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艺术专业教学与传统非遗技艺的有效结合

2022-04-13李莉宏

文化产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实践性技艺院校

李莉宏

随着新事物的出现和文化的更新,我国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无人继承的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沉淀和宝贵精神的象征,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在意识到“非遗”技艺文化大量丢失、无人继承这个问题后,国家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责任落实到中职院校的教育中去,让中职院校学子学习和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让传统“非遗”技艺文化得到传承。为了更好地在中职艺术专业的教学中落实传统“非遗”技艺文化,中职艺术专业的课堂采取实践性教学法,用更恰当的教学方式将传统“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体会传统“非遗”技艺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将实践教学法融入中职艺术专业的教学中,以此来让学生学习传统“非遗”技艺是中职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是用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式传递文化的方式。

中职艺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

中职院校设立的艺术类专业包含很多,比如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工艺造型设计、织绣设计、工艺绘画、工艺雕塑、舞蹈等。这些专业内容对于热爱艺术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中职艺术学院培养社会急需的艺术专业型人才,为社会提供专业的人才保障。实践性教学是适应时代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践性教学要求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是用探索和研究的方式获取第一手经验,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操作实践能力,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成长”。实践性教学的设计和管控由教师负责,一般是学生在学完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后,由老师设计和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在实验室做实验、在实习地的工程建设设计、做某项目需要的社会调查工作等。这些活动都是在真实场景中进行的,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差异,真正学会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对知识充满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满足职业的需求。同时,实践性教学方式的应用改变了老师评价学生的方法,从老师只看重分数,只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变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只看重分数,还要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的评价方法。由于评价机制的改革,教师对作业也加强了实践经验的要求,学生的作业不再只包括理论知识,还有对实践操作能力水平的检测,让学生能够实现专业知识到实践操作的转换。一个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很难在未来的职业中获得成功,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才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性教学方式在中职艺术专业学院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性教学方式的应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传统“非遗”技艺传承在中职院校中的有效落实

中职院校是落实和传承“非遗”技艺文化的最好載体,国家也加强和落实了各项教育工作以强化中职院校对“非遗”技艺文化的传承。我国的“非遗”技艺文化包含口技、口头传唱、昆曲、中国的古琴曲、少数民族的舞蹈、民歌、杂技、我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礼仪礼节、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术、掐丝珐琅、银饰、书法等传统艺术文化,历经五千年的沉淀和凝聚,是历史沉重的回忆。这些都是古代人民的艺术智慧,传承至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民族的文化骄傲和底蕴,需要后代继承和发扬。借助中职艺术学院的教学将传统“非遗”技艺文化传承下去,是培养中职院校学子文化艺术底蕴和传承传统“非遗”文化的双赢合作。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在中职院校中实现对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

第一,让传统“非遗”文化进入中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中。一个学校的文化建设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操,因此,对传统“非遗”技艺文化的传承不容忽视。传统文化艺术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感染力强,将传统“非遗”技艺文化艺术的元素加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可以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得以熏陶,让他们学会欣赏并逐渐喜欢传统“非遗”技艺文化。

第二,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课程。单单依靠环境的影响无法达到传承“非遗”文化的目的。中职院校需要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与传统“非遗”文化相关的专业课程,用专业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去学习、研究并动手操作,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上的专业学习对“非遗”技艺文化形成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加强中职艺术专业学院的师资力量。由于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对传统“非遗”技艺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更不用说拥有精湛的手工技艺能力。所以中职院校需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培训和帮助,让教师对“非遗”技艺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艺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此,可以请“非遗”技艺文化的专家指导和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非遗”文化意识,让其向“非遗”技艺的传承人学习技艺,从而让教师队伍更加壮大。

第四,着重对传统“非遗”技艺文化开展教学科研,对传统“非遗”技艺文化课程进行科研,用专业的方式深入研究传统“非遗”技艺文化,多方位剖析传统“非遗”技艺文化的教学大纲,用更好、更有效的方式把文化教授给学生。

中职艺术专业实践性教学法与传统“非遗”技艺传承的有效结合

传统“非遗”技艺文化是沉甸甸的历史果实,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发展、传承,影响了无数先辈,也是无数先辈的思想结晶以及历史的文化见证。通过传承“非遗”技艺文化,人们能够看到当时人民的生活习惯、娱乐方式和质朴的民风,能够感悟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传统“非遗”技艺文化传播的是历史文化,是文明进步的见证,通过“非遗”技艺,如今人们能够窥见千年前的历史文化,以及“非遗”技艺所散发出来的深厚文化气息,并对其赞叹不已。众多的传统“非遗”技艺文化丰富多彩,艺术作品栩栩如生。就像书法,一笔一画,神采飞扬,沉稳有力,古人执笔写下无数经典文字;汉服的修长、昆曲的精妙、铁花的高超技艺、古琴曲的悦耳……传统“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留给后代的礼物,是中国千年文化的证据。后世不得忘记历史,更不得忘记历史传承的“非遗”技艺文化遗产,这是每个国人的骄傲,也是一份份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后辈把传统“非遗”技艺传承下去是时代的责任,也是每个国人的责任。中职艺术专业学院要想有效地传承传统“非遗”技艺文化,就需要找出更好的教学手段和更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职业教育培养和对传统“非遗”技艺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

实践性教学法在中职艺术专业传统“非遗”技艺传承中的意义

实践性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让中职艺术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成长”,实现中职艺术学院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高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的目的。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以中职艺术学院为载体,实现了培养艺术人才和传承传统“非遗”文化的双赢。传统“非遗”技艺文化教学如何更好地在中职艺术专业学院开设进行,是教学界一直致力研究的问题。传统“非遗”技艺文化课程应用实践性教学法,将传统“非遗”技艺文化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传统“非遗”技艺的艺术魅力,在做中感受古代文明的艺术,真正将传统“非遗”技艺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工作之中。

实践性教学法在中职艺术专业传统“非遗”技艺传承中面临的挑战

第一,实践教学基地功能不全。中职艺术专业传统“非遗”技艺传承培养的是具备高超技艺的能工巧匠,需要学生在大量反复的动手操作中,掌握传统工艺技术,而这对实践基地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当下很多中职院校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存在功能不全的情况,导致学生无法利用其中的材料进行实践操作;另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并未与“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在信息技术不断地在中职院校各专业的教学中得以应用的同时,应该逐渐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将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渗透到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之中。

第二,教师专业实践技能不足。学校在实践技能方面的教师配备较少,很多实践教学的老师并不受学校的重视,导致教师积极性下降。很多教师在传统“非遗”技术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没有完全掌握“非遗”技艺的操作技巧,地方民间的技艺人反而在操作方面有更高的造诣;有些教师在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无法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更好的教学,很多教师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

第三,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落后。当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教学的模式在各学校的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下社会被互联网技术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是非常有必要的。面对实践教学基地不足、功能不全的情况,更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资源,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处,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中职艺术专业实践性教学法与传统“非遗”技艺传承相结合的实现途径

为了实现中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与传统“非遗”技艺传承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本文以“非遗”畲族银饰的传承为例,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当下实践教学基地不足是影响“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索和挖掘实践教学基地是满足当下艺术专业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途径。学校可通过和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学习机会。例如,“非遗”畲族银饰是我国闽东畲族人民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民族技艺,从图案设计到银饰部件的固定和焊接,都蕴含了畲族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民族文化。随着畲族人的外出,“非遗”畲族银饰的传承人数不断减少,人们对“非遗”畲族银饰也越来越不重视。作为“非遗”畲族银饰的继承人,林仕元在“非遗”畲族银饰设计方面具有非常高的造诣,曾有中央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大学邀请其到校进行演讲,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非遗”技艺的传承。林仕元在各大高校开设“银雕艺术”专业班,不仅解决了实践教学基地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非遗”技艺实践活动的场所,也促进了对我国“非遗”技艺的传承。

第二,強化信息技术教学在传统“非遗”技艺教学中的作用。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中职艺术院校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利用互联网教学的水平,让教师掌握将“互联网+”融入实践教学的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中职院校艺术专业要实现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以及实践教学课程相结合的动态教学模式,除了要让学生对“非遗”技艺传承的内涵有深刻的认识,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外,还要让学生掌握制作“非遗”畲族银饰的技巧;其次,教师可通过给学生播放能工巧匠现场制作“非遗”饰品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让其对技巧进行分析,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和制作各种银雕,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评分,选出优秀作品;最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将虚拟设计作品真正制作成银雕。

综上所述,传统“非遗”技艺文化的传承不容忽视,有着重大意义。为此,可以将传统“非遗”技艺文化的传承加入中职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以中职院校为载体把传统“非遗”技艺文化传播下去;具体而言,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艺术的气息,提高专业知识,同时将我国的传统“非遗”文化传承下去。中职艺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传统“非遗”技艺文化传承在教学中采用实践性教学法,既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真正实现了对传统“非遗”技艺文化传承的目的,将技艺传授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真正将传统“非遗”技艺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教学的突破,也是文化传承与教学相结合的一大成就。要想让传统“非遗”技艺文化得以传承,中职艺术专业的学生任重道远,他们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做”中将千年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而这是对传统“非遗”技艺文化最大的保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时代的接班人、艺术的载体和文化的继承人。

参考文献

[1]王佳星.中职学校中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7):111.

[2]李巧玲.论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基地的建设[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32(02):183-185.

猜你喜欢

实践性技艺院校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泥灰雕塑:青砖黛瓦上的技艺传承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