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图书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022-04-16蔡保鹏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华图书馆院校

蔡保鹏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赓续不绝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劳动实践孕育的伟大成果,真实地呈现了中国人的教育思想、科学成就、人文精神和处世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独特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倡导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智慧、厚度、影响,可以增加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全体国人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以“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更是一项应积极践行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既要努力培养具有技能的专业人才,也要坚持“以文化育人”,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战略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传承发展。

一、高职院校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一)为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持

“所谓文化自信,主要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文化自信的提出与实施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2]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着很多困惑和诱惑,迫切需要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洗礼,依托学校各项资源来提升自身素养。高职院校在各类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也能启迪和拓展大学生的智慧和视野,提升大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帮助其树立与增强文化自信,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输送一批又一批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建设者。

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文化自信是根,文化创新是动力。创新是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快速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让中华传统文化保持持久生命力的能量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依靠一大批有文化、有视野、有情怀的人才去实现,而大学生正是实现文化发展与创新的主力军[3]。高职院校通过引导大学生了解、感悟、认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创造力,促使其主动担负起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是立德树人、培育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提升素质、形成“三观”的重要场所[2]。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会经历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的培育和重塑,面临着人生观、价值观失衡的挑战。高职学生也不例外,甚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大。高等职业教育因为学制短、就业压力大,往往更看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大学生人格、道德与人文精神的养成。因此,对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完善学生品德和人格,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4]。

重视德育历来是中华民族教育领域的一项优良传统。立德树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职院校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和基础。在高职学生思想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优秀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思想观念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价值观能受到真善美的全面塑造,人格可得以进一步健全。普及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社会主义道德,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认同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守社会主义道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4]。

二、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分析

(一)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囿于各种现实因素,更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而较少关注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师生共同的文化理念、价值观、生活工作哲学等意识形态,是一所高校精神面貌、核心优势、办学特色的集中反映,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具体体现为校史、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师生的“三观”等。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系统工程,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毕业生质量和发展潜力都极其重要。高职院校只有做到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并重,才能培育出具有文化涵养的“大国工匠”。

(二)重职业性应用性,轻文化性人文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日趋注重对实际利益的追求。加之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拔高,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生存与发展压力致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不得不偏重职业性、应用性,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追求实用性、功利性。一些大学生不能真正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所起的长远作用和价值意义,不愿接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少花时间来进行相关阅读。即便是读书,高职院校学生也通常选择涉及考证、升学或者就业等内容的书籍。

职业院校理应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过于侧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文化养成和人文素质教育。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仍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是高职院校的生源层次在高等教育中整体偏低,加之很多高职院校重技术、轻文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和培养,忽视文化素质教育,导致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化意识薄弱,文化素养欠缺。这一结果不利于毕业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和职业迁移,也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初衷。

(三)学生受西方文化及互联网影响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欧美国家的影视、音乐、文学作品,以及餐饮文化、节日文化不断涌入,在我国日渐流行。西方文化受到大学生群体的认可和追捧,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爱西方的娱乐和生活方式,甚至盲目推崇西方。在大学校园内,很多学生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中秋、端午、元宵等传统节日却缺乏兴趣,对于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意蕴更是知之甚少。

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在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每天的课余时间,花在聊天、看视频、看直播、打游戏、网购等互联网活动上的占比越来越大,而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则越来越少。在阅读时,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且多为时尚阅读和浅阅读,具有较强的碎片化、娱乐化特点。很多大学生心态浮躁,阅读时浅尝辄止,不愿进行深入思考,不利于高职院校利用经典阅读来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分析

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高职院校应明白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以培养文化自信为目标,以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统筹谋划形成合力,将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专业建设、科研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团队建设等环节,促进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发展能力,进而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打造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现代高校图书馆的价值理念在于弘扬人文精神,其文化功能指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5]除了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休闲场所,提供专业教学辅助资料、辅导资源之外,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应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优势,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积极落实“三全育人”,主动参与、协助做好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

(一)主动参与“三全育人”,推动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落实“三全育人”。作为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理念,“三全育人”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向和标准。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政策,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各部门都需积极参与,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先进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在建设职业院校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应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的指导精神,将传统文化基因根植于学生的“三观”建设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条件和优势,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建立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推广机制,促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例如,图书馆可联合学生工作处、团委等成立经典文献阅读推广中心,为开展经典文献阅读推广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可与公共教学部联合,围绕通识课程的设置推出“经典文献阅读计划”,用经典阅读来替代一定的通识课学分,或者在一些通识课中单独设置诸如“传统文学经典”“书画艺术”“茶艺”“中华武术”“中国古代建筑”等模块。通过学分制、体验式教学、交流和沙龙等多样化、创新性教学方式帮助大学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实现思想升华。

(二)选择合适内容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行事规范,具有很多优秀内涵:如“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评价标准和道德规范,“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和谐之道,“达则济世匡天下,穷则隐逸善其身”的处世哲学,“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和价值体系,数千年来一直推动着中华民族奋勇前进,在艰难险阻面前历久弥新。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应有所侧重。为落实党和国家对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任务,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应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以“爱国、奉献”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维护中华民族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之责任。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都是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爱国主义教育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富有生命力、吸引力的主题。在最近几年的伟大抗疫实践中,正是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汇聚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面向师生提供支持服务、普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首先选择“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

2.以“仁爱、友善”为核心的关爱教育

无论是“仁、义、礼、智、信”等“五常”,还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都在宣扬个人应富有仁爱之心、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关心社会、尊重自然,都在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这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和素质培养,对医疗、护理、养老、幼儿等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尤为重要。

3.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我国古代,无论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体现的儒家思想,还是“技近乎道,道技合一”传递的道家思想,又或是“天志”体现出的墨家思想,都是工匠精神的文化源头。在当代,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快速建成,创造了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展现出了建筑人的使命与担当;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体现了科学家们不怕失败、勇于攻关的科学精神。当代中国许许多多的“中国制造”“中国速度”,无不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中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工匠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对高职院校来说,工匠精神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应该传授的规范和标准,更是学校立德树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要通过各种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重视学生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传承工匠精神,建立文化自信。这方面的文化教育和熏陶,对计算机、机械制造、电子、自动化、建筑等工科专业学生意义重大。

4.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日新之谓盛德”,“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很重视革新求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进一步说明,改革创新精神是艰苦奋斗、不怕失败的革命精神的当代延续,引领我们取得了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时代,改革创新精神仍然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引导大学生学习、理解、认同、传承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通过读书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意识和信心,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毕业后尽快融入职场、胜任工作都大有裨益。

(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献资源建设及传播服务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形成的新思想。中国人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的形成,常常依赖于经典文献的传播和阅读。经典文献,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根和魂。挖掘经典文献资源的精华部分,辅之以阅读推广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激励大学生努力践行传统文化所提倡的行为规范,有效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可借助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持续开展经典文献阅读推广活动,并将传统文化因素融入活动内容,以有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三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机构和场所,应主动发挥自身的平台和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通过经典文献阅读来拓宽自身视野,提升文化自信。经典阅读的推广能够促使大学生放下手机,重新捧起书本,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磨练心性,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营建书香校园。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经典阅读推广机制。依据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将培养、树立文化自信作为终极目标,精心选取经典阅读的具体内容,然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法,科学有效地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在启动经典阅读服务之前,图书馆应开展调研,对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面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邀请专家以及红色文化研究人员等确定经典阅读书目,并通过知识竞赛、选修课、学生社团活动、新媒体等渠道推荐给学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经典阅读,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底蕴。在学校层面,图书馆可以尝试与教务处或者公共教学部合作,在不同专业选取不同侧重点,开设经典作品导读必修(或选修)课程,并纳入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加大对学生的吸引力度,让学生愿意主动关注、积极参与。

大学生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践行者,应积极参与经典阅读,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科技的快速迭代更新,手机等智能设备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加之大学生生活学习节奏的加快,采取的阅读形式越来越趋于数字化、碎片化,且阅读多为短时间、浅层次阅读。考虑到这一现实特点,图书馆应该采用线下线上混合的方式来推广经典文献阅读,以提升实效性。在线下推广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积极丰富馆藏资源、创新服务形式、营造良好阅读环境,鼓励大学生开展深层次阅读。在线上经典阅读推广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尽量利用当前流行的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内容可包含经典导读、读者点评以及学生参与情况系列报道等。此外,还可选取、整合优质经典文献,将之建设成方便大学生下载、阅读、交流的“云”资源。

(四)开展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活动

近年来,随着《开讲啦》《文化漫谈》《一本好书》《经典的力量》等一些精品电视、视频节目对于经典作品的推广,经典阅读也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逐步得到广泛关注。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引导大学生开展经典阅读,能增进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使大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在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同时,图书馆还可以文化自信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加深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如:邀请相关学者或校友到校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或举办文学名著电影欣赏节;成立学生读书俱乐部或经典作品读书会,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互动活动,帮助学生真正感受经典阅读所蕴含的魅力;开展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培训,让学生品味古典音乐魅力;举办汉字听写大赛、书法大赛、古诗词朗诵、校园成语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增长汉语文化知识;开展古建筑寻访、保护活动,传统美食采风、推荐活动,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展传统礼仪培训,使学生了解礼仪文化,增进个人修养等。

学校图书馆也可利用各个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一些普及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根据不同节日主题发掘不同文化内涵,如逢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富有特色的民俗体验活动、“二十四节气”知识问答等,让学生在文化体验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协助教学院部建立传统文化研究社团,开展课题研究、交流研讨等活动,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进不同专业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图书馆应通过各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宣传和活动,从多个角度增强大学生的精神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传统文化内涵在育人中的全过程融入。

(五)以提升文化自信为目标,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氛围

校园环境和氛围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媒介,可以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帮助学生持续性、沉浸式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高职院校应积极营造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例如,在教学活动场所张贴、陈列具有浓郁传统文化色彩的海报,如三字经、百家姓、京剧名画、剪纸作品等;在大学生社团活动场所,展示、陈列常见民族乐器和文房四宝,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或者结合一些传统节日主题进行特色装饰,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力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建设具有浓郁民族传统文化风格的创客空间。在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积极提供文献资源和智力支持。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本身也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改善图书馆馆内条件,为学生营造安静且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师生乐于身处其中,感受传统文化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图书馆还必须转变阅读的传统模式,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和新媒体平台推动传统文化与学生兴趣的有效融合。比如,在经典作品阅读活动的设计策划阶段,利用新媒体开展充分的调研和信息搜集工作,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在此基础上将新媒体传播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和大学生之间更容易产生联结、实现融合。活动开始后,及时通过新媒体宣传活动进展情况,将一些以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经典作品,采用年轻人喜欢的动漫、表情包、微电影等形式,借助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以及校园网电子屏等,实时向学生推送。活动结束后,及时通过新媒体反馈活动效果,巩固活动成果。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文化自信战略实施进程中,高职院校承担着开展“三全育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图书馆需对在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将经典文献阅读推广与大学生文化自信构建进行有机融合,同时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和新媒体平台,开展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活动,传播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拓展大学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者、传播者,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

猜你喜欢

中华图书馆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图书馆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