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2022-04-07何宗美

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纪昀四库总目

何宗美

本期重点谈一谈四个字——博、专、精、深。近年研究《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学常常触发一种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学术才是好的学术,虽说统一的答案是不一定有的,但思来想去似乎离不开四个字,那就是博、专、精、深。我们倡导“新四库学”,其实也就是要建立与四库学这门学术相适应的博、专、精、深之学。

凡成就一种学术,所需要的因素自然很多,但要者之一则是学术精神和学术目标。博、专、精、深,既可以说是学术精神之概括,又可以说是学术目标之体现。我们要做成怎样的学术,要达到怎样的造诣,这两个问题都可以集中到博、专、精、深这四个字上来。

博、专、精、深,与“新四库学”有何关系呢?要建立“新四库学”,首先要确立“新四库学”的学术精神,与此同时要确立“新四库学”的学术目标。可以认为,我们要建立的“新四库学”,就是具有博、专、精、深之学术精神的四库学,同时达到博、专、精、深之学术造诣的四库学。过去的四库学已经取得极大的成就,这是“新四库学”的基础,但仍需解决存在的问题。研究应当继续进行,这是必然的,但如何进行,如何在旧四库学基础上大力推进,从而建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甚至达到划时代意义的新的研究,这需要我们融历史研究之“接力”与当下研究之“合力”于一体,而实现这种融合则需要共同的学术精神和共同的学术目标,使我们的研究行为凝聚到精神一致、目标相同的共同点上来,惟此才能使研究的“接力”与“合力”共同成就真正意义的“新四库学”。

或认为,通常的学术都应该做到博、专、精、深,从道理上讲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事实上,通常的学术往往是很难做到博、专、精、深的,不是不想做到,而是其学术本身原本就决定没有达到博、专、精、深的起点和路径——既没有起点,也没有路径,那能走到哪儿去呢?但凡没有起点、没有路径的学术,绝不可能成为博、专、精、深的学术。学术之博、专、精、深四者中,博为前提,亦为起点,博而后有专,专而后有精,精而后有深。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为此,我们确定“新四库学”两个最基本的着力点:一是着力发掘和升华四库学中博、专、精、深之学,这是由四库学本身充分具有这些学术品性所决定的,但又需要我们从现代学术的高度去发现、总结和提炼;二是着力造就“新四库学”研究以及我们自身学术的博、专、精、深,即借助四库学之博、专、精、深以及我们研究中主观提升造就我们的学术之博、专、精、深。合而言之,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发掘和升华,与研究对象对研究者的滋养和造就完美统一起来,也应该是“新四库学”一个努力的着力点。

本期刊发三文,杨明《批评的延续:从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到〈四库全书总目〉——以宋元诗文评提要为中心的对比探析》从批评观点、批评方法、批评个案(文学流派)和创作主张探析纪昀《〈瀛奎律髓〉刊误》与《四库全书总目》宋诗文评提要之间的相关性,涉思较为宏大,取例则据实可信。《总目》并非纪昀独立完成的著作,本文的研究从一个切实的方面探讨纪昀与《总目》内在思想的关联性,极有意义;杨豪华、柳燕《传统目录著作中史部故事类发展轨迹探析》涉及目录分类命名史与著述史在发展演变过程互动关系之讨论,选择的是史部中“故事”这一类别,把它放在宏大的目录谱系和目录学史中加以疏理,较见功夫;董国慧《〈四库采进书目〉订正——以〈江苏采辑遗书目录简目〉为中心》,所订者包括《周易时论》《易象正》等十九则,诸如书名、著者、卷数等讹误,对《四库提要》系统研究及溯源研究不无裨益。

前所谈博、专、精、深之“新四库学”,借此之机与本期四位作者共勉,亦与所有志同道合的四库学研究及学术研究同仁共勉!

本栏目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张晓芝副教授担任组稿人。

猜你喜欢

纪昀四库总目
《左传》里有穮和蓘
总目次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来时雾散尽
吟雪
四库学研究专辑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
合刊抄本 共传四库——记张元济与张宗祥
2009年总目次
纪晓岚智对轶事