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证融通背景下《航空货运代理实务》课程过程性评价方法探讨

2022-04-15刘晓丽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134

物流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实务

刘晓丽(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镇江 212134)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教育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强化内涵提升。“职教20条”启动1+X证书工作,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提升职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课证融通将助力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在课证融通背景下课程的教学和评价方式都将需要重新设计和优化。

1 从业现状研究

1.1 行业现状

根据对货运代理行业的调查访问,航空货运业务由于其过程相对复杂,手续繁多,因此多由货运代理员参与负责揽货、订舱、提货等环节。随着近年来航空货运业务的快速发展,不少货运代理企业开发航空货运代理业务,航空货运代理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加剧,对航空货运代理业务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1.2 从业人员分析

航空货运代理员需要掌握航空运费核算、航空运输路线、航空配载以及政策法规等专业内容。而国际航空货运在掌握航空货物进出口运输代理业务程序的基础上,还需要熟悉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支付和报关报检等进出口贸易实务知识,同时对英语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航空货运代理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为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2005~2015年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试,考试包括国际货代业务和国际货代专业英语两部分,通过后可获得由商务部颁发的“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为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2015年后国务院出台取消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事项。之后由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继续组织“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岗位专业证书”,考试大纲与之前相近。

2 课证融通相关研究

2.1 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路径探索从专业建设角度进行研究探讨,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都做了相应研究,系统梳理专业证书对应关系,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打造专业教师队伍。 “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研究方面提出了“五对接”理论,将标准、内容、培训模式、考核方式、行业应用实践案例嵌入到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与证书的高度融合。基于“课证融通”的考核机制创新,提出了倡导培训评价组织和院校双方多方位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三教”改革,完善专业技能考核体系,以探索共同促进“课证融通”的新途径。

2.2 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德国将成千个职业综合成450余个职业教育,对应450个现代学徒制专业,以此为基础开发450余个证书。英国分为13个职业大类,若干子类,对应开展职业证书教育。探讨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衔接模式,国外许多专家都在探索如何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教育衔接,澳大利亚推行AOF模式,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与培训三大教育体系进行贯穿构建职业资格认证框架。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中对学习者之前的学习成果予以认可,相同学分可在不同资格、教育和培训机构间进行转移,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转换与衔接。

3 《航空货运代理实务》课程过程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同时也引领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在调研其他高校课程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目前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货运代理实务》课程采用评价的形式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测验,学习记录(包括考勤、作业、网络资源查询),现场操作,实践报告等。考核形式主要包括三部分:平时考核(30%)+期中考核(20%)+期末考核(50%)。过程性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尽管课程考核方式也已经做了改革,然而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1 《航空货运代理实务》 过程性评价指标

3.1 评价主体比较单一

目前《航空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由任课老师来进行评定,任课教师凭借课堂表现情况、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和期中测验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打分,评价主体相对单一。尽管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想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如引进企业导师、家长、同学和自我等评价主体,然而是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操作是一大难题,没有找到合适的能长期实施切入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设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3.2 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过程性评价主要分为平时考核和期中考核,平时考核包含出勤、作业、课堂活动和拓展项目等内容。期中考核主要是以期中考试测试卷的形式对所学课程内容进行测验。 《航空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内容与“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岗位专业证书”等相关证书的考核内容相比有所欠缺,而课程评价的内容主要限于课程教学内容。因此学生在考取证书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额外培训和学习,增加了证书考取的难度,课程与证书没有得到较好的融合,对于学生能力获取层面上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

3.3 评价手段相对传统

以学校《航空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为例,过程性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50%。在平时考核评价的实际操作层面主要以出勤点名、课堂参与积极性和课后作业完全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打分。期中考核主要以期中考试的形式进行,多采用传统的书面试卷。这些评价的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尽管在教学设计中也在不断丰富评价方法,尤其是信息化教学的深入推进过程中,课堂教学已经引入了智慧职教、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点名,参与讨论,完成作业。然而这种评价方法只是将传统的评价转移到平台而已,学生在度过最初的新鲜感后依然很容易失去兴趣,难以起到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学习的重点方向也起不到引领作用,反而容易陷入到简单重复的作业和测验中。

4 课证融通背景下《航空货运代理实务》课程过程性评价方法探讨

并对学生在评价中的意愿进行交流讨论。在课程融通背景下对本课程过程性评价进行了重新优化设计,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课证融通下《航空货运代理实务》 过程性考核指标

4.1 以课证融通为契机引进多元评价主体

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对应岗位技术技能要求,而相应技能证书的培训与考取同样服务于岗位技能的获取,两者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把《航空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与“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岗位专业证书”进行课证融通,以课证融通为契机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多元主体。把证书培训与考核人员引入到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中,让他们对学生对于理论与技能的掌握水平进行评价,其本身也能更加清楚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对后期证书的考核有一定的反馈价值。对于学生而言,评价的主体对他们证书的考取、岗位技能的获得都有积极的作用,他们更愿意接受。因此以课证融通为契机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多元主体对评价双方可谓双赢,从而能够较好地长期保持下去。同时利用同学互出题目、互相测验的方法把学生也引入到评价主体中。让评价主体能确保有教师主导、证书培训与考核人员参与、同学互评的长效评价机制,并在技能评价环节不定时引进校企合作的企业导师进行点评,真正建立起多元评价主体。

4.2 以课证融通为契机丰富评价内容

在《航空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与“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岗位专业证书”进行课证融通的过程中,发现课程中有些内容有所欠缺,不足以涵盖证书的全部考核内容。因此正好以课证融通为契机丰富评价内容,在传统的平时考核环节除了基本的出勤、作业等内容,增加证书考核内容。无论对于学生是否今后要考取此证书,证书的测试内容都可以训练学生货代相关知识和技能,与本门课程教学不冲突,而且可以提升学生课堂获得感。使得评价不再是简单的应付问题回答和课后习题,让他们感到考核既能获得较高的平时分,同时还能对现在或将来考取证书甚至工作起到助力作用。

4.3 以课证融通为契机优化评价手段

评价的方法和手段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评价方法从传统的线下点名、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发展到现在的借助学习通、智慧课堂等线上平台进行点名、参与讨论和测试等形式。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感到比较新鲜,课堂互动和参与度有一定的提高。然而,随着几乎全部课程都在进行在线教学时,这些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学生也想出了一些应对策略。这说明单纯的由线下考核变成线上考核没有发生质的改变,缺乏真正的价值引领。以课证融通为契机对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优化设计。以证书考试真题和模拟题作为抓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让学生针对证书训练题打擂台、同台PK,并进行亮牌打分,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起到评价的激励作用。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实务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ODI实务
FDI实务
中职助产专业“一专两岗、课证一体”课程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