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挑战、要求与实践路径

2022-04-08陈立鹏

喀什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新疆

陈立鹏,闫 芸

(1.喀什大学新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与文化研究基地,新疆喀什 844000;2.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872)

一、研究背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治区。随着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到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新疆民族成份已有56 个,成为我国民族成份最全的省级行政区,是名实相符的多民族聚居区。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合共生关系和多元一体格局,各族儿女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华民族伟大合力。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以此为指引,新时代民族工作向纵深发展。[1]2015 年10 月,俞正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2019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3]。而后,2020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4]自2014年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深入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不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足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中央治疆方略的指导原则和重要内容,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则是关键之举与长久之策。

当前,有关于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新疆实践的整体层面进行探讨,也有学者从教育实践视角出发,对铸牢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进行了探究。例如,王碧琳(2021)提出,在学前教育中,要利用扩大资源供给、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开发统一和特色校本课程与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日常课程等方式,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5]韩海冬(2021)提出,在中小学教育中,要坚持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为载体,以“五个认同”为内容,以创新教育形式为手段,为铸牢新疆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6]王玉刚(2020)提出,在高校教育中,可以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思政教育,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理论探索,加强新疆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7]

通过文献分析可以发现,关于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研究大多局限于各学段的学校教育中,对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原则并未明确厘清,且所提出的对策建议缺乏针对性。然而,要切实将铸牢新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落到实处,不仅要从学校教育入手,更要从党员教育、干部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层面多方渗透。因此,本研究将基于新疆现状与大教育背景,深入剖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探析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要求,总结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已取得的成效,提出进一步推进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新疆及其他省区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铸牢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面临的挑战

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多元的宗教文化氛围,以及新时代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新要求,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只有不断攻坚克难,将挑战转换为机遇,牢牢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着力点,才能将教育落到实处,激发各族人民爱国爱疆的美好情感,铸牢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先,“三股势力”的渗透和破坏仍未停止,新疆始终面临着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分裂与反分裂的复杂斗争,这对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开展带来严峻挑战。其一,民族分裂势力打着保护“民族文化特性”的幌子,散播分裂思想,制造民族隔阂,挑起民族矛盾,严重破坏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正确认知,弱化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其二,宗教极端势力通过歪曲宗教教义、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等手段,重点从文化教育领域进行思想渗透,蛊惑、煽动信教群众组织、参与非法宗教活动,大大削弱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际效果。其三,暴力恐怖势力把暴力恐怖主义极端思想与广大信教群众捆绑在一起,与社会生活捆绑在一起,导致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被冲击、被禁锢、被封闭,一些群众思想扭曲、心理压抑,戴上了沉重精神枷锁。[8]除此之外,以新自由主义、文化多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政治思潮也在不同程度上侵蚀着新疆各族成员的价值观,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造成严重威胁。

其次,由于历史等原因,仍有部分当地人员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对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关系的认识有待提升,大汉族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导致各民族内部差异容易被突出与强化。而一旦各民族成员将尊重差异理解为固化差异,强调自身特性,强化民族边界,便会产生对其他民族的排他性,增强对其他民族的疏离感,进而可能会产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排斥心态。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如果过于凸出本民族身份,强调本民族利益,忽视或否定其他民族利益,则会给外部敌对势力提供可乘之机,导致“一损俱损”,最终危害国家整体利益。诚然如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也要注意处理好“一体”和“多元”的关系,要充分考虑在强调共同性的同时,避免认知偏差以及各民族文化内卷化发展等风险挑战。

再次,新疆各级党政机关及基层单位面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理论与知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相关理论与知识储备不足的挑战。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新疆各级主体有待深入学习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相关知识,有待进一步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点内容,认识到广泛开展各类思想教育而不聚焦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重点,对于铸牢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说是事倍功半的。同时,在实践落实层面,学校、社区等基层单元也面临着教育力量与队伍不强、教育者综合素质不高、教育宣传活动不足等挑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落实带来困难。

最后,相较于东部地区,新疆教育事业发展仍处于滞后状态,即便是在新疆域内,也面临着地区间教育水平差异较大、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均等化难以实现等挑战。新疆一些地方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交通条件闭塞,文化生活匮乏等原因,不少少数民族成员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政治理论素质不高,并且长期受到以血缘为纽带的本民族文化熏陶,加之宗教信仰的影响,容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不清。此外,部分地区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的短板,也会导致该地区成员尤其是学生群体,对国家大政方针与民族理论政策的了解与认识不足,进而影响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的宣传教育成效。

三、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要求

为进一步铸牢新疆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有必要研究了解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内容等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深刻认识这三个基本问题,才能保证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不走弯路、不走偏路,提高工作成效。

(一)教育目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思想、观点和知识的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受教育者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和知识的过程。[9]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为了全面铸牢新疆各民族成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实施的教育与实践过程,旨在增强新疆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铸牢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其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自觉形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思想上筑牢边疆民族地区反分裂、反渗透的铜墙铁壁。

(二)教育原则

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应具有普遍性,即在新疆各地均需要开展统一要求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统一化的教育计划与实施方案可以为各地有效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求提供标准化的参考与指导,有利于其科学化、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与此同时,也要兼顾各地的特殊情况,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新疆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条件、经济文化发展、民族构成等不尽相同,有发达地区也有落后地区,有边疆地区也有内陆地区,有聚居地区也有散杂居地区,因此,新疆各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目标、重点内容、实施途径等也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的个别化、精准化,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全面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应坚持系统性、全面性的原则,即不仅要在学校教育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也要将其融入到家庭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中,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实现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覆盖。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推进,不能只是表面浩浩荡荡、轰轰烈烈,更不能拍脑袋、拍胸脯凭感觉行事,要按照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科学有序推进,保证教育实效。要根据各民族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在增加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的基础上,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激发新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层次情感认同,达到各民族之间高度的情感交融,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人民心中。

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在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中,既要涉及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直接的、外显的有形教育方式,通过课堂、讲座等方式,使新疆各民族接受正规的、系统的教育,又要涉及无计划的、间接的、内隐的无形教育方式,使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思想观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只有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才能在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正向推进的同时,增加各族人民对其的接受度、兴趣感,以一种有形“浇灌”与无形“渗透”的方式,铸牢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教育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新疆各民族成员认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认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认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对中华民族共同主流价值的认同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所在,更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的思想基础。新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在于使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成员在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时挺起中华民族的价值“主心骨”,在面对“三股势力”思想渗透时唱响中华民族的社会主旋律,在面对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时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追求的伟大合力,以自身实际行动守好边疆的思想防线。

2.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树立各民族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愿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具体包括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疑具有精神指引作用。新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成员的国家自豪感与民族自尊心,在坚持一个中国、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基础上,丰富与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自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与民族尊严利益,不断树立为国家、为民族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3.民族团结教育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民族团结教育是对各民族进行的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掌握党的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常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民族团结义务、增强民族团结责任的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桥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新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点在于讲好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帮扶支持政策,讲好各民族患难与共、守望相助、携手并进的美好故事,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强化各族成员反对“三股势力”的思想观点,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引导各族成员互尊、互信、互学、互助,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石榴籽思想深深融进边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4.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关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与特征等开展的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密不可分。新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重点在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学习与掌握,塑造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正确认知,使其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体”与“多元”的辩证关系,加深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了解,激发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情感认同,培育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层次认同,引导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各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四、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成效

近年来,新疆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作为全疆工作的重点内容,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落实两手抓两手硬,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创了良好局面。

在顶层设计上,新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明确写入自治区法规和“十四五”规划中。2021 年2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审议通过,其中明确提出,“要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新疆地方与祖国关系史为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0]这为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法规依据和保障。而后,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坚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社会教育,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11]这不仅体现了新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高度重视,更体现出新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开展的深度谋划。

在实践落实上,新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在社会、学校等层面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在社会层面,新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每年选派7 万余名干部扎根天山南北的村庄与社区,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推动全区112 万名干部职工与169 万名基层群众结对认亲,把结亲走访与思想教育引导结合起来,各族干部群众在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中,传递着新疆各民族亲如一家、不分你我的浓厚情谊。[12]为了深入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新疆开展新时代“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自2014 年起,每年选派7 万余名干部组成1.2万多个“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发挥教育引领作用,采取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力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13]同时,兵团党委持续开展“五共同一促进”创建活动,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卫生等兵地融合项目,引导各族群众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14]另外,在教育宣传上,新疆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开学第一课:致敬戍边英雄 激发爱国情怀》,通过创新发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15]岳普湖县以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一个个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持续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推动“文化润疆”的“新动力”,让各族群众共创、共建、共享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16]

在学校层面,新疆教育系统全面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区地县三级领导干部带头联系指导学校,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全员参与,截至2021年9月,自治区共有38.3万名干部教师联系1.1万所学校,与451 万名各族学生结对交友,“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已成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17]2020-2021年间,新疆和田各级各类学校成立文化体育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1.7 万个,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3.2 万场次,常态化、全覆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18]在高校教育上,新疆大学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形成了具有多民族地区高校特色的“4+1+1”课程体系,帮助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9]喀什大学着力构建全校大思政工作体系,课堂教学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工作总目标,构建以“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为中心,其他思政课紧密协同的教学体系,建设“喀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实践教学基地,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行动自觉,系统培植学生的文化自信、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20]

除此之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也融入援疆计划中。2020 年5 月31 日,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启动“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青少年融情”工程,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抓手,让教育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家庭。截至2021 年7 月,浙阿两地已有442 所学校、2176 个班级、14.9 万余名学生结对,7 万余名小朋友开展书信交流。[21]另外,安徽援疆指挥部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充分结合皮山县教育工作实际,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在皮山县266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推进智慧教育,着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和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资源两大工程,同步建设多重保障机制,打造智慧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皮山模式。[22]

五、进一步加强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途径

针对新疆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总结以往实践成效,为进一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仍需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重要论述为理论指导与根本遵循,做到学懂弄通,并结合新疆各地区实际情况和当地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水平,做好顶层设计和实践谋划,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实现宣传、统战、教育、民宗等部门的无缝配合,逐步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格局。同时,根据中央精神和要求,积极研究开发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地方课程与教材,指导推动疆内各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开展。各地区在统一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要创新开发适合本地文化特色和民族特点的特色课程与教材,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化、特色化,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已正式施行,接下来的重点应是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要求,完善细化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法规与政策文件,抓实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贯彻执行,建立有效监督机制与评价反馈机制,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另外,要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单位和组织的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主体特别是党员干部、党政领导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认识与重视,通过培训学习、专题研讨等方式大力培养高素质教育者,组建高水平宣讲团,使其正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体系,全面准确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和知识传递给社会大众,进而增强其中华民族认同,铸牢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认同,在各族人民心中建立起抵御错误思想渗透的心理防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其对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重大问题的价值导向作用,以“三个离不开”“四个自信”“五个认同”为教育基础,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讲好新疆民族团结故事,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为新疆各族人民抵御“三股势力”的思想侵蚀补足“精神之钙”,从根本上解决中华文化认同问题。要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新疆各民族成员学习好、传承好具有新疆特色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要使各民族成员不断汲取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精神力量,使其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另外,语言是文化认同的关键,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要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出实招、求突破、见成效,全面落实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营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环境,提高各民族普通话水平,从而使新疆各民族成员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掌握与使用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成果,搭建起新疆各族成员交往交流交融的语言桥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奠定基础。

第三,重点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教育与新疆历史教育,促进新疆各民族成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民族观。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加强新疆各民族成员的中华民族历史教育,强化“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使各民族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明确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加强其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讲好中华民族历史故事。同时也要加强新疆历史教育。新疆各民族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新疆各民族始终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一员。要在新疆历史发展中,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凸显各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共同历史记忆,寻找各民族的同根因子,讲好新疆的新时代民族故事,激发新疆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情结。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引导各民族成员正确认识新疆历史,客观分析和解决新疆面临的实际问题,抵制各种歪曲历史的错误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解构存在错误的大汉族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使各民族成员意识到新疆发展过程中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历史贡献,将新疆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观念铭记于心,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打牢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铸牢新疆各族成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四,要认清教育短板,补足教育劣势,在保证当前新疆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普遍开展的同时,重点加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南疆地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南疆农村地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同时通过对口支援、乡村振兴等方式帮助南疆地区的各民族成员过上美好生活,不断缩小区域发展与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等化,充分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打消反动势力利用其文化水平低等弱点进行思想煽动与宗教歪曲的想法,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基层、深入乡村、深入人心。南疆等地应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奋发作为,主动求变,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以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相关课程,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师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创新打造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实现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铸牢各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南疆地区也应充分利用社会教育的力量,通过社区专家讲座、民族节庆活动等,为各民族成员提供接受教育、主动学习的机会,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新阵地,这将大大改善阻碍南疆等落后地区接受教育的客观现实状况,应鼓励各民族成员突破传统方式,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传播性等特点,掌握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知识内涵,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六、结语

铸牢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治疆方略的指导原则与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是事关我国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事。只有不断提高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水平和实效,让各民族成员学习掌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理论与知识,全面增进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和情感认同,才能促进新疆各民族成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建立起我国边疆地区抵御反动势力思想渗透的坚固城墙,最终实现各民族心连心、肩并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新疆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