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在践行课程思政理念中的优势及其应用效果分析

2022-04-15王海燕郭冠清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体育教学

王海燕 郭冠清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大思政”理念的深化与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应用和体现。运用文献法、演绎法和数理统计法,结合马约翰的体育迁移价值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对已有文献忽视的体育对学生价值塑造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对体育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进行了分析,对于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了探究,并结合清华大学乒乓球教学的实例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最后還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体育教学在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营造良好的重视体育人文环境、转变教学理念、挖掘具体体育项目的“思政元素”、寻找体育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最小的夹角和建立激励相容的培训和评价体系,可以将教师有目的的价值塑造活动“如盐在水”地融入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关键词:课程思政;价值塑造;体育教学;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22)01-0008-07

Advantag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its Application Effect

WANG Haiyan1,GUO Guanqing2,3

1.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2488, China; 3. Institute of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836, China

Abstract: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the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great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embodiment of Xi Jinping's socialist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education. This paper,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deductive method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based on John Ma's transfer value of athletics and General Secretary Xis importance discussion on sports, has studied the role of sports in shaping students value, which were neglected by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 paper explored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designs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table tennis teaching in Tsinghua University. Finally, it made a variable test to measu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Results show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practic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curriculum. Through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sports humanities environment, changing teaching concept and exploring specific sport ideological elements, looking for the minimum angle for the fus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element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of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we can integrate the targeted value shaping activities into student's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ability training.

Key words: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curriculum; value shaping; phys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concept

课程思政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我党一以贯之的“大思政”理念的深化与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应用和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发展①。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既不是“课程”与“思政”的简单组合,也不是思想政治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机械延伸,而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立德树人工作“如盐在水”地融入教学的过程之中[2]。对此,2020年6月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3]”这一表述,深入地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即在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上,价值塑造是育人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将价值塑造的成分有机地融入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体育课作为高校学生必修的公共课,不仅传授强身健体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也是价值塑造的重要渠道。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对于实现体育“育人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体育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独特优势

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除了教育内容范围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外,还有一个几乎被所有的“课程思政”文献所忽略的功能②,那就是体育本身就具有“价值塑造”的功能,体育教学蕴含着的丰富“思政元素”。

1.1 体育的“价值塑造”功能

对于体育具有价值塑造功能进行系统研究的是体育教育界的一代宗师马约翰先生③。在《运动的迁移价值》④(The Transfer Value of Athletics)[4]这部马约翰生前没有翻译成中文的著作中,马约翰不仅继承了清末以来“德智寓于体”的思想⑤,赋予了德智体三育并重以新的含义,构建了一个体育的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而且还创造地提出了运动形成的优秀品质和能力可以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去的著名观点,并以桑代克的生理心理学理论等为基础进行了论证,同时还给出了体育教育价值的迁移途径。

对于体育的价值塑造功能,马约翰指出“体育与教育定义具有完美一致性”⑥,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体育有助于智力提高。马约翰以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为基础,认为“感觉(sense perception)是智力的基础”⑦,运动形成的敏捷性和对行动所做好的准备可以提高智力水平。同样,“体育可以使感觉器官更加敏锐,并对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品质提供实际的训练”⑧;第二,体育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和意志品格的形成。马约翰对勇气、自信心、坚持、决心、进击性等品质与运动之间关系进行了论证。例如就勇气而言,“猛冲和拦截对方球员都需要强悍的勇气, 力求摆脱对方的拦截也需要勇气, 在多次比赛的体验之后,运动员就会产生自信心,这种自信心通过意志力又发展成为勇气的品质”⑨;第三,体育有助于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马约翰认为,“所有的社会品质都是本能的、固有的。但是由于生活的条件,这些品质被疏忽、被忘记了”⑩,但是,“所幸的是体育开始拯救和恢复这些社会品质。所有这些美德都被汇集在体育运动的训练中,这就是“体育道德(Sportsmanship)”。B11马约翰指出,“源于体育实践中的道德品质, 已经广泛深人人心, 以致于成为支配生活中其它行为的道德准则”B12,并得出“体育,除了它的身体功能之外,也是树立品质的首要因素。”B13

马约翰关于体育的价值塑造功能论述并不是一个假说,它的研究成果已被Bairner、Cronin & Mayall等的研究所证实[7-8]。马约翰在自己最早的系统性论述体育的著作《从事西方体育历程十四年》(My Fourteen Years Experiences of Western Physical Education)中,通过记述美国圣约翰大学通过组织班际比赛和参加校际比赛转变校内体育风气的过程,说明了体育在“集体荣誉感”和“忠实”层面对学生的教育[9] 。让人惊奇的是,马约翰还证明,体育锻炼中形成的价值和品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

通过体育教学,我们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学习体育技能,而且还可以塑造学生诸如自信心、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积极乐观态度、勇于拼搏的精神、公平公正感、爱校爱国情怀等品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体育是思政课程外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最佳试验场。B14

1.2 体育教学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

体育是一个蕴含课程思政元素的富矿,任何体育项目中都包含着体育所特有的思政元素。首先,體育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体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基础,离开体育,谈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如同我们离开空气谈人的生存一样没有意义。马克思非常注重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谈到未来教育时讲道:“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B15”毛泽东不仅是体育运动践行者,而且对体育之教育的作用,进行过深入的理论研究,早在1917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就讲道:“德、智皆寓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其次,体育是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精神的桥梁。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意志品格方面的作用是专业课望尘莫及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B16,体育教学要牢牢把握体育的这个独特优势。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晚年回顾自己一生时不无感慨地讲道:无论是自己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还是在体育中取得的突破,都和他在在清华大学期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进而形成的“坚持不懈、敢于胜利”的精神特质息息相关。再次,体育是培养大学生团结合作、爱国奉献的沃土。从女排精神“团结协作是基石”“爱国奉献是核心”[10] ,乒乓精神“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国争光的精神”“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可以看出,体育在培养大学生团结合作、爱国奉献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重要的是,在新的历史方位,建设体育强国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到2019年9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出台,再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战略目标,体育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体育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需要体育教师结合具体体育课程,深入研究体育思想史和体育文化,挖掘其中的宝藏,让大学生通过体育课程获得“成长的张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2 体育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设计

尽管体育教学在融入“思政元素”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是要把这种优势发挥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本节在对体育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做好体育课程思政的主要对策,并以清华大学乒乓球教学为例进行了说明。

2.1 体育课程思政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体育课程思政本来是通过教师有目的的主动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之中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两张皮”“显性化”“标签化”“形式化”“功利化”“庸俗化”等现象比较突出,解决不好还会重走传统思政课“空洞乏味、脱离实际”的老路。所谓“两张皮”“显性化”就是把思政与体育本身的教学分开,增加一点思政内容,在体育教学之外寻求解决体育课程思政的方案,甚至还会让思政课或通识课的老师专门讲思政的内容,本来“隐形”的“课程思政”变成了“显性”的“思政课程”。所谓“标签化”“形式化”就是将“课程思政”当做一种时尚去追求,你追我赶,唯恐落后,使“课程思政”变成了一个标签,形式化、同质化严重。 忘记了“要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不清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个人价值准则是体育课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而不是通过空洞的说教可以解决的。所谓“功利化”“庸俗化”就是在对待课程思政时,不是以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实效为目的, 而是争名逐利,把“课程思政”功利化、庸俗化,不在内容上精雕细琢,而注重媒体的宣传和造势,浪费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有限的资金。

体育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工程,既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做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几个事情。第一,营造良好的重视体育的人文环境是前提。用经济学原理来讲,就是营造一种让学生感到通过体育运动得到的收益超过其付出成本的文化氛围。我们以“五道口体校”之称的清华大学为例看一下它的重要性。在早期,清华大学通过“强迫运动”改变了体育的效率边界,使学生不得不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比较文学先驱吴宓就曾经因为跳远未能达到14英尺的标准而在修完学业后被马约翰在清华“扣留”了半年,文学家梁实秋也有相似的经历。经济学泰斗陈岱孙、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吴承明、物理学院士何祚庥等90岁以后依然神采奕奕,都是得益于“强迫运动”。随着校园体育氛围的兴起,清华大学提出了响亮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激发学生投身体育运动,为祖国健康工作的热情,涌现了力学奠基人周培源、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等一批院士健将。曾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的陈希提出的“体魄与人格并重”源于他作为北京市短跑冠军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体育强国”与其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浓厚的体育氛围有着一定的关系B17。当前,清华大学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无体育,不清华”两个口号,在校园里营造了一个体育课程思政的良好的人文氛围。第二,转变教学理念是做好体育课程思政的关键。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思政的重要性,转变教学理念,把“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理念之中,才能做好体育课程思政。第三,挖掘具体体育项目的“思政元素”是基础。课程建设是“主战场”,加强体育史、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挖掘体育项目的思政元素,在体育教学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中“如盐在水”地注入思政元素。第四,寻找体育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最小的夹角以提升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时,将体育教学与“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合起来,把体育项目蕴含的“思政元素”用学生喜欢接受的方式去展示出来,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第五,建立激励相容的培训和评价体系。针对体育教师队伍普遍理论水平偏低的现状,要加大对体育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要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建立包括“思政”在内的有效评价监督奖惩体系。

2.2 乒乓球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设计

结合本文作者之一乒乓球教学的实例,从教师的角度谈一下乒乓球教学的设计。

首先是将“思政元素”注入教学理念之中。教学理念是教师如何教学的一种态度和观念,它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既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根据教师长期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的研究,体育课程的独特优势在于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还能借助体育运动这个载体,提高学生能力、健全学生人格,并且这种能力和品质能够迁移到工作之中。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乒乓精神”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元素,乒乓球教学在对学生价值塑造方面应发挥着更大作用。此外,清华大学具有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大学生应该已经体会到了体育锻炼对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作用。因此,乒乓球教学,应该传承“乒乓精神”,将体育教学在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上的优势发挥出来,更好地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精神。由此,把“传承体育文化、弘扬‘乒乓精神、提高技术水平,将技术学习、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融为一体”作为课程的教学理念。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把体育技能外的能力培养当作“育人”的重要内容。

其次是挖掘乒乓球项目的“思政元素”。我们以“旋转原理和正手发下旋球技术”为例,谈一下如何挖掘乒乓球项目的“思政元素”。根据这节课的特点,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民族精神、不断创新精神和拼搏向上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互相帮助的品质”的价值目标。对于价值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融入课程之中。第一,精选“乒乓精神”史料。從最初欧洲削球打法,无速度、无旋转,到之后日本和中国以速度为主打败欧洲,接下来欧洲凭借旋转技术再次称霸世界乒坛,后期中国学习旋转技术,配合传统速度和前三板的技术优势,进而长居乒坛霸主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唯有不断创新技术和学习新技术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在旋转历史阐述中,“乒坛三杰”之一的容国团在遇到重重困难的情境下喊出“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豪言壮语,并最终为我国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屈服、勇于拼搏的精神。第二,将物理学原理应用在乒乓球教学之中。课程上首先借助地球仪教具让学生判断旋转的种类,区分出不同种类的旋转,直观了解到上旋球往前转,下旋球往回转的特性。之后结合吹纸条实验,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伯努利定律和不同旋转的球在空中的飞行轨迹,让学生直观明白下旋球往上飘、弧线平的特点,上旋球往下沉、弧线拱的特点。然后教师通过现场展示发下旋球和上旋球,学生观察球落台后的速度,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和受力示意图,让学生从实际和理论两个方面了解下旋球和上旋球触台后速度的变化,即下旋球减速运行,上旋球加速运行。通过物理学原理和乒乓球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下旋球往回转、向上飘、速度慢,上旋球往前转、向下沉、速度快的特点。这为后续课程判断何种性质的来球,进而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回接奠定基础。课程也根据旋转原理,提炼出了发下旋球的4个技术关键点。物理学应用不仅促进了具有良好理论基础的清华学子掌握乒乓球原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第三,构建了学练考一体化的学习型小组。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帮助的品格、交流和沟通能力等,按照学生的学科背景和乒乓球基础的差别,以4个人为单位进行分组。课中练习、交流环节、比赛环节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为每一个申请练习的小组提供免费的场地和必要的指导,每一阶段的比赛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个人成绩以团体比赛的成绩记录,占有一定的分值比重,在管理上参照国家队的管理模式,以构建学习、练习、考核一体化学习型小组为组织目标。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组织形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能力、形成良好品质,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技术学习的效率,克服了课后练习寻找场地和搭档的困难,也为终身从事乒乓球运动奠定了基础。

最后,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为了提升教学效果,精选了1959年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诞生的比赛视频,自制了乒乓球教具,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设置了分组交流和总结的环节。在课程的最后环节,通过回顾容国团获得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东亚病夫”站起来的故事及习近平总书记新乒乓球外交的故事等,进一步将课程价值目标融入进来。

3 体育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证检验

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究竟如何,我们能否通过常规的对照试验进行效果检验,本节主要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3.1 实验设计

受试对象的选择是测试的关键,鉴于在清华大学实施“课程思政”理念后,再分班进行对照实验,将有可能影响对照组学生接受公平的教育机会,因此,我们将清华大学“课程思政”理念实施之前体育课2017年秋季6个班204名接受常规教学的学生作为对照组,将“课程思政”理念实施之后2018年秋季4个班12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B18。参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都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无体育专长和相应训练经历,且均无乒乓球基础,可以认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样本选取无显著差异。

对照组体育教学按照常规上课模式上课,具体是教师讲解技术动作、学生练习、教师点评和指导这样一个模式进行。实验组在教学设计上将价值塑造融入知识和技能教学之中,并根据上一节乒乓球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教学设计模式进行教学,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注入了“思政元素”。

由于对能力和价值的定量测试很难,在对教学的效果进行测试时采取了全样本问卷调查的方法。2017年秋季对照组和2018年秋季实验组的数据对体育教学可能产生的价值指标进行打分,每一项指标包含明显提高(10分)、有些提高(7分)、一般(4分)、没有提高(1分)4个选项,学生根据自身相应情况打分。设计的指标中包含9个价值塑造指标以及与课程满意度相关的4个指标,如表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采用的指标,最初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测试体育的迁移价值,检验体育教学是否有助于能力提高和良好品格的形成。为增加收集数据的真实性,排除学生担心影响考試成绩而迎合教师填写,一直选择每学期体育课结束后进行匿名调查。2018年秋季开始实施“课程思政”,为了与原来的教学进行比较,采用的指标和原来测试体育迁移价值的指标一样,没有新增指标。

2017年秋季的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04份,实际收回问卷145份,有效问卷145份。2018年秋季总共发放问卷120份,实际收回问卷112份,有效问卷112份。两次问卷调查都是在16周结课后发放。为避免数据失真,采取匿名方式。问卷没有达到100回收率的原因可能调查时间与学生考试复习有关。

3.2 实验结果

将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变量作为解释变量,2017年秋季未采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取值为0,2018年秋季已采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取值为1,被解释变量为表1的9个价值变量。运行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实证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理念对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合作精神、责任使命感、公平公正感、迎接挑战精神、拼搏向上精神、积极乐观态度、爱校爱国情怀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课程思政”理念对这些品质的影响与教学设计直接相关。例如,爱校爱国情怀通过容国团为我国取得第一个世界冠军、马约翰为改变“东亚病夫”状况的拼搏精神、每日响彻清华大学校园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口号形成等体育文化讲解,以及“让小球转动大球,旋转精彩人生”贯穿乒乓球教学始终的理念等来塑造。

实验还对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前后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将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取值同上,被解释变量为表1的4个满意度变量。运行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实证结果表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上课满意度、上课快乐程度、上课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说明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学生的满意度提高,很喜欢乒乓球这门课。上课快乐度也能显著提高,即学生在乒乓球课堂上体会到打球的乐趣,这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另外,自我效能感也有显著提高,即学生认为通过老师讲解和自己练习,觉得自己可以达到考核目标,自己有能力学会乒乓球这项技术,有助于培养起自信心。至于上课努力程度,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关联度不大,统计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4 结束语

本文以马约翰的体育动迁移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对已有文献忽视的体育对学生价值塑造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对体育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进行了分析,由此提出了“体育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具有独特优势”这一对于体育课程思政非常有价值的命题。以此为基础,对于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了探究,分析了课程思政中普遍存在的“两张皮”“标签化”“显性化”“形式化”“功利化”“庸俗化”等问题,提出了营造良好的重视体育的人文环境、转变教学理念、挖掘具体体育项目的“思政元素”、寻找体育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最小的夹角和建立激励相容的培训和评价体系等体育课程思政设计的5个要点,并借助乒乓球教学的实例进行了说明。本文结合清华大学乒乓球教学的调查问卷,对体育课程思政的效果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发现“课程思政”理念对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合作精神、责任使命感、公平公正感、迎接挑战精神、拼搏向上精神、积极乐观态度、爱校爱国情怀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同时还发现“课程思政”理念能显著地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对于体育课程思政这一具有极大当代价值命题的探索,本文只是投石问路,希望有更多学者能加入到这个研究之中,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 释:

①党的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均已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使用的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②在中国知网中以“课程思政”作为“篇关摘”进行搜索,截至2021年11月30日,可以检索到24601篇文献,体育课程思政方面的文献也多达565篇。这些文献中没有发现对体育具有的“价值塑造”或“价值观引导”进行分析的文献,一些文献仅对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了分析。

③对于体育具有价值塑造功能的认识可以追溯到1917年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或更早期的文献。

④原中文译名为“体育的迁移价值”,书名应该翻译为“运动的迁移价值”,主要原因是著作中Athletics对应中文的是“运动”,对应“体育”的是physical education。

⑤早在1902年严复就提出过这种思想,见谭华. 体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93.

⑥John Mo.The Transfer Value of Athletics[D].Springfield colledge,1926:19.原译文为“按照定义,体育是完美的。”

⑦John Mo.The Transfer Value of Athletics[D].Springfield colledge,1926:20.

⑧John Mo.The Transfer Value of Athletics[D]. Springfield colledge,1926:perface.

⑨John Mo.The Transfer Value of Athletics[D].Springfield colledge,1926:25.

⑩John Mo.The Transfer Value of Athletics[D].Springfield colledge,1926:29.

B11John Mo.The Transfer Value of Athletics[D].Springfield colledge,1926:29.

B12John Mo.The Transfer Value of Athletics[D].Springfield colledge,1926:30.

B13John Mo.The Transfer Value of Athletics[D].Springfield colledge,1926:perface.

B14馬约翰在《我们对体育应有的认识》中对此作了专门的论述。

B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57.

B16习近平在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的回信所讲。

B172018年4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习近平思想形成历史考证”课题组对习近平和陈希的两位体育老师陈蒂乔和张荣国进行了调研,他们回忆了习近平和陈希在大学期间参加体育活动的事情。

B18由于课程思政是教师有目的的活动,尽管在对照组授课中已经关注了体育的迁移价值,但是并没有站在融入“思政元素”的角度去设计课程,因此,仍然可以认为实施前后教学模式不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李蕉,方霁.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内核、路径与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108-113.

[3]彭刚.课程思政要如盐在水[N]. 中国青年报,2020-06-08(005).

[4]John Mo.The Transfer Value of Athletics[D].Springfield colledge,1926.

[5]刘波,匡辉.再谈体育的迁移价值[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126-130.

[6]鲁牧.体育界的一面旗帜——马约翰教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7]Bairner,A.Sports and Nationalism. In G. Herb & D. Kaplan (Eds.),Nation and Nationalism: A Global Historical Overview[M].Santa Barbara,California: ABC-CLIO,2008.

[8]Cronin,M.,& Mayall,D.Sporting Nationalisms:Identity,Ethnicity,Immigration, and Assimilation[M].London:Frank Cass,1998.

[9]John Mo.My Fourteen Years Experience of Western Physical Education[D].Springfield colledge,1920.

[10]杨祥全.铸魂育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紧迫性与自身优势探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1):13-16.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体育教学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