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的系列化设计

2022-04-14海南中学

新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系列化学科知识议题

□海南中学 陈 淳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建议,课程的实施要按照教学目标和一定的线索,统筹某一议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设计序列化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活动型学科课程设计的关键是确定开展教学活动的议题,并为新版必修教材的每一章节都提供了一个议题作为参考。这些议题多数较为宏大,如果将其确定为该章节唯一的议题直接使用,极易使教学目标空泛化,学科知识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都很难落到实处。因此,宜将这些议题作为该章节的总议题,再按照一定的逻辑,创设若干个子议题加以具体化。

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议题的确定可以与教学活动的设计相结合,统筹总议题与活动目标、子议题与活动线索,为系列化的活动配上系列化的议题。构建系列化的议题,可以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论的指导之下,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和学科知识结构进行逆向教学设计。

一、以成果为导向进行逆向设计系列化议题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论是一种主张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学习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为出发点进行逆向教学设计,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成果导向教育(OBE)有五个实施要点,其步骤分别是:确定学习成果、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策略、自我参照评价和逐级达到顶峰。顶峰成果就是最终学习成果,它既是成果导向教育(OBE)的终点,也是其起点。

本文所探讨的学生学习要达成的预期学习结果就是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提高学生掌握并综合运用具体的学科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论的指导下实施的逆向教学设计,就是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或者学科知识,确定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依据,在特定的情境中挖掘出一个或多个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或者承载学科具体知识的系列化议题,并设计出相应的系列化教学活动。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再从议题切入,进行反向操作。

逆向教学设计的流程图如下:

这种以学习成果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使得教学活动和议题都紧紧扣住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或者学科知识目标,可以克服单纯从教材知识体系出发的传统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实现上的不确定性,从而有效避免不能完全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而且,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也使得的各子议题之间具有了相应的逻辑构架,以此为立足点设计的议题也就呈现出系列化的特点。

二、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系列化议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经过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后所生成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符合社会需要的关键品质和必备能力。一个优秀的议题,能够涵盖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由于受到特定情境和具体知识内容的限制,一个具体的议题可能只体现部分核心素养,或者某些核心素养能够体现但不够充分。因此,除了就某一个总议题设置若干个子议题,构成一个系列化的议题组,尽量包含所有核心素养外,还可以设置一系列的总议题组,力求更加全面和充分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笔者在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课《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教学设计中,创设了以下情境和议题:

情境材料:2019年,海口市在市区主干道开设公交车专用道,全天候禁止其他车辆占用。由于海口市的公交系统并不是很发达,公交车流量较小,专用道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空闲状态,而被挤压了行车空间的其他车辆又经常发生拥堵。部分车主对此意见很大,指责政府决策没有考虑车主的利益和诉求。

总议题一:政府应该如何做好决策。

子议题1:政府要做此决策的原因是什么?

子议题2:政府是否可以不征求民意就进行决策?

子议题3:政府应该如何决策才能兼顾各方利益?

从“科学精神”素养出发,确定评价依据为“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将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渗透在所有议题中;从“法治意识”素养出发,确定评价依据为“让学生明确政府应当依法行使职权,实行民主决策”,设计子议题1和2;从“公共参与”素养出发,确定评价依据为“让学生懂得政府应当实行民主决策,为公民提供公共参与的渠道”,设计子议题2和3;从“政治认同”素养出发,确定评价依据为“让学生理解政府决策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设计子议题1和2。

由于子议题3涉及的民主决策是从政府角度展开的,“公共参与”素养没能完全落到到位;子议题1和2虽然论证了政府做出该决策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但该案例中政府没有进行民主决策仍然是美中不足。为弥补这一缺憾,根据该案例的后续进展,创设了新的情境和第二个系列的议题组:

情境材料:在决策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政府接纳了各方反馈的民意,对方案作出了一些调整:优化了专用道的路线,减少对其他车道行车的干扰;禁止占用专用道的时间调整为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节假日除外),其他时段非公交车辆也可以使用,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状况。

总议题二:如何促使政府做好决策。

子议题1:公民如何通过参与民主决策影响政府的决策?

子议题2:公民如何通过民主监督方式促进政府做好决策?

子议题3:其他主体如何促进政府做好决策?

从“科学精神”素养出发,确定评价依据为“让学生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将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渗透在所有议题中;从“公共参与”和“法治意识”素养出发,确定评价依据为“让学生学会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设计子议题1和2;从“法治意识”素养出发,确定评价依据为“让学生理解各主体都必须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设计子议题3;从“政治认同”素养出发,确定评价依据为“让学生理解国家有一系列的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能够有效地促使政府更好地决策为民”,渗透在所有议题中。该系列议题组不仅有效地弥补了第一个系列议题组存在的缺憾,而且从更高层次上落实了“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素养目标。

三、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主线设计系列化议题

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建立在学生学习碎片化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承载学科内容,统筹议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

与传统教育重课程体系不同,成果导向教育(OBE)理论更加强调对分散在各单元中的、可以关联起来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成果导向教育(OBE)理论指导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可以学科知识的结构体系来设计系列化的议题,进行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构建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结构既可以是教材原有章节的知识结构,也可以是单元乃至整个学科。

上述案例中,在总议题一“政府应该如何做好决策”部分,设置的子议题1和2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政府是在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进行决策,不能因为决策不够完善而否定其合法性;子议题3旨在引导学生论证政府决策还应该实行民主决策,促进决策的科学性。三个子议题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知识点出发,是按照该知识点的原有逻辑结构构建起的一个系列化议题。

在总议题二“如何促使政府做好决策”部分,设置的子议题1旨在引导学生懂得公民如何参与民主决策;子议题2旨在引导学生懂得如何进行民主监督;子议题3旨在引导学生能够统筹议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该系列议题是在整合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以及“人大和人大代表”“政协在民主决策方面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课程设计以新整合的知识结构为支撑。

学科大概念主要是指基于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炼出来具有统摄性的核心概念,指向的是具体知识背后的核心内容,具有将零散的概念进行整合的功能。为了保证单元教学的结构化,我们需要以大概念为统领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以此提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效性。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主要是为了解决知识碎片化的问题,将获取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下的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具体知识内容,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将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因此,以上情境还可以设计“如何完善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制度保障”“怎样发挥党在民主决策中的领导作用”等总议题,与前两个总议题再构成一个系列,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更宏大的议题(大概念),以大单元教学模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和学科知识目标。

在高三的复习课教学中,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议题系列化设计,还可以跨模块进行。以上情境的议题,不仅可以从必修二《政治生活》模块的学科知识来设计,还可以从《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学科知识来设计。例如,可以根据情境一设计“政府为什么要开设公交车专用道”的总议题,分别从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设计子议题,整合“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等学科知识;可以根据情境二设计“如何看待政府对公交车道使用时段的调整”的总议题,分别从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价值观的角度设计子议题,整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的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学科知识。这样进行系列化议题设计,不仅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而且还能落实“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仅就旧版必修教材相关知识进行了探究,但这些理念和方法同样适用于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部编教材进行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设计。在新课标的编写要求指引下,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部编教材必修模块具有大单元和议题式的鲜明特色。例如,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设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全面依法治国”三个单元主题,每个主题又分别设置若干个议题,整本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议题的设置本身就有着系列化的特点。另外,虽然本文是从一个指导理论(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和一个教学设计方法(逆向教学设计)、两个目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和学科知识目标)的维度分别进行了分析。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这几个方面是可以进行综合运用的。

猜你喜欢

系列化学科知识议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系列化主题制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主题班会系列化研究
开展系列化阅读指导 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东风猛士军车立足未来战场需求实现系列化车族化平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