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公司团建了吗?

2022-04-14高山

中国新时代 2022年4期
关键词:凝聚力职场年轻人

真正的团队建设从来都不是一次性的集体娱乐活动,而是对员工各种诉求的关注。

忙了一周,好不容易熬到周五下班回家,准备好零食、电视剧,满心欢喜要给自己放个假,却突然收到一条“明天团建、不得缺席”的短信,你会不会当场“石化”?

团建,是团队建设的简称,放在具体语境中,通常指用人单位组织的户外拓展、会餐等活动,目的是宣传企业文化、增进团队凝聚力及员工之间的感情。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開始,本应是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团建活动,渐渐演变为当代职场人的大型尴尬现场。前段时间,“为什么年轻人反感职场团建”“团建等于变相加班吗”一度成为热议话题。不少网友都表示,参加团建活动,简直比上班还累!跑步、登山、尴尬的拓展游戏……时间还总定在非工作日,以至于不少人闻之色变。

在职场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团建了。团建,究竟怎么了?

被吐槽的团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团建都作为企业新潮的标配而存在。然而现在团建成为不少年轻人的职场负担,越来越多职场人一提到团建就感到头疼。

在年轻员工眼里,团建已经成为职场人避之不及的一项活动了。2021年,职场社交平台脉脉针对互联网职场人进行的“互联网人生存状况调查”显示,在90后职场人中,只有两成人喜欢团建;而在00后职场人中,这一比例仅有10%。也有媒体做了“90后大型社死现场”的调查,结果“公司团建”排第一。

团建,被企业管理者视为宣传企业文化的一种手段,形式多为户外拓展、集体会餐等活动。团建的初衷,是激发成员向心力,进而促进团队合作。公司来了新人、同事间了解不够,团队之间出现分歧、部门之间存在“部门墙”,此刻,安排一场团建增进双方的了解可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团建的本意就是让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之间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与此同时,在活动中产生难忘的共同经历,这些经历将成为关系的纽带,更有利于工作中的团队协作。

曾几何时,团建一度被视作打造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凝聚力的法宝。团建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在活动中增强团队凝聚力和认同感,无论是从企业角度,还是员工角度来说,团建都有诸多益处,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喜欢呢?

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团建本来是一种员工自愿、自由选择参加的集体活动,而如今却被纳入要求强制参加的规章制度,好像怎么看都已经变了味道,最终导致被当今职场人极度的讨厌、排斥。

在热搜话题下,不少网友曾反映过自己在公司经历的奇葩团建。这些被大众反感的团建项目有体能拉练的军训式、领导画大饼的洗脑式、准备才艺的文艺汇演式等。活动本身并没有错,当一个个活动项目被扣上“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等帽子,变成了对内在品质的考核,甚至升级为“野外KPI”时、一把年纪还要高喊着“我行”“我能”的口号时、强行才艺展示时,就成了“大型尴尬现场”。

更让员工反感的是,团建时间通常是选在休息日。对职场人来说,工作了一周,到了周末只想好好休息下,结果团建不仅占用了周末休息时间,而且还强制要求参加,不参加就会被视为不配合工作,轻则批评几句,重则面临罚款、记过等处罚。当团建成了变相的强制加班,很难让人不反感。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团建是指为了实现团队绩效及产出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系列结构设计及人员激励等团队优化的行为,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和福利。但现实情况是不少团建打着提升员工凝聚力、让员工具有团队归属感的名号进行,却将团建异化为另一个职场,导致员工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疲惫。这样的团建,不仅达不到增强凝聚力的效果,反而让人反感。

团建需“走心”

团建文化,正在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团建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个高效的团队,会带动整个公司的业绩,为公司创造出无限价值。对职场人来说,团建不仅是一个接触同事和上司,经营人际关系的契机,也是展示自我、融入团队的一种方式。如果能深入分析团建的形式和内容,还可以借此了解公司的文化和调性。

一般来讲,团建由企业出钱、出力组织,被企业视为给予员工的一项福利。若是打开求职软件,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热衷于把团建当作公司福利之一写在招聘内容当中。

只不过同样是团建,内容却天差地别。有的团建能让人开阔视野、放松心情,还能增强团队凝聚力;而有的团建只会让人尴尬失落、疲惫厌倦。

问答社区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年轻人为何反感团建”,直接把“年轻人”和“团建”进行了否定关联。而下面的一些回答让不少人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公司”:三四百人利用周末,包了大巴车开了两个小时去某某温泉度假村,但那是盛夏,温泉没开;下午做游戏是爬高、高空跳跃、背摔,说是提高团队凝聚力,但总感觉度假村搞得不够专业,安全问题堪忧;而晚餐菜量不够,根本没吃饱……

在老板看来完美的团建经常被吐槽,这让有些管理者感到困惑,吐槽职场中的年轻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集体荣誉感淡漠。而另一边,年轻人对团建则是十分苦恼。在他们眼中,五花八门花样翻新的团建只是看起来新颖有趣,但本质却是一场又一场对员工的服从性测试。很多企业的团建活动仅仅是形式主义地走个过场,把强制所有人到场当作团结的象征,把被迫袒露隐私当作成功的“破冰”,把强迫员工服从当作有趣的游戏,也把本应该在公司和员工之间实现双赢的团建,变成了“双输”的局面。

员工真的那么讨厌团建吗?其实也未必。当员工说讨厌团建的时候,其实想表达的是:“为什么要占用我的休息时间,强迫我和不熟的同事搞一些老得掉漆、土得掉渣的活动?”说来说去,大家只是讨厌无意义的团建活动。

团建的出发点是激励员工,但是安排不合理的团建则展现的是企业对员工意愿的不尊重、对员工个人自由的强烈干涉,这很难让员工对企业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团建最终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往往来自于它的凝聚力,越是团结友爱、同心齐力的团队,其战斗力越是强悍。作为一个职场人,谁不想要拧成一股绳的团队、和谐融洽的氛围?然而,面对不喜欢的团建时,往往表现出“不善言辞,有点害羞难以融入,尴尬得粉碎”“如果直接消极应对,或者以工作态度绷着头,真的很难放松”。

人们到底喜欢、需要什么样的团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作为组织者,想要组织一次所有人都满意的活动确实不容易,但說简单其实也简单,众口难调的下一句是:用心就好。在从员工的实际利益出发,充分尊重员工意愿的前提下,尽量不要占用休息时间、不要太累、避免强制惩罚性,更不要将团建搞成办公室以外的“办公室”,将团建异化成“户外职场”。也就是说,一场高质量的团建,在于尊重员工意愿以及有沉浸感,在过程中能够培养出团队默契,加强情感。那种自由且出于自愿的团建活动,才是职场人心目中理想的形式。

其实,团队的凝聚力不是一两次团建形成的,而是需要平时在工作中的积累和沉淀,团建只是催化剂,存在的意义更多是锦上添花。真正的团队建设从来都不是一次性的集体娱乐活动,而是对员工各种诉求的关注。合理的薪酬福利、额外工作的补偿,才是最为直接的效率催化剂。它们会切实让员工感到自己的劳动被认可、被尊重,让他们清楚地认知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创造了应有的价值。而只有这样,员工才会愿意更努力、更高效地与同事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耐心磨合并产出更好的成果,而不是本末倒置,用刻意的人际交往去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

你的公司团建了吗?

真正的团队建设从来都不是一次性的集体娱乐活动,而是对员工各种诉求的关注。

| 文 · 高山

忙了一周,好不容易熬到周五下班回家,准备好零食、电视剧,满心欢喜要给自己放个假,却突然收到一条“明天团建、不得缺席”的短信,你会不会当场“石化”?

团建,是团队建设的简称,放在具体语境中,通常指用人单位组织的户外拓展、会餐等活动,目的是宣传企业文化、增进团队凝聚力及员工之间的感情。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本应是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团建活动,渐渐演变为当代职场人的大型尴尬现场。前段时间,“为什么年轻人反感职场团建”“团建等于变相加班吗”一度成为热议话题。不少网友都表示,参加团建活动,简直比上班还累!跑步、登山、尴尬的拓展游戏……时间还总定在非工作日,以至于不少人闻之色变。

在职场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团建了。团建,究竟怎么了?

被吐槽的团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团建都作为企业新潮的标配而存在。然而现在团建成为不少年轻人的职场负担,越来越多职场人一提到团建就感到头疼。

在年轻员工眼里,团建已经成为职场人避之不及的一项活动了。2021年,职场社交平台脉脉针对互联网职场人进行的“互联网人生存状况调查”显示,在90后职场人中,只有两成人喜欢团建;而在00后职场人中,这一比例仅有10%。也有媒体做了“90后大型社死现场”的调查,结果“公司团建”排第一。

团建,被企业管理者视为宣传企业文化的一种手段,形式多为户外拓展、集体会餐等活动。团建的初衷,是激发成员向心力,进而促进团队合作。公司来了新人、同事间了解不够,团队之间出现分歧、部门之间存在“部门墙”,此刻,安排一场团建增进双方的了解可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团建的本意就是让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之间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与此同时,在活动中产生难忘的共同经历,这些经历将成为关系的纽带,更有利于工作中的团队协作。

曾几何时,团建一度被视作打造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凝聚力的法宝。团建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在活动中增强团队凝聚力和认同感,无论是从企业角度,还是员工角度来说,团建都有诸多益处,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喜欢呢?

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团建本来是一种员工自愿、自由选择参加的集体活动,而如今却被纳入要求强制参加的规章制度,好像怎么看都已经变了味道,最终导致被当今职场人极度的讨厌、排斥。

在热搜话题下,不少网友曾反映过自己在公司经历的奇葩团建。这些被大众反感的团建项目有体能拉练的军训式、领导画大饼的洗脑式、准备才艺的文艺汇演式等。活动本身并没有错,当一个个活动项目被扣上“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等帽子,变成了对内在品质的考核,甚至升级为“野外KPI”时、一把年纪还要高喊着“我行”“我能”的口号时、强行才艺展示时,就成了“大型尴尬现场”。

更让员工反感的是,团建时间通常是选在休息日。对职场人来说,工作了一周,到了周末只想好好休息下,结果团建不仅占用了周末休息时间,而且还强制要求参加,不参加就会被视为不配合工作,轻则批评几句,重则面临罚款、记过等处罚。当团建成了变相的强制加班,很难让人不反感。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团建是指为了实现团队绩效及产出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系列结构设计及人员激励等团队优化的行为,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和福利。但现实情况是不少团建打着提升员工凝聚力、让员工具有团队归属感的名号进行,却将团建异化为另一个职场,导致员工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疲惫。这样的团建,不仅达不到增强凝聚力的效果,反而让人反感。

团建需“走心”

团建文化,正在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团建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个高效的团队,会带动整个公司的业绩,为公司创造出无限价值。对职场人来说,团建不仅是一个接触同事和上司,经营人际关系的契机,也是展示自我、融入团队的一种方式。如果能深入分析团建的形式和内容,还可以借此了解公司的文化和调性。

一般来讲,团建由企业出钱、出力组织,被企业视为给予员工的一项福利。若是打开求职软件,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热衷于把团建当作公司福利之一写在招聘内容当中。

只不过同样是团建,内容却天差地别。有的团建能让人开阔视野、放松心情,还能增强团队凝聚力;而有的团建只会让人尴尬失落、疲惫厌倦。

问答社区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年轻人为何反感团建”,直接把“年轻人”和“团建”进行了否定关联。而下面的一些回答让不少人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公司”:三四百人利用周末,包了大巴车开了两个小时去某某温泉度假村,但那是盛夏,温泉没开;下午做游戏是爬高、高空跳跃、背摔,说是提高团队凝聚力,但总感觉度假村搞得不够专业,安全问题堪忧;而晚餐菜量不够,根本没吃饱……

在老板看来完美的团建经常被吐槽,这让有些管理者感到困惑,吐槽职场中的年轻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集体荣誉感淡漠。而另一边,年轻人对团建则是十分苦恼。在他们眼中,五花八门花样翻新的团建只是看起来新颖有趣,但本质却是一场又一场对员工的服从性测试。很多企业的团建活动仅仅是形式主义地走个过场,把强制所有人到场当作团结的象征,把被迫袒露隐私当作成功的“破冰”,把强迫员工服从当作有趣的游戏,也把本应该在公司和员工之间实现双赢的团建,变成了“双输”的局面。

员工真的那么讨厌团建吗?其实也未必。当员工说讨厌团建的时候,其实想表达的是:“为什么要占用我的休息时间,强迫我和不熟的同事搞一些老得掉漆、土得掉渣的活动?”说来说去,大家只是讨厌无意义的团建活动。

团建的出发点是激励员工,但是安排不合理的团建则展现的是企业对员工意愿的不尊重、对员工个人自由的强烈干涉,这很难让员工对企业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团建最终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往往来自于它的凝聚力,越是团结友爱、同心齐力的团队,其战斗力越是强悍。作为一个职场人,谁不想要拧成一股绳的团队、和谐融洽的氛围?然而,面对不喜欢的团建时,往往表现出“不善言辞,有点害羞难以融入,尴尬得粉碎”“如果直接消极应对,或者以工作态度绷着头,真的很难放松”。

人们到底喜欢、需要什么样的团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作为组织者,想要组织一次所有人都满意的活动确实不容易,但说简单其实也简单,众口难调的下一句是:用心就好。在从员工的实际利益出发,充分尊重员工意愿的前提下,尽量不要占用休息时间、不要太累、避免强制惩罚性,更不要將团建搞成办公室以外的“办公室”,将团建异化成“户外职场”。也就是说,一场高质量的团建,在于尊重员工意愿以及有沉浸感,在过程中能够培养出团队默契,加强情感。那种自由且出于自愿的团建活动,才是职场人心目中理想的形式。

其实,团队的凝聚力不是一两次团建形成的,而是需要平时在工作中的积累和沉淀,团建只是催化剂,存在的意义更多是锦上添花。真正的团队建设从来都不是一次性的集体娱乐活动,而是对员工各种诉求的关注。合理的薪酬福利、额外工作的补偿,才是最为直接的效率催化剂。它们会切实让员工感到自己的劳动被认可、被尊重,让他们清楚地认知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创造了应有的价值。而只有这样,员工才会愿意更努力、更高效地与同事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耐心磨合并产出更好的成果,而不是本末倒置,用刻意的人际交往去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

猜你喜欢

凝聚力职场年轻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年轻人如何理财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