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代人的绿色守望
——记开远市白土墙国有林场的奋斗者

2022-04-15杨慧菊赵冬

国土绿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林区管护林场

杨慧菊 赵冬

漫步在云南省开远市西山二台坡国家储备林区,放眼望去,浓郁的绿色尽收眼底。远处的香樟树绿油油的一片,近处的蓝花楹落英遍地,鼻间松树清香阵阵袭来,耳畔鸟鸣悠扬婉转……林场人几十年来对绿色的守望与坚持,换来如今的绿水青山。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60年前,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山场曾经一片荒凉。因为地处干热河谷,这里干旱缺水,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1959年,开远市白土墙国有林场成立。从建场之初起,林场人永恒的初心和神圣的使命就是提供数量更多、面积更大、质量更优的林业产品和生态服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守望的开始

为了心中的那抹“绿”

对林场人来说,绿色意味着希望和梦想。为了心中的这份绿色,在第一任场长姬明元的带领下,林场人开启了播绿护绿的漫漫征途。

姬明元是陕西人,1946年入伍,参加过解放战争,荣立过三等功,1948年6月入党。部队特殊的经历和环境磨练了他不怕吃苦、甘于奉献、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培养了他严守纪律、服从组织、坚守责任的优良品质。从担任林场场长的第一天起,姬明元就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把红色基因融入林场建设,带领林场人开疆辟土,旱季时挖树坑,去附近乡镇采种,雨季抓紧时间播种造林。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来回一趟就是十几公里,每人每天要挖240 个树坑。开远市干湿季节分明,降水少,蒸发量大,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在同一地块栽树要反复栽种多次才能成功。满怀希望栽下树苗,没成活从头再来,姬明元带领林场人年复一年播绿不止,从1959年到1985年,累计播种造林18 万余亩,一棵苗一棵树地为林场发展打基础。

作为林场的第一代绿色守望者,姬明元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尽党员应尽之责,把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忠诚与担当深深地镌刻在开远的绿水青山间。如今,老场长虽已作古,但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林场人继续前行。

担绿色使命

大山深处的一颗“钉”

鞠瑞平是林场第二代绿色守护者。他15 岁参加工作,被分配到椅子凹林区管护着2 万多亩山林。

椅子凹是林场的主要林区,也是苗族聚居地。那里环境艰苦,远离城市和场部,通信交通不便。苗族群众靠山吃山的生活方式,使得林区滥砍盗伐严重,森林资源管护任务繁重。鞠瑞平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凭着顽强的毅力,以发展林业为己任,以造福子孙后代高度的责任感扎根林区,一干就是18年。

二台坡支部主题党日合影

他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资源管护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与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语言不通就学习苗族话,义务给群众理发,帮生病群众送医送药,到小学代课,宣传党的政策,调解家庭纠纷……他的努力与付出赢得了群众信任,林区有什么事,群众会主动帮忙;造林人手不足,群众帮忙打塘撒种;发生森林火灾,大家共同努力扑灭。在他的尽心管护下,椅子凹林区的林政案件大幅减少,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为看护好林子,鞠瑞平把家安在了椅子凹。一家五口人挤在不到40 平方米的管护房内,一住就是18年。管护点的生产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离最近的村庄也有2.5 公里。通往山外唯一的一条小道,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只能步行。他们的生活用水主要靠椅子凹村里的雨水塘,每天挑回来的水加入明矾净化后才能使用,而且一遇天旱就没水喝。最难的是孩子上学的问题。无论是刮风下雨,每天他们都必须往返十几里路到最近的上田村上学。住在山上的那些年,最让鞠瑞平内疚的就是亏欠妻子和孩子太多。

家人非常理解和支持鞠瑞平的工作。后来,苗族妻子也成了义务护林员,常常陪他一同巡山,并主动向周边群众讲解防火安全知识,成了他干好护林防火工作的坚强后盾。两个儿子更是在他的影响,成为了“林二代”,继续守护林区绿色。

鞠瑞平就是一颗“钉子”,在大山深处一“钉”就是18年,把最宝贵的青春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大山。他曾多次被林场、市林草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市级“劳模”、州级“护林防火先进个人”。“如果哪天不上山看看,心里就会不踏实。”鞠瑞平退休后,又返回椅子凹林区义务护林5年,直到身体条件不允许才下山。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在白土墙国有林场已成为一种传统。

开远县生态绿化

用脚步丈量林地

用人生谱写“赞歌”

朱向红是林场12 名“林二代”中的代表,也是林场的第三代绿色守护者。

自小在林场长大的朱向红耳濡目染,对花草树木充满了热爱,对林业工人的精神充满了钦佩。17 岁那年,他追随着父亲的脚步,成为白土墙国有林场一名护林员。

他每天巡山护林,足迹遍布林场的每一条山梁、每一道山沟、每一片林地,并且将每个林班、每个小班的地理位置、面积、林木种类等都熟记于心。无论风霜雪雨,无论严寒酷暑,他始终坚持每天巡护到位,不留任何死角。他每天上下班都要步行12 公里,每月工作25 天以上。由于常年劳累,他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他没有一句怨言,继续巡山护林。

每年12月至翌年6月的林区防火期,林区羊肠小路上总有他巡护的身影。特别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他起早摸黑坚持全天候守护,主动向林区群众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每年,朱向红走访入户宣传1000 多人次,粉刷、张贴宣传防火标语500余份,入山登记900 多人次。34年来,他曾多次参与林区扑火工作。

朱向红扎根林区,背着干粮在大山里栽树、修枝,肩挎着水壶巡山、护林,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所管护的每一寸林地,用自己的人生谱写森林赞歌。他多次被林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获得州“护林防火先进个人”、市级“森林消防先进工作者”“2015年开远市道德模范”等荣誉。

情系大山写春秋

薪火相传志更坚

一代又一代林场人从人背肩扛撒播种子到科学植苗造林,在石头窝里栽下一片片松树、桉树和车桑子林,将曾经的荒山变成青山。林场林地面积从1964年的2.7 万亩增长到目前的5.5 万亩,森林蓄积量5.2万立方米。

白土墙国有林场三代人扎根林区,62年如一日,植绿爱绿护绿,让荒山披绿装,守住了开远西山的绿色底线,铸就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自1959年建场至今,林场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州级“文明林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工人先锋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经过数十载的努力,林场林地面积增加了2.8 万亩,郁郁葱葱的森林发挥了良好的生态功能。如今,这里空气湿润洁净、河流清澈, 野兔、松鼠、各种鸟类增多,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森林所带来的生态福祉逐步彰显。

猜你喜欢

林区管护林场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伊川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运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