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宇宙的另一边》教学思考与实践

2022-04-11赵志强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秋风宇宙习作

○赵志强

【教学思考】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虽然在习作单元出现,但想象不仅是一种习作能力,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境,被个体的需要推动,并能预见未来。想象源于生活,但同时又高于生活,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理想化的改造甚至是颠覆,正是因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所以才产生了想象。想象因人而异,水平有高有低。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不要人为地设定一个想象的标准去评判学生,只要学生敢想就应该大力表扬。《宇宙的另一边》是习作单元的第1课,教师要尽量放下对学生想象能力的高期待,哪怕学生想象得很幼稚,不符合教师的高标准,但那也是学生的大胆想象,教师也应该给予尊重和鼓励,从而呵护学生想象的热情。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本课的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感情朗读,感受想象的大胆与神奇

《宇宙的另一边》是一篇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文章,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所营造的想象世界,感受作者大胆而神奇的想象?朗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众所周知,朗读是把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眼、口、心等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课后思考题“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来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聚焦体现想象神奇有趣的句子和语段,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展示进行交流,如“在宇宙的这一边,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在宇宙的另一边,他会不会像花朵一样开放,或者像人一样行走”“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体会想象神奇和有趣的过程。此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头脑当中想象文章所描写的情境,通过把课文变成诗的形式进行师生对读、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引领学生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从内心深处进一步感受想象的大胆与神奇,进而体会想象带来的乐趣。不仅创造出了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而且还能拥有奇异的经历。

二、发现秘密,激发想象的欲望与潜能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而《宇宙的另一边》这样一篇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文章,不仅要让学生感受作者大胆而神奇的想象,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而且还要引领学生学习文章中想象的思维和方法,为单元习作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聚焦课文的语言文字,发现其内容和表达上的特点。全文紧紧围绕“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一句话来展开想象,把宇宙这一边的现实生活和宇宙另一边的相反现象一一对应来写,而且采用了许多疑问句来表达想象的神秘和不确定性。那么,怎样才能引领学生发现文章采用的反着想象的思维方式呢?首先,学生在了解了宇宙另一边的秘密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想象的呢?”,以此来引导学生破解作者想象的密码。然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等形式,在不断思考、回答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完善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作者想象的策略与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反复感受着想象的大胆与神奇,不仅拓宽了想象的思路和空间,而且也体会到发现的快乐与幸福,无形中便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欲望与潜能,为接下来的想象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言语实践,积淀想象的策略与方法

部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想象力以及其所依存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可以训练的,这一类‘思维训练’对于素质教育非常重要,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需功课。”

因此,当学生想象的热情被点燃后,教师可借助课后第2题“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思维方式,展开大胆想象,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课中几次想象实践的设计,目的是学习作者的想象方法并尝试运用,从而激发学生想象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最终达成“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的单元习作目标。为使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教师有必要搭建相应的支架来拓宽学生想象的思路,提升学生想象的质量。例如,可以设计由易到难的想象训练,降低学生想象的难度;还可以采用追问的形式,引领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当然也可以用图片、音乐、资料等多种形式来引领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为使学生的想象更加开放、更加大胆,教师不应对学生的想象进行种种的限制,应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其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但要防止学生人云亦云,应鼓励学生进行与众不同的想象,建构一个想象的自由王国。

【教学实践】

片段一:

师:这些想象真是太神奇、太有趣了,快和老师一起读一读吧!男同学来读宇宙这一边的句子,女同学来读宇宙另一边的句子。老师来开个头。

师:那个孩子是另一个我吗?

男:当我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的时候,女:他是不是正把作业本放回书包?

男:当我气喘吁吁爬楼梯的时候,

女:他是不是正下楼去?

男:当我趴在窗台看着星空的时候,

女:他会不会也趴在窗台,看着星空,想着我呢?我们的目光会在哪里相遇?

男:在宇宙的这一边,雪是在冬天下的;

女: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雪是在夏天下的吗?

男:在宇宙的这一边,太阳从东边升起;

女: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太阳是从西边升起的吗?

男:在宇宙的这一边,石头是没有生命的;

女:在宇宙的另一边,它会不会像花朵一样开放,或者像人一样行走?

男:早上,我背起书包向左走时,

女:忽然想到,在宇宙的另一边,另一个我会出门向右走吗?

…………

男:上课铃声响了,我们的第一节是语文课。

女:在宇宙的另一边,第一节是数学课吗?他们的数学课,会是什么样子呢?

(男女生对读3~6自然段)

师:你们读得真好,仿佛带我走进了宇宙的另一边。那你发现作者是怎样想象的了吗?

生:作者先想到自己的生活,然后再想象宇宙另一边的生活。

师:这是联系生活实际想。

生:我发现宇宙另一边的生活和宇宙这一边正好是相反的。

师:相反地想,的确是这样的,因为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作者不仅想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还想到了自然界的事物和校园的学习生活。

师:原来作者是分类想的,想象是有层次的、有顺序的。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生:我发现作者在想象的时候用了许多问句。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问句呢?

生:因为这是作者的想象,可能他也不确定吧。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因为你们了解了作者的内心,发现了作者想象的秘密,老师为你们点赞!

片段二:

师:这样的加法题,你们喜欢吗?咱们也来小试牛刀,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加法题:漫山遍野加上一阵秋风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写一写秋天大地颜色的变化,也可以写一写果实的丰收,还可以写一写庄稼的成熟。发挥想象力,开始写吧。

(学生自由书写5分钟)

生:漫山遍野加上一阵秋风等于阵阵果香,那时,漫山遍野都是劳动者快乐的笑声。这样,漫山遍野加上一阵秋风又等于快乐的笑声。

师:你闻到了阵阵的果香,那你可以再写写哪些水果有香味,比如说枣子、梨都很香,你再接着写两句。来,你试试。

生:漫山遍野加上一阵秋风等于果子的香气,那时,无数的孩子就会冲到果园去摘果子,有梨子、苹果等各种各样的水果。这样,漫山遍野加上一阵秋风又等于孩子们的快乐。

师:老师好像也闻到了这种香味,真香啊!还有谁也愿意说说?

生:漫山遍野加上一阵秋风等于果实累累,那时,无数的果娃娃把肚皮都笑破了。这样,漫山遍野加上一阵秋风又等于甜美的笑声。

师:果娃娃笑破了肚皮,太有趣了。刚才有的同学写得特别好,老师给她做上了记号,是谁呀?

生:漫山遍野加上一阵秋风等于山楂红了、枣子红了、苹果红了,那时,火红的果实掉在地上,无数的农民伯伯会从家里冲出来,开心地捡起果实。这样,漫山遍野加上一阵秋风又等于农民伯伯乐开了花。

师:真是一片红色的世界,同学们想得都很奇妙。

片段三:

师:下面老师也要给同学们出一道乘法题,不要忘了刚才我们所讲的顺序。

师:请大家讨论讨论,这道乘法题怎么算呢?

生:“孟夏四月”乘“梅子黄时日日晴”,再乘“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于“映日荷花别样红”,又等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最后等于“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师:填得特别棒,你能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吗?

生:因为梅子结果的时间是四月末到五月初,“小荷才露尖尖角”在荷花还是花骨朵的时候,在荷花开放之前。而白莲开放的时间已经临近七月了,所以放在最后。

师:孩子你真是太棒了,老师必须给你点赞。知识丰富,思路清晰,还会分析,并能清楚表达出来,真的很棒,同学们给他鼓鼓掌。

片段四:

师:同学们平时有没有因为写作文大伤脑筋呢?老师小时候写作文每次都觉得太难了。可是,宇宙另一边的习作课变得简单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双眼,听老师读课文。

(播放音乐,教师朗读。)

师:此时,你越飞越高,飞到中间停一下,会怎么样呢?也许你会看到无边无际的星空,也许你会看到广袤无垠的沙漠、草原,也许你会看到美丽的江河湖泊,如果此时你飞不动了,你会怎么办呢?也许你会停在树梢稍微休息一会,或许你会坐在鸟儿的背上让它带你继续去飞行。同学们,现在请你慢慢地睁开双眼,想一想风儿都会吹到哪里呢?会给那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生:春风吹到绿意盎然的田野里,冬天枯萎的花朵会重新长出。

师:会重新焕发生机,你想得真好!还有谁想说说?

生:风会吹到枯黄色的草地上,会使本来枯黄色的草地变成碧绿色。

师:多么神奇呀!还有谁想说说吗?

生:风吹到本来都是黄叶的大树上,让大树变成翠绿的颜色。

师:大树穿上了一身绿装。那么,这样的习作方法你学会了吗?如果老师想让你写一篇关于花的习作,你觉得怎样写才能得高分呢?仿照课文第11段说一说。

生:如果想写一篇关于花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花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花,在土地上长啊长,长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师:谁长得高,谁就能得高分。这可真有趣,还有谁愿意说一说?

生:如果想写一篇关于花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花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花,谁长得越鲜艳,长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生:如果想写一篇关于花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花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花,在大地上一直散发香味,开得越香,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师:谁开得越香,谁的习作分数就越高。花香引来了蝴蝶和蜜蜂,谁吸引得越多,习作的分数就越高,多么神奇呀!

综上所述,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首先,要明确其指向写作的功能定位,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与其他单元的精读课文区别开来,直接指向表达能力的提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朗读、学习交流等形式来感受和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最后,通过精心设计的言语训练来实践和内化习作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这也是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秋风宇宙习作
宇宙第一群
秋风
这宇宙
秋风吹
习作展示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