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社会热点 建言高质量发展
——住冀全国政协委员观点集萃

2022-04-13叶明亮

乡音 2022年4期
关键词:养老培训建设

叶明亮/摄

张妹芝:

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省委主委张妹芝建议,发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打造集体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性产业带。要实施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计划,打造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典范。拓展冬奥场馆设施的文化和旅游功能,推动冬奥场馆景区化、博物馆化。深入研究京张沿线长城文化带的资源和地区文化,建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加强对京张铁路张家口站、宣化站等重要文化遗产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创新利用,形成旅游品牌集群效应。京津冀文旅部门应加强协作,发挥京冀两地冰雪、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共同培育冬奥冰雪之旅、长城古道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建立以冰雪体育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主体,以融合为手段的跨地域、跨领域综合性产业发展带。

卢晓光:

建设蓟镇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民革省委主委卢晓光提出,建设蓟镇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挖掘长城文化,让蓟镇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走向世界。京津冀应科学规划、统一建设蓟镇长城文化公园,统一标准、统一标识,打造全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样板,使之成为京津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富民工程。要对现有蓟镇长城情况掌握翔实资料,摸清家底,制定有效保护措施,避免出现新的损毁破坏现象。通过考古补全“长城记忆”,对蓟镇长城进行全面考古,使那些有史料记载以及不为人知的珍贵文物得以重现。对濒危长城进行保护性修复,应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因地制宜,避免千城一面。加大资金投入,规划山海关到居庸关蓟镇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风景大道。开办长城保护专业人才培训班,组建专业保护队伍。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多方位全角度向世界展示蓟镇长城魅力。

边发吉:

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主委边发吉建议,加大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古老运河焕发生机、造福未来。弘扬大运河文化有利于挖掘、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对于讲好河北故事、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层面给予相关支持,研究制定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建设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的政策文件,并纳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在更高层面上协调解决跨市、跨省导致的信息资源不共享、建设标准不一致、分工不明晰等问题,确保大运河相关项目设计标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建设规范统一。针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用地,建议研究制定专门政策,对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项目,允许地方调整土地性质,并通过“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等方式,在确保耕地总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支持大运河项目建设。

高志立:

建设数字化智能养老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高志立建议,建设数字化智能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实施“智慧+康养”融合式社区综合服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并创新开发便携式、自助式智能健康产品和终端产品,提供助聊陪伴、信息咨询、远程医疗等线上服务或者上门服务。整合养老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动态监测老年人个人情况,实现不同服务精准供给,及时保障老人安全。建立全国统一的老年人能力评估系统、养老服务机构监测管理系统、养老从业人员就业培训系统,既为养老服务决策提供全方位指导,又对养老机构安全运营进行智能分析和实时监控,提升监管效率。同时,促进加快培养专职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缓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问题。

王宝山:

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主委王宝山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发挥智能信息化效应,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应认真总结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中的经验,查找短板,明确培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方向。注重基层医疗人群培训全覆盖,与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相匹配。注重培训内容的实操性,让培训课程符合农村医疗服务需求实际。应充分利用HIS 系统,将医务人员定期参加理论学习培训等相关考核内容等纳入其中。还应注重培训效果和培训成果转化,发挥对人才的激励效应。创新培训模式,以竞赛、比武等不同考核方式检验培训成效,并作为晋升职称和评先的重要依据。完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从政策上引导基层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对于不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采用不同的实战考核,倒逼适宜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徐 英:

加快医疗信息体系标准化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省委副主委徐英建议,加快医疗信息体系标准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共享,最大限度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全国统一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诊断体系、诊疗目录和药品耗材等数据标准,发布统一接口标准,为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打好基础。运用现代科技,加强信息终端、传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通过增加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切实保障患者信息的准确、安全。同时,应加强远程会诊平台、互联网医院建设,统筹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网络覆盖水平。整合资源,促进多码融合应用服务,助力医疗信息标准化建设,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

杨玉成: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建议,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在创新集体经济体制机制方面,可从财政支持“三农”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专门用于支持村集体经济项目,鼓励成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利用土地流转、出租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每年可从农转用地指标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方面,可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支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加快发展,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保险、用地保障等政策,提升龙头企业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乡村资源优势,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在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同时,引领现代农业、乡村服务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贾玉英:

推进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省妇联党组书记贾玉英建议,进一步推进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发展。日间照料等社区养老服务,是实现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的有力补充。应以行政主导,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充分保证老年人福祉的基础上,坚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双轮驱动,实现运营的可持续性。充分调研不同地区、城区、社区间老年人分布和实际服务需求,科学制定本地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改造方案,确保各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建设上能够均衡配置,惠及广大老年群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扶持高职院校开设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老年人医疗保健、老年人护理康复等专业,与养老机构联合培养一批具备胜任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岗位基本素质的骨干人才,引导各类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日间照料工作。

刘劲松:

引导民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民营企业都反映招工难、留工难问题,特别是高学历人才的缺失,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职业院校部分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缺乏职业针对性和柔性调整度,导致了毕业生能力与民营企业需求不匹配。他认为,结合民营企业需求,设置特色专业,发展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职业教育,能让职业教育发挥应有作用。应创新校企融合方式,动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针对优势产业和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重点设置对口教育体系,有针对性地输出需求人才。同时,精准培养适应企业发展人才,注重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鼓励校企开展专业共建、讲义共编、人才共育等深度合作。引导职业教育社会化市场化办学,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

武义青:

建设标准化钢铁行业软件硬件研发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表示,面对世界科技大国越来越严的技术封锁及打压,一旦关键进口硬件和软件技术被断供,我国许多钢企将面临着生产受到制约甚至停产的危险。我国钢铁企业生产过程数据的管理和挖掘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应鼓励钢铁企业建设有着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数据库的五类钢铁技术软件研发平台,包括传动研发平台、一级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研发平台、二级过程控制系统研发平台、标准信息化建设研发平台和生产过程大数据存储云平台。配合这五类软件平台建设,应整合全国钢企的技术实力和数据资源,建设钢企技术研发生态平台,主要是建立钢企生产过程的软件模拟仿真系统和模拟测试体系。再在五类软件平台和生态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建设钢铁制造关键控制软件和硬件国产化自主研发平台,实现研发领域的巨大突破。

韩爱丽:

持续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全国政协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韩爱丽建议,持续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推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改变“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降低考试压力。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合理引入社会资源,引导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项目,建立社会志愿者、家长参与制度,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创新课后服务载体,共同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水平。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体系,健全机构审批、收费管理、资金监管、日常监管、平台管理、监督考核等配套制度,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校外培训机构资金、学生、教师、课程、机构“五个管起来”。研究制定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及各种“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治理办法和措施,全面构建校外培训执法体系,依法严格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行为。

胡万宁:

加强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唐山市工人医院院长胡万宁建议,从建立责权明晰的顶层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强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从国家层面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的修改和制定工作,完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措施。建立合理的重大疫情救治经济补偿机制,医保政策适度倾斜,将传染病医疗机构直接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完善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加快各地市传染病医疗机构的迁建或改造计划,将其打造成为“平战一体”的独立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和基层单位人员的培训基地。建立健全复杂病例多学科诊疗模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规划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加快研究、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的传染病学医师培养模式,健全传染病学医师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养老培训建设
养老生活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养老更无忧了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