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部编教材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探究

2022-04-15曹云娟

课外语文·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神奇民族精神人物形象

【摘要】小学部编教材利用单元整组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神话类文本,单元语文要素以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口语表达、感悟人物形象为重点。依据神话类文本的独特性,可以借助语作本,搭建复述的支架;借助想象,感悟神奇;汲取精华,促进精神增长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更好地感知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

【关键词】神奇;想象;人物形象;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9-062-03

【本文著录格式】曹云娟.小学部编教材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22,21(09):62-64.

一、部编教材神话类文本教学特点

神话单元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的单元语文要素是: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3.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对每篇入选的课文课后又有不同的学习要求。从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提示来看,神话类文本的教学十分注重以下这些语文要素。

(一)注重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知识是有限的,但想象力可以综合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思维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虽然中低段学生的思维很丰富,但还停留在原始逻辑上,受到科学逻辑训练较少。神话具有浪漫主义的特征,最奇特的就是古人用想象力创造了很多“神”来解释周遭的一切,“神奇”是神话最迷人的特点之一,用神话题材去锤炼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合适的载体。

(二)培养表达能力

神话作为一种口头文学,是先辈们一代代口耳相传留存下来的。同时,入选小学部编版教材的神话故事都有着相同的行文结构,情节都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展开,层次清晰。概括能力和讲述能力作为基本的语文能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发展出了思维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梳理情节,搭建支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讲述能力,以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和词语的积累的双重目的。

(三)感悟人物形象

人们读神话是要寻找意义的,这是神话阅读的本初价值。而神话意义主要凭借着这些具有超强的能力和独具魅力的形象来完成,根据课后要求的提示,说说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精卫的精神?普罗米修斯哪个情节最触动你?都需要学生去体悟神话的形象,这与儿童正处于依靠形象的言语心理特点相符合。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神话的典型形象,不论是坚韧执着的夸父、伟岸的盘古、锲而不舍的精卫、崇高的普罗米修斯还是英勇无畏的女娲,学生在认识这些形象的过程也在感受、理解、内化这些精神的内蕴,接受着文化品性的熏陶。

(四)吸纳优秀文化

神话作为文学的最早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本民族的独特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儿童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更需要从小加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体认,不断提高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所以教材中一大半篇幅都是中国神话。

二、部编教材神话类文本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学段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结合课标和语文要素,笔者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一些针对小学部编教材神话类型的文本教学策略。

(一)借助语作本,搭建复述支架

每篇神话文本,语作本上都提供了感知文本的支架,为复述作了铺垫。如《普罗米修斯》中,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简要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归纳出:盗取火种、接受惩罚、获得自由。接着就可以顺应学情,完成语作本上的第4题,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给下面的句子排序。

(6)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射死鹫鹰,砸碎锁链,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

(4)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风吹雨淋,痛苦不堪,但他没有屈服。

(5)宙斯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周而复始,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

(2)宙斯大怒,要惩罚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境,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天上去“盗”火种。

(3)火神赫淮斯托斯让普罗米修斯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但普罗米修斯依旧坚定自己的信念。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都能准确而快速地完成这项练习,更具体清晰地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然后联系这题,完成第5题,从每句话中概括短语,完成示意图,如盗取火种、宙斯大怒、坚定信念、被锁山上、啄食肝脏、获得自由。故事主要情节从繁至简刺激着学生的大脑,遵循学习的规律,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按照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复述的支架。

《精卫填海》作为一篇小古文,由学生根据提示,完成(游 )、溺、( 衔 )、堙,四个动词,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盘古开天地》中“‘宇宙混沌,盘古沉睡、(      )、(      )身体变化,创造世界’”,通过研读课本发现整篇课文都在围绕着盘古的“变”来展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请学生结合四幅图和紧紧抓住盘古的“变”来完成此题。

语作本上习题要求与教学目标密切统一,课堂上可以借助语作本来展开教学,既通过多种形式的支架完成教学重难点,又能提高效率,给学生减负,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

(二)借助想象,感悟神奇

神话故事中都有着一个神奇的人物、一股神奇的力量,字里行间都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牢牢把握住“神奇”。

1.品评语句,了解神奇的言行

对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的学生而言,想象是最亲近的还原。学生通过品评文中富有节奏感、形象感的简洁语言,去遨游在诗意的世界中。

如《普罗米修斯》宙斯派鹫鹰去啄食肝脏,晚上又能重新长出来,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如《盘古开天地》教学中,4个班的课前预习单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认为盘古的身体发生巨大的变化很神奇,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情也重点品读这一自然段。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了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通过男女、师生配合读,清楚盘古的身体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比如,血液为什么变成了江河呢?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根据血液和江河都属于液体、都具有流动性、都含有杂质、都能滋养事物的属性等多维度进行回答。接下来从扶到放,请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盘古其他的身体部位和它们对应的世间万物之间,又有哪些相似点呢?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学生在盘古身体的部位与变成的事物之间进行充分的思考与想象,从他们的回答中发现学生基本都是从外形、性质、数量、功能等方面的相似性着手。

原来古人就是这样,用想象的方式来解释万物的来源,但是这种想象也是有依据的、有基础的。让学生知道神话的想象不是憑空瞎想、随意缔造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蕴含着人类古老的认识论方法、思维方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抓住神奇的言行进行分析、品读,不失为感受神话神奇的一个好方法。

2.抓补留白,遨游美妙的世界

神话的语言较简洁,留给学生大量想象的空间,去领悟神奇。如《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变成万物之后,省略号让人浮想联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顺势引导、顺应童心:“盘古的身体还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学生抓住盘古的身体部位和世间万物进行合理充分的联想,有的说牙齿变成了洁白的美玉,有的说鼻孔变成幽深的隧道,有的说鼻子变成陡峭的悬崖……学生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从学生的言语中,也感受到了他们在享受着神话所具有的巨大魅力。

再如《女娲补天》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文中只有“这可是一项巨大而又艰难的工作。女娲先从各地捡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这么简洁的一句话,却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让学生去想象,搭建支架,如在哪儿找,找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等。课堂中,学生围绕着严寒酷暑严峻的天气、伤痕累累的病痛折磨、寻石途中困难重重的情节多角度展开。

学生想象出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情节,课堂上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让人惊叹!从这些留白中学生也在不断丰富着人物的形象。想象力是一种隐性的能力,需要通过口语表达或者书面表达将它呈现出来,神话情节的跳跃性,教师应该更多地抓住很多留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感同身受,在“合理和神奇”之间激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搭建起思维和表达的支架,丰满人物形象。

(三)汲取精华,促进精神成长

余秋雨先生认为:“神话更具有根本性的原型价值,极有可能是人类的信念、理想和祈愿,神话铸就了整个民族的性格。”神话中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民族精神的源头。对儿童来说,他们是以诗意的方式去触摸文化之根,探寻民族之魂。

1.巧用关键词,体悟形象

神话的语言有种大道至简的意味,虽然简洁,但细细品味,耐人寻味。除了上面所说的抓住留白,能够体会人物想象,巧用关键词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的体验。

如《盘古开天地》中“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缓缓”“慢慢”这样一组近义词,表示时间很慢,继而扩展到全文中“一万八千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这些时间的词。学生有的说作者语言的丰富性,有的说这样写是为了让人们知道盘古开天地真的不容易,很艰辛!盘古崇高的形象一下子就跃然于学生的心中。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关键词巧妙地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升华都融合在一起,真正唤醒学生语言的灵性和悟性。

再如《精卫填海》中的“常衔西山之木石”中的“常”,学生抓住“常”,感受精卫填海的时间之长、意志的坚定、毅力顽强。这些精神也是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延绵不绝地培育、继承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去继承与发扬,让这些精神在学生内心深处泛起涟漪,伴随他们成长。

虽然《普罗米修斯》是外国文学,但我们能看到人类精神的共通之处,如:“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这是多么酣畅淋漓的呐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这是多么痛心疾首的酷刑。学生从“绝不会……更不会……”“既……也……”“日夜”这些字词,把握住普罗米修斯的坚韧不拔,为了人类,甘于奉献的高贵品质,这是人类的普世价值和共同的精神追求。

2.扩大阅读,感受魅力

虽然小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的维度,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还无法深入理解,但教师应该用好教材,从课本出发,引导学生去初探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带领学生扩充材料,扩大阅读。如在教授《盘古开天地》时可以扩充古人的记载,出示文言文版本的内容: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学生不仅可以感知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还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在学习《女娲补天》时,教师可以出示《女娲造人》的故事,让人物更丰满。部编版教材还特别设计了一个“快乐读书吧”,更需要教师巧用“读书吧”,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神话世界。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共同品读中国神话故事,还可以放眼世界,去鉴赏希腊神话、阿拉伯神话等,在神话世界中去品尝文化的饕餮盛宴,去与人类心灵深处进行一次最美的对话。

部编版教材设计了神话单元的主题学习,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语文要素的学习,还要兼顾神话这类文本具有的独特的文体特征,领悟神话的精义,在体悟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去丰盈学生文化精神、滋养文化生命,让学生去向往最美的诗意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余秋雨.中国文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3]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张祖庆,周燕红.徜徉在童年的“桃花源”——试论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08(3).

[5]鲍宗武.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价值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3(12).

作者简介:曹云娟,女,1991年生,安徽安庆人,硕士,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神奇民族精神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罗斯福和凯恩斯的“神奇”结盟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那些“神奇”的疗法与魏则西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