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学角度例谈习作单元教学

2022-04-10宋芳茂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

宋芳茂

【摘要】本文以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教学为例,从写作的三要素谈起,重点阐述习作单元教学激发写作情绪、摄取写作内容和学习表达规则的策略,试图为语文教师设计和实施习作单元教学提供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写作情绪,写作内容,写作方法

习作单元是以习作教学为重心的单元。习作单元编排的课文,在内容安排和写法运用上要适应单元习作的要求。因此,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重点教授文章写法,要求学生运用学得的方法完成习作。这看起来很有道理,也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然而,事实并不乐观,往往是教师把精读课文教得头头是道,甚至十分精彩,学生也学得不亦乐乎,但一进入写作,其学习劲头立即降温,多数学生的作文并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习作是以语言文字符号作为载体来反映事物、表达感情的脑力劳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活动。通俗地说,首先,学生要愿意写,有积极的写作情绪;其次,要有真实、具体的内容可写;最后,是有规则地写,把学到的写法运用到文章写作中。写作情绪、写作内容、写作方法是完成习作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阅读教学,实现的是理解课文内容、词句、写法,对学生来说,获得的是概念、知识,对其写作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习作单元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包含习作指导三要素,编者能做的只是尽量缜密地安排教学内容,帮助教师设计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能摄取写作内容,练习写作方法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中获得读写经验,实现读写迁移,最后完成单元习作。这说明习作单元教学是重负荷的,它的研究空间是广阔的。笔者以五年级下冊习作单元为例,从四个方面作了初步探索,谈谈对习作单元的理解。

一、梳理语文要素和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

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单元习作要求是: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具体来说,就是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并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本单元是以“写人”为主题的。《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片段组成,选用了典型事例,侧重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神态,表现了三个人物不同的特点;《刷子李》选用师傅刷墙的典型事例,侧重描写徒弟的心理,写出了师傅技艺高超的特点。这两篇课文对应了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交流平台”告诉学生如何选用典型事例,如何运用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特点。“初试身手”中的练习1要求观察一位同学,捕捉一个瞬间写一写;练习2要求学生相互交流,选用什么典型事例,用什么方法来写自己父母的特点。前后两项练习,对应的语文要素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例文以旁批的形式,例说文章选了什么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哪些特点。两篇文章可以由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最后,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的要求是“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习作单元的内容编排丝丝入扣,习作单元教学的成效检测是“硬着陆”的,是要学生写出一篇作文的。全面梳理语文要素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习作单元内每一个板块的内容、目标、重点,使随后的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二、创意阅读,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

面对本单元的习作任务,学生的内心是害怕的,甚至有点抗拒。要排除这个障碍,首先要通过有趣的阅读教学,消除学生学习写作的畏难情绪。

《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个片段《摔跤》,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场景,文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嘎子争强好胜的特点。这个片段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可以设计现场演示阅读活动,让课文中的小嘎子“活”起来。

活动中,请两位同学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一位男生饰演小嘎子,另一位男生配合饰演小胖墩儿。根据朗读内容,饰演小嘎子的学生要表演五个镜头:“公鸡鹐架”的站姿;精神抖擞“蹦来蹦去”的猴儿样;“转三四圈”的策略;“三抓两挠”“揪在一起”“推拉拽顶”的武术动作;想钩腿,却摔倒的结果。教师担任导演,其他学生是现场观众。让学生表演小嘎子的动作,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另一方面是让“观众”能够观察清楚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

事实上,学生的表演比课文中的小嘎子更有趣。学生把“公鸡鹐架”表演成了“老虎对视”,把“仰面朝天”表演成了“四脚发抖”。教师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表演镜头,描写出小嘎子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结果不少学生一边哧哧地笑,一边沙沙地写。在他们的笔下,小嘎子变成了“傻嘎子”或者“坏嘎子”了。

阅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创意是,组织师生合作朗读活动。教师朗读课文里描写祥子身量的内容,学生用上比喻修辞手法说出祥子长得挺拔,像一棵大树;教师朗读课文里描写祥子胸背的内容,学生用上比喻修辞手法说出祥子胸背舒展,像伸展的树冠;教师朗读课文里描写祥子光头、短眉、粗脖、亮疤的内容,学生用上比喻修辞手法说出祥子脸上的精神,好像大树在茁壮成长。最后,角色互换,再读课文,理解外貌描写对突出人物特点的作用。

阅读《两茎灯草》的创意是,教师可以让全体同学当一回严监生,在朗读中反复演示痰响、摇头、眼神、手指的动作等,感受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作用。

上述创意阅读活动,始终围绕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出人物特点这个核心,学生身心俱动,在人物描写的语言天地里感知、朗读、思考、演示、表达并快乐着,润物无声地缓解了学生写作的压力。

三、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阅读活动让学生领略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但真的进入书面写作,学生面临又一现实难题:写什么?

乔姆斯基认为,孩子语言的发展取决于环境的激发,取决于相似语言的碰撞。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面临的考验是如何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语言的环境,如何让语言环境和学生周围的事物产生相似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论小学作文教学时明确表示,小学生不能从写记忆性命题作文开始。那么,这个语言环境就应该是真实的、正在进行着的,应该是与本次习作要求吻合的,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情绪的,应该是让学生在其中有观察理解并获得体验的。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不按常理“出牌”的活动情景。这种“喜欢”就是激发学生写作情绪的催化剂。

于是,笔者设计了“三分钟慢跑比赛活动”。要求学生用三分钟跑三米路程,要直线前行,中途不能停,准点到达才算获胜。学生们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三分钟只要跑三米,该怎么跑才能准点到达呢?教师鼓励学生们课前多训练。于是那几天,总有一帮“老弱病残”的学生在练习慢跑,教室里笑声朗朗。练习者们相互嘲笑,互相演示,诉说着他人的“怪腔怪调”。

这说明学生已经进入了“慢跑比赛”的预热阶段,确切地说,已经提前进入了“慢跑比赛”的语言环境。他们之间的演示、嘲笑、诉说,正是语言描述能力被激活上升的表现。

在学生的急切盼望中,笔者又给出了此项活动的观察任务单。

1.比赛开始,老师高喊:“各就各位!”谁?有怎样的动作?怎样的神态?怎样的心理?

2.比赛中,老师高喊:“跑!”谁?怎样迈开第一步?步幅是大还是小?

3.谁?觉得自己跑慢(快)了,内心在想什么?怎样将步子加快(放慢)?姿势像什么?

4.比赛要结束了,老师在终点高喊:“时间到!”谁?有怎样的表现?怎么做?怎么想?

这份观察任务单上的“谁”,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还可以把几个人的表现合成一个人的表现。

比赛开始了,全班同学分成两拨,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们不是一窝蜂地拥出去,也不是像一群小鹿一样纵身跃出,他们一小步一小步的,脚尖挨着脚跟地走,弯着腰,驼着背……学生的姿态各种各样,趣态百出。

设计这个活动情景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能从中获取写作素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比赛中获得切身体验和直接的观察。这项比赛活动和学生日常活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学会写这一篇作文,也就会写其他活动中的人物描写类文章了。

四、运用写作方法,有规则地写作文

“慢跑比赛”活动结束了,意味着学生要走出这个语言环境了。这时,又一个难题出现了:怎样才能把这个典型事例中的人物特点写出来呢?

语言有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使用。言语,可以看作是语言符号运行的状态,怎样言语,需要智慧。精心设计的语言情境激活了学生大脑中的语言因子。回到这个单元,如何让学生做到有规则地把本次活动写出来呢?

首先,回忆、整理素材。也就是逐条对照观察任务单,把刚刚经历的活动,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让活动的情景、意识、形象再次重现。

其次,结合观察任务单的提示,把脑子里的“电影”内容说给同桌听一听,进行一次交流。言语表达能够促进记忆和思维,经过交流留存在脑子里的内容,才是摄取到的写作内容。

最后,教师进行升格指导。教师要再次强调把典型事例写完整,要运用描述性语言把人物特点写细致、明白。教师指导的内容,可以是重温单元阅读中学到的语言表达经验,也可以是结合学生的交流内容给出的建议,还可以出示一个不够具体的片段,让学生参与修改,引导学生体会运用描述性语言表现人物特点的奥秘。

教师在这个层次的教学活动中,要运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保护好学生的写作情绪。有些教师借用网络上“集赞”“直播”的形式,使相对枯燥的语言交流活动能够持续出现“热点”,让全体学生具有自觉的参与感、存在感、成就感。

交流结束后就可以写作了。教师要巡视学生的写作情况,发现写得好的语段,可以朗读并表扬,让其他同学获得“取长补短”的内容;发现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俯下身子给予点对点的指导;发现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让学生停笔,聆听教师的辅导。30分钟后,多数学生能交出一篇写人题材的作文。请看某位同学写的内容:

“各就各位——”宋老师站在终点线前高喊着。

他,站在起点线,右脚往前跨半步,左脚跟上,膝盖弯曲,张开一个小弓步。双臂前后摆好,上身尽量下蹲。他真像龟兔赛跑故事里的那只乌龟。

“跑!”宋老师发令。

他缓慢而沉重地将右脚抬起,抬起,抬起,一直抬到胸前,再缓慢地落下,落下,落下。然后,左脚也用这样的步子,往前走了一步。看一看前进的距离,他才挪了一脚长!他左一脚右一脚,很稳重地跑在后面。

看到自己落在后面了!他握了握拳头,赶紧抬起右脚向前迈,再轻轻落下,左脚脚尖快速跟上,紧挨右脚脚后跟……不好,他身子晃了起来,差点儿摔倒。他傻傻地笑了!

“3分钟,时间到!”宋老师高喊。

扑通一声,他摔倒在地,趴着不动,距离终点线只有三步的距离了。

他像一只失败的乌龟,他就是我。

這篇短文运用了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小作者把起跑的姿势、慢跑的动作、趴倒的形象,都用乌龟的形象作比喻,使得人物特点具体起来。

上述教学活动,围绕着“怎样写内容”这个核心展开,学生在回忆、交流中摄取内容,教师再分别在习作前和习作过程中给予指导,让语言表达的内容有规则地行走在语言的“大棋盘中”。习作单元的教学,教师要着眼语文要素,重视写作内容、情绪、方法三要素,引领学生在读写之路上大步前行。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画一画,写一写
Why do People Sleep?
在教材讲授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阅读感悟是写作的生命
习作教学要得“道”有“法”
对初中语文记叙文学写作方法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