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创新绩效研究热点与前沿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04-15焦程豪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物流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供应链协同流程

刘 哲, 焦程豪(河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0 引 言

2017年国务院发布推进我国供应链创新应用实施的指导文件,供应链创新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供应链创新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例如,供应链研发组织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等。然而,这些研究对于供应链创新绩效的概念本身尚待深入,或以专利数量替代,或以财务指标表征。新冠疫情和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对于供应链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梳理供应链创新绩效研究文献,凝练供应链绩效研究框架。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而揭示供应链创新绩效的概念、演进与热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供应链创新绩效的理论框架,以期能为供应链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CiteSpace是一款能对关键词、作者、机构进行分析的可视化文献计量工具。其优势在于能清楚的展现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规律,帮助学者了解学科的研究前沿问题。为了全面了解供应链协同创新绩效的知识研究脉络,本文选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作为本研究英文文献的主要数据来源。首先在检索时间上设置时间跨度为2000~2021年,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作为检索数据库,设置检索式TS=Supply Chain Innovation AND(Innovation performance OR Innovation output OR Product output)。为了筛选得到针对性较强、相关度较高的供应链创新绩效核心文献,在研究了国外经典文献对供应链创新绩效的定义之后,逐一筛选掉不相关文献和无效文献后鉴于文献数量较少,再以不同的相关检索式进行检索补充,共得到94篇文献。

2 供应链创新绩效文献计量分析

2.1 发表数量趋势

文献发表数量可以度量某个领域的研究热度。从供应链创新绩效发文量整体趋势走势图来看,2008年发文量占比仅2.13%,到2020年发文量占比已达22.34%,虽然在2012、2015、2016、2019年发文量有小幅回落,但总体供应链创新绩效发文趋势还是呈现波动式的上升,尤其在从2019年到2020年发文量呈现翻倍式的增长(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创新绩效发文量

2.2 专业学术期刊

从发文量排名看,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的被引频次位于前三位(如表1所示)。从中心性来看,所有排行期刊中心性都大于等于0.1,中心性都较高,说明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CiteSpace对文献来源期刊的共被引分析能帮助我们判定该期刊的核心影响力,中心性和被引频次较高的期刊为影响力高的核心期刊。

表1 国际供应链创新绩效文献来源期刊发文量排名

2.3 供应链创新绩效研究演进

关键词的突现度系数表明在其突现阶段内该关键词研究的火热程度,突现时段开始和终止年份表明该关键词被引频次变化较大的年份。本文选择对2016-2021年近6年的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期望帮助学者快速找到近几年来供应链创新绩效较新的前沿热点研究话题,关键词突现图谱如图2所示。

图2 供应链创新绩效关键词突现图谱(2016~2021年)

从研究热点来看,除innovation和performance外,product development、supply chain management、firm、integration、mediating role、competitiveness为供应链创新绩效近年来突变系数较高的关键词。从突现系数关键词的变化来看,近年来学者们开始把供应链创新绩效的研究重点由产品开发向创新绩效、竞争力和创新过程上。因此,本文把供应链创新绩效的研究趋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2010年)为萌芽期,受2008年爆发经济危机以及国际市场的冲击,全球供应链体系在不断重构,许多国外学者开始涉及此领域的研究。第二阶段(2011~2015年)为爆发期,在这期间爆发了很多的热点研究方向,其中B2B模式、服务创新、绿色产品创新为当时研究热点。第三阶段(2016年以后)为平稳期,这时期国外学者偏向从研究框架和竞争力等层面展开研究。

3 供应链创新绩效研究热点

3.1 供应链创新绩效定义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供应链创新绩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如表2所示。Freeman认为创新绩效是指公司在创新过程中产出的实际发明在市场上投放的程度,即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程度以及新装备引进的程度。Ernst等则从另一个宏观的角度对创新绩效进行了定义,他们认为创新绩效是专利方面(数量和被引率),R&D输入,颁布新型产品等三个企业业绩的衡量标准,从大方向描述了从出发点(创意)到结尾点(产品的市场投放)的整体程度。Nazari等认为创新绩效是组织绩效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它是非财务绩效对竞争环境的优化、探索、适应和更新各个方面的一种反应。Ashita等认为创新绩效更像是向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或者市场引入的新产品或者新服务的一种记录。Hong等认为创新绩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创新绩效,广义的创新绩效是对组织创新的结果和整个创新过程的评价,而狭义的创新绩效则把重点放在了参与创新所带来的回报以及创新的效率上。有些学者则综合前人对供应链创新和创新绩效的概念界定后,基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出发从不同的观点对供应链创新绩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例如,Golgeci等认为供应链创新绩效更像是创新和绩效之间的一种中介关系。Brettel等把其看作是供应链网络上企业进行协同产品创新带来的新产品开发绩效。Wong等认为供应链创新绩效包括为顾客带来良好的体验,内部生产效率提升等。

表2 供应链创新绩效概念界定

3.2 供应链创新绩效评价

在供应链创新与创新绩效的概念基础上,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供应链创新绩效的评价体系。Dewangan等从两个维度建立了非经济和经济性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其中非经济型的角度又包括客户参与、内部流程、创新和学习三个维度,据此提出了每个维度的细分评价指标,基于银行的案例出发又提出了与其相关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Lindgreen等则在结合了欧洲统计署《奥斯陆手册》关于创新类别的区分后,把创新划分为产品、流程、营销和组织四个指标。Meeus等认为创新绩效是关于有形和无形的产品创新以及技术和管理流程的创新。Jantunen等在研究知识处理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关系时把创新绩效分为产品和流程两方面的创新进行评价。

Damanpour等认为产品创新是为了满足外部的顾客和市场而引进的新产品或者新服务。Brettel等把新产品的市场发布频率作为产品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Ren等用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来衡量产品创新绩效。Hagedoorn等在对1 200家高技术企业的研究中用产品研发、专利的借鉴数以及新产品开发数对创新绩效进行评价。Dekoulou等把产品创新绩效分为新产品的数量、新产品的新颖性、创新的速率、创新的能力以及采用新的技术和组织过程六个指标来进行评价。Hong等在研究绿色供应链协同创新时,把新产品对环境的有利性作为供应链绿色产品创新绩效的衡量依据。

Damanpour等认为流程创新是指为了满足生产产品或者服务的目的而对组织中生产或者服务流程中新元素的引进。Terziovski等在ISO 9000质量标准对澳洲企业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的影响时把流程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界定为内部顾客的概念和重组两个方面,并从强烈不赞成到强烈赞成五个维度分别计算绩效得分。Nazari等在基于伊朗的高科技公司的调查数据出发,以创新过程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基于知识的动态过程能力和伊朗的高科技公司的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也认为流程创新绩效应按内部客户概念以及重组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在其调查量表中把流程创新绩效分为降低制造流程、技术等和当前生产产品原材料的成本的幅度、提高制造流程质量、技术质量等的幅度及消除生产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动的幅度等衡量指标。Hong等把对环境的伤害程度、有害物品的排放和回收利用及原材料消耗作为其流程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

Musawa等认为营销创新能让新产品被更好地了解、更好地实现新产品的价值,增加销售量并增加每单位产品卖出所获得的利润。从营销创新角度来看,Lindgreen等在水果供应链的实证研究之上,将营销创新的绩效衡量指标分为市场和公司所处的环境两个层面,其中市场层面包括市场的相对占有份额、新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量、市场排名、市场调研等几个指标,而公司所处环境层面包括专利的数量和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水平共两个指标。

Noruzy等组织创新是创造或者产生一种新的思想或者行动并在组织内成功实施的一种创新模式,把组织创新绩效分为了盈利能力、销售量的增长、顾客的满意程度以及公司整体表现四个指标来衡量。从组织创新角度来看,Lindgreen等把组织创新的绩效衡量指标分为战略契合和组织间的沟通两个层面,其中战略契合层面包括在创新上的战略关注度、是否把创新当作公司战略的一部分以及是否计划在创新上进行投资三个指标,其中组织沟通层面包括和其他组织进行知识共享的项目数量、信息通讯技术的支出以及是否实现了行业技术标准三个指标。Tang等在研究业务流程导向和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时,从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角度选取了组织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其量表中组织创新绩效按公司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功能、质量、价格、可靠程度是否优于其他公司以及公司的流程创新绩效的可靠性和响应性是否优于其他公司等几个指标进行了衡量。Zhou等把顾客满意度和市场绩效作为组织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供应链创新绩效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表3 供应链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3.3 供应链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供应链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对供应链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如表4所示)。个体层面的研究多从领导者的角度分析其核心企业领导风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其中Ashita等在184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之上,对供应链中变革型领导力、对供应链关系和结果的满意度及供应链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结果发现供应链创新绩效在变革型领导力对满意度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而创新能力又在供应链创新绩效和满意度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果认可了领导干预的重要作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创新能力。Zhang等基于供应链协同合作网络中的236个企业的实证调查出发,对整合型领导力、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知识整合和网络关系嵌入四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结果发现整合型领导力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和网络关系嵌入两个要素都在整合型领导力和协同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果作者认为核心企业的整合型领导力在企业间协同创新中非常重要。

表4 供应链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其中学者们关于组织层面的供应链创新绩效研究多放在供应链协同创新、供应链间关系等之上。Wang等研究供应链企业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合作创新能力和活动、知识共享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协同创新活动和能力以及知识共享都对创新绩效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在创新绩效和创新活动间起到中介作用,而创新能力在知识共享和创新能力二者及创新绩效之间都起到了中介作用。Oke等从澳大利亚200多家制造型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中发现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创新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而创新战略在二者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创新环境和战略关系则在创新能力和创新战略间起到了中介作用。Asree等则发现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而供应链的协同创新战略在二者间起到了中介作用。Hong等发现绿色供应链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其吸收能力也能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Mostaghel等基于148家瑞典企业的实证研究出发,发现随着制造商和市场、供应链之间协同关系程度的提升,市场情报质量越高会有越高的产品创新绩效。Cheng等在台湾200多家制造型企业的实证研究之上,关注交易和道德导向对供应链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交易和道德导向和创新绩效间呈现正向关系,动态能力在它们之间起中介作用。Clau在对买方和供应商联合创新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的关系类型其对联合创新有不同地促进和阻碍作用,松散关系和紧张关系对两者间联合创新起到了抑制作用,而显而易见的是高度开放关系能促进联合创新,和以往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形式化的关系也能对联合创新起到促进作用。

关于产业环境的供应链创新绩效研究多关注于政府补贴、市场或其他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Meng等对三种绿色创新类型下的政府创新补贴展开研究,把顾客分为绿色和非绿色两种类型并对其进行了博弈分析,结果发现政府更愿意对核心制造商进行绿色创新补贴,且补贴能激励整条供应链开展绿色创新,而绿色创新能带来环境和经济绩效并增加社会福利,且随着绿色消费者和补贴力度的增加带来的创新回报会更多。Jean等在基于170家中国的跨国汽车生产供应商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之上,对供应商参与和知识保护对制造商产品开发影响关系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知识保护、双方的相互信任以及技术不确定性会对客户和供应商关系中的产品创新产生影响,而不友好的法律或者制度会在产品创新和产品创新所关联的绩效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4 结论与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无论是外部市场变化带来的压力还是内部发展的需要等因素的驱动,企业想要长久维持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供应链创新是当前全世界关注的热点研究话题。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供应链创新绩效的研究文献从文献发表趋势、学术期刊进行分析,以帮助学者了解当前供应链创新绩效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分析,系统总结了供应链创新绩效前沿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供应链创新绩效可以置于供应链创新总体框架之中,如表5所示。

表5 供应链创新研究总体框架

已有文献对于供应链创新绩效的概念尚缺乏明确的定义,对于供应链创新绩效的机理分析多是从实证研究出发。基于文献研究提出假设,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收集数据,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创新环境、创新过程等影响因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本文将供应链创新绩效的概念置于供应链创新总体框架之中,有助于厘清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系统、供应链创新、供应链创新绩效等概念。其次,本文将已有供应链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创新环境和创新过程,为供应链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猜你喜欢

供应链协同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本刊审稿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