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背景下人民主体思想的三重取向

2022-04-08曾林康

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抗疫马克思主义新冠

○李 玲 曾林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伟大的抗疫斗争实践证明:“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最广大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1](P13)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人民在我国抗疫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人民主体思想对我国抗疫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人民主体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为理论来源和哲学依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疫实践中发挥着价值导向和方法导向的双重作用。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典型的社会危机以其突发性、广泛性和高危性集中检验了人民主体思想的现实作用,为人民主体思想对我国治国理政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当代价值提供了有力明证。

一、作为历史观取向的人民主体思想

“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人民主体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唯物史观,是对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著作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民主体”这一概念,但实际上将其寓于了人的解放理论之中,人民主体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看,“人民”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在一开始仅仅只是重点强调“无产阶级”这个范畴在共产主义学说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其研究中,“人民”和“无产阶级”之间其实存在着重要联系。“人民”的阶级内涵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民”通常指无产阶级,但随着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他们逐渐发现了在革命活动中联合更广泛阶级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他们将“人民”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其他劳动者阶级也被囊括了进来,同时还强调了要重视培养“脑力劳动无产阶级”,逐步将不同类型的劳动者阶级总体概括为一个联合的力量,即“人民”。我国“人民”的概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思想,它指向的是作为社会基本成员主体的劳动群众,其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就是无产阶级。

从概念的生成逻辑上来看,“人民主体”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思想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人民主体”的核心要义是“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言人,其思想体系的创立本身就是为“绝大多数人”的解放提供指引;另一方面,他们在深入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作了深刻阐述并给予了充分肯定,科学地证明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应该依靠以无产阶级为主的劳动者主体,即“人民”。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的立场和路线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虽然未提出“人民主体”概念,但其思想本质上蕴含着人民主体思想。

人民并非向来都被世人视为社会的主人和历史变革的主要推动者,被马克思称为“大思想家”的黑格尔就曾公开贬低过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萌芽。那么,马克思为什么不像以往的哲学家一样着眼于上帝、绝对精神或是其他“伟大人物”,而是另辟蹊径地研究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呢?这是由他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和现实问题所决定的,即如何才能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在马克思看来,“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2](P16),所以解放人类的任务归根到底要由无产阶级来完成。这不仅是因为无产阶级代表了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且是因为只有无产阶级才具备一种使整个现存世界革命化,从而实现到达彼岸世界以最终实现人的自由的能力。具体来说,在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中,当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都被消灭后,阶级和国家都会自行消失;届时,解放人类的真正时刻也就到来了。因此,无产阶级的事业绝不仅仅只是关乎无产阶级自身的事业,而是关乎全人类、特别是所有劳动者的事业,是属于人民群众的事业。在人民群众中,无产阶级拥有更先进的地位和作用。总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历史地位与作用的科学阐述,高度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当前,我国的人民主体思想较之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创立的群众史观具有更丰富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一段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历程。人民主体思想就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起来的。我们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并以此为立足点领导我国的各项事业,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处理巨大社会危机的时刻体现得尤为鲜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事例。

二、作为价值观取向的人民主体思想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迅速对抗击疫情的工作定下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3]“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鲜明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根本受益主体是人民,也即体现了党和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在疫情防控中的根本价值取向——人民至上。作为价值取向的人民主体思想在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民主体思想保证了疫情问题认识的科学化。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就是要求把尽快消灭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最直接的目标,这必然要求认识疫情问题要从科学角度入手。在抗疫的科学逻辑、政治逻辑与经济逻辑的冲突中,中国一贯坚持将疫情问题首先作为一个科学问题而非政治、经济问题看待。这是因为如果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问题上的政策过分服务于商业利益或政治目的,将会导致错失防控良机,使人民付出更多生命的代价。一些西方国家将疫情问题政治化,试图借机在新冠肺炎病毒溯源问题上推卸责任,对新冠肺炎病毒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屡屡制造障碍,拖累了解决问题的进程,实际上是漠视了本国及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

二是人民主体思想捍卫了人民的基本人权,尊重了人民的人格尊严,提升了人民抵御疫情风险的能力。通过国家和社会保障举措提升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抗风险能力,不仅是提升社会韧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承担了疫情防控的绝大部分公共成本,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市场和资本的管控。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人民当作目的而非手段,在全社会层面上消除疫情威胁不应以某一群人的生命为代价,而是保障所有人都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利。

三是人民主体思想为未来的疫情防控战略提供了价值参照。在新冠肺炎疫情不断持续的高压之下,不少国家陆续放开甚至放弃了防疫政策。这是因为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往往不得不在经济低迷与疫情扩散、个人自由与公共权力之间做出单项选择,以至于在持续性的抗疫工作中出现政策上的反复。对我国来说,人民主体思想能够给疫情防控可持续化地提供价值观导向:一方面,人民主体思想不仅要求经济利益从属于人民健康,并且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思考,使人们注意到个体利益必须统一于社会利益,个人的权利和责任不能脱离于社会之外;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医疗资源相对紧张,冒失地采取全面开放政策必然导致医疗资源挤兑,并对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家庭造成更大冲击,从而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遭受威胁。正因为如此,我国坚持采取持续动态清零的政策,在面临局部地区出现偶发性病例时就迅速动员起来,在必要时能够采取战时应急措施封锁城市防止疫情扩散。

以人民为根本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原则,但并非任何政党都一致认同。这种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是造成中国抗疫模式与西方主要国家抗疫模式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西方的疫情防控理念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巨大,这种现象其实是与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如马克思所言,“资本家只有作为人格化的资本,他才有历史的价值”[4](P267),即在资本主义社会,真正的价值主体并非是人民而是人格化的资本,资本的增值和最大化是整个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在面临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危机时刻,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决策的目标通常是维持经济的稳定而非下定决心保障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此外,恩格斯指出:“生产力集中在少数资产者手里,而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变成无产者,资产者的财富越增加,无产者的境遇就越悲惨和难以忍受。”[2](P303)换言之,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极易遭受由贫富分化、社会撕裂、种族对立、政治极化等问题所带来的困扰,这进一步给疫情防控增加了阻力。通过比较不难看出,人民主体思想伸张了社会正义,增强了社会成员的认同感,使得抗疫的社会行动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从而能够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聚集在抗疫大旗下形成统一的社会行动力。

三、作为方法论取向的人民主体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1](P89)这表明,人民不仅是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价值核心,也是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克敌制胜的关键法宝和行动主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唯物史观为我们揭示了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主体,肯定了人民群众改造社会的强大能力。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觉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参与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来,把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战争作为自己的行动方法。

作为方法论取向的人民主体思想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社会成员的充分组织和动员上。疫情下的社会需要加强社会韧性建设,而社会韧性是一种行动性的能力,这种行动力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社会成员的组织度和动员度。人民主体思想为何具有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呢?一方面,新冠肺炎病毒不分阶级和国度,它对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威胁,整个人类在这一点上都是一致的。因此,利用一种能够凝聚社会共识的价值观将大多数社会成员组织起来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人民”本就是一个阶级联合概念,人民主体思想体现了阶级联合的精神,因此在处理新冠肺炎疫情的问题上,人民主体性的重要特征就是人民普惠性而非特权私利性,这使得人民群众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动力和决心就能够被激发出来,并能够成为抗击疫情最根本的力量。

具体来说,作为方法论取向的人民主体思想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有力的社区自我管理机制。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是阻止病毒的传播,阻止病毒传播的根本手段就是限制人群的流动与密接活动,而社区在这方面至关重要。社区承担了包括居民管理、生活服务、风险排查和监控等多方面的职能,群众自觉、自发地参与和服从社区管理则是社区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二是动员广大群众组建起庞大的抗疫战斗网络。工人、医生、军人、政府职员等来自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各司其职,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合力,使得举国上下以最高的效率行动起来。三是心系广大老百姓的社会生产活动维持国内经济与政治的总体稳定。一旦广大人民群众被组织起来并作为根本力量运用于解决社会危机时,他们就能够最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最大化地实现各个社会单元的创造力、最大程度地调动起社会积极因素以及最广泛地激发社会活力,从而促进社会生产活动,维持经济与政治稳定。

在人民主体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在伟大的抗疫斗争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作为具有独特优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群众改造社会的能力作为自己执政的力量源泉,这是中国抗疫模式的最大特色,也是中国抗疫战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抗疫马克思主义新冠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