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棉花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2-04-14张教海张友昌王孝刚秦鸿德夏松波冯常辉王琼珊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机采湖北省棉花

张教海,张友昌,别 墅,王孝刚,秦鸿德,夏松波,冯常辉,王琼珊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武汉 430064)

湖北省是传统产棉用棉大省,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棉花主产区向新疆转移,包括湖北省在内的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能急剧下滑。2021 年新疆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2.8%和89.5%。棉花产业过度集中到新疆,统筹推进新疆和内地棉花生产发展势在必行。

棉花产业涉及生产、收购加工、纺织、棉副产品利用等链条[1],离不开科技创新、种子生产经营、加工等支撑保障环节,其范围广、链条长。剖析湖北省棉花产业链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促进湖北省棉花生产恢复性发展,疏通棉花全产业链条,推进棉花生产现代化进程,保障用棉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湖北棉花产业现状

1.1 湖北省棉花生产现状

湖北省是传统的产棉大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受棉花种植用工多、机械化水平不高、棉花收购价格不稳、植棉收益低迷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总体呈下滑态势(图1)。2021 年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为12.07 万hm2、10.9万t,分别比2011 年减少36.83 万hm2、41.7 万t,年均减幅7.5%、7.9%。2011—2021 年期间有4 年棉花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减幅大于20%,分别为2015 年23.1%、2016年23.4%、2018年22.2%、2020年20.3%。棉花总产也有3 年比上一年减幅大于20%,即2014年21.7%、2016 年36.8%、2020 年24.9%。虽然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下滑、产能减少,但依然位居全国第四位,长江流域第一位,据统计,2021 年湖北棉花种植面积跃居全国第三位。

图1 2011—2021 年湖北省棉花面积和产量变化

1.2 湖北省棉花纺织行业现状

湖北省作为中国主要纺织服装基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11—2021 年湖北省年均生产布67.9万m,服装10.1 亿件;棉纱产量持续增长,2011—2015 年,从131.5 万t 到227.8 万t,年均增长23.3%;2016-2020 年平均棉纱产量184.1 万t,虽有所减少,仍与前5 年平均188.6 万t相当。2011—2021 年平均棉纱产量186.3 万t,按纺纱用棉比例以30%计,年需要纺织用棉55.9万t,2011—2021年,湖北省年均进口原棉7.4万t。湖北省2011—2015年平均总产43.8万t,占原棉需求的78.4%;2016—2020年均总产15.5万t,占原棉需求的27.7%,2021 年棉花产量10.9 万t,仅占原棉需求的19.5%,产需矛盾加大。

1.3 湖北省棉花科技发展现状

湖北省棉田主要种植模式有麦(油)后移栽棉、瓜套棉或麦瓜棉、麦(油)后直播棉、薯棉连作或套作等。以麦(油)后移栽棉面积最大,约占75%,瓜套棉面积占10%~15%。为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减少育苗用工投入、为机械化植棉探索道路,湖北省棉花科技工作者从2008 年开始聚焦麦(油)后直播棉,开展相关试验研究与示范,机播机采示范也取得了一定成效[2,3]。

在品种选育方面,2011 年以来湖北省共审定棉花品种56 个,其中杂交棉26 个、中熟常规棉15 个、早熟常规棉(生育期120 d 以内)15 个;从选育单位看,企业审定品种23个、科研院所审定33个。2011—2021 年湖北省内选育单位共选育国家审定棉花品种19 个,其中杂交棉品种14 个,中熟常规棉4 个,早熟常规棉1 个;从选育单位看,企业选育10 个,科研院所选育9 个。尽管湖北省审定的棉花品种较多,但从生产上调查看,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较少。从科技队伍上看,湖北省从事棉花科研的工作人员也在减少,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为例,2011 年前有在岗棉花科技人员23 人,2021 年仅有13 人,且45 岁以上占到8 人。

1.4 湖北省棉花生产保障链现状

棉花产业涉及环节多、链条长。种子生产加工与经营、子棉收购加工是一头一尾的重要的保障。随着棉花种植面积萎缩,以棉种生产加工经营为主导的种子企业或转移主营作物品种或转移营销主战场,湖北省内已鲜有企业开展规模化棉花种子的生产经营。2021 年规模性棉种企业,如省种子集团公司、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荆楚种业有限公司,棉花种子业务只占很小份额。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精加工棉种是实现一播全苗,培育壮苗的重要技术措施,1998 年全省拥有棉种泡沫硫酸脱绒包衣精加工设备16 套,而2022 年全省开展棉种精加工业务的仅剩1 家企业,虽然业务辐射到周边省份,也只是附带性开展棉种加工业务,主营收入主要靠玉米、水稻、油菜等种子的加工。

湖北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也在大幅减少,棉花收购加工量锐减,普遍存在“无米下锅”的状态,大量设备闲置,企业关闭。2011 年全省通过“质量保证能力前置审查”的棉花加工企业有600 多家,其中,有141 家企业采用了较先进的400 型棉花加工设备,这些企业分布在60 余个主产棉市(县),年加工能力可达70 万t[4]。

据2015 年湖北省棉花协会统计,全省有棉花加工企业367 家,其中400 型棉花加工企业139 家,200型及其他棉花加工企业148 家;2016 年,开秤收购的加工企业中,400 型的22 家,其他棉花加工企业46家;2021 年全省400 型企业中,开秤收购子棉的不到10 家,另有50 家左右的小型加工厂开展收购业务。2010 年后年国家大力压减的200 型加工企业重新返回市场,因多采取走街串户、田间地头等“亲民”灵活的方式收购,较受棉农欢迎,同时其加工的皮棉也受市场欢迎。对纺织企业来说,大多不在意棉包的大小,只关注棉花的质量。一些200 型企业打出“质量牌”,市场实际成交中竟出现小包棉价格反超大包棉价格的现象。总体看,随着棉花资源减少,生产分散,湖北棉花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有了很大变化,棉贩子成为了湖北棉花流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群体;棉花收购加工市场主体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大厂退小厂进,小厂经营优势明显。

2 湖北省机采棉研发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2008 年开始以机采为目标的麦(油)后直播棉试验研究,在适宜机采的棉花新品种选育、种植模式优化、技术研发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试验示范也在稳步开展,分别在天门市(2013 年、2018 年)、公安县(2014 年)、武穴市(2015 年)、宜城市(2015 年)、仙桃市(2017 年)及荆门市(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召开了大型机收现场会,加上一些小型现场会,已有10 余次。虽然机采棉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还没有形成生产力,生产上种植面积不大。因缺乏市场,采棉机也仅剩1 台,仅供小面积试采。机采棉发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棉花种植多为小户,田块较小且分散;二是清花设备还没有配套,机采的棉花没有人收购;三是长江流域气候特征和种植模式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采棉的发展。麦(油)棉两熟,存在茬口矛盾,一播全苗难,配套农机具缺乏,产量不高,品质下降问题;四是收获季节遇阴雨,机械不能下地等等;五是机采棉丰产栽培技术还不完善,品种选择、一播全苗、苗期草害安全防控、化学调控,脱叶催熟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3 湖北省棉花产业发展对策

随着中国棉花生产重心的西移,棉花生产布局由三足鼎立转变为一主两翼的生产格局。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种植面积减少、产能供给比例减少,给用棉安全带来影响。适当恢复内地棉区必要的种植面积和产能是应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竞争,保障棉花全产业链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5]。落脚到湖北省棉花产业发展上,应坚持绿色高效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以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为目标,通过政策支持、科技聚焦,产业协同,示范引导,推动机采棉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全产业链的活力

一是目标价格政策全覆盖。新疆以外产棉省市区2 000 元/t 补贴不足以调动棉农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建议按照保护区面积进行补贴以满足增加棉花产量的“底线”要求。湖北省列入棉花生产保护区面积13.3 万hm2,按新疆18 600 元/t 的目标予以覆盖。对保障全国棉花的有效供给,平衡3 大产区布局的严重失衡,降低政治、自然和市场风险都是必要的。二是加强棉花种植补贴政策和保险体系建设,按照谁种补谁,调动生产积极性;通过保险扶持,减少风险,提升植棉信心。三是加大对购置采棉机、棉田管理机械、棉花清理加工设备的补贴力度,为机采棉生产加工提供保障。四是加大科技投入,设立科技专项,鼓励产学研协同攻关,解决机采棉发展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五是扶持种植大户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促进棉田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生产效率。六是恢复建立棉花良种繁育体系和种子加工体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重点扶持产业化基础好、辐射带动力强、经济效益高、信誉好的棉花收购加工和棉种企业(或企业集团),为棉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2 技术上聚焦发力,熟化集成

坚持以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为目标的技术研发组装,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棉田高效种植模式。麦(油)棉两熟种植,可以兼顾粮食或油料与棉花生产,是湖北省棉花发展的优势所在。为实现棉田高产高效,需要把种植模式纳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化管理。从前后茬作物品种搭配、株行配置、肥水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秸秆还田、机械配套等方面,农艺、农机、农化领域的专家应广泛联合,形成合力,聚焦攻关。棉花方面一是选育早熟丰产多抗性品种,第一果枝高度、棉秆硬度、对脱叶剂敏感性、含絮力等均能满足机采要求。二是株行配置方面,宽行窄株种植,国内机采棉主要采用76 cm 行距,对长江流域棉区来说,种植行距偏窄,大部分棉田管理机械不能进田,加上雨水较多,易造成田间荫蔽。国内已有企业研发了适宜76 cm 和90 cm 两种行距的采棉机,湖北棉区可以引进应用。三是大麦或油菜或小麦等前茬作物机械收获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实现一播全苗。春争日、夏争时,以上3 种作物收获期依次推迟,棉花适播期也相应缩短,前茬作物收获和棉花播种突出一个抢字,看天看地抢播抢收;棉花是免耕直播还是耕整后直播,需因地制宜;单粒精量播种、缩小株距提高播种密度是实现一播全苗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密精播,实现一次播种一次成苗,减少补苗、间苗用工。四是减肥增效。减肥量减次数是目标,氮肥控制在225 kg/hm2以内,根据地力条件施用1~2 次。五是壮苗培育。草害是直播棉壮苗早发的最大制约因子,一方面棉苗小不好用药,另一方面苗期时值长江流域梅雨季节,雨水多,草害易滋生,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草欺苗、草荒苗。草害防治一是封闭除草压基数,有条件的也可深翻后播种;棉苗幼小时勤中耕;精喹禾灵和嘧硫草醚是对直播棉相对安全的芽后除草剂,分别对单子叶类杂草和次生油菜具有较好防效;对顽固性杂草铁苋菜、莎草结合前期中耕,在棉苗5 片真叶后用草胺膦、草甘膦定向喷雾防治。六是直播棉要塑造高光效群体,采取脱叶催熟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熟化。七是建立示范基地进行引领带动,促进湖北省棉花恢复性发展。

3.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棉花恢复性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随着棉花产业萎缩,各类人才也逐渐流失,应充分发挥湖北省科教大省优势,利用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等平台,引进培养人才,稳定科研、推广、农机等领域队伍,为棉花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源动力。

3.4 拓展棉花产业新功能

棉花不仅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在国防、医药、汽车工业、食品加工、土壤修复等方面也有广泛的用途。如短绒可用于造纸、生产电影胶片、军用无烟火药等。棉花种质资源丰富,有不同株形、叶形、叶色、花色、纤维颜色等特征,极具观赏性[6]。作为产棉大省,湖北省植棉历史、纺织工业历史悠久,通过植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是很好的途径。利用棉花种质资源多样性拓展农旅新功能,以满足人民休闲旅游需求,促进棉花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机采湖北省棉花
棉花是花吗?
棉花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心中的“棉花糖”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机采棉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对比分析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