征,也充分考量了初中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因此,微课视频的设计时长大约维持在15分钟.为了更有效地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要在内容编排上精心打磨,在语言表达上仔细斟酌,最好能够在准确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及生活经验等设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素材.还要提前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困难,这样才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2.1 推送预学微课

在课前,教师需要完成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具体内容如下.

(1)创设情境.A,B两地之间存在间隔物,怎样操作才能够测量两地间的距离?

(2)实验探究.在一张三角形纸片中,怎样才能够利用一条直线将其分成两个部分,而且这两部分可以拼接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借助实验探究顺利引入中位线的概念.

图1

(3)如图1中所示,在△ABC中,DE是一条中位线,其与BC之间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又存在怎样的长度关系?

(4)推理证明.在经过猜想验证之后,顺利推导出中位线及其性质.

(5)迁移训练.出示情境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

在录制微课视频之后,需要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例如,学生普遍使用的百度云或者QQ群的文件共享等.

此外,在视频中还应当呈现相应的具备一定难度和梯度的检测题以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由学生完成对预学结果的检测.

2.2 组织预学检测

翻转课堂的突出表现在于教与学的顺序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学生能够在微课视频及任务单的引领下自主完成预学过程.当然,也可以从中优选各种学习资源,可以是教师提前准备的微课视频,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例如,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跳过,对重点和难点知识可以反复观看、记录难点,这样才能够在正式上课时和教师及其他同学展开针对性的探讨.利用云平台及社交软件,学生还可以同步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学习心得,和其他同学展开交流和探讨,既共享了学习收获,也能够相互启发,实现整体进步.

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之后,学生还需要辅以相应的练习,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因为教师所设计的练习是根据知识点模块而设计的,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检测;也可以在学完之后进行总测.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翻阅教材上的资料,也可以重复观看微课视频;问题仍不能得到彻底解决时,可以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中交给老师,或者和其他同学共同探讨.

3 组织数学探究,促进知识内化

对翻转课堂而言,其创新本质应当体现在课堂活动的组织方面,也就是说,在这一模式下,知识的学习置于课前,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保障有更充足的时间促进知识的内化.课内活动主要体现在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课前预学情况,然后对活动进行设计或调整.这样的课堂活动才能够有针对性,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3.1 引导学生质疑

对学生而言,其在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方面存在差别,在预学过程中,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还要以学生的视角思考预设问题,然后将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类,以此作为确定课堂重点的依据.也可以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未曾发现的知识点,将其设计成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

在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时,学生可以通过教材及微课视频,自主习得中位线的相关知识.但是,针对性质的由来及应用,教材中并没有展开更深层面的思考和解读.因此,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探究.(1)在一个三角形中,中位线和中线是否存在区别?(2)结合情境中的问题,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测量方法?依据在哪里?(3)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你认为其中渗透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3.2 组织合作探究

基于具体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整合各类问题,建立合作探究,使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协同合作完成对难点的突破,还能够在深度交流的过程中理清思路,发现知识探索过程中的易错点及疑难点,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归纳,梳理其中隐藏的思维方法,既完善了个人认知,也实现了知识的高效内化.

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兼顾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突显其独立性,只有使学生亲历充分的自主思考,才能形成个性化感悟,才能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个人见解.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建立密切交流与合作,这样才能及早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控、引导.当然,还要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视角探讨解题策略,要展示自己的收获及经验.针对预学中所呈现的个性化问题,可以适时采用点对点指导.

3.3 开展交流展示

在交流与探讨结束之后,适时组织学生完成对学习成果的展示,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探究及知识掌握的进展.针对学生暂时不理解的问题,可以集中梳理,及时启发,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3.4 进行随堂检测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还要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相应的检测练习.针对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要紧扣教学目标,还要能够突显知识的重点、难点及易错点等,帮助学生完成对碎片知识的梳理,将其归拢汇集,形成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认知模块.

图2

例如,“三角形的中位线”这节课,可以设计以下随堂检测练习:(1)如图2所示,四边形ABCD中,各边中点分别为E,F,G,H,依次连接E,F,G,H,E.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简述理由.(2)对原四边形ABCD的形状进行调整,分析四边形EFGH会产生怎样的改变.这组检测练习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及动手验证的平台,学生通过深入探究可以自主提炼出中点四边形的相关特征.同时,学生也能够发现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的特殊意义和价值,能够为实际问题的处理积累丰富的经验.

3.5 引导学习总结

课堂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结束,还要收集学生的疑惑,要求学生对课堂收获进行梳理总结.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的习得,问题分析的方法,数学思想方法,预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小组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遗留问题,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一环节的时间较短,但是不可或缺,能够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对其日后的发展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4 促进反思,反馈学习问题

教师课后除布置相应的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活动参与情况、知识能力的发展情况等,更要及时反思,梳理经验与不足,并将其分享在班级群中.结合学生的反馈,教师要给予及时点评,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或指导.这能够为教师提供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的关键信息,也能够促使学生完善自我认知结构、提炼学习方法等.

5 结语

总之,翻转课堂赋予了学生更充分的自由,但并没有因此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更需要教师在课前预学、课堂内化及课后反思等不同的环节展开及时、有效的指导.对于翻转课堂的运用,仍需要一线数学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持续不断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F

猜你喜欢

位线预学微课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巧构中位线解题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巧证几何题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活用中位线的性质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