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文言文之文言味教学思考

2022-04-15郭春颖

课外语文·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法文言文小学语文

【摘要】本次教材改革,文言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大大增加。文言味是文言文作为文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属性。文言文,应该先“言”后“文”,充分彰显“言”的温度,那么文言文课堂应该如何玩出点文言的味道?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文言文为例,探讨几种文言味教学的方法,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融入心头的“文言味道”。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文言味;教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9-074-03

【本文著录格式】郭春颖.小学文言文之文言味教学思考[J].课外语文,2022,21(09):74-76.

统编版教材在小学阶段选取了不同题材、类型丰富的文言文。文言文篇数的增加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古代文学的熏陶。文言文的教学应该充满趣味,充满浓浓的文言味,要让文言文散发出应有的魅力。

一、找点激趣

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应找准一个教学点,而学生的阅读期待被激发,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整堂课学生才会是课堂的主人。

一个姓氏,可以上出文言的味道。《司马光》一文,导入部分就可以以“司马光”这个人物为切入点。学生可以先自我介绍,教师再用文言文介绍自己:吾姓×,名××,常州人也,嗜读书。然后走进“司马光”,从而揭示“复姓”的概念,最后指导学生再认识几个复姓。在创设语言环境的过程中,既丰富了学生对姓氏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初识了文言文。

导入部分的教学采取“言”的角度,也能让文言文教學焕发生机和活力。比如在教授《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课堂伊始,我为学生带来了几张图片,并让学生猜故事内容并补充完整。“骆宾王七岁,能_______。曹冲七岁,能________。司马光七岁,能________。”三个七岁的孩子,都是如此聪慧,接下来自然引出另一位古代的七岁小朋友,他的名字叫作——王戎。同类人物的对比,学生兴趣盎然,学生都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创作者。课文学完,再来填空:王戎七岁,能辨(识)李。浓浓的文言味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之乎者也,仿佛已经成了文言的代名词。“之”是一个文言味比较浓厚的词语,内涵也是极为丰富的。在《司马光》一文中,“之”是一个代词。“持石击瓮破之”中“之”就是指的“瓮”。这时候,教师可以带来一些“之”的变身小魔术:

持石击瓮破之——之就是:瓮;

持石击碗破之——之就是:碗;

持石击缸破之——之就是:缸;

持石击杯破之——之就是:杯;

……

学生在这样的游戏中,对“之”的指代个性化了然于胸,同时积极性也调动起来。文言词语的积累既要结合语境,也要注重拓展,这样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才能增强,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读中品味

文言味首先是读出来的。文言文和现代文相比,更讲究音律的抑扬顿挫,因此文言文大多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对音韵的感受更优于成人,因此他们读文言文时,首先感受到的不是意义,而是音韵,他们会像喜欢唱歌一样喜欢读文言文。

学会古文的逻辑停顿能更好地体会古文的文言韵味。那么怎样教会学生读出古文的逻辑停顿呢?《精卫填海》是统编版教材的新选课文,课文是文言文,仅用35个字,就将这个传奇的神话传说写得非常清楚。但是古人写的文章,一般以单音节词为主,读出文言味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因此注意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显得特别重要。有了恰当的停顿,不仅能把故事的意思读清楚,还能读出古文的节奏和韵味。课堂教学时,笔者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出示停顿符号练读、竖排版读、去标点读、古文字读。在多遍朗读中,课堂的文言味越来越浓。同时,精卫的形象在读者心中也逐渐立体。

除了逻辑停顿,学习文言文最普遍的方法还是诵读。但是如何让朗读更加有意义、更加有味道就是一门学问了。

创设情境朗读是一种常用方法。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寓言,在理解著名“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

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个农夫仍然——

在反复的情境朗读中,学生入情入境,既读好了文言的韵味,又理解了农夫的懒惰和不劳而获。

同样一篇文章,只要掌握“文言味”这个逻辑起点,就能彰显“言”的温度。小学教师吴凤霞教授《杨氏之子》时,用音乐宣泄情感的方式在课堂创设了轻松愉快的环境,在音乐中学生尽情品味文言文的音韵和魅力,将情感带入朗读中,同时感受到了杨氏子的聪明机智。而于永正教授《杨氏之子》,则是用到了“表情朗读”。教师范读时,亲切和蔼、动作风趣幽默,真可谓是“一箭双雕”,既让学生知道了如何朗读,还读出了文言文的趣味。

古人读书讲究吟咏,摇头晃脑,吟咏时身子也跟着摇摆,这样更能读出滋味、韵味。著名教师支玉恒在《学弈》的教学中,就鼓励学生左右摇摆地读书,教室里俯仰生姿、人声鼎沸,真是有滋有味。

当然,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时候也至关重要,借助语气词可以更好地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伯牙绝弦》一文,“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句话中,“兮”是语气词,和前面的“哉”一样,相当于今天说的“啊”。读时在这样的词后面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三、补白想象

文言文语言简洁,文中有大量的阅读留白,如果这些留白处得以充分填补,既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可以发展其思维能力,从而构建愉悦的文言文教学课堂。

教授《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多子折枝”为我们留下了语言空间。出示果实累累的李子成熟的图片,要求学生模仿唐代诗人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中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改写李子的多和密。“道旁李树李子密,千个万个压枝低。”“道旁李树李子多,千颗万颗压枝低。”……通过类比迁移和古诗词的补充填写,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多子折枝”,教学也更加有了文言的味道。李子如此多,吸引了学生的注意,那么他们会怎么“取之”呢?学生可能会回答跑、跳、爬……教师就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用文言句式表达完整。“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或——或——或——”。学生在想象补白中迈开了文言文“写”的第一步。

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授《两小儿辩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有味”。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可以尝试用文言文写下来。

学生练笔。

师:好,孔子们写好了吗?老夫子,孰为汝多知乎?

生1:我乃凡夫俗子,怎能样样精通?(生在黑板上写下“凡夫俗子”)

生2: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生上台写下“后生可畏”)

生3:哎,知之……(结结巴巴说不下去。)

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生4:如此简单的问题,我还答不上来,愧矣。(生写下“愧矣”)

生5: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生写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生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生7:天下之大,无所不能,无所不通者无也!

师:孔夫子们,可畏的后生哪!两小儿辩日不但辩出了两小儿的童真童趣、实事求是、细心周到、观念不同,也辩出了一位虚怀若谷、实事求是、学而不厌的孔子。同学们,这不是知识,这是知识下面加一个太阳,(师板书:日)这是什么?

學生齐读“智”。

师:让我们记住这两个有智慧的小儿,记住这个智慧的孔夫子。

王崧舟课堂教学最后安排的小练笔,不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得天衣无缝,而且彰显了学生深邃的思想、多元的个性和活泼的语言。

补白想象练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关注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关系、故事的情节等,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发展。

四、文白互通

很多人认为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有一扇门,其实只要学生有耳朵阅读的能力,他们就拥有了这扇门的钥匙。

文白互通要结合具体的文本语境,但是不能只满足于此,还要注重与课外知识的连接和拓展。四年级上册《纪昌学射》一文中,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用心良苦地教学,纪昌专心致志地学习,最终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教师可以出示小古文:“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列子·汤问》)学生读完之后会发现《列子·汤问》的记载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尊师重道”的认知,继而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原因。小古文的补充激发了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列子·汤问》的兴趣。

教学时除了可以文白对照着读,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把白话文改成文言文。风靡全国的小古文教学第一人朱文君在教学时,就尝试带着学生把白话文改成文言文。孩子们先进行第一次改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把这句话改成小古文。学生跃跃欲试,呈现了很多的精彩。接下来教师又让学生进行第二次改写:把课文中“潮来前”改写成古文。学生小试牛刀,热情高涨。几乎每个学生都能给教师带来惊喜。其实,课文中潮去后的部分也可以改写成小古文。如:“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余波漫天涌来,江面风号浪吼。许久,江复平静。望堤下,江水已长两丈有余。”朱文君教师的课堂经常安排各种类型、不拘形式的写作,如补写文言、续写文言、读文言写白话、读白话写文言等。他的课堂文言味特别浓厚,孩子们也特别喜欢他的课堂。

文白互通,互为鉴赏,可以积淀语文素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积累拓展

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根本之法,但方法只是学习文言文的辅助。厚积薄发,融会贯通,才能让知识得以运用。

如果只是满足于课本文言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以五年级《杨氏之子》为例,这篇文言文塑造了一个懂礼貌、聪明机智的小儿形象。教师以这篇文章为中心,可以让学生去搜集并学习更多的描写小儿聪慧的文言文进行学习,如《谢仁祖年少》《孔文举年十岁》等,进一步探究“语言的智慧”这一主题,感知风趣的语言所富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文史不分家,文言文的教学要以历史背景的展开呈现文本的厚度。如学习《少年中国说》补充相关背景,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也可以更加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后,《小学生小古文100课》等也可以成为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取材范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慢慢构建较为丰富的类型化文言知识储备体系,这样的话再遇到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学生也会比较得心应手。

六、结语

文言文教学因为文本、对象以及语境的不同,其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反复“调味”的过程。教师也只有更加深入地解读文言文文本内容,立足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多样,才能让文言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姚春杰.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倩倩.基于课堂实录分析小学文言文教学——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2).

[3]刘友好.让古文教学更有古文味[J]. 新教师,2019(12).

[4]谢黎.以一带一  多元整合——例谈小古文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9(2).

[5]周晓霞.如何上好小学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9(2).

[6]蒋信伟.“味”道:文言文教学的五味俱全[J].语文教学通讯,2019(11).

作者简介:郭春颖,女,1989年生,河南开封人,本科,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教法文言文小学语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