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能力

2022-04-10刘亚琳

速读·上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同理心社会适应小班幼儿

刘亚琳

◆摘  要:人际交往的能力是我们自然人生存于社会中最最重要的社会能力。人际交往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社会适应;自信;表达;同理心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齡特点以及个体差异常常在与人相处方面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幼儿在表现上一般分为三类:一类幼儿表现出外向的性格特点,这类幼儿一般比较爱说、愿意主动找其他幼儿一同游戏及交流;一类幼儿虽然语言上表达和交流的很少,但是并不缺乏小伙伴,他们一般都比较好沟通,善于配合;一类幼儿表现的比较内向,不爱与人交流沟通,这类幼儿一般有三种情况:

1.少言寡语、缺乏自信,不积极与人沟通、交流,不敢也不知该如何主动接近他人,只能被动的等待其他幼儿来主动邀请。

2.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咬字不清很难让其他幼儿理解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所以不太愿意与人相处。

3.爱动手或小动作特别多,不会与其他同伴友好相处,不会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做法,通过交往往往会被其他同伴排斥。

小班幼儿的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和小朋友相处的好吗?”“有好朋友了吗?”“知道你们班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吗?”等等。从而不难看出,家长很注重幼儿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如何帮助他们尽快学会这一能力呢?我们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缺乏自信心;怎样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怎样与别人一起做事情;什么时候应该帮助别人;什么时候可以求助别人;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因此,小班幼儿与他人相处需要重点培养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增加自信心;二是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是考虑他人感受的能力。

一、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实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只有具有自信心和其他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可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无论是在处事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范德瓦尔斯原本是荷兰的一个贫家子弟,因经济困难不得不中途辍学。面对困难,他曾一度消沉、动摇,但父母虽然在物质上难以进行帮助,精神上都能给予极大的支持。范德瓦尔斯在父母的激励下,振作精神,自信自强,奋斗不止。在幼儿时期自我意识逐步形成,而这段时间正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

观察班级幼儿不难发现:自信心强的幼儿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生活,早晨来园后能高高兴兴的和父母说再见;更愿意与其他小伙伴相处,能很快的与周围同伴一起游戏;在自理能力方面,从吃饭、穿衣、入睡等方面也会表现的较为独立。自信心强的幼儿在课堂表现时也更为活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与同伴或老师清晰的说出自己的需求,如:我想要一个蓝色的插片、老师,我有点口渴想喝水。当老师在课堂活动中提问时,自信心强的幼儿敢于积极举手回答并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则相反:分离焦虑比较严重,来园哭闹现象持续时间较长;在自理能力方面较差,不能自己独立吃饭、小便等;做事情拖拖拉拉,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情绪不稳定等。

造成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太强势的父母性格对幼儿的影响;自身性格的原因;某些事情对幼儿幼小心灵的刺激也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自信心:

1.注重幼儿成功经验的积累

首先,帮助幼儿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能,发现自身的长处。自我效能是建立在充分估价自己的基础之上,因此幼儿认识不到自身拥有的潜力或低估自己都不利于自我效能的增强。必须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可能性,使他们深信自己的能力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我们成人根据幼儿自身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做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自身的自信心,让他自己认为:“我能行。”昊昊是个比较内向的小朋友,一天也不说几句话,有一次我发现他对数字比较敏感,能认清很多的数字。我们针对他的这一强项请他来当喝水小管家,帮助班里找不到杯子的小朋友寻找自己的杯子。同时也让他与其他小朋友多增加了一些接触与沟通。

其次,肯定幼儿的现有能力充分调动自我效能。自我效能包括:效能预期和结果预期。即,我能做什么、我能做成什么样。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个人行动,而行动过程常常又决定着行动的结果。也许幼儿现在的水平达不到年龄段平均水平,我们也要给予最大的肯定并帮助他慢慢提升。小班幼儿重点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鼓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卫生习惯。那么针对幼儿的生活方面通过每月一个好习惯的培养,让幼儿逐步认清并能对自己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同时增强自我效能感。

2.正确面对幼儿的犯错

幼儿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实在他们心中并没有错误的概念,只有我在操作中的一个结果。成人面对他们的结果则会有不同的反应,而过激的反应则会吓到他们。有一次西西手刚洗完没有用毛巾擦干净就去拿杯子接水,结果接了满满一杯水往座位上走的时候,手上因为有水,水杯一下子就摔在了地上,满满的一杯水就洒在了身上和地上,见状后她哇的一声就哭了。

我们成人要将注意力放在她有没有受伤、有没有被吓到,贴心的询问是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再了解事情的原委,帮助幼儿梳理经过,找到操作中不当的地方,提醒下次要注意,增加她的生活经验。

3.多创造一些幼儿表现的机会

提前跟家长沟通好在家里陪孩子准备一小段节目,手指谣或者古诗等。我们将在班里利用餐前、离园前的碎片时间请准备好的小朋友为大家表演。鼓励幼儿自信、大方上台表演。

在家里可以为幼儿设置一个表演区,和幼儿聊一聊每天都学了哪些知识,像技能方面的内容就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表演区进行展示,增加自信心。或者在家里放一些节奏欢快的音乐让他们在音乐中随意的舞动,在体验音乐快乐的同时放松自己也尽情的展示了自己,作为观众的家长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D0DF1DB2-109E-42D0-9985-A7741199335A

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发展对幼儿来说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而语言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幼儿在与其他人相处时需要表达些什么呢?

1.愿意与人交往

(1)学会自我介绍

幼儿融入集体生活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介绍自己。一段有特色的自我介绍可以帮助幼儿快速融入集体,迅速和新朋友们打成一片。小班幼儿介绍自己最基础的就是介绍自己的名字。家长可以给幼儿讲一讲他的名字背后有趣的故事,让他也把这个有趣的经历讲给别人听,变相的鼓励幼儿大胆表达。班里有个小女孩叫文文,她大声的介绍着自己的名字后突然问了大家一句:“知道我为什么叫文文吗?”见大家都不作声自己开始解释:“因为我有个姐姐,她叫新新,我们两人合起来就叫新闻。”结果孩子们都开心的笑了,她也笑了,与此同时班里很多的幼儿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有趣的小姑娘叫文文。

(2)要学会主动与人打招呼

冈察尔曾经说过:“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讲礼貌用语是幼儿和他人拉近距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园时每日早晨一句“你好”、“早晨好”;晚上离园时的一句“再见”;请幼儿帮忙时“请帮忙”、“谢谢你”等礼貌用语当成一日生活的口头语。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对不起”“没关系”在幼儿发生这些情况时潜移默化的的影响着他们。

家长与幼儿可以玩情景游戏,模拟早晨来园、晚上离园、需要帮助时等场景,在游戏中让幼儿熟练掌握这些礼貌用语。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鼓励幼儿大胆、主动的表达出来。也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幼儿走亲访友,鼓励幼儿大方的与他人接触和交谈。也可以邀请自己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学习一些礼貌的邀请词大胆邀请小朋友,同时也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3)要学会用完整的语句表达

小班幼儿的表达方式通常是以简单的句式或单个词组来表述。如:小朋友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幼儿通常会回答说大树、兔子等单个词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鼓励幼儿尝试说完整语句:我从图中看到了一颗大树;家长在家中可以通过语言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将语句表达完整。如:亲子游戏《什么里面有什么》即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又锻炼了幼儿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在亲自共读的时间让幼儿多说一些故事中重复的完整的话语。

小班幼儿的口语表达大多是模仿家长和老师,而且他们也很喜欢玩角色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再现社会生活情景,引发经验的迁移从而达到锻炼幼儿表述的能力。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会利用儿歌、故事、情景创设来锻炼幼儿的倾听能力以及描述事情的能力。家长可以通过“小老师”“过家家”等角色游戏与幼儿换位。让幼儿来当大人,激发游戏兴趣,从而更好的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2.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想让他人做什么的意愿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能够直接明了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是最好也是最简单的沟通方式。我们应鼓励幼儿自主的向大人提出自己的需求,如:我想小便、我饿了、我想玩玩具、我今天很开心等。平时幼儿想要表达自己的时候,父母不要急于替幼儿说出来,应该引导、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当幼儿与幼儿相处时向对方提出礼貌、合理的需求可以让幼儿之间的相处更融洽。如:我能和你一起玩吗?你能把你的玩具给我玩吗?咱俩交换着玩好吗?家长在家中可以以一位朋友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沟通,给幼儿以正面引导让幼儿自觉养成一种良好的表达习惯,这比简单的说教更有效。还可以带孩子多去户外活动,多接触其他小朋友,他们之间的互动越多,也会更容易表达自己。

三、考虑他人感受能力的培养

想要与人相处融洽就需要设身处地的去换位思考,对于幼儿来说理解感受尤为重要。他首先要能理解自己的感受都有什么,才能通过观察了解他人的感受。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丰富情感类的词汇并理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通过不同表情的图片让幼儿来感受情绪的不同。家长可以做的有三点:

1.利用故事中的人物關系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如何。带着幼儿观察周围身边的人,让幼儿尝试辨别开心、伤心、生气等情感类词汇。

2.李开复博士特别强调“同情心”,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发生很多事情,教师要把握这些细小的教育契机,从身边的小事和现实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随机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胜过灌输爱的教条。其次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有爱的气氛。针对班级中生病的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与他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联系,了解他的病情。幼儿在生活中难免的磕碰、难过,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询问、安慰、合理的处理等方式教会幼儿关心爱护他人。

总之,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运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为幼儿制定适合他们发展方向,就能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获得自主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从而达到个性自由与社会化发展的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钱志亮.语言沟通能力《入学早知道——儿童入学必备的八种能力》,2011(2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24-32).

[3]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2005(57).

[4]舒尔博士.《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2016.

[5]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014(14-18).D0DF1DB2-109E-42D0-9985-A7741199335A

猜你喜欢

同理心社会适应小班幼儿
关于“男孩危机”现象的调查研究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课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浅淡“同理心”在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爆款青春剧 玩的就是“同理心”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推己及人,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