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社会美育策略思考①

2022-04-11丁月华

美育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育村民艺术

丁月华

(重庆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

一、乡村的美育需求及问题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工作的总抓手,关系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乡村里大多数青壮年或因求学,或迫于生计,或寻求发展,离开了自己的家乡,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今天的乡村建设者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信息流、物流、人流”的匮乏。让家乡人回到家乡,这需要国家层面的引导回流,这也是乡村建设者共同努力在做的事情: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流建设、物流建设……乡村哪股流有些力量不足,我们的乡村振兴者就在哪里指挥引流,乡村振兴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年)》指出,截至2020年11月,全国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农村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1.39亿户,比上年末净增488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8%,乡村广播电视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乡村智慧物流建设取得新进步,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但是,很多时候,许多地方的村民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其发展意识、审美意识等方面跟不上乡村建设形势的变化,这需要社会美育的介入。乡村社会美育需求的第一个方面是通过环境的美化,以环境美来育人。现在全国行政村都对环境整治、“创卫”有严格的要求,这说明从村干部到大多数村民都意识到环境美对于带动人流量、给村里创收的重要性。受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启发,笔者以为村民的环境美育不单只是持久“创卫”工作中的重要性的教育,还包括环境建设当中的审美教育,如以“自然为师”的农业劳动过程中的“田园牧歌式”的美的保持教育、关于农村环境美中自然性与人工性如何有机统一的教育、机械化耕作带来的农村村落布局变化与设计之美的教育等。乡村社会美育需求的第二个方面是村民艺术文化的需要。村民艺术文化的审美需要又包含两类,第一类是休闲娱乐需求。农村休闲娱乐生活没有城市那么丰富,笔者曾经到一些乡村就其闲暇生活情况问过一些村民,他们日出而作,有的很勤劳,一年四季都干活,忙的时候,每天干活12个小时左右,回到家就很累了,看看电视,洗漱洗漱就休息了。笔者曾去重庆和贵州交界处的一个镇调研,那个镇约3万人,只有一家电影院,经常要看电影的人少,电影院的效益不好。第二类是节假日的文艺活动需求,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文艺活动。通常,许多村的文化干部也考虑着要为村里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尽心尽力,但是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每次都绞尽脑汁,有些力不从心。总之,乡村社会美育需求实实在在存在,问题是由谁来引导和实施,怎么实施?

二、艺术、美育与乡村美育

艺术起初是技艺的意思,按照柏拉图的说法,艺术家掌握了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艺也不是为了创作本身,而是为艺术的对象服务的。如果真的有服务对象的话,那就是看到作品的人们,更广泛的人们就是社会大众。

艺术在今天的定义也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专业芭芭拉·乔治斯(Barbara Giorgis)在其教授的“纯粹的场域:探索你的艺术潜能”课程中讲到,艺术是一种人们对塑造生活世界的各种可能的形式的沉思,人们的精神是通过阅读作品的美学特征而获得成长的。艺术的社会美育功能从中可见。费孝通在游记中记载了他在1943年看到的纽约百乐大道一家戏院上演的《烟草路》,这《烟草路》让他初次警觉到一个人穷到除了食和性以外,可以什么都没有。美国人愿意用节日来纪念,用名剧来广播,愿意记得他们的祖先曾在饥饿里靠火鸡过日子,他们的父母曾在荒凉的沙地上求生存,为的是要使每个人觉得努力是有收获的。由此,费孝通思考的问题是“他们的创造力是哪里来的?第一,我是这样想,不怕承认自己的贫穷,不接受贫穷,恨透贫穷,最后才能克服贫穷……”艺术的美育功能就在于艺术可以叙事,可以在讲故事中唤醒人的思考力。从乡村发端的故事可以回到乡村,乡村需要的艺术是从本土滋生的。

今天,农村的经济基础至少部分从农业生产转移到消费、旅游和娱乐场所,众多乡村都期望着通过乡旅来发展经济,这和2001年的英国乡村是很像的。在旅游和休闲领域的发展中,英国的农村创意议题一直不断涌出。2006年,英国召开了一次为了制定苏格兰农村文化战略的农村文化峰会,有与会者指出了农村政策忽视了艺术对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复兴的贡献。这之前,Lister等人以及Matarasso指出了应关注农村创造性实践的特点,包括工作实践、不同的市场、在社区中的不同角色以及不同的审美,运用艺术和文化资源,以促进农村就业和经济发展,促进艺术和文化社区合作,支持各级农村社区的发展和复兴。乡村的艺术创意总是和消费文化意识相关,乡村希望通过展现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创造经济价值。乡村的物质文明建设中的艺术审美是带有功利性的审美,但是以美育人的艺术审美不完全是功利性的,还包括无利害的、精神层面的追求。

三、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社会美育策略一:志愿者服务,小手牵大手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志愿者有专业艺术家志愿者、高校师生志愿者、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以及个人志愿者等类型。志愿者可以通过与当地教育部门、团委、文化旅游部门等对接的方式进入乡村开展工作或者实施创意方案。以重庆市城口县庙坝镇罗江村的社会美育工作为例,该村2016年整村脱贫,近两年,社会美育工作从村里的“青少年之家”做起,利用寒暑假的青少年托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以做志愿者的方式,开展艺术课堂、墙绘等活动,通过小手牵大手,一个孩子接受美育带动一个家庭,这样的形式对于老百姓的民心凝聚有很大的作用(该村第一书记语)。现年70多岁的画家谢丽芳,与其所到之处的教师们一起引导儿童参与“蒲公英行动”课题实验,美术学习促进当地儿童对本土民间美术、本土传统文化与精神信仰有了认知,并种下了热爱自己家乡文化的种子。王军(笔名信王军),从创办云南梁河一个偏僻村庄里的先生书院开始,就是为了通过艺术的方式帮助乡村的儿童打开梦想的大门。2018年8月2日,在山东寿光的先生书院,有三名美术教师,与当地儿童一起玩关于“矛与盾”的游戏,他们让儿童通过参与行动绘画的方式来激发其创造力,让儿童觉得艺术是快乐的源泉。

高校师生也通过公共艺术创作的方式来介入乡村建设,如“大地魔法师:重庆首届乡村美育艺术研学”项目(图1)是在2019年4月,由四川美术学院的王天祥、曾令香、王志伟等导师团队,四川美术学院学生,重庆市的四所小学的学生,北碚区柳荫镇政府以及当地近百名百姓共同完成的。项目中的一个课程内容是“大地之眼”的制作,事先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个空白球体,在游览研学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从观察乡村文字符号、建筑特征、植物、色彩、痕迹等入手,进行采集、交换、涂鸦来“填充”空白球体,游览结束后,将各自创作完成的球体放置在制作好的框架中,和艺术家共同创作一个在地的“活动雕塑”作品(图2)。这个案例中的“小手”是柳荫的孩子们和重庆市的四所小学的孩子们,“大手”是指参与活动的艺术家、柳荫镇的村民们。

图1 四川美术学院在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开展美育活动

图2 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开展的“大手牵小手”艺术活动后留下的作品

四、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社会美育策略二:产业化途径,乡村的艺术创意

由500强企业黑猫集团和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共同打造的,集“生态农业、瓷茶文旅、乡村文创、田园养生、高铁商贸”为一体的国家级高岭文化生态田园旅游度假区(图3、图4、图5),项目规划总面积26平方公里,总投资5亿元,现在也是景德镇对话世界的一个窗口。黑猫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熠对笔者说:“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农民看重的是收获,一切不能够给他们带来收获的时间上的消耗、精力上的消耗,就是一种负担。给村民讲象牙塔里阳春白雪的东西,一部分人听不懂,一部分人可能也没兴趣听,让他能够在你传播美的过程当中创造收益,在带动当地村集体跟老百姓获利的过程当中顺带去提高审美水平,这样的社会美育就有效果。”打造高岭花海时,农民对在流转的土地上种花有的是不理解的,但是当他们看到大地一片金黄或者玫瑰绽放,游人如织的时候,心里就十分开心,认同了种花的经济实效性,也有心情审美了。

图3 国家级高岭文化生态田园旅游度假区建设时谋划与世界对话的可能性

图4 国家级高岭文化生态田园旅游度假区建设效果图

图5 浮梁茶海

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区《桃花源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非常壮观,演出以4.6公里溪流为“剧场”,全程乘坐游船欣赏。演职人员有360人,专业演员只有20人左右,其余的都是本地人,许多人通过参与演出实现了脱贫。

以前农村人看坝坝电影就会很满足,这说明不是只有跟经济有关的东西,村民才有兴趣。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勒功乡石溪村还保留了一影剧院(图6),从中也能看出人们对精神文化和审美活动的需要。

图6 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勒功乡石溪村影剧院

有一群以艺术为职业的人,无论是从事影视的、美术的,还是音乐的,他们走到乡村,满怀理想,如艺术家欧宁定居于安徽黄山脚下的黟县,与左靖于2011年至2016年通过改造旧的废弃空间、“碧山丰年祭”系列活动、调查黟县百工手工艺、改造老屋、发行民艺出版物、举行展览等行动,试图去改变乡村的面貌。左靖从实践中归纳出艺术介入乡村的方式:就地取材,废旧利用,创造现代公共空间的空间生产;当代艺术介入民间工艺的产品生产;在地考察和在地的文化挖掘、展览与推广等方面的文化生产。虽然,我们的艺术家很努力地在践行自己的理想,但是带动人流量仍然很困难。他们的乡村建设实践也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知识分子乌托邦式的理想与乡村实践之间到底该怎么链接。

五、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社会美育策略三:第三方介入,美育可持续

在自然资源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村景观建设等方面,艺术旨在重建什么是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农村现状是人口老龄化、边缘化,很多人缺少归属感。20世纪60年代,社会实践艺术(Social Practice Art)兴起,该艺术实践的目标是将当代艺术创作扩展为一种协作的、集体参与性的方法,以期拉近艺术与大众的距离,共同以艺术之名,通过大众参与到艺术创作的方式,激发群体的创造力,由此实现改变现状或问题求解的可能性。聚焦今天的中国当代社会实践艺术,最早的有2008年艺术家渠岩在山西和顺县启动的“许村计划”。该计划一改以乡村生活作为入画题材的传统美术创作方式,转而强调以艺术项目探究的方式,让村民参与其中,在在地关系重建的协商、反思、研讨的过程中,社会实践艺术的践行者们参与到乡村建设的问题求解中,参与到乡村精神的建构中。渠岩通过十多年的深入乡村的艺术实践,逐步探索出艺术乡村建设的一些方法。在渠岩看来,“艺术是心灵的声音。艺术乡村建设是艺术家在乡村追寻日渐模糊的信仰,接续传统,为重建今日文化寻找根基的工程”。渠岩先是以志愿者身份,在起初村民的不理解和戒备中,通过实际行动——在保护许村的古建筑、古树、记忆和乡村信仰的努力中获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后来凭借情怀与执着成为许村的荣誉村民和艺术乡村建设的第三方。通过运筹与多方联动,这12年来,让两年一届的国际艺术节以及“在地教育”深入许村人心,许村的社会美育源自渠岩等人的身体力行。

“推倒旧的建新的”是很多乡村改造的手段,在许村国际艺术公社的改造过程中,“老家具还家”的活动让村民们切身地感受到改造后的老房子看起来像别墅一样,在老房子里同样能过上现代化的舒适生活。这十几年,村民主动修复老建筑,渠岩等人起到了审美引导的作用,房子是暴露砖墙还是抹泥抹浆,渠岩会以艺术家的眼光给予指导(图7)。当初,渠岩通过艺术介入许村时,当地政府和村民都认为许村不是整体意义上的古村落,它已经被破坏得非常严重了,但现在许村成为古村落修复和保护的典范。所以,一个村的社会美育是与一个村的修复过程中的艺术介入紧密关联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艺术眼光的第三方扎根持续介入。

图7 艺术家渠岩在山西和顺县许村指导村民修复老建筑民居现场

六、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社会美育实施中遭遇的问题与反思

今天,乡村旅游在世界各地都被倡导,田园而缓慢的生活、与自然的重新联系、与统一的大规模生产相对的工艺复兴等,乡村生活必须被欣赏,被重新发现,被重新看待。2019年,欧洲文化行动组织(Culture Action Europe,CAE)发起了一场以农村和周边地区的艺术和文化为重点的宣传运动。宣传本身旨在实现欧盟政策层面对农村地区艺术的认可,并建立跨政策领域的横向解决方案,以支持农村和周边地区的艺术和文化。Fernando García-Dory是一位被重点宣传的艺术家,笔者查阅了其个人网站中的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一家奶制品博物馆项目(2012),该博物馆为当地奶农策展,邀请奶农们提供一些重要的物品、文字和其他材料,这一项目成为很多人就当前奶牛养殖的严重状况和其他农村问题进行讨论的工作平台或舞台。Fernando García-Dory从近40年的时间里精心挑选了克拉格利(一位奶农,1936年出生,并在前南斯拉夫的Prijedor附近的一个小农场长大)的作品,邀请当地的青年农民建立自己的奶牛电视频道平台,使农民与公共社区之间可以进行持续对话,并与公众建立桥梁。该项目旨在向农业界表明,艺术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力量,以表明农业不仅仅是生产食物、环境和景观,而且还涉及文化的生产和监护。

中国当前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社会美育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中国处在城市化的高度进程中,乡村资源的开发是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相当一部分人的思维模式是工具化、短期化和效率化的,追求快速的经济回报,急速地推进商业旅游和文创产品。短平快带来的后果是审美模式化,很难体现乡村特色。

又比如说,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文化和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形成相互理解的屏障:今天的艺术介入最应警惕的是城市人自以为带着先进的文明和手段来到乡村而忽略乡村的历史文脉,艺术介入乡村的社会美育首要目的是帮助村民修复自信以及信心。

此外,还有艺术在地创作中与村民、环境、材料、语境等相互关系处理的一些问题。一方面,重新思考当前的发展模式,思考恢复土壤肥力、生物多样性和健康农村生态系统的建设;另一方面,鼓励文化艺术赋能,通过人们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意识并关注农业和建设地方经济的问题。

在这里笔者想以从2000年开始3年一次的日本的越后妻有的大地艺术节为例来说明持续的艺术介入的社会美育效果。“越后妻有”距离东京约两小时电车车程。它孕育在距今4000年的日本早期文明“绳文时代”,也是川端康成笔下唯美的“雪国”。但到了20世纪晚期,人口流失、老龄化严重。从2000年起,在国际著名艺术策展人北川弗兰的努力下,在不同年龄、来自不同背景和地区的人士协助下,逐渐影响都巿人的价值观,打破地域、年龄及背景文化的隔阂,建立一个能让社区持续更新的新模式,去传播亲近自然的理想。将大地艺术节的第一届和2015年举办的第六届进行比较发现,参加的村子数量由28个增长到110个。最近的一次大地艺术祭是在2018年7月29日至9月17日举行的,共有来自44个国家335组艺术家创作的378件艺术作品,另包括每届艺术节后共计200多件适于保存的优秀作品驻展,成为乡村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回到我国的乡村美育问题上来,今天乡村建设的痛点是扶贫资金到位的同时,村民文化思想方面跟不上,所以社会美育是必需的。文化艺术为乡村美育服务,从硬件条件的改善看,表现为居住环境的打造、公共设施的完善等;从人的审美素质的提升看,美育要强化。

今天的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人才振兴,人才振兴依靠教育。通过教育,可以让村民了解村里的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整个村的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有方向地去引导他们参与到建设中来;通过教育,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融入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喜闻乐见需要乡村的文化艺术生产。艺术带给乡村的是美丽、是创意、是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提出。通过社会参与式艺术,人们在共同创作中彼此鼓励,这就是美好生活的动力。艺术介入社会是多方联动、持续的过程。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社会美育是可触摸的、实实在在的。乡村持续的文化内涵挖掘和艺术创作是类似于坝坝电影的一种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精神生产。

猜你喜欢

美育村民艺术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纸的艺术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