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人工造林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2022-04-15雷海云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山区

雷海云

摘 要 森林具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多种功能,人工造林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但结合目前我国造林工程现状来看,人工造林工作中还存在诸多影响因素,降低了人工造林保存率。在明确我国造林工程现状背景下,分析设计因素、自然因素及苗木因素等对山区人工造林成效的影响,并提出加强造林设计、科学选择栽种时间、筛选优秀苗木品种及提高造林技术水平等措施。

关键词 人工造林;保存率;山区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6.025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造林工程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建设与生态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造林工程主要分为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人工造林作为造林工程中的主要措施,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结合山区人工造林工程来看,还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导致苗木保存率下降,除山区特定的自然因素外,还包含苗木质量、抚育管理等问题。因此,需加强造林技术的提升,为山区人工造林提供有效保障,促进造林效果的提升。

1 我国造林工程现状

人工造林在生态环境绿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社会的高度关注下,已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指导下,人工造林正朝着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截至2020年9月底,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已达531万 hm2,完成了我国既定目标的79%。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环境却日益恶劣,因此需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并加大造林力度。我国造林方式有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其中,人工造林是造林工程中主要的措施,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植苗播种实现造林活动,可有效丰富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结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往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总共完成了36万 hm2

的造林面积;2019年我国完成了365万 hm2的造林面积,占造林总面积的51.6%;随着造林技术的不断发展,2020年我国造林完成面积已提升至531万 hm2[1]。

由此可见,我国人工造林正在朝着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但结合山区人工造林保存率来看,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施工质量等,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现阶段发展要求。通过对人工造林保存率进行研究,充分了解其影响因素,为人工造林工作的完善指明方向。

2 影响人工造林保存率的因素

影响人工造林保存率的因素较多且复杂,如设计因素、自然因素、苗木因素等。针对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帮助造林人员全面了解造林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从而为造林成活率提供保障。

2.1 设计因素

人工造林设计是指造林前的设计工作,如造林位置、条件、灌溉途径等。虽然在人工造林工作中以上工作较为简单,但如果不能统筹规划,就会直接影响人工造林的保存率。结合大部分造林工作设计来看,存在着面积调查不准确、造林选地不合理、造林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设计仅停留在表面。因此,需提高对造林设计的重视程度,提升造林设计水平,确保造林完成后可获得良好的造林效果。

2.2 自然因素

人工造林成效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造林区域一般选择的是陡坡、草甸等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因此造林成效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自然条件。结合山地特点来看,其存在着严重的自然条件问题,如坡度大、土层薄、作业难度高等,不能为造林保存率提供保障。此外,部分造林用地选择的是灌木盖度广的林地,作业难度较大,需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威胁到原有的生态环境。人工造林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包括降水、气候、水文、土质及养分等,结合山区特点来看,大部分山区平均气温较低,同时存在着土壤贫瘠的问题,会直接影响树木的养分供应,从而降低人工造林保存率[2]。

2.3 苗木因素

苗木质量与人工造林的保存率有着直接影响,苗木产地、种类是决定苗木质量的关键。例如,桦树和榆树较适宜西北山区的自然条件,而椿树则较适宜南方山区的自然条件。此外,苗木质量中的抗逆性与抗病性对人工造林存活率的影响也是极大的。结合目前大部分山区人工造林现状来看,省级造林工程的投资标准相对偏低,与重点工程投资相比差距过大,同时补贴类的造林项目扶持资金较少,甚至市县级的资金配套不符合标准,因此难以满足当前我国对林业资源的需求。同时,经济的落后及技术水平低下等,导致造林人员在购置苗木时过于注重经济性,而忽略了苗木的整体质量,严重影响人工造林的保存率,降低了造林效果。

2.4 技术因素

人工造林技术水平影响着造林质量。在山区人工造林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导致造林技术发展滞后。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栽种树苗数量增多,人员、技术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不能为造林提供有力支撑,因此需加强对造林技术的重视程度,并实现有效管理。

2.5 施工因素

造林工程實施过程中,造林环境往往达不到苗木移栽要求,导致林木良种率较低。在施工期间,造林人员忽视施工区域的气候、环境特点、工程计划等内容,降低苗木标准、随意更换树种,造林前整地准备工作过于随意,甚至可能出现不整地就移栽的现象。若不能及时开展整地工作,将会影响造林密度、季节选择等因素的科学性,降低施工质量,严重影响人工造林的保存率。由于造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长远的,若长期存在这种问题,会对未来多年的林业发展都有恶劣的影响[3]。

2.6 管理因素

人工造林是一项系统工程,除需做好科学设计与合理栽种等工作,还需有序开展后期管理工作,以确保人工造林的存活率。人工造林工作否能够发挥其价值,与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结合目前山区发展情况来看,其人工造林过于重视前期栽植工作,而忽略了后期管理的重要性。若缺乏有效的管理,会导致浇水、施肥、追肥及补植等工作的质量下降,采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不符合要求等,甚至可能缺失必要的工作环节,导致造林保存率下降,严重影响造林工作的水平及质量。

3 应对措施

3.1 加强造林设计

在造林设计初期,要充分了解山区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并开展科学分析。同时,积极和当地林业相关部门沟通交流,从而获得真实的地理参考数据,为人工造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要深入了解林区,开展专业的勘察工作,收集林区地质、水文、地形等相关因素,并依据实际汇总情况与各项数据规划科学的造林设计。此外,需结合实际情况,借助造林设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制订规范方案,提高造林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要结合不同的环境与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在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树种。例如,北方地区在选择树种时,多选择针叶、云杉、桦树或油松等。林业工作人员应充分掌握树种的特性,并加强设计工作,除了要加强与当地林业局的沟通外,还要避免出现纯林的现象,提高林场抗病虫害的能力。

3.2 科学选择栽种时间

人工造林不仅对自然条件依赖性较强,对栽种时间的要求也较高。结合山区地理条件及气候情况来看,在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较为适宜开展造林工作,此时山区气温处于不断回升的阶段,并且降水量充沛。6—8月,雨季来临,利于苗木生长发育。为提升人工造林保存率,还可选择在雨季开展造林,针对春季成活率低的造林区域开展补植工作,从而提升人工造林的保存率[4]。

3.3 筛选优秀苗木品种

在山区开展造林工作,要加强优秀苗木品种的筛选。造林工程实施前,可选择一级或二级苗木,提升苗木的保存率。苗木培育前期,要科学控制苗木出圃质量,出圃前对苗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与规定进行检验。检验标准为主干通直、健壮,苗木根系发达、完整,木质化充分等。为保证造林存活率,还需检查苗木是否存在机械性损伤及病虫害等问题。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不仅能够提升苗木的抗逆性,还能保证造林的成活率,并减轻幼林抚育工作。结合具体实情来看,在当前造林中,为了保证人工林业的抗灾能力,降低自然灾害的消耗,在选择树种时要选择周期长且无性繁殖的树种,从而提升造林成活率。

3.4 提高造林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关乎苗木种植质量,为保证技术水平达标,需制定系统化的造林措施。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扩大工作团队规模,为造林提供技术保障。同时,注重老员工专业能力培训,帮助其熟练掌握现代化设备操作技术,提升工作水平,确保工作质量。2)加强造林工作的施工质量控制。苗木栽种期间,合理控制苗木数量,并保证随栽随取,避免苗木长期处于失水状态,影响存活率。栽种前要使用保水剂、菌肥及泥浆等材料对苗木进行处理。充分掌握并践行“三埋、二踩、一提苗”的工作标准,保证苗木栽种深度符合标准要求,为根系的舒展与苗木健康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栽种完毕后还需进行压实工作。苗木移栽期间要做好蓄积雪水工作,在山坡下方修筑土堰,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提高苗木保存率。

3.5 增强抚育管理措施

苗木后期抚育管理可为苗木种植提供充分保障。造林后期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全面,是提升苗木保存率的关键所在。传统人工造林工程中,工作人员往往忽视后期养护管理工作,导致很多苗木缺乏抚育管理,极大地降低了保存率。因此,要加强抚育管理工作,重视后期补植补造,从而巩固造林成果。由于林业与牧业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并且生态环境问题越严重的区域,林牧业间的冲突越发突出。例如,太行山、吕梁山等地区都属于生态条件较脆弱的地区,畜牧业是带动乡村致富的重要渠道,也是支撑区域经济的产业之一。因此,在苗木栽植结束后,应遵守相关法规要求,采取封山禁牧措施,避免出现人为或牲畜踩踏苗木的现象,并依据区域特点协调林牧业冲突的问题。同时,抚育工作期间,要注重土壤上冻前进行1次苗木移栽穴培土工作,并将栽植穴压实。等到翌年春季,土壤消冻完毕后,再次开展培土工作,避免苗木出现冻害、枯死的现象。全面对造林地的苗木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枯死苗木,需及时开展补植工作,构建“造一片、成一片”的良好局面,提高苗木保存率。造林工程完毕后,不仅要及时开展抚育管理工作,更要加强护林工作,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人们的护林意识,保障护林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可指派专业人员实施管理,避免闲杂人员或牲畜进入林区,影响护林工作的正常开展[5]。

3.6 落实管理措施

加强造林工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管理,全面修订、整理和补充造林管理制度,提高造林技术标准,保证造林工程所有环节有章可循,提升工程的质量与效率。在造林工程中,还要健全造林的工程评价体系,把造林面积、保存率及管理措施等纳入政府的管理标准中,从而加强管理[6]。同时,为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要积极开展精细化管理,清晰工作内容,并将任务落实到个人,明确自身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标准,并将标准纳入考核评价机制中,在考核评价中淘汰水平较差或不符合要求的人员,提高队伍建设的质量。为达到有效管理,还应设立监理、验收等工作环节,保证造林工作的有效提升[7]。

4 结语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工造林工程的需求逐渐加大。在我国造林任务紧迫的背景下,人工造林作为主要的工程措施,要充分明确当前局势,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苗木保存率,为国家绿化创造条件。结合目前我国山区人工造林发展现状来看,由造林计划的开展到如今已拥有较大规模,并且朝着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造林保存率作为造林工程中关注度较高的内容,其影响因素较多,如造林设计、自然条件、苗木质量等多种因素,加上山区特有的自然条件,极大地降低了苗木栽植的保存率。要想有效提升造林存活率,需结合影響因素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从而为人工造林工程提供最佳保障。

参考文献:

[1] 武艳丽.太行山林区人工造林现状及对策探讨[J].山西林业,2019(5):18-19.

[2] 吴玉涛.山丹县影响重点生态工程区造林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9(12):7-10.

[3] 马振华,李才文.西北干旱地区人工造林保存和成林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9(4):18-23.

[4] 张慧娟,高保林.影响山西省人工造林面积保存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林业科技,2019(3):55-56.

[5] 包铁岩.浅谈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加强营林质量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5):233.

[6] 郭志睿. 浅谈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加强营林质量措施[J]. 中国绿色画报,2018(9):33.

[7] 赵生萍,赵生芝,伍国荣,等.提高人工造林成效的措施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4,34(7):55.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山区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山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设计
山区
山区大树移栽的技术
利用山区区位特点 大力推广适用农业机械
小龟捕鹰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