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趣百草园

2022-04-14本刊编辑部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韭菜重庆市中医药

本刊编辑部

春取桑枝,夏摘桑葚,秋打霜桑叶,冬刨桑白皮。从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到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从扁鹊号脉诊疾到华佗创立的“五禽戏”,再到张仲景的“六经辨证”;从“药王”孙思邈著成《千金要方》,到“药圣”李时珍写就《本草纲目》......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医药文化与其他中华传统文化彼此交融、促进,随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不仅守护着人们的健康,更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传承至今,我们已经从中华文明长河中拾起了中医药这颗“遗珠”,越来越多中医药技术进入国家非遗名录。中华医药文化,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更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015年,屠呦呦院士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典范。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讲述中医文化典故,开辟中草药科普园,制作中药材香囊、标本,开展中医食疗课程......近年来,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同学有机会学习到中医药文化知识。

本期,编辑部就来到了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中医药知识,感悟中医药传统文化。

本草乐园见吧!

——探访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中医药文化社团

“如果华佗再世/崇洋都被医治/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黄药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面子/用我的方式/改写一部历史......”

2006年,周杰伦的一首《本草纲目》火遍大江南北,这部由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也让更多人对中医产生兴趣。

2022年,小编们来到了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探访学校极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社团。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中医药文化长廊,展示着中华五千年中医药史、古代名医事迹等。拾级而上,穿过长廊,来到1500平方米的“本草乐园”。这里种满了中草药,每一株植物都由同学们亲手选种、种植、养护,等到收获的季节,便将它们采摘下来。有些制成标本,展示在中医药文化微型博物馆中;有些既是药材又是食材的,便可以在传统节日时,将它们制作成药膳饱餐一顿。元宵节的汤圆,立春的春卷,清明的清明粑,端午节的药粽,中秋节的月饼,冬至的韭菜饺子,腊八节的腊八粥......别问,问就是小编们已经馋了。

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中医药文化社团以“普及中医、中药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发扬中国的传统醫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认识中医,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为宗旨。社团分为中草药种植小组、养兰小组、中草药标本制作小组、中药香囊制作小组、药膳制作小组、八段锦小组共六个小组,每周五下午,同学们都会在学校少年宫开展活动。

把韭菜变成饺子需要几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同学们亲手种下的韭菜,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大家带上装备,兴致勃勃地来到本草乐园。

地点: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本草乐园”

Step1:

同学们手握镰刀,开始了收获之旅。他们一边谈论着“宽叶韭菜”和“细叶韭菜”形、色、味、药效的异同,一边细心地割着绿油油的韭菜。你知道“宽叶韭菜”和“细叶韭菜”的异同吗?

Step2:

把割下来的韭菜整理干净,摆放整齐。“看,这些韭菜都是我们割的!”

地点:转移阵地,来到

“药膳工坊”。

Step3:

清洗韭菜,为了大家的健康,这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Step4:

切韭菜,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Step5:

鸡蛋打进盆,瘦肉多放点,再加上韭菜,混合搅拌,开始包饺子!

Step6:

饺子下锅,看着一个个将军肚,不禁哼唱道:“好饿好饿好饿,我真的好饿。”

Step7:

好了,开吃!这一刻,还有什么事,比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更有成就感呢?

你知道吗?有N种做法的韭菜,除了可以作为蔬菜食用,还是一种中药材。它可以入药,具有补肾、健胃、润肠等功效,在中医中被誉为“洗肠草”。

与它一样,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还有我们熟悉的黑芝麻、龙眼肉(桂圆)、百合、枸杞、蜂蜜、薄荷等等。

关于中医药文化,

我们一起聊聊

本期,我们和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的同学们聊了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他们希望在学校开展的活动中,学习到哪些有关中医药文化的知识?自己亲手种植过哪种中药材,这期间又有什么收获?

来听听他们分享的故事吧。

Q:你希望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中医药文化?

A:我希望通过中国古籍了解中医药文化,古籍是一个很好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比如学校有时会组织活动,让我们阅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但是我们不能对古籍的知识照单全收,要有思辨意识,结合实际情况来学习。

刘静芸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8年级1班

Q:你认为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是什么?

A:跟花卉相比,中药植物除了可以用于观赏,还可以治病救人。有些植物既是花卉,也是中药药材,比如茉莉花,除了开花时带给同学们美的感受外,它还可以用来泡茶。

张婧涵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7年级1班

Q:自己种植过哪种中药材?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吗?

A:我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种植过吴茱萸。我们先是选种,然后开始挖坑,将树苗放进坑里面,再埋土和浇水。种下树苗后,我们会轮流担任负责人,给树苗浇水、施肥、整枝等。看着它从一棵跟我差不多高的树苗长成三四米高的大树,我们感受到了种植的乐趣。它的果实可以泡茶,喝起来有一股清香。

刘谦慧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9年级2班

A:我自己亲手种植过芦荟,还写下了种植观察日记。首先,从母体上选取一株小的芦荟,将它切下来埋进准备好的盆里。注意要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不能见阳光,否则它会长不好。整体的养护比较简单,隔三岔五给它施一次肥,如果土地表层干,可以浇一些水。芦荟的药用价值比较丰富,比如说可以治疗烫伤。有一次我被烫到了,就切下一块芦荟,把它敷在烫伤的地方进行缓解。

鲁晓溪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8年级1班

Q:你知道中药材有哪些用处?自己尝试过哪些?

A:我们用中药材做过香包。先拿出一个布包,把棉花塞进去,然后倒入中药材粉末,把它弄得鼓鼓的,最后再用针缝上,一个香包就做好了。我把自己亲手做的香包挂在了书包上,让它每天陪着我上学。

温何林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8年级3班

A:以我最了解的陈皮为例,在它结果后可以进行人工采摘,晒干后可以用来泡茶。3~10克左右就可以泡一杯茶,这种茶可以止咳、消痰。如果吃太多,感到腹胀,也可以喝陈皮茶,有助于消化。

周彬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9年级1班

A:比如苦蒿,等它成熟后摘下,磨成粉可以泡水喝,能清热解毒。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感冒了,没少喝苦蒿。它的味道很苦,我不想喝时大人就会告诉我“良药苦口”。

田恒瑜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9年级3班

Q:如果请你做中医药文化的推广大使,你会通过哪些方式推广中医药文化?

A:首先是通过我们最常用的社交软件,比如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其次我们在学校也可以通过制作校园小报或是手抄报,来向同学们宣传更多的中药材文化知识。最后,在劳动课上,我们会种植一些中药材,通过实践去更好地体验中医药文化,也希望把这种方式推广出去。

王鑫蕾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7年级1班

A:在学校,可以向校长提出建议,表达希望普及中医药知识的期许,由学校组织学生们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走近中医药。也可以向社区提建议,上网查阅、整理资料,开办中医药主题的展览会。

谭一琳重庆市第八十四中学8年级2班

关于中医的那些往事

有人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与瘟疫抗争的历史。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中国至少发生过三百多次疫病流行,正是有了中华民族一代代医者的努力,才一次次控制住疫情蔓延,还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药抗疫方法和理论。

你了解中医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它经历过哪些重要的发展时期,又涌现了哪些闪闪发光的“明星”呢?

先秦—汉代

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出现了早期的医学分科。人们从直接生吃药材,到用水将不同药材煎煮成复方汤剂,还开始用药酒预防和治疗疾病。

·“医”字的诞生和酒有着密切的关系。“醫”的繁体字是“醫”,下半部分的“酉”就是表示既有麻醉效果,又有杀菌作用,还能用来治疗伤病的酒。

·《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涉及大量药物的书籍;提及药物最多的则是《山海经》,书中还指出了药物产地、药效和使用方法。

宋元时期

中医药发展的黄金时代。药店开始大量销售已经制作完毕可以直接服用的常用药。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医学著作得以大量出版,中医药知识成功“出圈”,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和普及。

·宋朝很多贵族阶层的知识分子都热衷于研究医学,在他们看来,不懂点医术,出去参加聚会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王安石、苏轼等士大夫都懂医学。范仲淹甚至表示:要是当不了辅助君王的好宰相,那么做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也是可以的。

汉代—唐代

中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出现了世界历史上已知建立时间最早、建制规模最大的医药学校——太医署。

·最初,人们主要是以父亲传授给儿子这样代代相传的方式来学习中医学。后来,南北朝一位叫作秦承祖的太医令,因为想将自己的一身医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医学院——太医署。太医署内设有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官职,帮助学子们更好地学习医术。

明清时期

中医学体系逐渐完善,世界上最早的疫苗雏形诞生。这个时期,现代医学从西方传入中国,中西医学知识开始交流碰撞。

·明代中期以后,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饥荒、鼠灾、瘟疫时有发生,中医药学在此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界也涌现出许多人才。明代的谈允贤便是以女子身份入太医院为官的,她创作的《女医杂言》是古代第一部个人医案著作,也是古代唯一的女医著作。

张仲景

时期:东汉

标签:饺子发明家、疫病克星

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战火纷飞、疫病肆虐,他的家族中,有一大半人因染上伤寒杂病去世,于是他从小决心学医救民,10岁左右就拜师学习医术。行医期间,他游历各地,目睹各种疾病,经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数十年后终于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因为怜惜穷人在寒冬冻伤耳朵,他还在冬至派发“祛寒娇耳汤”,“娇耳”就是如今的饺子,人们吃过之后浑身发暖,便不会再冻伤耳朵了。

华佗

时期:东汉

技能:体操教练、外科祖师爷

同为东汉名医的华佗,精通内、外、妇、儿等各种医学分科,还发明了古代最著名的体操——“五禽戏”。他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于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态设计了一系列体操动作。每天来套华佗的五禽戏,强身又健体,据说司马懿一家日日勤练五禽戏,所以个个长寿。后来,华佗为曹操医治头痛,建议他进行开颅手术,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致使一代神医屈死狱中。

孙思邈

时期:唐代

标签:爱学习的小天才、妇女儿童守护者

孙思邈从小就坐稳了天才的人设,人送外号“圣童”。因为小时候经常生病,他长大以后就踏上学医的道路。他不仅医术精湛,医德还高尚,多次拒绝功名利禄,坚持留在乡间为百姓治病。他认为人命贵于千金,所以将自己的医学著作命名为《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还在书中专门阐述了女性和儿童的病症,提出治病要以女性和儿童优先,极大影响了古代妇科、儿科的建立和发展。

李时珍

时期:明代

标签:草根名医、畅销书作家、辟谣小能手

为了编一本靠谱的药书,李时珍一边行医,一边独自跑到深山老林考察各种动植物、矿物,还向各地的药农、村民、医者打听请教。历经27年时间,研究了800多部医药书籍,他终于在花甲之年完成了畅销书《本草纲目》。他在书中纠正了许多当时的错误观念,比如吃水银、仙丹能长生不老,草的种子可以变成鱼等等,堪称古代版“博物君”和“辟谣小能手”。

猜你喜欢

韭菜重庆市中医药
“割韭菜”用英语怎么说?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风云变幻——赫章韭菜坪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莴苣和韭菜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