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社交场景中的表情包现象研究

2022-04-08穆静

西部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表情包社交媒体

摘要:表情包是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普及产生和兴盛的。社交媒体时代,表情包成为网络社交场景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载体。表情包具有內容拼接、反讽运用、隐喻表达、病毒式传播、紧跟热点等特点,表情包的盛行有着特定的社会背景,它是社会转型期的情绪出口、泛娱乐化时代的表达方式,具有群体认同下身份建构的功能。表情包具有弥补、调节文字表达的积极作用,但过度使用表情包,也带来了消极后果,即人们语言表达意愿和能力的下降。

关键词:社交媒体;网络社交场景;表情包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5-0136-04

一、什么是表情包

(一)定义

表情包主要指用于表达情感、情绪与态度的图片。表情包可以是简单的图形符号,也可以由真实人像、动漫人物、动物、自然景色等构成,有时还会辅以文字,包括网络流行语,越来越多的表情包以多种元素组合的方式呈现[1]。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使得表情包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新兴网络语言和社交必备工具,影响着这个时代人们的交流方式与交流习惯。“表情包俨然成为中国网络时代尤其是微信时代的语言,它以图片形象或图片加文字的形式生产、传播着某一情绪、观念和思想。”[2]

(二)发展历程

1982年,一个表示微笑的字符表情“:-)”诞生了,它可以看作是人类历史上首个网络表情符号。此后,“颜文字”、emoji表情符号相继出现。苹果公司在其iOS5的输入法系统中整合了emoji符号,QQ软件也将类似emoji的黄脸表情置入系统。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由真实人像为素材制作的表情包日渐兴起,姚明、崔成国、花泽香菜因他们的表情制作的真人表情包在网上广为流传而被称为“表情包三巨头”,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更成为表情包传播与共享的狂欢场[3]。表情包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产物,以互联网技术和软件技术为依托,从黑白的单一字符组合,到彩色的emoji表情,到彩色拼接图片,再到自定义的真人表情包,折射出时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是网络文化的典型代言者。表情包的制作不再是某个技术垄断者的特权,而是成为了全民皆可为的事情。这样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象、从单一到多元的演变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依次取代的过程。事实上,这三种形式在当前网络社交中依然并存,共同建构了当前丰富的网络表情文化语境[4]。

二、表情包的特点

(一)内容拼接

表情包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内容拼接,将原本就有的图片和文本拼接起来形成新的意义,比如在网络中出现频次非常高的“熊猫头”系列表情包就是这种拼接的代表作。“熊猫头”系列表情包是一个熊猫的脑袋加上一个真人的表情,有时还会再加上一句话。据说这个熊猫形象源于2010年埃及的一个芝士广告,广告中总是会出现一个熊猫,憨态可掬却行为暴躁,具有一种特殊的喜感。网友将姚明、崔成国等明星有特色的脸部表情拼接到这个熊猫脑袋上,于是“熊猫头”表情包开始大量出现,迅速传播,火遍网络。“熊猫头”系列表情包的制作并不专属于某个人或某个团队,网友皆可上手。于是,在这个系列已有的表情包被广泛使用的同时,新产品还在源源不断地出现。

(二)反讽运用

反讽又称反语,是一种表达技巧,指说话或写作时带有讽刺意味,而其真正的意义与字面上传达出来的意义是相反的,即言此指彼,甚至正话反说。组成表情包的图像和文字之间,常常就有这种讽刺意味。比如将“满脸写着高兴”这几个字配在一只愁眉不展的猫咪图片上,还有画着夸张的黑眼圈的熊猫头表情包上赫然出现的“我最爱工作”的字眼。这种表达是当代青年群体通过看起来积极乐观的话语来掩盖内心真正的无奈与焦虑,使自己的真实情绪以反讽的方式呈现出来,用戏谑逗乐消解严肃话语。尽管这一方法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也能疏导和排解一下负面的情绪,实现自我减压和自我宣泄,在精神上得到短暂的慰藉。

(三)隐喻表达

隐喻是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段。表情包进入人们的沟通系统首先起源于人们在网络交际中的表情达意需求,随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并具有了定义特定的社会情绪的功能[5]。

表情包并不是简单地再现某个场景或描述某种情绪,相反,它在刻意凸显一些内容的同时,其实恰恰是在刻意隐藏另一些内容。看起来一本正经的端庄的微笑,可能只是敷衍的代名词;斜眼、撇嘴也许并非蔑视、厌恶,而是由于亲近才能表现的喜欢和调侃;高高翘起的大拇指可能不是由衷的盛赞,而仅仅是客套的礼仪;一个龇着大白牙的笑脸加上“你说得对”的背后,可能是极力克制的怒火……由此可见,在很多时候,表情包只是人们在对话中摆放出来的姿态,而真实的内心并没有呈现。这种表达方式可以给使用者带来一种安全感:我不表达出来,就没有人知道我真正的想法。社会重重压力之下,青年群体常常感到不堪重负而又无力抵抗,于是在社交平台中使用这些表情包,隐藏真情实感的同时可以尽力维护相对和谐的沟通环境。

(四)病毒式传播

病毒式传播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用户自发地向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进行传播,从而在极短时间内大范围地快速蔓延,产生类似于病毒“裂变”效果的一种传播方式[6]。病毒式传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大量受众的注意力,而受众又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主动进行传播。也许其中某一个受众的传播力度并不大,但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无数个单一个体的传播汇聚起来,就像细胞分裂一样,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瞬间实现指数级增长。并且,表情包的表达方式形象通俗,每个个体进行传播前,不需费时费力琢磨,仅用手指戳戳屏幕即可完成,不论时间上还是人力上所需成本都很小,因而更是加剧了传播速度。时下最火的表情包,无不是经历了病毒式传播的过程而传遍网络的。

(五)紧跟热点

表情包常常紧跟知名人物和热点事件,原因在于这类人物、事件展现了时代气息,更易引起情感共鸣,可以表达社会此时此刻的共有情绪。每当一个人或一件事冲上热搜,往往会有相应的表情包出炉。表情包越多,使用范围越大,使用频率越高,就证明关注的人越多。与社会热点事件的高度共生是这些表情包的一个突出特点。比如“杨超越”“丁真”“一起爬山吗”“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打工人”“想你的夜”……诸多热点都被做成了表情包,无孔不入,红极一时。表情包一般诞生于微博、豆瓣、B站、贴吧等社交网站,不过真正传播的阵地还是以微信为主,借着微信庞大的流量池,表情包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媒介载体[7]。

三、表情包盛行的社会背景

(一)社会转型期的情绪出口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频繁出现,社会分化现象日趋突出,社会资源分配严重失衡,阶层固化现象不容忽视,贫富差距逐步增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8]。普通青年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面临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压力,内心充满压抑、不满、焦虑、困惑,但也无力改变。于是,很多表情包中的恶搞、调侃,其实反映出的就是当代青年群体普遍共有的心理状态,即对自身处境的无奈、自嘲,以及对拥有话语权和控制权的阶层的讽刺、嘲笑。表情包成了当代青年释放负面情绪的出口,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价值观,同时也带有抵抗和挑战的意味。尽管这种抵抗和挑战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对于改善自身处境也没什么帮助,但青年群体还是从中体验到了解构权威、颠覆传统、反抗主流的快感。

(二)泛娱乐化时代的表达方式

目前主流学术界对于“泛娱乐化”的定义,是指以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为核心,借助现代媒介,把表现的内容和形式过度娱乐化,甚至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文化现象[9]。泛娱乐化中的“泛”,可以理解为“泛滥”之意,即指几乎所有文化内容的呈现都具有娱乐化的倾向。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具有高度互动性的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泛娱乐化时代已经到来。正如尼尔·波斯曼所说,“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10]泛娱乐化本质上宣扬“娱乐至上”的价值观念,其对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影响最为深刻,他们追寻娱乐事物,解构严肃话语,在他们看来,万事皆可“娱”[11]。表情包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正体现了泛娱乐化时代下的青年群体的表达特点,快速的生活节奏,碎片化的交流时间,使得他们更钟爱浅层次、简单轻松、娱乐性强的表达方式,以图片为主的表情包的优势,在交流中凸显出来。

(三)群体认同下的身份建构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趋于部落化,大众群体在网络场域中寻找与自身共鸣度高的群体,形成自己的“圈子”,各种有着明显风格特征的“部落”在网络中形成并占有一席之地[12]。这里所说的“圈子”“群体”,其实就是现在常被提起的“圈层”,圈层的本质是一群有相似偏好的人聚在一起,圈层内的成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圈”外的人可能无法理解的认知、态度、行为等,“圈”里的人却是习以为常的,他们通过共同的情感诉求达成共识,抱团取暖。青年群体追求个性独特的同时也在寻求群体认同,他们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转发和分享所使用的表情包,找到自己所属的圈层,从而获得共鸣感与归属感。表情包的使用对个人来说只是情感的传递,但对群体而言,却是集体性的情感交换[5]。身处圈层中的个体,正是通过所属圈层的特有文化,逐渐形成完善和清晰的自我认知,进而完成对自己的身份建构。

四、表情包在人际沟通中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在面对面的交流中,除了有声语言,说话者的语气、表情、动作等态势语可作为有效的补充,共同完成语言交际,哪怕用同样的词语,由于态势语的不同,也可以表达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意思,而并不会造成歧义。但只使用文字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时,隔着电脑屏幕,交谈者彼此看不到、听不到,一些微妙的情绪、不可言说的感觉是无法确切表达出来的。

这时,使用直观、生动、形象的表情包,可以精准细致地还原对话场景中的各种情绪。就比如微笑这个表情,如果加上一些细微的变化,就可以传递很多不同的信息:腼腆害羞、捂嘴逗趣、笑出眼泪、心酸苦笑、无奈假笑等,这些不同的笑脸都能使表达者的情感表现更到位,交流沟通更顺畅。表情包如同人们講话时的态势语,是文字信息的有力补充,体现交流者的“内心戏”和“潜台词”,使表述更准确。

更为重要的是,表情包在把握文字表述的分寸上也常常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软化文字表达的生硬感,破解尴尬,缓和气氛。对于想要终止的交谈,发一个表情包可以委婉传递这层意思而不至于让对方觉得被拒绝;遇到过誉的称赞,发一个表情包可以在表示感谢同时表示谦逊;常用的握手、抱拳、拥抱、献花等表情包,更是感谢、欢迎等常规表达的形象替代,一个图片发过去,大家都心领神会,跟文字比起来,效果好又省时省力。表情包的运用,以调侃、有趣的方式打破话语等级的限制,消解主流文化权威,突破了对话者之间的权力距离,从而改变着原有的人际交往秩序[13]。

(二)消极作用

表情包最初的功能是作为文字表达的辅助工具,更准确地传达字里行间的情感,实现有效沟通,引发情绪共鸣,促进身份认同。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其应用场景广,普及力度强,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陈丹青在推荐《娱乐至死》这本书时说过,我们今天已经处在波兹曼描述的世界里,处在一个信息和行动比严重失调的时代,在空前便利的电子传媒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也比任何时候都轻飘。《娱乐至死》的预言指向了今天的现实,即我们将毁于自己热爱的东西。

生活中太多的情绪表达都可以用表情包来替代,人们享受到了其带来的种种便利。进行交流沟通时,人们不需要再花费心思推敲文句、打磨语言,只要收藏足够多足够丰富的表情包就可以了。于是,慢慢地也就懒得打字,懒得思考,而对表情包却越来越依赖和沉迷。本来是作为辅助工具的表情包,反而成了削弱人们的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杀手,支配、主宰甚至驱使人们的情感表达,造成了社会集体性的失语。手机中的表情包越来越多,人们遣词用句的能力却越来越低[14]。这不是一个个别现象,而是个群体文字表达能力退化的社会问题。我们会被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热爱无比的表情包毁灭吗?这不得不引起忧虑和思考。

五、结语

社交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表情包进行交流。表情包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图片,而是转变为通过符号拼接的方法、采用反讽隐喻等手段、通过互联网实现病毒式传播的新时代的表达方式,它承载社会热点,在社会语境中被赋予新义,成为青年群体与外部世界对话、寻求所属圈层、形成身份认同的工具。因为在弥补文字表达不足与调节文字表述分寸上的积极作用,表情包被使用的频率和次数逐渐越来越多。但过度使用表情包,影响人们的深度思考和理性表达。如何引导表情包的合理使用从而营造和谐、美好、进取的网络公共空间,仍值得我们思索。

参考文献:

[1]彭兰.表情包:密码、标签与面具[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2]陈淑珍.“丧文化”解读与青年社会心态透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

[3]王长潇,杨立奇,梁天屹.技术·资本·文化:真人表情包流行的三重社会语境[J].教育传媒研究,2021(3).

[4]胡迪.读图时代下表情包传播的秩序解读[J].今传媒,2021(5).

[5]屈济荣,李异平.作为“图像行为”的表情包:符号、修辞与话语[J].编辑之友,2018(10).

[6]姚榕.浅谈短视频的病毒式传播——以抖音红人李佳琦为例[J].新闻传播,2019(14).

[7]表情包:左手热点,右手金钱[D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4961462826302360&wfr=spider&for=pc.

[8]谷学强,张子铎.社交媒体中表情包情感表达的意义、问题与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18(12).

[9]鲁烁.泛娱乐化现象探析[J].科技传播,2019(21).

[10]尼尔·波斯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1]谭景文.情感共鸣与万物皆娱:青年网络自嘲文化的生成逻辑[J].视听,2021(5).

[12]彭佳妮.顺应与抵抗:亚文化视域下丧文化网络用语泛化现象管窥[J].汉字文化,2021(5).

[13]吴小坤.网络表情包: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表征与符号[J].人民论坛,2020(4).

[14]杨欢.微信表情包对人际传播的影响[J].新闻论坛,2020(6).

作者简介:穆静(1981—),女,汉族,河北邢台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演讲与口才、新媒体运营、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表情包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知识零售变现模式的问题与思考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特征、传播趋向及其对高校传播生态的挑战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我的“表情包”里没有难过
我的“表情包”里没有发怒
黄子韬:一个“表情包”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