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勤天下无难事

2022-04-07陈鲁民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2年9期
关键词:天道酬勤劲儿人称

◎ 陈鲁民

曾国藩有个座右铭:“一勤天下无难事。”他自己天赋平平,反应迟钝,记性很差,各方面都很一般,不过中人资质而已,后来却能出将入相,史上留名,主要就是靠了个勤字。

小时候,他在家挑灯夜读,一篇几百字短文背了一晚上还是结结巴巴。连在窗外等着盗窃的小贼都不耐烦了,推门进来,利利索索把文章背了一遍,还十分不屑地讽刺说,就你这笨劲儿,还读什么书呢?

曾国藩长大后也没怎么特别聪明过,可就凭着一股子百折不挠的勤奋精神,把笨劲儿用到极致,“扎硬寨,打呆仗”,屡败屡战,永不放弃,愣是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成了“晚清三杰”的领衔人物。他的成功经历再次验证了一个成语:勤能补拙。

历史上像曾国藩这样靠勤奋取得成功的人有很多。王羲之痴迷书法,夜以继日苦练,练字用坏的毛笔,堆成了一座小山,人称“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称“墨池”。勤奋如此,再加上天赋,他的《兰亭集序》被公认“天下第一行书”,也就没什么好奇怪了。

大画家齐白石,更是勤奋努力的楷模。他毕生作画不辍,一日离开画笔就浑身难受,觉得少了点什么似的,如果哪天因事未画,一定会在翌日补上。他曾在85 岁的一天上午一连写了四个条幅,并在上面题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活到百岁之后,仍每天伏案工作,研究不辍,每月至少有一篇研究文章发表在国内外刊物上。当央视主持人问他:您都过一百岁了,又有那么多成果,干吗还那么辛苦自己啊?他坦然一笑:“辛苦吗?我没觉得,一辈子的习惯了,想改也难。”

推而广之,李太白是“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莎士比亚的信条是“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爱因斯坦的成功诀窍是: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鲁迅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范文澜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他们都因特别勤奋而跻身名人行列,事业成功就是对他们勤奋不怠的最好褒奖,他们都当得起天道酬勤这四个字。

不过,所谓天道酬勤,也是有条件的,一是方向正确,慢一点不怕,但绝不能犯南辕北辙的错误;二是方法得当,不然也会弄巧成拙,譬如拔苗助长之类就不行;三是勤奋要有质量,有效率。人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是太过理想的说法,其实结果远非如此。有的人确实是耕耘与收获成正比,立竿见影,汗洒在地上就见果实;有的人则付出三分、五分、七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甚至忙活半天颗粒无收。到底差在哪里了?还是差在勤奋的真假与质量上了。只有高质量的勤奋,含金量足的勤奋,扎实可靠的勤奋,有的放矢的勤奋,抓石留痕的勤奋,才可能敲开成功的大门,走上胜利的坦途。

“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不论是用于学习还是工作,都是一种美德。但现实生活中肯勤奋的人很多,真正会勤奋的人却很少,而成功女神只青睐那些会勤奋的人。因而,每个渴望事业有成的人,不仅要肯勤奋,不能躺平,还要会勤奋、善勤奋,换言之是真勤奋。须知:肯勤奋是一种态度,会勤奋是一种本事,肯勤奋加上会勤奋,那就真的是“一勤天下无难事”了。即便不能像曾国藩等名人那样功成名就,也不至于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而会有一个不错的人生。

猜你喜欢

天道酬勤劲儿人称
拼图
酷世界
去远方 可劲儿去拼去闯去创造
岁月不居 天道酬勤
后来我们在朋友圈里活得牛哄哄,可我更怀念在一起傻呵呵的年岁
中外教育殊途同归“天道酬勤”
阳高方言的人称代词
攒劲儿
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充实研究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