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研究
——以红河学院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为例

2022-04-08

红河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

姚 瑶

(红河学院教务处,云南蒙自 661100)

红河学院对2013—2015届毕业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形成了三个有关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培养质量的报告。三个报告对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三个报告均没有具体关注到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就业满意度的问题。而作为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本科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留学生除外)总数的30%左右。全面系统地反映该校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可在一定程上反映该校少数民族毕业生乃至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这对完善学校就业状况反馈机制,评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育质量亦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调查选取了红河学院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包括正常毕业的毕业生、延期毕业的毕业生和提前毕业的毕业生。抽样比例如下:

表1 2013—2015少数民族毕业生人数、有效问卷回收数和抽样比例

一 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描述

就业满意度是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是毕业生自己作为评价的当事人,以亲身工作体验来确定自身就业满意程度,是用来衡量毕业生对自身就业状况的自我感知,也是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低,体现高校教育质量及毕业生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对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进行调查时,指标有“满意”“不满意”和“无法确定”三个选项,代表学生个人或家庭对就业的满意程度。因此就业满意度包含:学生个人就业满意度和学生家庭对学生就业的满意度。就业人群包括:“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和“自主创业”。

(一)学生个人就业满意度

图1是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半年后个人就业满意度,由图可知道,红河学院三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个人就业满意度连续呈上升的趋势,每年约上升2个百分点;不满意的比例连续呈下降的趋势,每年约下降2个百分点;无法确定的比例连续三届上升。

图1 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半年后个人就业满意度

图2是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与同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对比,由图可知,无论是少数民族毕业生还是全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个人就业满意度均为上升的趋势,且同一届别少数民族毕业生的个人就业满意度均高于全校毕业生个人就业满意度;2013—2014届,全校毕业生的个人就业满意度增幅更快,2014—2015届,则是少数民族毕业生个人就业满意度增幅更快。

图2 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与同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对比

(二)学生家庭对学生就业的满意度

图3是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家庭对学生就业的满意度,由图可以看出,连续三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对学生就业的总体满意度均呈上升的趋势,2014届较2013届上升2.76个百分点,2015届较2014届上升0.06个百分点;家庭对学生就业不满意呈下降趋势,2014届较2013届下降4.86个百分点,2015届较2014届下降0.44个百分点;家庭对学生就业是否满意无法确定的比例也是呈现上升趋势。

图3 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家庭对学生就业的总体满意度

图4是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满意度与同届毕业生家庭满意度对比,由图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就业满意度连续呈上升的趋势,且同一届别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就业满意度均高于毕业生家庭满意度;毕业生家庭就业满意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4届(65.29%)较2013届(61.49%)上升3.8个百分点,2015届(63.65%)较2014届下降1.65个百分点。

图4 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满意度与同届毕业生家庭满意度对比图

(三)个人满意度及家庭满意度比较

表2是红河学院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半年后个人就业满意度及家庭满意度对比。以学院为单位进行考量,由表可以看出,大部分情况下,家庭满意度高于个人满意度。

表2 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半年后个人就业满意度及家庭满意度对比

二 影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因素及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我们注意到影响就业满意度的因素是众多的,包括工资福利等物质待遇、单位性质、就业行业、专业是否对口、职业期待高低等诸多因素。下面分别就这些因素作出分析。

(一)工资福利等物质待遇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

为方便统计,我们将工资福利等物质收入统一命名为“月收入”。月收入: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月度现金收入。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指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实际每月工作收入的平均值。

1.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人均月收入

从图5可知,连续三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平均收入呈增长趋势,2014届月收入较2013届增加了464元,增幅为17.26%;2015届月收入较2014届增加了332元,增幅为10.53%。

图5 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平均收入

图6是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与同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人均月收入对比,由图可知,少数民族毕业生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平均收入均呈增长的趋势;同届别中,全校毕业生的月平均收入均高于少数民族毕业生月平均收入;2013届至2014届,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月收入增幅高于全校毕业生的月收入增幅,2014届到2015届,则是全校毕业生月收入增幅高于少数民族毕业生月收入增幅。

2.月收入分布

从图7可知,红河学院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平均收入主要集中在2501~3000元的阶段,其中2014届占比最高,达34.56%;与2013—2014届少数民族毕业生相比,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月收入在2001~3000元的阶段处于劣势;在3501元以上的较高收入阶段,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情况则远远好于2013—2014届少数民族毕业生。

图7 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平均收入分布

3.月平均收入与就业满意度的关系

通过表3可知,经济因素是影响毕业生个人及家庭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月平均收入的增高,少数民族毕业生个人及家庭就业满意度大致上呈上升的趋势,即收入越高,两者的就业满意度越高。

表3 收入视角下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个人满意度与家庭满意度

在2013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中,月平均收入为1000元及以下的群体中个人及家庭就业满意度均为零;从2501~3000元阶段起,个人就业满意度均超过60%,并且大致上呈上升的趋势;从2001~2500元阶段起,家庭就业满意度均超过60%,除3501~4000元阶段外,大致上呈上升的趋势,且5000元以上阶段家庭满意度为百分之一百。

在2014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中,从2501~3000元阶段起,个人就业满意度均超过60%,除3001~3500元阶段略比上一阶段低外,总体大致上呈上升的趋势;从2001~2500元阶段起,家庭满意度均超过60%,除4001~5000元阶段外,大致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在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中,从2001~2500元阶段起,个人就业满意度均超过60%,除3501~4000元阶段比上一阶段低外,总体大致上呈上升的趋势;从2001~2500元阶段起,家庭满意度均超过60%,除3501~4000元阶段外,总体大致上呈上升的趋势。

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届别相同的同一收入阶段内,个人满意度和家庭满意度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但总体来看,同届别的同一收入段内,大部分家庭满意度要高于个人满意度。

(二)单位性质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单位性质也是影响就业满意度的因素之一。我们将单位性质分为六类:国家机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事业单位、中外合资/外资/独资、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以民营企业作为对照组,单位性质对就业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就业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民营企业,甚至“三资企业”在2013届、2014届就业满意度均高于民营企业。

从表4可以看出,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的个人就业满意度及家庭就业相对较高,分别保持在58%以上和64%以上。以事业单位为考察对象,毕业生个人满意度连续三年呈上升的趋势,家庭就业满意度总体来说说比其他单位更高,这说明毕业生及家庭在就业时,稳定是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上述三类单位类型在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各方面均相对较好,这也是学生考虑的因素之一。民营企业/个体,作为吸纳红河学院毕业生最多的单位类型,毕业生个人就业满意度及家庭就业满意度相对稳定且处于上升趋势,但总体来说,在同一年度内,该单位类型的个人就业满意度基本上均低于该年度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满意度,且与事业单位满意度相比,差距在不断扩大。“三资企业”及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两类企业类型的个人就业满意度波动较大。

表4 单位性质视角下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个人满意度与家庭满意度

通过个人满意度与家庭满意度的对比,我们发现: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三种单位类型中,家庭就业满意度均无一例外的均超过毕业生个人就业满意度,且最低值也达到了72%,这说明学生家长在看待孩子就业时,把稳定性看得更为重要,当然也不排这三种单位类型中较为理想的经济收入考量。在民营企业/个体、“三资企业”、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三种单位类型中,家庭就业满意度均等于或者低于毕业生个人就业满意度,这也从反面验证了家庭看重就业稳定性这一结论。

(三)工作与专业匹配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

专业与岗位匹配度是指毕业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相关知识、技能与工作岗位上实际所需知识技能的匹配程度。通过对问卷数据的观察,我们发现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与否对就业满意度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具体说来,就是专业匹配程度越高就业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则相反。

通过表5、表6,我们发现: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中,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占比均高于同届中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占比。当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时,就业满意度相对更高。

表5 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关系统计表

表6 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相关视角下少数民族毕业生个人满意度与家庭满意度

当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时,三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个人就业满意度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准(63%以上),且连续三届毕业生呈上升的趋势,家庭就业满意度亦保持在较高水准(70%以上)。就同一届少数民族毕业生而言,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时,个人就业满意度及家庭就业满意度均远高于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时的满意度,且两者的差值不断增大。当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时,少数民族毕业生个人就业满意度在51%左右上下波动,家庭就业满意度在55%左右上下波动。

就同一届毕业生而言,无论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相关,家庭满意度均高于个人就业满意度。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时,家庭满意度与个人就业满意度的差值远远大于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时二者的差值,即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时,毕业生和家庭对于满意度的判别上虽然均较高,但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一般而言,家庭方容易获得更高的满意度。反之,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时,家庭满意度与个人就业满意度的差值相对较小,这说明毕业生和家庭在满意度的判别上相对较为一致。

(四)行业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

行业也会影响到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我们挑选出三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中就业最多的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个行业对满意度进行考察。

由表7可知,在吸纳红河学院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三个行业中,同一届别内,教育行业的毕业生个人就业满意度是最高的,与2013届相比较,该行业2014、2015届毕业生个人就业满意度均有提升。教育行业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组织行业的毕业生的个人就业满意度均比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就业的满意度要高。

表7 行业视角下少数民族毕业生个人满意度与家庭满意度

在吸纳红河学院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三个行业中,教育行业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就业满意度是最高的。2013—2014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教育行业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组织行业的毕业生的家庭就业满意度均比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满意度要高。

就同一届毕业生而言,除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中,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组织行业的个人满意度高于家庭满意度外,其余届别的行业中,均是家庭满意度均高于个人就业满意度,这说明在行业视角中,家庭方比学生个人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满意度。

(五)职业期望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

职业期望,又称职业意向,是个体对某种职业的渴求和向往,是个体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和信念。职业期望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是职业价值观的外化,也是决定个人职业价值选择的内在动力源。每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不同,体现出来的职业期望和职业选择行为也不同。职业期望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积极性,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

通过表8可知,当工作符合学生的职业期望时,毕业生个人就业满意度最低的年份也维持在77.51%。当工作不符合学生的职业期望时,学生的个人就业满意度较低,即便最高的年份也不过是36.68%,还不到工作符合职业期望时候最低年份满意度的一半。

表8 职业期望视角下少数民族毕业生个人满意度与家庭满意度

工作与职业期望相符合时,虽然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满意度连续三年呈下降的趋势,但即便是家庭满意度最低的年份,仍达到了78.86%。当工作与职业期望不相符时,毕业生家庭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年份也才48.03%,与同年工作与职业期望相符合时相差近32个百分点。

职业期望视角下,工作与职业期望相符合时,个人就业满意度、家庭就业满意度均远远高于工作与职业不相符时两者的满意度,且同届别内个人就业满意度之差均大于家庭就业满意度之差。同一届别中,当工作与职业期望相符合时,家庭满意度均高于个人满意度,但两者的差距较小,最大年份也不过约2个百分点。同一届别中,当工作与职业期望不相符合时,家庭就业满意度优于个人就业满意度,两者满意度的差距最小的年份也达约9个百分点。

三 提升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途径探索

通过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及影响就业满意度因素的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以就业满意度为立足点和观测点,借此评估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边远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仍然有待提高,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是少数民族毕业生人均月收入偏低。三届少数民族毕业生的人均月收入均低于同届别的毕业生,更是远低于国内同类院校毕业生的人均月收入。

二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呈连续下降趋势,慢就业现象严重。2013—2015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受雇于全职工作的比例下降了将近5个百分点,“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则由4.36%上升到9.97%,增长了1.29倍;“没有就业,暂不求职,并且也不准备求学”的慢就业从2013届到2015届增长了1.42倍。这些都说明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三是就业市场狭窄。连续三年在云南就业的少数民族学生超过93%,最高的年份达到近96%;省内就业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有30%左右在红河州就业;在红河州就业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有30%~43%的学生集中在蒙自市就业。就业市场的狭窄,一旦云南省就业市场受到冲击,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也会跟着受到牵连。

四是就业行业、就业职业相对集中。从调查反馈的数据来看,少数民族毕业生从事最为集中的几个行业为教育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其中教育行业最低的年份也达到31.40%。从职业上来看,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是教师,约占29%~32%。行业、职业的相对集中,在就业政策、就业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极容易收到影响。

(二)提升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途径探索

1.地方政府要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相关就业政策和制度

(1)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提高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民营企业/个体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吸纳该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阵地。政府应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矛盾,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政策上倾斜帮扶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从而扩大就业区域和就业总量。

(2)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断拓展就业渠道。政府要继续出台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在民族聚集地区适度增加“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的名额,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的力度,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渠道。政府还应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前培训、举办免费招聘会以及简化各种人事关系办理的手续。

(3)政府要加大力度规范劳动市场。政府作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纽带,应运用政策把双方有机统筹起来,建立就业市场的保护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宽覆盖的就业模式,为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提供平台,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才流动的良性运转。

2.学校应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1)构建学校层面的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专业预警机制。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挂钩。把专业建设作为立校之本,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建设好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支撑地方产业升级的专业群,提高全校专业建设质量。努力建设一批办学基础好、人才质量优、社会服务能力强,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品牌专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判,准确判断和预测人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就业趋势,特别是适应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新要求,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据此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模式。

(2)优化就业管理服务。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信息服务。学校要加强与地方人才市场、就业基地、实习基地、职业中介等单位的联系,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并及时将就业信息发布给毕业生,同时还要组织好就业招聘会。各二级学院应建立“双困毕业生”、建档立卡户信息数据库,开展“一对一”帮助服务,加强个性化指导,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优先向学校的就业基地、实习基地等长期合作的单位推荐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3)加强就业指导。对低年级的学生开设《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对高年级的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简历制作、模拟招聘大赛等就业指导工作。结合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实行分类、分阶段指导,帮助毕业生正确的认知自我、认知职业,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4)不断强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就业工作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在难度、广度、深度和细致程度上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应按照相关要求,配齐、配强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推进建成就业指导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此外,还可以聘请已毕业的从事就业指导相关工作的优秀校友为学校兼职就业指导教师,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力量。

3.少数民族大毕业生应苦炼“内功”,树立信心,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1)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专业基础相对较弱,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非常迫切。一方面,加强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与投入,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规律,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相应的工作;另一方面,考虑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建构专业模块与教学模式,加大必要的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投入。

(2)转变就业观念,在实践中塑造职业期待,树立合理的就业目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少数民族毕业生应树立信心,转变就业观念,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之余,要主动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工作世界认知。当学生真正进入职场,就可降低因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冲突而就业满意度较低的状况。

(3)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在用人单位最重视的素质中,除专业知识外,少数民族毕业生最缺乏的是动手能力,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动手能力,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可以做到得心应手,从而提升就业满意度。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家庭“煮”夫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恋练有词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最“叛逆”的毕业生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