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主旋律影像的空间叙事和视觉化呈现*
——以《长津湖》为例

2022-04-07葛淑杰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长津湖空间

葛淑杰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主旋律影像担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是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形成国内外影响力的重要力量。时逢中国在复杂世界时局中面临新的发展契机,置身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变动不居的外部环境下,当代主旋律影像在“像化”国家形象方面具有更为特殊的历史意义。影片《长津湖》呈现的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围剿战,该战役扭转了战场态势,是朝鲜战争的拐点,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包括陈凯歌、林超贤、徐克在内的三名导演各显神通,发挥所长,并置宏观和微观两种叙事视角,丰富电影类型构架,通过多种空间叙事策略展现长津湖血战这段鲜活的历史记忆。空间叙事在电影《长津湖》叙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彼时彼地的历史背景,震撼的战争场面、惊心动魄的个体命运生动而直观地呈现,体现出极强的空间流动性。《长津湖》虽不落商业电影的窠臼,但电影丰富的历史表达和极强的空间体验感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影片《长津湖》通过对叙事空间的选择和构建,以空间叙事对该战争事件及其相关进行了影像呈现,通过对事件地理空间、历史社会空间与精神心理空间三种不同类型空间的描绘,再现了历史记忆,构造了全景式历史全貌。

一、时空交错:地理空间变化生成再场性时空体验

凯·米科隆在描述“叙事即旅行”的隐喻时,认为物理空间迁移带来了叙事总体上的运作方式,将其描述为“扮演了两种角色:它给予一系列的事件和空间以叙事身份;这样做的结果是它生产进一步的叙事。旅行的概念是叙事性增长的结果,也趋向于叙事学的增长,即旅行的内涵暗示了对某一叙事逻辑和经验的认可”[1]。事实上,电影的空间转向正是有这样一种取向,将叙事的重点放到了空间体验上,在生动、直观的空间流动过程中,或是展现具有文化、历史意义的地理景观,或是勾勒个体和群体的命运、成长等。总之,区别于情节点依附于时间线的经典叙事,空间叙事将原本线性的时间线打散,在变化的空间中承载不同的叙事涵义,以不断的空间跳转驱动情节的发展,进而向观众传达叙事内容。电影《长津湖》塑造了多个地理空间,相关场所和环境的描绘之于电影整体叙事至关重要。我们可以看到,《长津湖》中并不是没有时间元素参与叙事,而是时间明显被弱化了,甚至某些时间线被打散,电影很多部分情节通过地理空间的变化来驱动。电影对地理空间的描绘通过敌我双方两条行进线路来展开。

(一)我军地理空间的迁移

从电影甫一开始的江南水乡之地到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召集地,再经中国边境辑安车站修整准备入朝,因铁轨损毁于中朝边境鸭绿江大桥暂休,继而在美国空军轰炸下隐蔽穿插狼林山脉、美国侦察机乱石滩射击、遭遇坦克战、伏击美军运输队等多个并置的分战场,再到风雪交加下奔赴长津湖的途中、短暂休息于第九兵团前线指挥部、奔赴新兴里严酷的自然环境、长津湖新兴里两军对垒主战场,电影通过一系列地理空间的迁移呈现了我军的行进路线,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个体物理空间的迁移带来了空间环境的不断变化,时间性也得以推进,地理空间的流动性给观众带来了多维度的时空体验。电影开始部分颇具代表性,随着镜头缓缓右移,乘坐船只的主人公之一伍千里映入眼帘,随后广阔的湖面、划船的老人、休憩的鸬鹚一一展现,营造了诗意画境般的空间体验,而随着伍千里吹哨子、鸬鹚惊起、伍万里飘石子,仿佛静谧处藏惊雷,动静张弛的空间效果营造了张力十足的电影前奏,也正式将观众的观影情绪调动起来,而夜晚时分,对伍千里的归队急令打破了这个空间的稳定性,彻底将这个空间拉上了帷幕。事实上,这个相对比较稳定祥和的空间传达了多个维度的信息,铺垫了电影的大背景,推动了电影的叙事情节。整体上,画格空间单位信息量巨大,画格元素丰富,提升了电影叙事复现事物的真实感,增加了电影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二)美国军队的地理空间行进

电影对美国军队的空间迁移从极具战略性的仁川登陆开始,后轰炸中国安东、三八线附近,持续向鸭绿江推进,美陆战一师远山登陆,从东线向长津湖方向集结,以及正在修筑的下碣隅里的美军机场,到美军基地庆祝感恩节,再到下碣隅里机场大撤退,美军第十军十万五千人撤离兴南港。关于美军空间转移的画面较为简洁、直观,但是为数不多的画面交代了美军的战略企图和行进的时间线,与我军行进的地理空间形成对比补充。地理空间的不断迁移,构成了真实的临场体验,共同塑造了敌我双方逐步逼近、一触即发的战争态势,剧情张力十足。影片通过全景、大全景、俯拍镜头来呈现仁川登陆时美军强大的军事装备和不可一世的气势,轰炸机下升腾而起的烟雾,惊恐的民众都是直观的空间叙事。

总之,在敌我双方行进路线中的一系列“空间叙事”中,镜头长度较短,而数量极多,高效的镜头转换提升了叙事节奏,敘事的速度感带来了更多场景和体验空间的转换,促使观众注意力集中,形成了沉浸式体验,而这也正是电影空间叙事相对于时间叙事的优势所在。同时,CGI技术也增强了电影的空间表现力,有助于营造极具视觉震撼力的场景。

二、时代镜像:历史社会空间书写民族命运

《长津湖》呈现的是一段特殊的集体记忆,是包含时间、人物、事件、空间等基本要素的真实历史。可以说,这段历史本身存在被叙事的内在驱动力。毫无疑问,历史文本是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双重复合体。一部关于真实、重大事件的电影,必然涉及到对其历史社会空间的还原和阐释。区别于线性时间叙事,空间叙事通过抒情性的场景铺设,节奏平缓的近景、中景镜头还原了这段历史的集体记忆和社会背景,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属性和历史价值,较于线性叙事更具说服力和逻辑性。

(一)作为人民战争的另一种历史面向

战争是残酷的,如果只是单纯的书写战争本身,影片的意义很可能局限于视听声效,停滞于感官刺激。西方好莱坞战争片惯常在残酷的战争中表现人性,反思战争。《长津湖》以一系列的影像语言呈现了这场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中华民族崇尚的英雄主义,更为重要的是交代了这场战争的正当性和正义性。

古语有云“兵不妄动,师必有名”。朝鲜战争的“名”本身具有曲折性,其阐释具有很大的难度。《长津湖》以大篇幅刻画了家国形象和人民形象,从民族命运、国家安危、人民福祉等角度刻画了这场战争的社会背景。电影开始部分呈现的是国内战争硝烟平息后的场景,壮美秀丽的祖国河山、伍千里“盖房子”的诉求、父母和弟弟的喜悦等,这些场景充满美好、诗意和憧憬。战争结束实在是意味深长,是“盖房子”、是“团聚”、是“山河不破碎”、是“迈向新生活”的昭示,这些代表珍贵的、美好期望的影像语言代表了人民大众的真实诉求,反衬出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影片重点呈现了第九兵团接到赶赴朝鲜命令后集结的场面。无论是“伍千里”面对征召的坚决、“伍万里”的临行入伍,还是指战员梅生自行车骑行二百里的归队,都表现出普通军人或者人民群众对这场战争的自主认知。同时,宋时轮总司令以“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口号来动员全军,呼应了人民共同意志下的统一诉求。而后,在中国边境辑安车站更换棉衣、登车赴朝的场景更是阐释了这一主题。当因敌方轰炸,棉衣来不及全部备齐时,跟随着列车的飞驰,无数的人不顾头顶呼啸的轰炸机,将棉衣包裹扔入车厢,甚至脱下身上的棉衣、围巾、帽子试图为这些远赴异国的军人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资。在疾驰的列车上,当伍万里打开列车后车门时,映入眼帘的是如油画般雄伟壮丽的“长城”,很多观众评价此处“长城”过于美化,非“长城”原貌,真实度不足。事实上,此处“油画般”的画面处理恰是对国家、民族深厚情感的“寓言式”表达,呈现的是军人乃至普通民众同一性的爱国情怀。以上场景从个人视角、集体视角再现了战前准备、奔赴前线的多个场景,紧张的情绪表达穿插其中,然而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共同的理想信念更令人动容,这种精神和意志无一不是对“人民战争”的注解,是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事中人民意志和人民力量的延续和彰显。

“人民战争”一般是立足于土地的,跟你自己的人民密切相关,但战争如果发展到了别的区域,不在你的国土当中,不跟你的人民直接发生关联的时候,它的含义会发生变化[2]。虽然,抗美援朝是赴朝作战,但依然为的是中国人自己的福祉,正如电影中毛泽东所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总之,《长津湖》电影表现的战争虽非典型意义上的“人民战争”,但是电影塑造了人民意志下坚定、无畏的空间场景,无疑是“人民战争”的另外一种历史面向。

(二)多维历史社会空间的深度还原

“在我们的教育里,自我感受是最可信任的、唯一不会撒谎的东西。所以,当某种叙事唤起了人们的情感并与之共鸣时,我们便可以认为那是真实可信且富于梦幻色彩的一种体验过程,而叙事本身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则是次要的,或者仅仅技术层面的一种参照物,它不能决定观众内心体验是否真实。”[3]在一定程度上,叙事本身并不关键,观众的内心体验才更加重要。电影《长津湖》多个画面涉及到了历史社会空间的塑造,这些空间叙事多维度、立体化塑造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这种塑造是“微视角”“点滴润饰”的,具有体验的真实性和丰富性。电影甫一开始塑造了江南水乡祥和平静的湖光山色,斑驳残破的船只,皱纹满面的年老父母,还有伍千里反复念叨的修筑房子的愿望,这一切都塑造了经历磨难、步入和平的新中国这一社会历史背景,而后天安门广场人群熙攘、广播高昂的场景进一步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的历史记忆,这一历史背景的描述还原了朝鲜战争发生时的大背景,之于影片至关重要。另外,影片以多个特写画面展现了美军空军对鸭绿江大桥、中国安东、平壤等地理位置的轰炸,数量极多的轰炸机呼啸集结,航空炸弹倾泻而下,瞬息间一片焦土,这些画面描述了美军的绝对制空权,反映了美军的机械化装备程度,交代了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是这场战争特殊社会历史的深度还原。

三、同感共鸣:心理空间塑造民族精神

对人物精神心理的观照是电影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发掘电影空间表意和象征作用,将抽象的心理世界投射为电影中具体的空间现象,这种空间即被称为心理空间。菲利普韦格纳指出: “空间本身既是一种‘产物’,是由不同范围的社会进程与人类干预形成的,又是一种‘力量’,它要反过来影响、指引和限定人类在世界上的行为与方式的各种可能性。”[4]心理空间是对人的精神世界、心理活动在文化学意义上的阐释。电影对精神心理空间的塑造有助于将抽象的精神心理世界具象化,是电影空间艺术深度叙事功能的体现。影片《长津湖》对精神心理空间的构建颇具特色,通过多角度、多主体塑造了浓郁的家国情怀、战争的残酷无情、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等多层次的精神心理空间。

(一)个体“愿望”汇集的家国情怀

影片《长津湖》聚焦于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一场战役,影片不乏对这场战争的史诗级呈现,电影充盈着史诗叙事的诸多符号。然而,影片关注人的位置和立场,从个体生命展开微观视域的叙事。“在人物塑造上,突破以往单一的政治学视野,注重人物的情感刻画和精神书写,通过伦理化的叙事方式,将个体的革命体验和生活感悟予以细腻阐述。”[5]影片以不同个体生命体验展开全方位的细致书写,伍千里的“建房子”愿望、梅生随身携带照片和军功章的隐情、伍万里的少年心性、雷公睡梦中“吃包子”的奢望、毛岸英赴朝的坚决等都是对个人日常生活的生动还原,这些细节的书写使宏大叙事减少空洞而更加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影片通过个体书写表现出个人对国家、对民族的精神归属、情感皈依和时代担当,促使观众生成丰沛的情感体验,进而使观众与影片中人物同感共鸣,达到一种深层次的价值认同。影片从个体朴素“愿望”展开描绘,表现出鲜明的情感色彩,这些点滴事件的空间延伸,不仅仅是个体意愿的书写,更是对军人家国情怀的深刻塑造。

(二)感官刺激下的紧张不安

影片通过大篇幅描述了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水平,凸显了美军压倒性的军事攻势,营造出紧张、不安的战争气氛。影片在描绘完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之后即刻进入另外一个残酷暴烈的战争场面。影片以远近交替的镜头语言,描绘了美军仁川登陆时强大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力量,海陆空协作作战,航空母舰、大型登陆舰等彰显美军强大的军事装备。而后,空中出现一个看似无数飞鸟的仰拍镜头,很快切换成俯冲而下的轰炸机镜头,美军轰炸下鸭绿江、安东附近硝烟升腾,数不清的炸弹倾泻而下,江面上船只瞬间支离破碎。这些场景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感官刺激,传达出战争的残酷暴烈,而深处其中的军人却意志坚定,以大无畏的精神奔赴战场。美国侦察机乱石滩射击场景极富视觉冲击力,可以说观影之人无不惊惧痛心,残酷的场景似乎是这场战争的前奏。在这个地理空间中,通过近景、远景镜头交替切换布局整个场景,超远景镜头凸显乱石滩空旷辽阔、无处藏身之险象,近景镜头营造出空中敌机呼啸而来时千钧一发、恐惧的气氛。影片将几场遭遇战放在了相对狭闭的空间,用蒙太奇的手法将空间进行分解,采用中近景镜头将整个空间切割,再快速衔接起来,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惊悚场面。特别是小范围的坦克站,小木屋与美军的贴身近战,镜头频繁跳转,构成极快的叙事节奏,且利用了丰富的景别调度,在表现各小队所处位置和即时作战状态时,多采用俯拍全景,呈现出战局的整体态势。在表现小范围的场景时,大量使用了中近景以呈现战斗的细节,在实现叙事的同时,人物的内心得以呈现。影片在具体的作战情节上营造了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感官刺激,塑造了残酷战争下惊险、压抑的心理空间。

(三)艰难险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长津湖》从多角度展示了我军面临的艰难险境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既有微观视域下的个人细节,也有宏观叙事下的历史书写。我军原始化的装备、靠体温解冻的土豆、单薄的军衣和美军圣诞节丰盛的食物供给、全面的机械化装备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当时中国军工水平和新中国伊始国力薄弱的客观写照。在两军逐渐逼近交战点的过程中,影片采用了大量的景深镜头,在极度恶劣的天气情况下,我军为了抢占战机,风餐露宿,飞军行进,以血肉之躯、顽强意志对抗艰难万险。梅生在激战后的废墟中匍匐寻找遗落的照片,神枪手平河为了保证手指灵活总是含着手指哈气,毛岸英赴朝时据理力争的“几十万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战场,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等场景都是从个体出发,是鲜活生命、血肉之躯的真实写照,更能反衬出志愿军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影片通过多个细节说明了“什么是英雄”这个问题。伍千里问余从戎打倒多少敌人才能被称为英雄,一旁的毛岸英说道:“只要上了战场就是英雄。”当伍千里面对钦佩已久的谈子为时说道“打不死的英雄”时,谈子为更正道:“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为了给队友争取撤离时间,雷公开车将燃烧的标识弹送往别处,自身被标识弹点燃,被车重压牺牲,全身烧伤,惨不忍睹。影片用各种细节丰富了这位年长的军人形象,被队友亲切称为“雷公”“雷爹”,梦中“吃包子”,牺牲时吟唱的“人人都说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等细节深刻地塑造了一位悲壮的英雄形象。此时,观众无不痛彻心扉,深受感动。

总之,影片将战争冲突下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以及志愿军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具象化,以“个体经验”为根基,对抗宏大的“元叙事”,同时心理空间的塑造贴合电影主题和情节,结合威严、恢宏大气的背景音乐,表现中国军人的光辉形象,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沉浸其中,引发情感共鸣。

四、结语

电影既是空间,又是时间的叙事活动。无论是科学技术的推动,还是当下学界研究的关注,空间叙事都形成了新的理论范畴和实践范畴。影片《长津湖》充分运用现代视听技术,尤其在美术、视效、服装、道具等技术层面投入巨资,电影可谓实现了高水准的精良化制作,其中空间叙事在电影历史信息传达、群像塑造、叙事节奏、情节推动等方面体现出多维度的功能和作用,体现出主旋律电影的社会教化涵育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影片呈现出慷慨悲壮、雄浑激昂的审美风格,将中华民族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具象化,建构起中华民族影像美学新范式,对未来主旋律国产电影创作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长津湖空间
血战长津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破40亿元系列总票房97.75亿元
《长津湖》创票房纪录后再拍续集
长津湖归来
冰雪长津湖 初醒冬与狮——《长津湖》推介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至贞碧血沃青松——电影《长津湖》观后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