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与T-PAC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08何晓静陈林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影像学医学知识点

方 正,张 维,何晓静,刘 佳,陈林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 400010)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一种专业教师负责的针对特定有限学生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1]。SPOC具有与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同样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但没有MOOC教学管理困难和缺乏师生互动的缺点[2],使教师有更多发挥个人智慧、提升课程品质的机会,学生也能自主学习,并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提升学习效率。因此,SPOC作为“后MOOC时代”的新型课程模式,更有利于促进现代科技与传统课堂教学的融合[3]。T-PACS(Teaching-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教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通过构建单独服务器与PACS链接,管理教学资源,并以不同终端(教师与学生端、Web与移动设备端)实现共享、教学和考核等功能[4]。本研究以医学影像学为例,探讨基于SPOC与T-PAC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1 医学影像学教学现状

医学影像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为其后续进入临床实习提供了重要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和思维方法。

医学影像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1)课程涉及的疾病种类多,单个病例就有几十至几百张影像图像,对海量教学图像进行系统性管理、调阅和更新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2)课程内容抽象、概念多,学生不易记忆和理解,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后续临床内容的理解与技能的训练。(3)课程教学方式单一,仍以教师讲授、学生背诵记忆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效率低下。(4)课程涉及的先修医学基础学科内容较多,且时间久远(通常间隔1~2年),所以学生遗忘多,导致知识融会贯通困难,对新知识不易理解。部分教师缺少学习培训,不能进行知识更新,所以思维固化,导致教学方法与内容陈旧。(5)理论大课通常是高年资教师讲授,而同样学时的实践小课则由低年资教师甚至研究生带教,导致理论大课与实践小课水平差距大,小课不被学生重视。因此,改变医学影像学教学现状需要通过深入的学情分析,确立培养学生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方法与能力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

2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SPOC与T-PAC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是SPOC的优势,而T-PACS以网络数字化形式储存和管理着丰富的病例数据、图像、视频、课件、文献、问卷、试题等教学资源,为线上教学和多维度考核提供了关键的平台支持。本研究在SPOC设计理念与T-PACS平台支撑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医学影像学课程,以“循环系统”知识单元为例,讨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课程准备阶段。主要是分析学情,进行知识单元划分,细化目标,明确重难点,确立课程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并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课程目标如下: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基本知识,并具有相应的影像诊断阅片技能;②学习方法与能力目标:提升学生对疾病的影像学征象的认知,建构自己的思维框架,培养分析影像学资料来推导基本病变的能力和初步诊断疾病的能力;③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的学习兴趣,从而热爱医学事业,树立乐于奉献的价值观。(2)课程实施阶段。包括课前在线自学、课中面授互动和课后任务拓展3个环节,设计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3)反思与评价阶段。进行学生考评,反思教学活动取得的成绩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并做好教师自我评价(见图 1)。

图1 基于SPOC与T-PAC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 课程实施过程

3.1 课前

基于SPOC与T-PACS的混合式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发挥特长,提前设计好教学活动和方式,整理知识点,明确重难点,并制作思维导图、视频、问卷,设计习题,收集参考资料,拓展学习内容。线上教学资源需要提前上传至T-PACS平台并及时更新。

线下大课开课前两周教师开放线上资源,发布公告通知学生根据“导学说明”完成自学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考虑将基础、简单的知识点以图解和微课的形式展示,交由学生自学,但要注意考核以保证效果。师生共同参与主题讨论,倡导发散思维,拓宽视野。更重要的是课前进行调查以了解学情,制订个性化线下教学方案。课前线上资源的开放时间通常截至线下大课前一天。

3.2 课中

通过课前知识铺垫与预热,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清楚课程的知识点与重难点,会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师通过课前问卷调查与摸底测试,对授课对象的总体知识掌握情况、自学中的问题与兴趣点都有所了解,在线下大课阶段就能够调整课程节奏,灵活运用分组讨论、翻转课堂、PBL与CBL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1)课中阶段的教学前1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5],应将知识点与重难点讲解安排在这段时间。(2)面对面教学的优势在于互动、讨论与答疑,教师的举手投足、语气表情可以改变气氛、影响学生,而学生可以从交流、肯定与赞许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3)运用手机App(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结合微信与PPT开展课堂互动,既强化了知识点,也实现了签到与随堂考核,还为后期统计分析提供了数据。

3.3 课后

课后阶段是课程的延续,在线下大课结束当天开放线上资源,学生与教师都要参与。学生需要完成学习内容的整理与总结,将知识点与技能内化,同时还要完成线上拓展任务以及课后测试与调查问卷,这些都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实施情况完成教学反思与总结,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课程拓展内容通常超过教学大纲范围,在教材基础上向科研与学科前沿拓展,使现有课程内容与国内外最新进展相衔接,帮助学生从更高的高度看待自我,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

4 考核与评价

医学影像学课程采取混合式考核与评价方式,有明确的成绩构成与具体奖惩细则,考评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及线上、线下,达到综合、全面、科学考评的目的。考评体系对学生公开,以考促学,增强学习体验感与掌控感。

成绩构成及比例:最终成绩=在线成绩×30%+任务成绩×20%+表现成绩×10%+期末成绩×40%。(1)在线成绩:按学生在T-PACS平台完成任务情况、在线学习时长和活跃度情况,经系统自动记录、教师审核评价后提交(见表1)。(2)任务成绩:包括病例分析、分组讨论和随堂测验。其中病例分析成绩按每题具体知识点教师评阅打分;分组讨论成绩由学生提交书面讨论记录和总结,教师评阅打分;随堂测验成绩按卷面分值计分。(3)表现成绩:包括考勤和分组讨论表现。考勤满分5分,缺勤1次扣1分;分组讨论表现满分5分,根据活跃度和贡献计分。(4)期末成绩:闭卷考试成绩。

表1 医学影像学在线成绩评价方法

5 结语

基于SPOC与T-PAC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加灵活、个性化和有针对性[6]。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整体设计,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活动,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方法与能力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本课程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教学以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是课程实施的抓手,线上、线下是教学形式,T-PACS平台、手机App等是教学工具。抓手、形式、工具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合理选择与灵活运用。

本课程优化了评价体系,改变了“客观的有准确答案的问题的得分”这一评价方式,将评价贯穿于学习全过程[7],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成果。以多元化(从教学平台的学习记录、线下课堂中的交流展示、线上任务作品等综合评价学生)、持续性(评价贯穿T-PACS平台的课前自学、线下课堂的深度互动、课后的延伸拓展,且评价结果有助于下一步教学的调整)、个性化(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与个体优势的差异,在包容差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为原则,构建明确可行的评价体系。

基于SPOC与T-PAC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挑战。学生的总学习时间延长,任务加重,且要求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与自控能力。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内容、节奏与深度,需要准备大量的图片、视频、文献和扩展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练习题与主题讨论,更要关注学生的线上学习,保持互动并加以引导和监督。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可以利用SPOC和T-PACS来拓展学习范围、营造学习氛围,并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影像学医学知识点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安徽医学》稿约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医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