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阅读教学中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2-04-15张媛静

课外语文·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培养路径

【摘要】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儿童的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对儿童良好思考习惯的培养以及自我思想体系的构建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自己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儿童的兴趣培养,去激活思维;注重问题导读,培养思维方法;从引导学生故事改编入手,创变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高阶思维品质;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9-131-03

【本文著录格式】张媛静.小学阅读教学中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J].课外语文,2022,21(09):131-133.

小学阅读教学中儿童的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当下的阅读教学环境中,教师注重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构建、想象力的激发,却忽视了其思维品质的培养,儿童的高阶思维品质可以让一个儿童从小就能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是完成自我思想体系构建的基础,从阅读教学着手,培养儿童的高阶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阅读兴趣、情境创设、问题导读、故事改编是小学阅读教学中儿童高阶思维品质培养的基本方法路径。

一、兴趣培养,激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阅读也是如此,只有点燃儿童的阅读兴趣,才能让阅读的种子在润物无声中潜入儿童稚嫩的心灵。以《影子人》的导读为例,通过手影游戏导入,激发儿童对手影游戏的兴趣,进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儿童对《影子人》产生兴趣,唤醒他们阅读求知的意愿。故阅读课的导入是一种心灵唤醒,从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身心特点着手,去唤醒他们那颗天真柔嫩的心靈。

引领示范。教师首先要热爱读书,要以身示范。只有教师热爱阅读,坚持读书,才能引领学生的成长,才能让他们互相阅读。

活动激趣。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上组织读书沙龙、读书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示、阅读手抄报等读书活动,通过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读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寓读于乐。帮助儿童找到读书的兴趣触发点,比如讲一个小故事,或者做与读书相关的游戏,编排课堂情景剧,让儿童在读书中找寻到乐趣,让他们觉得读书比玩游戏看动画片更有意思。

总之,读书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重在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不管怎么说,只有师者专注地捧起书本,虔诚地去阅读,这种虔诚而专注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阅读方法,方法再好,如果我们不沉下心来,去潜入书的世界,无异于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影子人》是著名童话作家金波的优秀作品,《影子人》中故事的跨度从“我三岁”到“我儿子三岁”,这样的情节设计,具有极为丰富的意蕴,生命的迭代传承不仅是血脉的绵延不息,而且是一种文化传承,这种文化的烙印深深地嵌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精神血脉中。在过去那样一个物质匮乏,饥贫困顿的年代,为什么人的精神会如此丰盈呢?即使一个衣不蔽体的乞丐心中都涌动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依靠乞讨而办学的武训,自己都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为什么还会将乞讨而来的钱财拿来办教育呢?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也许不会相信。武训办学的精神折射的就是平民百姓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是一代代中国人口授心传奉为精神圭臬的文化信仰。在我看来,文化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是精通某种语言抑或是奉为某家的,有渊博学识的人未必就有文化,也许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会做出或者说出让文化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文化是一种精神血象,是举手投足间的温文尔雅,是对孤弱群体的体恤同情,是深入骨子里的高贵,是群体中精神血脉的外显与延续。

《影子人》中极力要表现和宣扬的就是一种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肯定和赞美。“我三岁”到“儿子三岁”跨度很大,可是维系这一跨度的手影游戏并没有过时,依然沉淀在记忆的深处,依然会触动心灵。这样的导读创设就是对儿童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激发,只有教会儿童思考的方法和习惯,他们才能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阅读。

二、问题导读,培养方法

以神话故事《神笔马良》的阅读导读为例,创设问题:中国传统文学中英雄的塑造方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然后让儿童思考作答。

《神笔马良》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洪汛涛的作品,讲述了一个穷困卑微的山野少年在得到神笔后的种种经历,颇具传奇色彩。马良这一人物形象因为其正义果敢、关爱弱小的美好品质而深入人心,被人们广为记忆和传颂,马良成为智慧与美德的化身。马良这一人物形象为什么会成为经典呢?其独特价值就在于他是正义的化身。在一个“少部分人占据了大部分人资源,大部分人生活在贫困中”的时代,官府糊涂、势利,人们伸张正义的朴素愿望无法实现时,马良这一具有智慧美德的人物形象横空出世。马良经典形象的塑造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完成的:

戏剧性的对比描写。“他住在村口的破窑里。父亲、母亲早年死了,靠自己打柴、割草过日子。”故事开篇就交代了马良的出身,他出身卑微,是个孤儿,且在生活上无依无靠。从马良的出身来看,马良此生注定就是一个苦命的穷孩子,但是这样一个苦命的穷孩子却有着远大的理想,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马良从小就喜欢画画,在地上爬着时,就爱拿块石头,或者抓根木棒,在泥地上胡乱涂一气。”马良喜欢画画,这就为他能够拥有神笔埋下了伏笔。后来当马良真的拥有了一支神笔时,他为广大穷苦百姓带去了福音。这种戏剧性的对比描写让人物形象直抵人心。每一个生活在尘世中的平凡人都对未来有着美丽的期许,都有一个白天鹅般的梦,而马良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们看到了彼岸世界的无限美丽。只要我们每个人心存良善,努力逐梦,也许我们就会有蜕变翻身的那一刻,马良的形象代表了广大劳苦大众摆脱奴役和苦难、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

各种描写手法的巧妙运用。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描写手法有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环境、正面、侧面、场面描写及白描、衬托、情境交融对比等。作者在塑造马良这一人物形象时也不例外,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丰富了人物形象。“马良志气凌云,他多么想把这塔托在手上,挥舞它,像挥舞一支笔,在蓝天上,用绚丽五彩的霞光作画,描绘一幅幅优美的理想画卷”,这是心理描写,通过马良的想象反映了马良对神笔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就鼓足勇气走上前去,请求说‘判官爷爷,你能把这支笔借给我吗’”既有神态描写,也有语言描写,让人物形象更为充实和丰满,这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的马良,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的马良。其他的描写方法不一一举例赘述,正是诸多的描写方法的使用才撑起了人物的筋骨和血肉。由此在细读文本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让学生跟着经典故事学写作。

角色的形象塑造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固化。作者从一开始,就将马良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为良善的化身,马良这一名字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寄寓。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良为善良、良人、良好,马良的姓名本身就蕴含着美好朴素的愿望,作者从一开始就将马良定义为善良的代言人,因此他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给予了他良善的美德。我们不难发现,凡是代表了丑恶和不义的人物形象,作者都极力丑化他们,比如故事中的“长脖子员外”“歪头千户”“大脖子官员”等人物形象,他们的外貌丑陋、心肠歹毒,其丑恶的外表下埋葬着丑恶的灵魂,这种美丑对照,让马良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固化为道德与正义的化身。

其实,所有的文学作品中作者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惩恶扬善、弘善度人。这是基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而言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朴素的果报思想总能够给那些困顿不堪的人送去微弱的希望光烛,让他们能够始终坚信,心存仁爱大善,就一定会在尘世中活得心安理得,坦然从容。马良的故事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价值,在任何时代我们都要恪守善良的风骨,守住自己内心的美善,不因时代的嬗变和进化而让人性的本真良善蜕化变质,让世界少一点冷漠,多一点良善美好。

三、故事改编,创变思维

以《神筆马良》中愤怒的海为例,进行故事改编,让学生在改编故事的愉悦体验中去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去创变自己的思维方法。

当皇帝和大臣们被海浪吞没的那一刻,马良心里五味杂陈,内心深处升腾起一丝悲悯之情。于是他把自己手中的神笔抛向了大海。他唱起了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从此,天下太平,马良隐姓埋名,他和乡亲们一道过上了平安幸福的生活。马良的神笔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

针对最后一章《愤怒的海》,在一些情节上笔者做了改编处理,增加了对皇帝看到金银财宝后神态及心理的描摹和刻画,旨在突出皇帝对钱财的贪恋,表现出他无限贪婪的心态。贪婪是世间所有人的共性,给皇帝一条生路,给他醒悟的机会,可是他仍然执迷不悟,最后也没有交代他的具体结局,这样就留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也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世人,切莫贪恋荣华富贵,平淡至真,平淡乃生活的本真常态。当马良看到皇帝被海浪吞没时,他没有欢欣雀跃,他没有高兴,而是悲悯,这体现出马良的善良本性,他为善的初心始终未改。马良的人生结局也体现了平淡乃人生本真常态的思想。这样的改编是从儿童的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教会儿童本真善良,从小就有一颗良善之心,把悲悯的情怀种到他们心灵的田地,让这悲悯善良郁郁葱葱,让这悲悯善良化去人间的纷争,让这个世界清朗明净,和谐美好。

通过对故事结尾的改编,创设各种各样的结局,给儿童无限想象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激活儿童的想象活力,发散儿童的思维,进而达到儿童的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儿童的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引导训练,多途径地思考与探索,才能让儿童从小就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有助于他们以后更好地发展。

四、创设情境,深度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灵活驾驭阅读课堂,并且能娴熟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关联的课堂阅读情境,才会将小学生的活跃思维、跳跃思维、表层思维等统一起来,并逐步将其引入深层次思维。引导小学生进行深度思维,语文教师的个人语文素养是一方面,语文教师对小学阅读课的主题把握和内涵理解透彻程度是另一方面。任何深层次的思维,都是由表及里的,都是透过现象去看内涵、看本质的。

小学六年级的一篇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就是这样一篇适合学生阅读,且适合学生阅读后充分思考、深层思维的好文章。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不要着急将提前备好的教案中的问题与答案,直接甩给学生,让他们去被动地接受和吸收。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让学生多读几遍,问问学生的想法,或者读后有什么感触,说一句想说的话也行。这时,肯定有学生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教师也能猜测一二。毕竟,学生没有经过大脑的深度思考,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说出有深度的感触的。

这时,就是语文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最佳时机。通过具体的情境创设,学生由浅思维,慢慢地进入深度思维。笔者在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是将故事情节还原,或者说是把文字故事搬到教室里,变成了舞台剧。让学生来扮演“残疾青年、碧云、我……”各种角色,在具体的对话情境中,具体的语言、表情、动作中,感受相关人物当时的内心想法。在这个我临时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就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理解人物;尤其是不同的细节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思考相关情境和人物等。从“我”扯马草挣钱到后来的谎言被揭穿,整个过程并不是在批判说谎者,而是另有深意。学生在相关情境中,思维就会不自觉地被深化,从而也搞清楚了这谎言背后的真相,感知到残疾青年的善良宽厚与善解人意、感知到碧云的善解人意与善良灵活。这就是深度思维的结果,创设情境能够引导小学生走向深度思维;有深度思维才能理解作者的初心,才能理解课文的主旨,才能为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而感动。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是多种多样的,是需要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摸索尝试的。通过兴趣培养、问题导读、故事改编、创设情境等,可以激活和创变思维,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形成深度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新祥.阅读教学新思维:培养儿童的“成功思考力”——提升小学阅读教学品质的一种路径[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1(9).

[2]杨翠莲.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J].名师在线,2018(1).

[3]胡晓燕.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6(21).

[4]文杰.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2016(3).

作者简介:张媛静,女,1984年生,甘肃庆城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教学培养路径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应遵循的原则
浅谈新课改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感熏陶
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阅读教学提问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试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