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学生儒家文化认同与学业成就水平关系的研究

2022-04-08赵永乐

红河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成就学业

何 莹,赵永乐

(红河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一 前言

在当代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群体之间文化认同的差异性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文化与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主题。重视教育的文化被认为更能在未来社会中占据优势。东亚地区的教育传统也被认为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辅相成的典范。儒家文化作为最能代表东亚教育文化的文化体系,又额外受到当代学者的关注[1]。

虽然中华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多元的,但在教育领域内儒家文化的影响深入人心。因为最初孔子即以教育的方式传播学说,因而在此领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与经典理论,从而形成了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整套基于儒家文化的教育体系。在与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过程中,儒家文化与教育的结合也扮演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历史上中央政权对云南民族聚居区的掌控是以相当缓慢的速度推进的,但往往在政治影响力到达之前,儒家文化的影响力就已经在当地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云南至少从南诏国时期开始,这种影响就已经成为塑造当地社会形态的重要因素,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对文化融合,教育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2]。这些长期的影响逐渐在云南省传统民族聚居区形成了一些汉文化中心,并强有力的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位于滇南红河中游北岸的建水县,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美誉,其学校教育水准在云南省内可谓独树一帜。建水地区虽然地处偏远,历史上由此向外输送的人才络绎不绝,和一般人心目中的“蛮夷之地”截然不同。清代祝宏纂修的《续修建水州志》曾详细记载该地的风俗与文化状况:“建僻南服,民风朴略,有明置卫,兴学,其俗比于中州。”[3]该地现存留有文庙,学政考棚等一系列国家级文化古迹,其重教兴学的文化风气延续至今。这种多文化在同一区域内共存且共同繁荣的罕见现象也给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标本。

文化与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人这个共同载体实现的,而个体对文化的心理认同是其中具有标志性的一个指标。比如,儒家教育文化普遍认为,努力比能力更重要,能力可以帮助成功,但努力才是克服困难的主要因素。对儒家思想熏陶下的学生来说,通过努力,几乎没有不可克服的先天障碍。“勤能补拙”,“失败乃成功之母”之类的谚语,正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这种倾向显然对于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可控内归因倾向,强化学习信心是有利的。这些特点对于提高成就动机,以及督促学生高效利用学习时间十分有利,是学校教育大众化的有利条件[4]。

此外,近年来一系列与儒家文化认同有关的研究还表明,良好的儒家文化认同对于跨文化适应有积极意义。儒家文化是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体系,在与各种文化接触过程中更倾向于兼容并蓄,而非一种排他性的文化。这使得高儒家文化认同者往往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够保持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将传统儒家文化认同与当代认知疗法结合,也更能帮助求询者适应现代社会[5]。同时,人的文化认同往往来自早期的教育,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即便成年后接触其他类型的文化也不会轻易改变。这些因素都使得文化认同成为研究文化与教育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而儒家文化是否能够直接促进教育成效,同样可以通过对文化认同的量化测评得到一个科学的答案。将这种量化心理研究方法用于民族文化研究,也是国内外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6],不但可以为理论提供科学化的证明,还能为新的理论积累数据资料。

二 方法

(一)测验工具

由于儒家文化系统的复杂性,文化中的个体对文化认同的表述具有相当的多样性,有时很难以单一维度来衡量。尤其以“仁、义、礼、智、信”等传统内容取向编制的测量工具,往往只能反映文化认同的具体内容,而不能整体上反映文化认同的强度。经过中华文化研究者多年的探索,当代儒家文化认同研究通常采用多维度测验来进行量化分析。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四维度的儒家文化价值观测验,简称CVS[7]。该测量工具的优点在于,形式上更贴近当代心理测量的结构化方法,也更重视对儒家文化认同者在社会化行为中的具体表现,而非反映个体对儒家文化中抽象概念的认可度。因此,CVS更适合用于辨别个体是否将儒家文化认同落实至社会行为中。

CVS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在全球23个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中使用,被证明优于其它的同类测验。该问卷为李克特五点量表,分半信度0.94,科隆巴赫系数0.77。题项共计四十项,包含了以下四个维度的内容:(1)人格的自我完善(CVS1),主要包括了中华文明中主要的自我人格特点,如勤劳、耐心、有学问、有修养等等,体现的是人格中的自我成分的发展倾向。(2)儒家气质(CVS2),主要体现文化环境中,对自己与他人的社会关系的价值判定,包括忍让、清高、尊卑有序、顾全面子、忠于上级等等。(3)社会责任(CVS3),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个人对所在社会文化理念的忠诚性,包括孝顺、礼仪、感恩、爱国、知耻等等。(4)自制及处世能力(CVS4),比如谦逊、中庸、谨慎等[8]。需要注意的是,在CVS的这四个方面得分高,代表其认可这些品质的文化价值,并不等于一定具备这些品质。

研究涉及的另一个核心指标是学业成就。学业成就水平的衡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为了避免单纯依靠文化课考试分数衡量学业成绩带来的偏差,并对不同地区、年级和学校层次的对象进行比较,此次研究以综合性的学业成就测评问卷为工具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研究采用了王雁飞等人编制的学业成就问卷。该问卷共有 19 个题目,反映了学生在学业奉献、学习绩效、人际促进和客观成绩四个方面的学业成果。问卷为6点计分,分半信度0.805,科隆巴赫系数是0.898。已有研究证明,相对于单纯的考试分数,该工具能更为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9]。

(二)被试

取样主要在滇南民族聚居地区的学校进行。因CVS问卷设计为针对成年人的文化认同自评,因而取样主要以高中阶段以上的学生为主。样本包括红河学院、文山学院,以及若干来自当地各高级中学的学生共计790人,年龄在16-24岁之间,平均年龄20.7岁。其中男性237人,女性553人,汉族554人,少数民族236人。其中有87人为高中学生,其余均来自高校。所有被试都使用标准测量问卷儒家文化价值观测验(CVS)进行单独测试,并完成学业成就问卷。数据结果输入微机使用SPSS软件包处理。

三 结果

因为研究使用了两个问卷,首先使用Harman法对数据进行单因子检验,结果发现第一因子方差解释率仅有19%,可以认为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总体得分结果见表1,所有维度得分都高于中值,表现出较高的儒家文化认同度和学业成就自评。

表1 总体得分与中位值比较结果

相关分析发现,年龄因素与文化认同度有极弱的正相关。其中自制及处世能力(CVS4)与年龄的相关程度最高,但也仅有0.134。可以认为被试所处的年龄段之内,该因素对文化认同影响不大。也侧面证明文化认同形成时间较早,且相对稳定。此外,通过比较不同民族间被试得分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各项得分均无显著差异,证明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具有跨越民族身份的普遍性。

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对学生的儒家文化认同影响较为明显的两个因素是性别与学段。性别比较发现,女生在各个维度及总分上都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对儒家文化认同度普遍高于男生。相应的,女生的学业成就水平也显著高于男生。此外,通过比较高中生与大学生的CVS得分可见,学历较高的大学生被试儒家文化认同度相对较高。大学生被试在人格的自我完善(CVS1),自制及处世能力(CVS4)以及总分方面显著高于中学生。大学生对自我学业成就水平的评价也远高于大学生。结果见表2、表3。

表2 不同性别学生CVS得分比较

表3 不同学段被试的CVS得分

最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对儒家文化认同的四个维度进行逐一检验,确认哪些儒家文化认同内容对学业成就产生了关键影响。结果发现,自我人格完善(CVS1)和社会责任(CVS3)这两方面的认同对学业成就具有较大的决定作用,两个因素能解释11.7%的变异量。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儒家文化认同对学业成就影响模型

四 讨论

(一)儒家文化认同与学业成就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

总体而言,CVS各维度的得分与学业成就水平有显著的关联。虽然从这一项研究还不能全面了解具体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关联,但数据分析显示高儒家文化认同水平与学业方面的突出表现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从CVS测验的总体性来看,其总分与各维度得分也需要做区别分析。CVS得分的提高伴随着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提升。但并非文化价值认同越高,学习动机就越强,学习方法就越合理,二者间呈现的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具体体现在CVS不同维度上的表现并非都与学业成就呈现一致的关联,不同维度所产生的行为差异可能很大。特别是儒家气质(CVS2)与社会责任(CVS3)这两方面的表现,虽然均对学习目标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实证研究发现,儒家气质(CVS2)水平较高的人,特别重视社会关系和外在目标,他的学习目标会倾向于避免失败这一表面化的目标。在学习行为中,他会偏向于学习对考试来说关键性的知识。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倾向于机械学习,逐字逐句的记忆字面意思,力求过关,而很少采用深入理解的学习方法[8]。如果同时还出现社会责任(CVS3)水平较低,则这种倾向会更加严重。因为社会责任(CVS3)水平较高的人拥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即在学业上力求超越他人,达到出类拔萃的动机。这种动机会促使学习者充分的利用时间,采取对提升成绩最有用,最高效的办法来学习,其学习动机特别强烈。此外,儒家气质(CVS2)高的人还普遍表现出具有更高的求知欲,即使在没有他人作为竞争目标的情况下,也会努力理解所学的内容,采取深层次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来学习[10]。这类学生在适应能力上也比较强,容易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或者环境。因而CVS的测验不仅要统计总分,也要对各个维度上的表现做单独分析。在文化认同与学业成就关联模型的构建过程中,这种不同维度间的差异就明确表现了出来。数据分析显示,与自律和责任感有关的儒家文化认同对提升学业成就最为关键,是今后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文化认同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强度不如智力因素,但依然十分显著。建立因果关系模型的两个关键因子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系数都在0.3-0.4之间,属于中等强度相关,同时模型对学业成就变异来源的解释率也仅有11.7%。考虑到学业成就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现象,其中一些因素还是公认的核心因素,如智力,元认知能力等,这一完全由文化认同所产生的影响已经十分可观,而且高于以往研究中所发现的人格特质与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度,说明文化认同可能是比个性特征更为关键的非智力因素。此外作为比较,以往学术性的相关研究中,一些已经明确因果关系的因素之间相关性也大体维持在0.3左右,例如二手烟的致癌性,暴力游戏对攻击性的影响等[11]。因此有理由认为,本次测量中所涉及的文化认同影响十分显著。学生对儒家文化认同水平越高,其学业成就也越高。这一结果证明,文化认同因素可能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需要特别重视的要素。在越发强调教育公平和非智力因素重要性的当代教育界,文化认同的影响的确不容忽视。

(二)女生的儒家文化认同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的儒家文化认同显著高于中学生

对于各种被试群体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维度的分数解释,仍需要谨慎解读。例如年龄和学段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从以往使用经验来看,由于文化价值观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因此CVS的结果在成年人之中较为稳定,对于学习行为的预测力也相对较高。本次研究因此选择了高中及以上学段的学生作为被试。而通过比较发现,大学生普遍比高中生具有更高的儒家文化认同水平和学业成就自评水平。这两种群体之间的差异除了年龄和自然成熟等原因之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升学考试的筛选。由于只有不到一半的高中生能够被择优录取到高校,因此大学生必然是来自于高中生群体中学业成就较高的一类人。大学生较高的儒家文化认同度很是这一筛选过程的副产品,而不是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文化认同度自然增加的情况。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在剔除全部高中生数据后,对年龄与文化认同度的各因子得分的相关性进行了计算,发现二者关系从显著弱相关变为无相关,且任何一个儒家文化认同的维度都与年龄无关。这也证明文化认同在青春期之后便趋于稳定,轻易不会发生变化。而性别差异所导致的CVS得分差异,是否由于人格因素使然,或者是否为男女生之间成绩有区别的原因,也需要进一步研究。虽然女生普遍对儒家文化认同较高,同时学业成就也更高,但其中的社会背景和生理差异因素长期是学术界有争议的复杂问题,将其简单归结到文化认同方面并无有力证据。

另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特点是民族差异问题。虽然研究针对的是民族文化集中的民族聚居区,但在各因子的民族差异检验中,都没有出现显著的结果,说明所有被试对于儒家文化的认同倾向是一致的,并不存在少数民族群体因民族文化认同而阻碍了对儒家文化认同的问题。儒家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同具有高度的兼容性,这与其他一些类似研究结果相互支持[12]。因此,可以认为儒家文化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系统内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民族成分划分的局限,扩展到了更高层次的区域,成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一体”的代名词。而且这种普遍存在的文化认同与教育成效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与其相关的教育内容也有必要在教育领域内进一步强化和保持。

五 结论

本研究证实,民族地区学生对儒家文化认同感较高,其认同程度对学业成就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对儒家文化认同较高的学生学业成就也较高,其中对自我人格完善和社会责任的认同起到关键作用。女生的儒家文化认同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的儒家文化认同显著高于中学生。对儒家文化认同程度对学业成就水平有显著影响的效应具有跨文化特征,不同民族的学生对儒家文化认的同感以及学业成就均无显著区别。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成就学业
艰苦的学业
了不起的成就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失恋“成就”的CEO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