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园林设计思路

2022-04-15贾崴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2期

贾崴

摘 要 伴随城市化进程推进,园林绿化工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了园林设计体系。为营造更加舒适的园林生活环境,对景观环境和行为关系、景观环境利用、景观环境评价等内容进行讨论,并从园林安全感设计、舒适性设计、社会交往设计、审美性设计及休闲娱乐设计等要点开展深入研究。

关键词 环境心理学;感觉理论;景观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4.028

环境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现阶段快速发展的边缘性科目,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园林设计中,可提升园林设计内容的科学性,从而为人们提供缓解压力的环境,满足人们对于美学及舒适度的追求。

1 相关文献概述

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对自然山水园做出了定义,并认为自然山水园最重要的是善择基址,同时根据历史古籍和画作记载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自然山水园林的特点与发展[1]。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将景观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地形、水文、气候及植物等都是重要的要素,并且对逐个对要素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2]。覃烨在《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研究》中,将环境心理学这一理论融入图书馆设计空间,并从基本功能这一基础出发,进行舒适度设计、无障碍设计、文化内涵设计和空间生态设计[3]。目前,环境心理学与园林设计之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后续学者研究提供了方向。

2 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研究的影响

2.1 景观环境和行为关系

基于相应数据资料可了解到,园林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使其产生相应的反馈行为。基于刺激行为曲线可了解园林的整体环境对人们行为带来的刺激,可充分调动其动作。但在过度刺激的情况下,也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因此也需要合理把控环境对人们的刺激度,提高人们对环境的注意力。此外,设计者在应用过程中也需平衡园林环境与人们积极性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提升人们积极性的同时,最大化发挥园林景观的功能与效果。

2.2 景观环境利用

在传统的园林设计中,园林设计者会汇总自身经验、主观意识开展设计工作,这样的设计方式在应用中具备较强的主观性[4]。但由于人们对环境的适应度感受存在差异,由此得到的设计内容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5]。对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需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整理资料,充分认知心理活动和环境之间的关联性,从中找出具体的行为规律与共性特征,为后续设计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6]。目前,我国的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因此设计者在园林设计中也需研究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生理活动,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7]。

2.3 景观环境评价

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人们在对园林环境进行评价时,会基于环境认知理论展开分析[8]。在园林景观环境评价过程中,会用到很多评价方式,如层次分析法、有限元分析法等,并且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此类评价方法也处于持续完善阶段[9]。此类偏好评价在使用中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会影响最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这也是后续发展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内容[10]。

3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园林设计要点

南昌市人民公园位于南昌市神州路中段,占地21.8 hm2,共有植物195种、灌木8 263株,各种花卉超过2万株,每年的人流量超过90万人次[11]。

3.1 安全感设计

3.1.1 确保行走安全

在该园林安全感设计中,应考虑到人员的安全心理,确保行走过程的安全性。在具体设计中,园林道路需满足自然流畅性要求,主路的纵坡坡度最大值不宜超过8%,而横坡坡度最大值不宜超过3%,以满足行动不便人群的行走需求[12]。支路和小路的设计坡度最大值不超过18%,并且园区内纵坡超过15%的路段会提前进行防滑处理,同时在道路边缘设置防滑设施,满足冬季天气较冷时的散步需求[13]。此外,在该园区的入口位置,也会布设残疾人安全通道,坡度最大值不超过6%,满足特殊人群的行走需求[14]。

3.1.2 提供防卫空间

根据人们的习惯可了解到,在园林游玩中,人们更倾向于坐在场地的边缘位置。因此,在设计时会在这些边缘位置布设遮挡,在满足人们观看其他人活动的同时,也满足人们不暴露在他人视线下的要求,提升设计空间的安全性[15]。从实际设计情况来看,该园区周围按要求布设了休息廊道,同时结合南昌市气候条件,搭配了不同高度的植物品种,营造不同的空间层次,并搭配一些休息座凳、可入座花坛等建筑小品,从而在园区内搭设安全性较高的庇护空间,满足游园人们的休息需求[16]。

3.1.3 减少消极空间

结合该园林的基础情况来看,需减少消极空间,即人们不愿意使用的空间。该公园每年接待的人员数量较多,因此需在实际应用中设置一些象征性障碍物,如高墙、铁栅栏、铁门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园环境,提高公园使用期间的安全性[17]。考虑到该公园在晚上也会有许多人散步,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对照明系统进行全面覆盖,从而提升游客在游览中视线的通透性,进一步提高空间的流动性,同時使分散的空间可顺利连接成片,满足相应的使用需求[18]。

3.2 舒适性设计

3.2.1 营造舒适的物理空间

在舒适性心理背景下,也需营造舒适的物理空间,起到心情放松的作用。在该园林的设计中,会利用植物间灵活搭配完成组织空间整理。利用不同品类的乔木、小乔木、灌木及草坪,搭配层次性丰富的景观空间[19]。此外,针对园林内的不同区域,也会匹配相应的物理空间。例如,在该公园的游戏场地布置日照条件良好的开敞空间,并在遮阴地区布设植物和建筑小品,从而形成半封闭性区域,提高游戏空间的开阔性[20]。

3.2.2 休息设施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也需做好休息设施设计,在对休息设施位置、朝向进行布置时,充分考量人员休息习惯,并考虑到造型和相对位置对其所带来的影响[21]。基于以往应用经验可了解到,可使用弧线型增加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如园林内设计的S形、一字形长凳,营造出更加良好的交流空间。此外,需结合冬季、夏季日照特点,均匀布置休息设施,以满足不同季节的休息需求[22]。

3.2.3 卫生服务设施设计

在该公园卫生服务设施设计环节中,其内容涉及洗净台、垃圾箱、公共厕所和餐厅等。不同卫生服务设施对应的设计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园林垃圾箱的设计中,会将其放置在硬地面上,周围设置75 cm×120 cm的接近空间,同时会在距地面

30~80 cm处设置开口,以满足不同高度人群投放垃圾的需求[23]。

3.3 社会交往设计

3.3.1 边界和过渡区域

根据该公园以往统计经验,人们在进行游园时,一般以2~5人的群体规模为主流,并且人们在进行社交时,多集中在半公共区域。对此,在对公园边界和过渡区域进行设计时,可适当增加小空间设计,并且在应用中利用植物作为座椅遮挡,满足人们对空间交流区域的需求[24]。

3.3.2 空间尺度设计

根据以往统计资料显示,人际距离可细分为4种:1)密切接触距离0.00~0.45 m;2)个人接触距离0.45~1.10 m;3)社会接触距离1.10~3.50 m;4)公共接触距离超过3.50 m。因此,该园林在设计中可以此为基础展开空间尺度设计,并对这些距离的对应内容进行整理。例如,在建筑小品、植物配置中预留出1.10~3.50 m空间,以满足相应的使用需求[25]。

3.3.3 交往空间

在对交往空间进行舒适性设计时,需注重空间可达性和舒适性内容,基于人们的舒适性心理,在对空间场进行设计时,需对空间进行有序组织,同时做好流线处理,使内容更加清晰,这样也可使人们更好地到达相应空间,搭配视线与艺术化处理,可更好地体现园林分区功能性,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

3.4 审美性设计

3.4.1 形式美设计

在实际设计中也需做好形式美设计,从实际设计情况来看,开展形式美设计时,其涉及要素包括色彩、形状、结构质感、空间形状等。以色彩这一要素为例,结合南昌市的气候特点,在对色彩进行匹配设计时,需考虑设计内容的稳定感、重量感、距离感。除了利用涂料涂抹建筑小品外,也会根据不同区域的设计主题搭配相应颜色,从而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

3.4.2 园林美创作

在对园林美进行创作处理时,需按要求进行园林布局、假山、水景、建筑小品及花木配置的合理布设[26]。以布局这一因素为例,该园林的总规划面积比较有限,因此采用了障景、隔景、借景及框景等方法完成各分区造景,而且利用空间层次的植物搭配,使园林的自然美升华成了艺术美,从而提升人们的沉浸感,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

3.4.3 园林意境创造

在对園林意境进行创造处理时,使用到了以下3种方法。1)将园林的虚复空间和延伸空间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对园林景深进行强化,从而带来美的感受,提高园区景观的吸引力。2)在处理过程中利用联想手法进行处理,该园林在设计中参考了扬州园林“四季假山”设计方法,从而营造出了合适的四季景色,满足不同季节人们的赏景要求。3)在公园设计中,也会参考古典园林设计方法,在建筑外设计了牌匾、楹联,搭配着具有文化内涵的兰花、竹子等植物,提升园林的古典气息,为人们带来意境美感受[27]。

3.5 休闲娱乐设计

在该园林的设计中,参考环境心理学内容,也需按要求做好休闲娱乐设计工作。在具体应用中,会提前预留出露天剧场、音乐厅、大型广场、室内展览厅及室内游乐场等设施,为人们提供娱乐、游戏场所,从而满足不同情况下人们的休闲娱乐要求,提高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娱乐需求[28]。

4 结语

在园林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融入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对环境心理学融入园林设计的途径展开深入研究,确定了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价值,也为园林设计内容的持续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未来发展中,需进一步将环境心理学理论渗透到园林设计中,结合城市的空间结构要求,进一步加深规划深度,并且注重竖向设计,将环保理论、造景理论等融入园林设计,从而丰富园林设计内容,提高设计结果的吸引力。此外,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体系研究也会进一步深入,使其具备更好的指导价值,满足园林设计的相关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56.

[2] 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黄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34-43.

[3] 覃烨.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4] 李乐,赖云峰.环境艺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索[J].房地产世界,2021(15):111-112.

[5] 邵诗文.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1(7):104.

[6] 王永新.分析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现代园艺,2021,44(14):94-95.

[7] 张学梅.传统文化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渗透路径探究[J].农业与技术,2021,41(13):157-159.

[8] 徐冬君.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21(20):100-101.

[9] 何柳.声乐元素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J].环境工程,2021,39(7):258.

[10] 柴金珊.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室内空间微型景观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11] 王星钧.栈道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1.

[12] 贺雨涵.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营造方法探究[D].海口:海南大学,2020.

[13] 吕超.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的文学意境表达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9.

[14] 王安琪.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呼和浩特市居住区植物种植空间尺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15] 王晨怡.西蜀园林边界空间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9.

[16] 王越永.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沈阳公园植物色彩搭配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

[17] 邬丛瑜.园林意境营造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9.

[18] 刘俊辉,沈效东.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心理学原理及应用[J].现代园艺,2018(21):151-153.

[19] 王晓.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及对其研究的影响[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8,30(6):61-63.

[20] 韩诺冰.光影空間设计在三门峡陕州区公园景观提升改造设计中的应用[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8.

[21] 李唯.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8.

[22] 姜澜.江南私家园林大体量建筑室内空间非均质划分现象初探[D].南京:南京大学,2018.

[23] 吴晶.云南山地园林温泉区景观营造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8.

[24] 任磊.成都活水公园仿生学设计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7.

[25] 陈玲,王锦.基于环境心理学对康复花园景观设计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7(19):31-32.

[26] 沈娜.风景园林设计对环境保护的应用分析[J].新农业,2021(17):27-28.

[27] 李文旭.试析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与预算,2021(8):62-64.

[28] 董丽丽.新型环保材料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陶瓷,2021(8):119-120.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