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力老龄化、合作组织嵌入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
——以施用有机肥为例

2022-04-11栾敬东宋浩楠

关键词:老龄有机肥老龄化

汪 烨,栾敬东,宋浩楠,李 想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不足8%的耕地资源养育了全球近20%的人口,实现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但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以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为代价,对农业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据统计,我国农业源面源污染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近50%,其中种植业TN、TP 排放在农业源排放量中的占比就分别达50.9%和35.9%(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https://www.mee.gov.cn/home/ztbd/rdzl/wrypc/zlxz/202006/t20200616_784745.html)。化学品大量投入在造成面源污染的同时,也引起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能力损失、产品质量不安全等系列负面问题,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国家政策层面已意识到不仅要重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还要格外重视资源环境约束,《“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农业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还处于治存量、遏增量的重要关口,仍需加力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在我国,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一线主体,也是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直接采纳者和受益者。因此,要特别重视农户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已有研究表明,影响农户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1]、制度规制[2]、行为认知[3]、市场激励[4]、土地禀赋[5]、地权稳定[6]等。此外,外部环境特征如周围农户决策、市场价格收益[7-8]、政策补贴[9-10]也会影响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

除上述因素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被学界广为提及并重点关注。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明显。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我国55岁以上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比高达33.6%,而35岁及以下人员仅占19.2%(数据来源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ypcgb/qgnypcgb/201712/t20171215_1563599.html)。农村人口的流失和青壮年、高文化程度人口的缺失是现代农业转型的巨大挑战[11]。关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农业绿色生产的影响,学界大体上存在3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老龄化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及采用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认为我国农业老龄劳动力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农业生产决策保守,受传统农业生产惯性影响,接受农业绿色生产新技术、新模式的意愿较低[12-14]。还有部分学者则认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并无碍于农业绿色转型,朱利群针对测土配方施肥、孔凡斌针对施用有机肥的分析发现,年龄大的农户反而更倾向采用绿色农业技术[15-16]。另外,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农业绿色生产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如张童朝等基于秸秆还田行为的分析发现,年龄与农民农业绿色生产行为间呈“倒U”形关系[17]。

另外,在农业生产相关政策实践过程中,多级政府实现农民生产组织化的工具主要是合作社,倾向于通过合作社对农户进行生产服务和政策指导。有研究关注到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农业绿色生产的影响。蔡荣等[17]基于全国家庭农场观测数据,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提供技术支持、形成外部规模经济、释放价格激励信号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有助于家庭农场克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局限;袁雪霈等[20]、赵佩佩等[19]基于苹果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调查发现,农户与合作社社员之间互相观察和交流,能够促进社会学习的产生,且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缔结的合作契约关系,具有监督管理职能,有利于促进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冯燕等[21]、万凌霄等[22]研究认为,合作社起到了农业技术理念推广、农户用肥管理的作用,成为生产经营培训、标准化生产服务和生态理念传播的媒介,合作组织嵌入显著促进了社员绿色生产水平提升;赵晓颖等[23]针对茶农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学界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合作组织嵌入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方面作了大量有益探索,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储备,但少有研究将劳动力老龄化、合作组织嵌入与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缺少对二者关联机理的进一步挖掘。施用有机肥可以降低化肥投入,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肥、供肥和缓冲能力[24],是典型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模式,农业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提出的“改、培、保、控”四字要领中,把施用有机肥作为培肥地力的主要措施,《“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在更大范围推进施用有机肥。鉴于此,本文以增施有机肥这一典型绿色生产行为为例,利用安徽省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合作组织嵌入及其相互效应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以期对相关研究进行补充,为政府部门制定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框架

技术扩散理论认为,一项技术是否获得应用,除了环境约束条件和采纳群体特征等因素作用外,还受到技术属性的影响[25]。农户在进行技术选择的时候,通常会综合考虑技术属性和自身禀赋约束,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技术选择偏向[26-27]。依据技术属性的不同,农业技术可有不同的分类,比如按照技术采用过程中农户所需投入要素的密集度,可将农业技术分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等。此外,农户因年龄不同,在资本、劳动力等禀赋上有所差别,故不同年龄的农户在技术选择上有很大差异。

首先,与年轻农户比较,老龄农户因人力资本降低而导致劳动效率降低,学习能力降低,对新型农业技术接受程度降低,农业经营管理方式逐步由精细型转向粗放型[28-29];其次,老龄农户相对年轻农户而言,物质资本有限且抗风险能力弱,倾向于风险规避[30];最后,年轻农户的地权期限较长,不会受到技术受益不确定性的制约,而老龄户受益不确定性较大,对跨期收益的绿色生产行为采纳意愿更低[31]。因此,劳动力老龄化可能会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相对于化肥而言,施用有机肥存在以下几点技术属性:一是市场上有机肥种类繁多,包括绿肥、土杂肥、畜禽粪便、商品有机肥等,农户很难充分掌握肥料有效成分信息;二是有机肥在施肥环节不完全适用于机械施肥要求,农户在施用有机肥时大多依靠人工完成施肥作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32];三是使用有机肥的收益来源于土地生产力保持前提下长期、稳定的产出,具有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属于长期投资行为[33]。

基于技术扩散理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有机肥施用存在以下几方面约束效应。其一,劳动力老龄化导致人力资本下降,降低农户施用有机肥的采纳意愿。农户往往对有机肥的含量信息认知很不充分,需要较强的人力资本禀赋支持以筛选出合意的有机肥产品。老龄农户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和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34]。其二,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劳动供给水平,加剧施用有机肥的劳动禀赋约束。有机肥难以完全适用于机械化施肥作业,导致农户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有机肥施用作业。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体能下降,农业劳动力数量和有效工作时间减少,从而加剧施用有机肥的劳动禀赋约束[35]。其三,劳动力老龄化影响施用有机肥的潜在收益。有机肥对耕地质量和产出的影响往往是一个缓慢且长期的过程。老龄劳动力施用有机肥的潜在收益和获益持续时间都远低于非老龄劳动力[14],且年龄增长使得农户的风险感知更加敏感,在农业生产中更倾向规避未来的未知风险[30],从而削弱甚至打消长期农业投资意愿。

农业技术扩散不可能在缺乏信息资源的情况下发生和实现,而农村社会网络能够为技术扩散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农民在社会网络中与其他社会成员交往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技术取舍,最终进行技术采纳决策。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农民自身所处的社会网络在起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加入合作社有助于农户社会网络中信息资源的流动。

基于相似的生活环境和共同生产目标,农民加入合作社是合作组织嵌入农民、政府、市场之间的根本途径,合作组织成为了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民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36]。农业技术扩散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和“模仿效应”,合作社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能够产生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有助于提高农户绿色认知水平,降低其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经济风险和使用风险,从而引导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37]。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与合作社成员之间形成的社会网络,有助于其获取信息、技术服务、劳动力、资本等方面的支持[38-39]。合作组织嵌入有助于农户降低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学习成本和技术交易成本,提高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可能性。组织嵌入程度越深,农民组织化程度越高,农户从中获取技术信息和学习技术的便利性越高[40]。因此,加入合作社是促进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有效途径。

另外,已有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受到其外部资源获取能力的调节作用[41-42]。合作社通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对老龄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产生引导作用。其一,信息服务。合作社在农户和政府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可以为农户提供关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相关知识的指导或技术培训。特别是老龄农户的人力资本下降,学习能力和信息化程度低,对绿色生产行为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都低于年轻农户。其二,农资购买服务。合作社通过统一大批量采购农资,不仅能够降低成本,也确保了农资的品质。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购买农资时可能不习惯看说明书的老龄农户,合作社统一采购尽可能避免了老龄农户因市场繁杂而购买了无效的有机肥[38]。其三,农机服务及帮工服务。老龄农户因人力资本下降或收入水平有限,在采纳绿色生产行为时受到了劳动禀赋和农机服务的约束,合作社可以为农户提供帮工服务或农机服务,并通过减少生产中的交易费用来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22]。此外,对趋向于风险规避的老龄农户而言,合作社具有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有助于拓宽农户的社会网络,有助于农户降低采纳新技术的学习成本和试错成本,提高绿色认知和绿色生产技术水平。从这个角度看,加入合作社有助于弥合老龄农业劳动力与农业绿色生产方式之间的鸿沟。

劳动力老龄化、合作组织嵌入与绿色生产行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框架图

(二)研究假设

根据上述理论及文献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具有约束作用,老龄农户和年轻农户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风险偏好等方面有很大差异,随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农户人力资本下降,劳动禀赋约束凸显,风险偏好趋于保守,所以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可能性更低。由此,提出研究假设:

H1: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有抑制作用。

根据上述理论及文献分析,加入合作社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供信息服务、农业技术示范、绿色生产技术培训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所以农户加入合作社有助于提高其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可能性。此外,加入合作社能够缓解老龄化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约束作用。老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农业社会化服务,如信息服务、农资购买服务、农机服务和帮工服务等;加入合作社也有助于农户拓宽社会网络,提高绿色认知能力,降低采纳新技术的学习成本和试错成本。由此,可提出研究假设:

H2:合作组织嵌入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H3:合作组织嵌入有助于缓解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消极影响。

二、模型、数据与变量

(一)计量模型

为验证劳动力老龄化、合作组织嵌入及其交互效应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构建以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Orfi=α0+α1Agingi+α2Cooi+α3Controli+μ1i

(1)

Orfi=β0+β1Agingi+β2Cooi+β3Agingi×Cooi+β4Controli+μ2i

(2)

上述模型中:i表示农户;Orf表示有机肥施用行为,Aging表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Coo表示合作组织嵌入;Agingi×Cooi表示劳动力老龄化和合作组织嵌入的交互项,Control表示一组控制变量;μ1和μ2分别为两个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模型(1)中,α1、α2分别用于判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合作组织嵌入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直接影响;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了交互项,分别用于判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合作组织嵌入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直接影响,表示劳动力老龄化和合作组织嵌入交互项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当β1显著为负时,β3显著为正时,表示合作组织嵌入能够显著调节老龄化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约束作用。上述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有机肥施用行为为二元离散变量,故使用基于逻辑分布函数的Logit模型进行估计。

(二)数据来源

中国是世界第一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水稻种植中的化肥投入明显过量,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据测算,单位水稻生产面积化肥投入分别高出小麦、玉米11.8%和9.3%,而化肥利用率则低于小麦10.9个百分点、低于玉米3.7个百分点[43]。安徽省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2020年稻谷播种面积251万公顷,占全国稻谷播种面积的8.3%。以安徽省稻农为调查对象,分析劳动力老龄化、合作组织嵌入对有机肥施用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本文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21年8月在安徽省稻作区开展的农户调查。调查按照典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结合的方式展开。根据安徽省水稻生产实际情况,选择位于江淮丘陵和沿江平原的安庆市、池州市、六安市和滁州市作为调查市,每个市随机选择2个县,每个县随机调查30户左右稻农,调查内容涵盖家庭人口结构、劳动力就业、农业经营生产、土地利用、乡村产业组织等情况。本次调研回收问卷共236份,剔除了数据缺失和前后矛盾的部分问卷后,得到有效样本数220个,有效率达到93.2%。表1报告了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主要受访者是小学文化程度的中老年男性,年龄低于50岁的农户占21.4%,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户仅占9.1%,专职农民占38.2%,党员比例占10.5%,家庭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5亩以下,流入土地的农户占比为14.6%。

表1 样本农户基本特征

(三)变量设置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稻农有机肥施用行为,使用1组二元离散变量进行表征,若施用有机肥则记为1,反之则记为0(表2)。

表2 变量含义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关键解释变量。(1)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借鉴彭柳林、池泽新等的研究[44],从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年龄的角度刻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原始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样本农户的农业劳动力年龄的均值为60岁,考虑到现实背景,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将农业劳动力年龄65岁及以上的农户定义为“老龄化”,将农业劳动力年龄65岁以下的农户定义为“年轻化”。(2)合作组织嵌入。使用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直接表征合作组织嵌入情况,使用1组二元离散变量进行表征,加入定义为1,未加入定义为0。

3.控制变量。为避免遗漏变量导致实证结果发生偏误,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从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土地禀赋和政策支持等维度设置一组控制变量。具体而言,户主个体特征包括户主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种植经验、是否兼业、政治面貌和风险态度;家庭特征包括家庭规模、劳动力数量和水稻播种面积;土地禀赋包括是否转入土地、土地细碎化程度和地形特征;政策支持包括有机肥施用补贴和政府对有机肥的推广情况。上述变量反映了农户施用有机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特征。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组间差异分析

在模型估计前,根据农户是否施用有机肥将样本农户分为施用组和未施用组,借助组间差异分析以初步判断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两组农户在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土地禀赋、外部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种植经验、风险态度、土地细碎化程度等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具体来看,对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农户而言,其老龄化程度和种植经验低于未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农户,组织化程度更高,倾向于风险偏好,土地的细碎化程度较低。以上统计分析的结果初步反映了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土地禀赋、外部环境等方面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可能存在正向影响,但具体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证检验。

表3 样本农户组间差异分析

(二)基准回归分析

使用计量分析软件Stata14.0对前文构建的计量模型(1)进行估计。为使估计结果更加稳健,使用稳健标准误进行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Logit(1)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Logit(2)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Logit(3)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同时引入了劳动力老龄化和加入合作社。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模型中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方向保持一致,说明估计结果稳健可靠。各方程的卡方检验值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各方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

表4 基准回归结果

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

1.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在Logit(1)和Logit(3)的回归结果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变量都在5%的统计水平下通过检验,且系数为负,根据样本统计量的结果,在受访者年龄为65岁以下和65岁及以上的农户中,施用有机肥的农户所占比例分别为46.51%、21.98%,意味着相对年轻的农业劳动力而言,老龄劳动力施用有机肥的概率显著更低,研究假说H1得到验证。背后的原因在于小农户主要以农家肥作为有机肥的主要来源,部分专业大户会施用商品有机肥,施用农家肥相对来说较为麻烦,对劳动者的体力要求较大;施用商品有机肥会加大农户的资金投入,根据调研,商品有机肥的单价是化肥的1.5倍左右。施用有机肥对老龄农户而言是一种额外的体力或资金投入,老龄农户身体机能在不断下降,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所以老龄农户施用有机肥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2.合作组织嵌入对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在Logit(2)和Logit(3)的回归结果中,合作组织嵌入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正,表明加入合作社能够增大农户施用有机肥的可能。根据样本统计量的结果,在加入合作社和未加入合作社的两类农户中,施用有机肥的农户所占比例分别为60.61%和32.09%,加入合作社使农户更有可能采纳绿色生产行为。该结果验证了假说H2,表明合作组织嵌入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有正向影响。背后的原因在于加入合作社有助于农户拓展社会网络,获取更多的绿色生产知识和农业技术培训,增强绿色认知,所以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施用有机肥的可能性会提高。

3.在控制变量中,政治面貌系数为正,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意味着政治面貌对农户施用有机肥存在着正向影响;风险规避系数为负,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意味着风险规避对农户施用有机肥存在着显著的负面影响;风险偏好系数为正,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意味着风险偏好对农户施用有机肥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块规模系数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意味着地块规模对农户施用有机肥存在正向影响,在土地无法集中连片的现实约束下,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成本难以被有效分摊,抬高了技术采纳门槛,制约了农业技术的采纳意愿与程度[45]。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与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保持一致。

(三)调节效应分析

采用前文构建的模型(3),进一步探究合作组织嵌入是否会缓解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抑制作用,回归结果见表5。其中,Logit(4)是不加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考察组织化的调节作用;Logit(5)是在Logit(4)的基础上,加入农户个人特征的相关变量;Logit(6)是在Logit(5)的基础上加入农户家庭特征的相关变量;Logit(7)是在Logit(6)的基础上加入土地禀赋的相关变量;Logit(8)是在Logit(7)的基础上加入外部条件的相关变量。通过层层递进回归,考察调节效应的稳健性。各方程的卡方检验值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各方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

表5 合作组织嵌入对劳动力老龄化的调节效应

根据表5的回归结果可知,劳动力老龄化在1%的统计水平上稳健显著,且估计系数为负,劳动力老龄化与合作组织嵌入的交互项分别在10%、5%和1%的统计水平上稳健显著,且估计系数为正,表明合作组织嵌入能缓解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抑制作用。该结果验证了假说H3,表明合作组织嵌入能够缓解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约束作用。

(四)稳健性检验

为修正异方差的影响,采用基于稳健标准误的二元Probit模型与上文中的二元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根据表6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自变量、调节变量及其交互项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方向也与上文回归结果保持一致,表明实证结果稳健。

表6 稳健性检验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基于安徽省微观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合作组织嵌入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样本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和加入合作社的比例都较低,仅有36.37%的农户施用有机肥,15%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随老龄化程度加深,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可能性更低;合作组织嵌入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合作组织嵌入能够显著地缓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产生的抑制作用,且调节效应的结果稳健。

进一步讨论,一方面,研究证实了老龄化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有约束作用,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传播推广中,老龄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不可忽视老龄化带来的影响,要重视对老龄农户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不仅有利于改变当下老龄农户因劳动禀赋约束和绿色认知能力下降的弱势,也有利于老龄农户发挥丰富的务农经验。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对农业绿色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合作组织嵌入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发挥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有效缓解老龄化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约束效应。同时,加入合作社有助于农户拓宽社会网络,增强农户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促进老龄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这充分说明老龄农户加入合作社对于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具有积极影响,对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上文的研究结论,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视角出发,得出以下政策启示:(1)在推进农业绿色转型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约束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下沉培训,注重对农户宣传与培训,对老龄农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农业技术培训,以田野教学等实际技术示范为主、理论知识教学为辅,改善老龄农户对新技术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注意因地制宜和因人而异,要根据当地农户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农业发展特点推广适宜的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只有切实地帮助农户增产增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可能性。(2)加快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提高老龄劳动力的组织化程度。其一,各地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加快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对合作社成员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补贴力度以及政策倾斜,吸引老龄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其二,提高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了解程度,鼓励农户加入合作社,支持专业大户组建合作社,提高老龄农户在合作社中的参与程度,积极发挥合作社对绿色生产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3)重视示范效应对农户的影响,搭建良好的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农户互帮互助机制的形成。在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也鼓励生产协作组织的建立,如“公司+农户”形式、“专业大户+普通农户”的非正式组织等,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户间的互帮互助和学习交流,有利于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示范效应的发挥和放大,形成良性的约束和促进作用,有利于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基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背景,研究了老龄化、合作组织嵌入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以施用有机肥为例,主要聚焦于分析老龄化对农户施用有机肥的约束效应,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的促进作用,以及合作组织嵌入有助于缓解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今后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是在绿色生产行为的研究内容上可以有所拓展,不同绿色生产技术具有不同的属性,因此,农户采纳不同类型的绿色生产行为的倾向可能会存在差异。二是“以农为生”和“以农为业”的两类农户在生产动机上有本质区别,不同的生产目标是否会影响老龄农户和年轻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结果有待探究。

猜你喜欢

老龄有机肥老龄化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4种农家有机肥对当归增产效果试验初报
覆盖防草布的蓝莓树施用有机肥技术
油页岩灰渣有机肥在白桦地的试验研究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德江县老龄办调研农村互助幸福院选址工作
有机肥施用应合理
老龄化背景下中外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状况探析
联合国援华第七周期老龄课题研讨会在黔召开
全省老龄办主任会议在筑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