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四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多重美感

2022-04-08江小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3期
关键词:四史道德与法治结构

江小敏

【摘要】“四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和重要内容,将“四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尊重《课程标准》的地位,不能偏离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讲述“四史”时既能够勾勒宏大征程,又能展现动人心魄的细节;既能合理开发“四史”资料辅助教学,又能堅持育人为本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质;教师要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式,用有效方式引导学生真思、真议、真学,以真知、真情构建教学的多重美感,展现课程育人魅力。

【关键词】“四史”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结构;价值;过程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四史”教育内容和目标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有许多相吻合的地方,二者结合具有内在一致性。探索将四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实施路径,创设结构之美、价值之美、过程之美以促进学生发展不仅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结构之美

1.明确课标地位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要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善于开发风格多样的教学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善于以生活化、具体化的形态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程中产生了极其丰富的理论和社会实践成果。这些成果是教师备课的宝贵资源库,“四史”的丰厚内涵常常让教师难以取舍,以至于容易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素材与课标地位倒置,过分偏重“四史”资料而忽视课程本身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情况。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必须按照课标的要求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以课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特点对“四史”资料进行筛选,借助有限的选材准确地、有效地辅助学生学习相应框题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切学生对“四史”资料的理解和接受情况,关切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据此分析“四史”资料的选择和使用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应当如何改进。在教学评价中,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结果性评价都应当首先以课标规定的内容为首要依据,不能偏离课标之外。

2.巧用广角特写

“四史”学习要求教师在选材时既能够做到远取其势,又能够做到近取其神,这就像摄影时使用的广角和特写镜头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呈现构图之美。宏观上看,党的发展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三大阶段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学中应当将这个前后相续的有机统一体置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并以广角镜头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以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准确理解今天中国发展取得的各项成就,有助于学生以主人翁的立场真心、真情思考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只有学生胸怀宏大视野,才能准确勾勒近百年中国社会的发展内在脉络,才能把握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趋势,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复兴梦实现的内在联系。作为一篇宏大史诗,“四史”孕育了无数生动细节,教师在备课时要找准着力点聚焦镜头,发挥细节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培养人的作用。用特写镜头讲好“四史”故事,要以党的故事为核心引导学生感受党的思想、体会党的艰辛奋斗历程、学习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继承党的初心和使命。

在《我们的梦想》一课中,教师用特写镜头聚焦《觉醒年代》中几位早期中国共产党先驱青年时期的梦想,让学生感受梦想的指引作用,体会个人梦想与民族兴亡的关系。在回顾革命先驱艰辛的逐梦历程中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对革命先行者们实现个人梦想和民族复兴梦想的作用,感受伟大的思想力量。随后镜头变为广角,呈现中华民族百年逐梦的恢宏历程,启发学生在广阔的视野中理解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关系。最后激励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科学思想指导个人在新时代逐梦青春。

二、价值之美

1.育人为根本

受传统的应试心理的影响,不少人认为只要把知识点背记下来考出高分就完成学习目标了。这样的想法对道法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内容包括:心理、道德、法治、国情、国际理解等几个主要部分。从知识能力角度看,道法学科要求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品质和基本心理调节能力;促进道德发展,能够以道德规范自身行为;提升法治意识,在生活中能采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了解国家发展,根据个人和社会发展理性规划人生等并在学习过程中培育辩证思维能力。从课程性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看,要求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两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反对只谈知识不谈主义的割裂论,着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这样才能使课程教学在育人的同时实现应有的社会价值。“四史”中丰富的内涵对《道德与法治》课实现育人为本的目标大有裨益。讲好党的故事,促进学生基本知识能力提升的同时以“四史”意蕴涵养心灵,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知识和能力用来为国家发展、为民族振兴服务是道法课价值之美所在。

2.素养为导向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四史”融入课程教学应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育人导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通过呈现党和国家事业在各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导学生明确“是什么”,树立“四个自信”。“四史”资料包含了党在各个时期理论与实践的产生、承接与发展。将“四史”资料与教学有机融合可以帮助学生从史料中更深切地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理解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巨变中感受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并生成核心素养。

在《公民权利的保证书》中,学生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资料中感受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什么我们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名称上都有人民二字。通过中国百年法治发展史感受法治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知道宪法对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地位、保障公民权利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党为什么要用法治手段实现和维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法治精神、公共参与的培养过程中生成政治认同。在学习《凝聚价值追求》时,由学生在党的百年征程图中绘制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所处的历史时期,听学生讲述印象深刻的共产党人故事,诵读一封封革命家书感受革命英雄主义体会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的精神作用,培养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

三、过程之美

1.教学方式

“四史”跨越百年,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际等领域,到人、事、物的广阔覆盖使其成为具有深厚意义的教育资源。然而,教学实践中囿于教学思维的局限性,不少教师教学方式和模式出现不同程度的固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材没有写出“四史”内容的章节不能创造性地选择相关资料作为教学素材,缺少日常教学渗透;二是教材中直接呈现的“四史”内容常常以讲授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并通过背诵默写完成巩固和评价。这些方式导致学生对“四史”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存在误解和偏见。怎样将有意义的知识变得有意思,怎样用教学过程之美吸引学生参与并享受其中是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命题。议题式教学以其独特优势为实现这种转变提供了新的路径。教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或者社会热点素材作为情境线索,以教学目标作为知识线索创设议题,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真思、真议、真学中收获真知、真信、真情。

在《共圆中国梦》一课中,笔者借助中国航天梦的发展历程透视建国以来党中央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启发学生对比思考和理解复兴梦实现过程中党的领导作用。设置子议题:一、中国为什么能够实现飞天梦?二、飞天梦的成功对实现中国梦有哪些启发?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生态、人、国际环境等诸多条件的支持,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亲历亲闻

议题式教學改进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将学生从被动接纳知识的状态或者浅层学习状态转变为通过议题进行深度思考,在实现知识增长的同时提升理性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核心素养。然而,如果学生面对的议题始终是从书面材料、视频资料中发掘的,终究会因为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缺少共鸣而难以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触动。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说过:“很多人一出国就爱国了。”这对“四史”融入教学的启发是: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只有亲历亲闻才能激发青少年对党和国家最深沉的情感。社会实践虽然是理想的学习方式,但是初中生年龄比较小,社会活动能力和经验不足,自我保护能力有限,无论是集体进行的还是分散进行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选择的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狭小,其中能作为常规模式有规律坚持进行的则更少。

笔者在暑假开始时发布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任务清单,主要内容有:1.参观一次东莞市展览馆,写一篇包括历史、经济、城市、文化及复兴展区的观后感或者参观见闻。2.走访所在社区至少一位70岁以上老人,了解他16岁时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等各种信息,做好访谈记录。这个活动的意义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特别是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改变,为九年级教学中将要涉及到的踏上强国之路、创新驱动发展、守望精神家园、中国人中国梦等内容做好乡土素材的准备。2.完成东莞市电动自行车使用情况和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和数据分析。为保证过程的可控性,事先拟定调查内容并用问卷星进行,每位学生在自己居住的社区范围进行调查即可。这个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了解当代中国民主与法治现状,为民主与法治和建设美丽中国等章节的学习积累符合现实的基本认知。开学后根据具体授课内容再进行单独的专题社会调查。通过暑假体验性社会调查和开学后专题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接触社会的机会,促成真感受、真学习、真生成,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把党和人民装在心中。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核心向来都很重视在青少年中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主要渠道之一的思政课从来不缺少“四史”教育的内容,但是怎样讲好“四史”,怎样让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发之真情、真意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终身品格用以指导实践活动,不仅需要通过教学实践的美感来提升教学效果,还需要学科系统建设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四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四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

[2]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2014-3-30.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595931.htm,2020-12-18.

[5]白雪.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教学中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四史道德与法治结构
《史记》类传结构论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半包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